板塘小学2013年上学期三年级第六册品德与社会期末考核方案
品德与生活期末考核评价方案

品德与生活期末考核评价方案第一篇:品德与生活期末考核评价方案品德与社会考核评价方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了解更多的信息,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发展。
” 因此,我们要改变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克服过去“教师一人定乾坤” 这样一种评价主体单一的弊端,遵循价值导向原则、民主互动原则、激励发展原则和评价反馈原则,鼓励学生本人、同学之间进行评价,将评价变为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形成评价活动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如下:(1)平时学习表现:包括课堂学习和平时的行为表现、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
由科任教师按学生表现情况确定成绩,占结果的30%。
(2)实践性学习: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占结果的20%。
(3)期末检测:只进行期末检查,期末检测成绩占结果的50%。
可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途径立体进行允许学生申请进行第二次考试(补考),并记录其最高分数。
按照等级给予综合性的评价。
针对本学科对于学生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期末综合能力测试,既对于学生在本学期、本学科的学习状况进行一下全面的反馈与总结,也对于教师在本学科的教学上进行一下反思,促进今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进一步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
第二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期末评价题山海天实验小学2013-2014(上学期)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期末评价题一、判断。
下列说法对的打“√”,不对的打“×”。
1、小李在路上捡到两元钱,回家交给妈妈。
()2、父母批评我,我不是顶嘴,就是置之不理。
()3、小明把大苹果给奶奶吃,自己吃小的。
()4、我们小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妈妈遇到不愉快的事,我安慰她。
()6、隐瞒自己的错误是不对的,隐瞒别人的错误没什么好处。
()7、一个人拾金不昧,说明这个人为人诚实,不贪便宜。
()8、生活越来越好了,应该吃好穿好,不应该提倡勤俭节约。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六年级品德和社会教学计划

2013---2014上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我校九年级升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升学率和升学人数再创新高,有88人进入省重点高中学习,这是我校全体师生在在中心校和学校领导下,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全,本学年我担任了九年级思想品德和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这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对我工作的信任,给了我更得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我相信,只要我认真去做,一定会取得更多的成绩。
为了是本期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效,特制定本期工作如下: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科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
2、养成崇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懂得要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封建迷信活动,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
3、养成公德意识和社会文明习惯,愿意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4、了解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等不良习惯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
养成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5、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生活和个人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通过了解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苦难和危害,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7、通过了解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认识无数中华儿女为拯救中国在不断抗争、探索,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民族精神。
8、养成敬佩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9、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无比的骄傲,并加深的中国共产党和祖国的热爱。
10、知道改革开放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一员,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走近了中国。
11、初步了解我们周边的国家,能够在比较、探索中发现亚洲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懂得我们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着历史渊源及文化交融关系,应当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12、初步感知和了解人类文化的多彩与奇妙,产生对人类多样的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认识世界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并建立理解和尊重的态度。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复习计划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复习计划期末考试即将来临,为了查遗补漏,提高知识水平,更有效地进行复习,特制订如下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加深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品德与社会比较抽象,由于每周仅三课时,复习检测时间较紧,从平时课堂对学生提问及检测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三、复习内容:第一单元:《我的家》第二单元:《我学习和生活的地方》第三单元:《我在生活中长大》第四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四、复习目标:1、体会家庭生活温馨,学习认识问题的方法。
2、认识学校各类人员对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
3、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
4、知道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
5、了解规则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复习重、难点:1、体会家庭生活温馨,学习认识问题的方法。
2、知道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
3、了解规则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复习方法、措施:先基础、后提升、采取两轮复习法。
第一轮:夯实基础知识阶段1、教师根据事先整理的知识点,上课时,先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根据笔记和归纳的知识框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强化记忆,后检查提问,最大限度的提升课堂效率。
2、达标检测,及时反馈。
做单元练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并通过精选材料题和问答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轮:综合提升阶段综合题进行模拟测试,从中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检测方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检测方案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检测方案
考查目的
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品德与社会常识的潜能,为了教师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为了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
考查形式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平日和期末相结合为基本原则,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考查内容
兴趣与态度:根据平日《品德与社会》课堂纪律、《品德与社会》课学生的参与情况,《品德与社会》课堂学习参与的具体情况打分。
试卷检测:结合学生所学知识,期末制定一份检测试卷,进行课程内容的回顾与检测。
检测标准
1、优秀:(90-100分)
具有优秀的学习、生活、道德品德,能够在学习中自学参与到《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学习中来,乐于与师生共同探讨社会上的常识问题、热点问题,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
能够正确区别好的品德与不良社会习气。
2、良好:(70-89分)
具有认真学习的良好品质,能够结合教师设置的课堂程序认真听课,并从中有所学、有所知,能够与同学积极探索社会现象,了解社会常识,有一定的道德区分能力。
3、合格:(60-70分)
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与社会品德问题讨论,能在学习中有所得。
五、说明
1、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总平分根据平日成绩、期末成绩作综合评定。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班级考核方案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班级考核方案一、德:5分1、班风班纪,班级文化:无严重影响学校声誉(偷、抢、诈、骗、安全事故等),教室布置文明整洁者记满分。
二、能:35分2、资料上交5分:(计划、总结、班会记录、点名册、好人好事登记本、德育处平时布置上交材料等。
)3、常规工作30分:基本分20分,每次获红旗班级加0.5分,获红星班级加0.3分。
三、勤:10分4—7、各类到岗:缺席一次扣0.1分(请假除外)。
四、绩:50分1、“我爱妈妈,我爱家乡”征文绘画活动:加0.3分/人,2分封顶。
2、感恩征文:参与班基本分2分,加0.1分/人.3、校服:全班征订满分。
4、经典诵读:正常满分。
5、小记者:参与班基本分2分,加0.1分/人.6、队刊征订:参与班基本分2分,加0.1分/人.7、兴趣班:加0.1分/人.8、学困生工作:正常满分。
9、家长会:基本分1分,效果好记1分。
10、安全责任状:签订记1分。
11、疏散演练活动:顺利完成记1分。
12、秋游活动:安全完成记1分。
13、橱窗作品展览:完成记2分。
14、一课两整理:正常记2分。
15、学生档案:齐全记1分。
16、科技制作:一档作品好记3分,二档作品一般记2.5分,三档基本分2分。
17、鼓号队:组织好记3分,组织较好记2.5分,组织一般2分。
18、六个一活动:组织好加记3分,组织较好记2.5份,组织一般2分。
19、运动会:组织好记3分,组织较好记2.5份,组织一般2分。
20、校讯通:普及记1分,正常使用加1分。
21、期末考试:基本分20分,一年级每进一个名次加0.4分,二、三、四年级同年级每进一个名次加0.5分,五、六年级同年级每进一个名次加0.8分.五、附加(5分)附加分项目:获全省“我爱家乡,我爱妈妈”主题征文、绘画活动先进单位获全县首届“六个一”才艺展示集体二等奖。
市第四届规范汉字书写获奖班级和个人。
科技创新省、市、县优秀组织奖及多项单奖市第五届艺术展演活动多项二三等奖。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核方案[合集]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核方案[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93f2631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0.png)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核方案[合集]第一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核方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2013学年第一学期测评方案一、指导思想通过考核测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了解与深化,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进一步增强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二、评价原则评价的内容包括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每课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
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帮助和鼓励学生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正面反馈信息。
三、考核内容1、课上学习态度占10%2、课上课后作业占20%3、书面测试占70%书面测试内容:为本学期所学知识(教材中涉及到的关于自然知识、历史知识、社会常识、法规、规则等),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结合教材学习的内容及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综合应用。
书面测试:一、填空:30%二、选择:12%三、判断题:8%四、连线题:32%五、简答题:18%四、测试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
书面测试形式:采用笔试的方式,开卷进行。
五、考核时间第十八周书面考试时间:2014年1月2日六、成绩评定考核成绩不以分数形式给出,而是以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第形式给出,不分名次。
希望学生通过此次考核,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有的放矢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103.12.18第二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核方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核方案一、指导思想通过考核测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了解与深化,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进一步增强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二、评价原则评价的内容包括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每课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
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帮助和鼓励学生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正面反馈信息。
三、考核内容1、课上学习态度占10%2、课上课后练习占20%3、书面测试占70%书面测试内容:为本学期所学知识(教材中涉及到的关于自然知识、历史知识、社会常识、法规、规则等),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结合教材学习的内容及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综合应用。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考试评价方案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评价考核方案一、评价目的:品德与社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品德与社会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时,评价可以促进课程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二、评价对象:三年级全体学生三、评价时间: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四、评价原则: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品德与社会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
2、评价时机的全程化:社会与品德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3、评价尺度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五、评价方法:采用平时考核评价和期末开卷纸笔测试相结合:考查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
六、评价的呈现方式平时考核评价占40%,期末笔试占60%,综合采用无等级激励评价,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及格。
80—100为优秀,70—79为良好,60—69为及格。
七、平时评价内容: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上课时是否认真、专心,是否主动思考,积极发言。
2、完成作业:评价学生是否按时、主动完成作业及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否主动订正作业。
3、课外拓展:评价学生开展课外知识、能力的拓展锻炼情况及成效。
4、个人优势:评价学生是否有突出的长处、优点和体现优势的作品。
5、行为实践:评价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实践的情况。
6、思想品德:评价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品质。
7、综合评价:评价学生一学期的综合表现情况。
八、评价方法:2、评价方式:评价采用等级制,分三级分别为:★★★、★★、★3、评价标准:课堂表现:★上课认真、专心听讲,主动思考,积极发言。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评价方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品德与社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品德与生社会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时,评价可以促进课程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二、评价对象:三年级全体学生三、评价时间:2017-2018学年度四、评价原则: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品德与社会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
2、评价时机的全程化:社会与品德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3、评价尺度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五、评价内容: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上课时是否认真、专心,是否主动思考,积极发言。
2、完成作业:评价学生是否按时、主动完成作业及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否主动订正作业。
3、课外拓展:评价学生开展课外知识、能力的拓展锻炼情况及成效。
4、个人优势:评价学生是否有突出的长处、优点和体现优势的作品。
5、行为实践:评价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实践的情况。
6、思想品德:评价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品质。
7、综合评价:评价学生一学期的综合表现情况。
六、评价方法:1、内容比例安排:评价内容:课堂表现10%完成作业10%课外拓展5%个人优势5%行为实践20%思想品德10%综合评价40%2、评价方式:评价采用等级制,分三级分别为:A、B、C。
3、评价标准:课堂表现:A:上课认真、专心听讲,主动思考,积极发言。
B:上课比较认真,比较专心听讲,主动思考,常发言。
C: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认真、专心地听讲,不善于思考,偶尔发言。
完成作业:A:按时、主动完成作业,主动、及时订正作业。
B:比较按时、主动完成作业,基本会订正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塘小学2013年上学期三年级第六册品德与社会期末考核方案
年级:二年级
考核项目:立定跳远
评价方法:期末测试卷考试。
考试形式:开卷
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考核的60%,平时上课表现占总成绩40%。
2013上学期小学三年级第六册品德与社会试卷
一、我会填。
(23分)
1、家庭安全最主要的还是( )、( )、( )( )。
2、请你设计一条交通安全用语( )。
3、你认识的交通标志有( )、( )、( )( )
4、爱护公共设施( ),遵守公共道德,要( )。
5、当你走在路上遇到红灯时,你应该( )。
当你走在路上遇到绿灯时,你应该
( )。
6、邻居之间应该( ),( ),( ),
( )。
7、今天我为学校( ),明天学校为我( )。
8、需要报警时拨打:( )遇到火情拨打: ( ) 遇到有人意外受
伤拨打:( )查询电话号码拨打( )
二.我会辨,在正确的后面括号里打“√”。
(18分)
1.考试时,小红有一题不会做,她就给小明传纸条,希望得到帮助。
小明:不理不睬,下课后再教小红。
( ) 马上报告老师。
( ) 接到纸条后,趁老师不注意,把答案告诉他。
( )
2.我很想和小红她们一起玩,但她不理我,我就把小红的铅笔盒 藏起来。
( ) 3、老师不许大家去游戏厅,但是小明经常去,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
( ) 4、放学后,明明忙对老师说:“老师再见”。
( ) 5、服务员给丁丁送来了面包,丁丁忙说:“谢谢”。
( ) 6、美术课丁丁忘带图画笔、红红不肯借给他 ( ) 班 座号 姓
7、过马路小明在马路上跑过去。
()
三、我会选。
(15分)
1、校长的主要工作是()。
A.负责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
B.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
C.负责具体的后勤工作
D.负责学校的少先队工作
2、劳动节是()
A、5月1日
B、10月1日
C、1月1日
3、爱护公共设施是()。
A、破坏公用电话
B、破坏路灯
C、爱护交通标志
4、为我们服务的人有()
A、工人
B、农民
C、幼儿
D、交警
5、在学校工作的人们是()
A、校长
B、校工
C、工人
D、农民
四、我会答。
(25分)
1、你心中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2、你生活的环境存在哪些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3、有哪些人为我们服务?假如没有他们生活会怎样?
4、你应该怎样感谢老师对你的关爱?
5、献出我们的爱心应该体现在哪里?在抗震救灾中你有什么行动?
四、我知道:(10分)
请你说说学校有那些变化。
五、我会画。
(9分)
画画我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