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张利岩--奉献大爱的“提灯女神”

合集下载

事迹材料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群像:她们都拥有天使般的心灵

事迹材料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群像:她们都拥有天使般的心灵

三一文库()/报告范文/事迹材料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群像:她们都拥有天使般的心灵一袭飘然的白衣,映衬的是一颗纯洁的心灵;一顶别致的燕帽,顶承的是一项守护生命的重托。

今年,19个国家的39名护理工作者获得本届南丁格尔奖章,我国有8名护理工作者获奖,是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

在这8位获奖者中,有精益求精,为护理事业改革和发展呕心沥血的护理管理者;有勇敢无畏,把青春年华和赤诚爱心献给麻风病护理事业的护理实践者;有诲人不倦,推动护理教育改革的护理教育者;有冲锋在前,多次在国际救援中向世界传递大爱的军中天使……护士要有一颗慈悲的心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孙玉凤:希望消除对麻风病病人的偏见,让治愈者回归社会。

解放军第四医院索玉梅:救人要紧,在那种情况下谁都会那么做,这不算什么。

在所有获奖者中,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孙玉凤是年龄最小的一位。

颁奖大会的前一天,她在宾馆里仔细地试穿着一身湖蓝色和一身珊瑚红色的套装,端庄、大方,女性的柔美显露无遗。

但看似柔弱的她是一位已和麻风病病人打了23年交道的护理专家。

1987年,刚从护校毕业的孙玉凤来到皮肤病医院麻风病科工作。

“麻风病病人很不容易,他们心里很压抑、很自卑,怕受到社会歧视。

甚至连像我们这些从事该专业的医务人员和家属,也会被社会另眼看待。

”孙玉凤说,“希望社会能尽快消除对麻风病病人的偏见,让治愈的麻风病病人回归社会,让更多的人帮助这一弱势群体”。

患者何某,原是上海锁厂的一名工人,在病愈出院后却不能复工。

于是,孙玉凤等多次与该厂沟通,要求恢复何某的工作。

最后,厂方提出让何某复工的条件是:她们能否当着工人代表的面,与何某合吃一盘菜,共喝一碗汤?孙玉凤等欣然同意,工人代表围观她们与患者共进午餐,亲眼目睹他们的餐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后才释然而去。

何某的工作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

解放军第四医院医务处副主任护师索玉梅是一名藏族女兵。

她在高原护理岗位从事护理工作已有40年。

南丁格尔奖的介绍.doc

南丁格尔奖的介绍.doc

南丁格尔奖的介绍每年的5月日是国际护士节。

该节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劳伦斯·南丁格尔,于1920xx年设立的。

设立国际护士节的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

下面我跟你介绍一下关于护士节设立的荣誉奖项。

护士荣誉奖项:南丁格尔奖国际护士节,它是为了纪念护士职业的创始人、英国护理学先驱和现代护理教育奠基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而设立的。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奖。

英国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首创了护理工作先河。

她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伤兵服务,成为精神,1920xx 年国际红十字组织在第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设立南丁格尔奖,1920xx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第9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首次颁发。

该奖每2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50名。

1991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布达佩斯代表大会通过的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规则第二条规定,奖章可颁发给男女护士和男女志愿护理工作人员在平时或战时做出如下突出成绩者:"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致力于救护伤病员、残疾人或战争灾害的受害者;如有望获得奖章的人在实际工作中牺牲,可以追授奖章。

"南丁格尔奖章是镀银的。

正面有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肖像及"纪念弗罗伦斯·南丁格尔,1820至1920xx年"的字样。

反面周圈刻有"永志人道慈悲之真谛",中间刻有奖章持有者的姓名和颁奖日期,由红白相间的绶带将奖章与中央饰有红十字的荣誉牌连接在一起。

同奖章一道颁发的还有一张羊皮纸印制的证书。

中国获奖名单第29届(1983年)王琇瑛第30届(1985年)梁季华、杨必纯、司堃范第31届(1987年)陈路得、史美黎、张云清第32届(1989年)林菊英、陆玉珍、周娴君、孙秀兰第33届(1991年)吴静芳第34届(1993年)张水华、张瑾瑜、李桂美第35届(1995年)孙静霞、邹瑞芳第36届(1997年)汪塞进、关小英、陆冰、孙芙蓉、黎秀芳第37届(1999年)曾熙媛、王桂英、秦力君第38届(20xx年)吴景华、王雅屏、李秋洁第39届(20xx年)叶欣、钟华荪、李淑君、姜云燕、苏雅香、章金媛、梅玉文、李商、陈东、巴桑邓珠第40届(20xx年)刘振华、陈征、冯玉娟、万琪、王亚丽第41届(20xx年)聂淑娟、陈海花、丁淑贞、泽仁娜姆、罗小霞第42届(20xx年)刘淑媛、张桂英、潘美儿、杨秋、鲜继淑、王文珍第43届(20xx年)吴欣娟、陈荣秀、孙玉凤、姜小鹰、赵生秀、索玉梅、陈声荣、张利岩护士节节日由来:1854年至1856年间,英法联军与沙俄发生激战。

张丽莉事迹(优秀9篇)

张丽莉事迹(优秀9篇)

张丽莉事迹(优秀9篇)张丽莉一个平凡的名字,一个普通的教师,近日响彻神州大地,她就是黑龙江省佳木斯第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

20xx年5月8日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她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她的事迹顿时感动了全中国,特别是感动了我们每个从事教育教学的人民教师。

这是一种视学生生命至高的不假思索的行为,是一种将爱学生融入自己血液、化为行动本能的可贵品质,是一种古已有之于今也没有失传的大爱之举,是一种足以感动中国、值得所有人学习的高尚情操。

一个人一生只要做出一件可歌可泣的事,他的价值无疑得到了升华,他的人格魅力在一瞬间得到了体现。

张丽莉的事迹是实打实的,无半点造假成分,她人品好,心灵美。

试想,一个缺乏道德和社会公德、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而痛苦之上的人,会做好事吗?会有抛弃自我得失的崇高境界吗?在关键时刻作出英雄壮举吗?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曾经舍生忘死拦惊马救群众的英雄战士欧阳海、在洪水中打捞电杆的蔡永祥、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身体堵住敌人吐着火舌的枪口,为部队开辟道路的黄继光等英烈的事迹,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广为传颂,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他们建起的烈士陵园,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丽莉倒下了,但她同样用一个弱女子的躯体竖起一座永恒的丰碑!学习了张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灵有了很大的触动,我在想,到底是什么促使她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呢?我认为这是她平时做人的责任心,正是这支撑着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

老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张老师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她的学生,影响了她周围的人,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中国。

我也是一线的老师,我决心以张老师为榜样,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学习她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力量。

正能量心得和感悟(精品10篇)

正能量心得和感悟(精品10篇)

正能量心得和感悟(精品10篇)正能量心得和感悟篇1“正能量”这三个字是近来被大家提及最多,应用最广的。

不论在什么样的场合,不论是什么样的人,大家都想拥有这种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的正能量。

那么到底什么是正能量呢?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小于真空的物质为负。

”在这本书中,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的动力和感情。

”读到这里,我的脑海当中一下子就呈现出我们南幼这个团队,这个定义好像是为我们特定的。

由徐园长带领的我们的领导班子不断给予我们的不就是向上和希望吗?幼儿园的每一次大小活动之前她们都会给予我们最强有力的支持,为我们排除一切障碍;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都会给予我们正向积极的评价,让我们感到快乐;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她们首先考虑到的是一线教师的成长,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学习充电的机会,这不正是在为我们积聚正能量吗?正是因为她们给予了我们向上和希望,才促使我们每一个人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努力,让我们的工作变得快乐充实,生活变得幸福圆满。

我们每个人都会模仿身边的人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

这一过程是在无意识中自发进行的,只需要一眨眼的功夫。

当你看到别人微笑的时候,你的嘴角也会开始上扬。

同样,当你看到别人皱眉,你的眉毛也会开始皱起来。

这一过程使一个人的情绪传染给另一个人,激发相同的能量。

我们每一个人既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别人,那么相比之下我们要怎样选择呢?是让别人用消极的情绪带给你负能量呢?还是用自己的微笑去感染别人,带给别人正能量呢?我的选择是后者,因为微笑是一种正能量,它会传播开来,让周围的人都感到同样的热情和能量。

因此,让我们时刻保持嘴角上扬,以微笑示人,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伙伴、每一位家长、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正能量,都被我们的正能量所影响。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个不同的能量区,一正一负,我们的心态、情绪都会受到这两种能量的影响。

张丽莉事迹简介

张丽莉事迹简介

附件:张丽莉同志事迹简介张丽莉,生于1984年,1999年考入依兰师范学校;2004年专升本进入大庆师范学院;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

2012年5月8日,当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张丽莉一把推开了两名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

当她的事迹通过媒体报道后,张丽莉变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被称为"最美女教师"。

中央、黑龙江省主要领导对此事件高度重视,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专程来哈尔滨看望张丽莉老师。

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张丽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全国妇联授予张丽莉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教育部授予张丽莉“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最美女教师”:一、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2012年5月8日,张丽莉同志面对生死考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毫不犹豫,奋不顾身救助了两名学生,自己却倒在了车轮下。

她是青年教师的杰出代表,是当代人民教师的楷模,是我省的青年英雄。

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张丽莉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用她的全部热情和勤奋进取铺设了无悔的从教之路。

她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一直坚持听课5年,事发当天还连续听课两节,听课学习成了她的一种习惯。

她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尽职尽责,兢兢业业。

她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一视同仁,宁可放弃休息时间也不愿放弃一个孩子。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为师者对职业的热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情感、一份无私、一份热爱。

三、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张丽莉同志的母亲十多年前就去世了,爸爸一个人抚养她读完大学,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但她连续三年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资助贫困学生。

由于学校维修,初三学生搬到第四中学,离家远的孩子很多,有些孩子来不及吃早饭,她就自己出钱买一些饼干放到班级。

学生生病了,她买营养品去看望;学生过生日,她在黑板上写上祝福的话;夏天天热,她在地上撒水为学生送来清凉;冬天天冷,她用电水壶烧水给学生送来温暖;体育课下大雨,她把自己的伞和衣服让给学生;家长会天气热,她自己掏钱给每位家长买冰棍;放学时学生等不到家长,她主动打车送孩子回家。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简介2023年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简介2023年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简介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简介篇1“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作为的学生。

”张丽莉时时刻刻用心诠释“师爱”这两个字的真谛,用自己诚挚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

张丽莉爱笑,她的微笑总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学生谷志超不喜欢学习语文,张丽莉就特意在课堂上让他朗读课文,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微笑着夸他“声音有磁性,很好听”。

一段时间之后,谷志超的语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张丽莉有双会说话的大眼睛。

课堂上,她的一双大眼睛从不放过每一个学生,在她的注视下,全班同学都有一种被关注的感觉。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当不好的老师。

”张丽莉经常这么说。

在一个个细节之中,张丽莉从一点一滴关心着“家”里的每个孩子。

体育中考时下起了雨,她把自己的伞给了学生;冬天,有的同学不吃早饭,她就自己掏钱买来一箱桃酥放在班级后面;为了让学生多上一会儿自习,她亲自动手,把班里的.卫生整理得干干净净。

学生张旭很小就失去父亲,和重病缠身的妈妈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

20__年,张丽莉接手张旭所在班工作,听说张旭的遭遇后,从自己每月不足1000元的微薄收入中,拿出100元资助他。

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细心的张丽莉每次都在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把钱交给张旭。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简介篇2朱彦夫,一位书写人生极限的特残军人,一位深刻改变家乡面貌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一位震撼无数人、感动无数人的退休老人。

他的事迹正在全社会广为传颂,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致敬。

时代楷模,标识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朱彦夫身上所展示出来的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在长达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朱彦夫的人生角色不同,先进事迹不同,但贯彻始终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是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

学习朱彦夫,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精神之“钙”,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去拼搏、去奋斗、去奉献;就要像他那样一心为民,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要像他那样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不断书写精彩人生。

弘扬正能量做文明使者优秀征文(10篇)

弘扬正能量做文明使者优秀征文(10篇)

弘扬正能量做文明使者优秀征文(10篇)弘扬正能量做文明使者优秀征文精选篇1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那么的美好,我们的人性也并不总是那么的高尚,很多事都曾经一度让人们感到道德的迷茫:为什么好人得不到好报,为什么周围都是冷漠的目光?于是,有人沮丧,有人彷徨,似乎人们已经找不到方向,似乎社会已经失去了力量。

但张丽莉、王世伟等六位龙江英雄的事迹一次次告诉我们:世界的美好,并不是这样!社会也好,人性也罢,都有着像硬币一样的正反面,我们不要以为看到了一面就看到了答案,这个世界,有黑暗就有光亮,有失望也有希望。

而这光亮与希望,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我们在报道中看到,当护士拉开窗帘,张丽莉看见照进病房的阳光,不禁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

”而在张丽莉、王世伟、荆百岁、谢尚威、高铁成、郭肖岐等人的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阳光,那是人性散发出来的美丽光芒,也会让我们感叹世界的美好与生命的坚强。

正如本报在27日推出的《发现黑龙江之美。

大爱读本》对于六位英雄的解读,在他们身上,都有着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心怀责任、目标坚定、乐观坚强、平凡可爱的特质,这些都是人性在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微茫,而在危难时刻,便会转化成闪电一样的力量。

诗人说:“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

”但其实,能把人做好了,就是的英雄,就有无穷的能量。

我们相信,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但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向善向上,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善良。

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

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

”而在前几天,教授易中天先生在来哈的讲座中,也一再强调,与其空谈信仰,不如坚守道德底线,而这底线的标准之一,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的实质,就是善良。

这种人性的善良,用易中天先生曾经的比方,“就是全人类都能输的O型血”,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

历年南丁格尔奖获得者

历年南丁格尔奖获得者

王琇瑛女,1908年生,原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第30届(1985年)司堃范女,1930年生,原北京市红十字朝阳医院外科护士长梁季华女,1916年生,原广州市红十字医院护理部主任杨必纯女,1940年生,四川省泸州市红十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第31届(1987年)史美黎女,1936年生,上海市红十字医院胸外科护士长陈路得女,1914年生,原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顾问张云清女,1925年生,辽宁省肿瘤医院副主任护师第32届(1989年)林菊英女,1920年生,原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周娴君女,1931年生,湖南省湘西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孙秀兰女,1942年生,河北省唐山市红十字儿童急救中心护士长陆玉珍女,1934年生,上海市遵义医院护理部主任第33届(1991年)吴静芳女,1926年生,河南省商丘地区医院护理部主任第34届(1993年)李桂美女,1937年生,青岛市传染病医院护士长张瑾瑜女,1926年生,福建省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张水华女,1933年生,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第35届(1995年)孙静霞女,1914年生,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顾问邹瑞芳女,1930年生,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第36届(1997年)汪赛进女,1923年生,安徽省护理学会荣誉理事长关小瑛女,1928年生,原天津市护理学会理事长陆冰女,1932年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孔芙蓉女,1936年生,河南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黎秀芳女,1917年生,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专家组成员第37届(1999年)曾熙媛女,1933年生,原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王桂英女,1920年生,原天津市护理学会理事长秦力君女,1943年生,原解放军总医院护理部主任第38届(2001年)吴景华女,1932年生,宁夏回族自治区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王雅屏女,1945年生,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副院长李秋洁女,1949年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护理部主任叶欣女,1956年生,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护士长钟华荪女,1947年生,广东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苏雅香女,1945年生,贵州省护理学会理事长巴桑邓珠男,1951年生,四川省甘孜州人民医院副院长章金媛女,1929年生,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护理部主任梅玉文女,1939年生,天津市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李琦女,1942年生,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原护士长李淑君女,1963年生,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口腔科护士长姜云燕女,1976年生,解放军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护士长陈东女,1944年生,北京佑安医院护理部主任第40届(2005年)刘振华女,1955年生,山东省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护士长陈征女,1947年生,北京地坛医院护理部主任冯玉娟女,1952年生,香港医院管理局九龙西联网、广华医院及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护理总经理万琪女,1965年生,西藏军区总医院护理部主任王亚丽女,1955年生,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第41届(2007年)泽仁娜姆女,1968年生,青海省同仁慢性病防治院主管护师陈海花女,1969年生,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长丁淑贞女,1951年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聂淑娟女,1947年生,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督导专家组组长罗少霞女,1950年生,澳门镜湖医院护理部主任第42届(2009年)刘淑媛女,1942年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护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日上午,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出席大会,为8名中国获奖者颁发奖章。

武警总医院副院长兼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张利岩,获得南丁格尔奖章。

张利岩是何许人?
从军37年来,从护士到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副院长,张利岩有很多让年轻人为之羡慕的成长历程。

但她却始终平静如水,她说:“我和大家一样,曾有过很多的弱点,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选择了坚持,从未放弃过。


“灾害救援,既要随时面对苦与累的考验,又要时刻面对生与死的考验。

”在驻地不时听到的枪声提醒着这位指挥官。

当张利岩提出要带领医疗队到灾民安置点巡诊时,中国驻巴国卡拉奇领事馆和当地军方坚决不同意,理由就是太危险。

“危险肯定会有,但为了救死扶伤,不能瞻前顾后,更不能畏手畏脚。

”张利岩最终说服大家,冒着生命危险,带队前往巴最大灾民安置点“万人帐篷城”进行巡诊、灾后健康知识培训和消毒灭菌,避免了疫情大规模爆发。

在此次救援中,作为进入巴基斯坦南部的第一支外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受到了巴政府内政部长、三军联席会议主席及当地灾民的高度赞扬,海军陆战队副司令还亲自为张利岩颁发了由巴政府和军方联名授予的“国际医疗救援荣誉证书”。

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跨国救援中得到了最大化的展示。

“走出国门,我就是代表中国的一个符号”
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近1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救援行动,也是中国首次派出女性首席医疗官率队进行跨国救援。

这只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组建以来,张利岩执行的众多任务中的一次。

在这之前,她曾先后12次组织派遣护理人员随队赴阿尔及利亚、印尼、海地、巴基斯坦和我国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地。

“有一份希望,要尽百份的努力”
巴基斯坦洪灾后的病人数量超乎想象,危重病人比比皆是,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病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有的甚至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步行赶来就诊。

一次,“中国流动医院”留观帐篷里来了3名重症患儿,急需给予静脉补液,但由于营养不良和严重脱水,静脉穿刺的难度非常大,甚至连当地军方都提出直接转诊。

护理专业出身的张利岩认为,有一丝希望就不能让患者失望。

她仔细查看患儿血管,对护士进行技术指导,鼓励她们从容应对,三人都做到了“一针见血”,为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中国护士,Very good!”在场的巴基斯坦警察和灾民冲队员们直竖大姆指。

跨国救援既要靠技术、靠胆识,更需要尊重与关爱。

在巴基斯坦当地,有这样一种风俗:穆斯林女患者是不找男医生看病的,而当地又缺少女医生,很多女性患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9月12日中午,一名面容憔悴的当地妇女在在外科帐篷前徘徊。

细心的张利岩意识到,这
名灾民遇到了麻烦。

她赶紧找了一位志愿者随自己找到这名患者,经过耐心寻问,得知这名患者得了严重的妇科病,因有所顾忌,一直迟迟不敢开口。

张利岩速迅召集几名女医生,为其进行会诊,并制定了周全的治疗计划。

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有效得到了控制。

随后,张利岩果断地抽调女医护人员开设了“女士门诊”,为无数饱受疾病折磨的女性患者解除痛苦。

很快,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便获得了当地女性患者的高度信任。

每天,都有大量的女性患者前来看病,被誉为“温馨门诊”。

“我是来救死扶伤的,说什么也不能倒下”
53岁,其实并不算大。

但在艰苦恶劣的灾害救援环境中,作为一名53岁的女性,所面对的、所承受的,可能就不仅仅是年龄上的考验了。

9月1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袭击了巴基斯坦灾区特达。

巨大的雨点劈头盖脸地倾泻而下,直砸得帐篷“蓬蓬”作响,临时搭建的输液留观帐篷,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快,输液帐篷里还有病人!”张利岩抓了几块塑料布就要进去。

“张副院长,您千万不能进去,太危险了。

”队员们对她的身体状况很担心。

“不会有事的,我必须过去看看!”没有任何迟疑,她冲进帐篷,快速地用塑料布将患者披好裹实,指挥转移,此时狂风夹着暴雨,撕扯着帐篷,随时都有倒塌的可。

突然,一股狂风猛地刮来,“快,顶住帐篷”,张利岩一个箭步冲过去,用身体死死顶住帐篷,她和医护人员一起排成了人墙,用身躯为患者遮风挡雨,5名患者全部安全转移到
了疗帐篷内。

雨过天晴,一切归于平寂。

张利岩带头抢救和保护患者的举动,赢得了当地灾民的高度赞誉。

十几双手握着她的手不停地摇,他们说,救援队为巴基斯坦人民撑起的是爱的空间。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做一名像南丁格尔那样的护士”
仁心大爱来源于平时的素养,来源于内心不变的追求。

走上副院长的岗位后,张利岩依然把关爱患者当成事业,把帮助苦难的人作为责任和使命,尽心尽力地履行着白衣天使的职责。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做一名像南丁格尔那样的
护士。

”仍是她始终不懈追求的目标。

飞行途中,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突然口吐白沫,四肢冰凉,眼看就有生命危险,乘务人员乱作一团。

“我是学医的,让我看看!”张利岩仔细检查,并迅速对其进行有效的急救。

为了保持平衡,减小飞机颠簸造成的影响,她就蹲着小心冀冀地将患者的头部放在自己的腿上。

呕吐物溅了她一身,但她全然不顾,无微不至地照顾患者。

半个多小时后,患者脱离了危险。

直到其神志恢复,大家才发现,张利岩的手腕都被患者抓破了。

热心帮助每一个人,是张利岩至始不悔的追求。

她还连续5年资助着4名贫困儿童,她也是这些儿童的“妈妈”。

“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出点名堂”
“今天我要感动你。

”在武警总医院,每名护士都会在内心默默地对所护理的患者说上多遍。

“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出点名堂。

”作为武警总医院10多年的护理工作的带头人,她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以“感动服务”为内涵的护理品牌。

如今,在张利岩的努力下,武警总医院的“感动服务”已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30多年的护理生涯,张利岩感到,护理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需要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伟大事业。

在无数次的抢险救灾、卫勤保障、国际救援和奥运医疗保障等重大医疗行动中,她把每次任务都当成一次锻炼提高的机会,把每次护理都当成研究护理技术的课堂。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是张利岩的座佑铭。

多年来,她在工作中不断更新护理理念,潜心研究医疗服务和救援护理,以她坚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业务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坚定地捍卫和弘扬着不朽的南丁格尔精神。

辛勤耕耘换得花繁叶茂。

凭着这种对护理工作的不懈追求,张利岩不断总结和经验积累,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