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宪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培养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宪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宪法的概念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宪法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教学难点:宪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宪法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宪法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课件: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的相关内容。

3.案例:宪法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宪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宪法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宪法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宪法意识。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与宪法相关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宪法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宪法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宪法是根本法》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宪法是根本法》 人教部编版

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感受并识记国家宪法日。

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3.认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4.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能力目标1.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

了解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2.组织一些活动宣传国家宪法日。

3.了解宪法宣誓及其发展状况。

4.设计一些宣传宪法的标语。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一)猜谜游戏,导入话题1.师:首先进行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

请问谜底是什么?(生齐答:宪法)2.教师问:到底谁在法律家族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呢?(学生可能回答:宪法)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宪法,了解宪法。

板书课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3.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感受并识记宪法日。

(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3)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

(4)探究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伟大历史变革。

4.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____________。

是制定其他法律的________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_____ 和根本_____,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_____和必须履行的基本_____。

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_____ 、_____、_____。

2.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时间?哪天规定为国家宪法日?3.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_____、_____ 、_____ ,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_____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_____。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6.课堂小结: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宪法的诞生历史和宪法内容。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宪法的诞生历史、地位、作用以及大概的内容;认识国家宪法日设立的原因,了解国家宪法日各地举行的活动;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学生活动
1.看一看课本13页的几幅图片,请仔细观察着四幅图片,了解图片的内容,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说明,进一步体会国家对宪法的重视。
2.学生交流: 对国家宪法日的印象?请参加过宪法日活动的学生谈经历和感想。
3.学生说一说:2014年到2017年国家宪法日的主题,并说一说2018年、2019年国家宪法日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在课本上填写好2018年、2019年宪法日的主题。
学生活动
1.看课本15页中间的文字,读一读,了解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权益不断奋斗的历史,了解宪法诞生的历史。
2.看一看中国1954年宪法的图片,初步了解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外观。
3.看一看课本第15页中间的两幅图,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经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教师相机补充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
4.学生大声朗读书本15页最后一段文字,进一步了解宪法的有关知识。谈体会。
6.学生看书本16页,结合搜集的宪法原文资料交流:、从宪法的内容中,我们有哪些发现呢?结合书本16页知识回答。
7.观看视频《呵护“青春之花”》,结合视频谈体会,说说违反宪法的后果。
设计意图:加深对宪法的了解,树立学习宪法意识,做一个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好公民。违宪必究。
学生交流明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宪法日及国家宪法日设立的原因。
环节三:宪法日活动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2课 《宪法是根本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2课 《宪法是根本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 宪法是根本法
第一课时 感受宪法日 第二课时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第三课时 树立宪法权威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温故而知新
1.你知道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法律有哪些? 2.刑法的性质以及作用是什么? 3.民法的性质以及作用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课堂小结
宪法规定的内容



国家设立宪法日的重要意义


加深对宪法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课堂练习
填空题: 1.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 基础 )和( 依据 ),它规定一个国 家的( 根本 )制度和( 根本 )任务。 2.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 )年( 12 )月( 4 )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 12 )月( 4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3.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是忠于宪法、 ( 维护 )的具体表现。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宪法规定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 ) 2.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而已。( × ) 3.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宪法。( √ ) 4.俄罗斯的宪法日是12月2日。( × ) 5.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畅所欲言
你还知道宪法有哪些内容呢?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共同探讨
如何加深对宪法的了解?
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学 习宪法,了解宪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宪法是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

2宪法是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前边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宪法和其他法律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引发思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导入
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法律法规?
二.讲授新课
1、宪法和这些法律法规之间关系是怎样的呢?观察苹果树,并说一说你观察的结论。
出示我国的法律体系(苹果树)
通过观察苹果树我发现宪法相当于树干,而其他法律法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像苹果树的枝叶,树干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
小结: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2.出示幻灯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的共同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三则法律条文,我发现他们最后一句话都是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所以我国法律法规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3.出示幻灯片:
如果其他法律法规与宪法发生矛盾了怎么办?
小结: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一旦抵触则宣布其无效。
4.出示活动园
下面列出了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接起来。
小结:宪法不仅规范公民的行为,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所以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回顾本节课内容
课题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感受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增强对宪法的认识能力,理解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知道宪法的地位;宪法与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之处;知道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2.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人教(新版)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2.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人教(新版)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2.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人教(新版)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是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宪法知识,对本课时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宪法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内容,提高宪法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宪法的基本内容。

3.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实际作用。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法治观念。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宪法意识。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宪法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宪法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案例分析:讲述一个与宪法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实际作用。

3.宪法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宪法的制定、修改过程,宪法的章节结构,以及宪法的基本原则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宪法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宪法。

5.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总结提升:对本课时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宪法的认识和体会。

《宪法是根本法》第2课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

《宪法是根本法》第2课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宪法是根本法》第2课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第2课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编写的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我们的国家”第十三条“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知道我国颁布的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制意识”。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感受宪法日”,目的是通过宪法日活动,让学生走进宪法,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明白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小树立宪法意识。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的根本法。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树立宪法权威”,旨在让些生知道如何树立宪法权威,让他们愿意学习、掌握宪法知识,尊重宪法权威,明白社会的各个主体必须以宪去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不做违反宪法的事。

本课内容有三个切入点:第一,通过初步地了解宪法日,了解宪法;第二,通过宪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感知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并知道宪法赋予并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三,通过了解宪法规定的每一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认同宪法的权威。

二、说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具备了基本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尝试辩证地看待问题。

但他们正处于刚进入青春期或即将进入青春期的阶段,思想不成熟,做事易冲动,因此借助本课帮助他们树立法治意识,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习惯非常必要。

三、说教学目标1.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遵守宪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宪法的重要性和日常生活中遵守宪法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宪法有初步的认识。

但宪法作为一种抽象的法律概念,对于学生来说仍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宪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运用宪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宪法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图片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宪法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宪法知识,培养合作精神。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宪法实践活动,提高宪法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宪法知识问答道具,如卡片、小奖品等。

3.布置宪法知识学习任务,提前让学生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宪法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宪法。

例如,展示我国宪法的封面,让学生说出对宪法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通过案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宪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讲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宪法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宪法相关问题。

对回答正确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宪法的认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宪法。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某在微博上谩骂同事张某,人民法

院判决刘某向张某公开赔礼道歉。




区政府在房屋拆迁中毁损了李强家的 屋内合法财产,予以赔偿。

县政府投入资金植树造林
第五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 法律纳税的义务。
王某某破坏路灯被公安 机关拘留。
宪法是根本法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观察这张图片, 从中你有什么 样的发现?
以上三部法律的 第一条规定的共 同点是什么?这 一规定反映了宪 法与其他法律是
什么关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 在我国,其他法律都是根据宪法 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 抵触。
下面列出了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请你用连线的方式 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见课本19页。
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 侵犯。
中 华 人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 犯。

共 第二十六条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
和 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 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
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张天天的父亲向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 得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