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子兵法》有感1000字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作文5篇

孙⼦兵法读后感1000字作⽂5篇《孙⼦兵法》既是⼀部军事经典著作,⼜是⼀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化中⼀份珍贵的遗产。
下⾯⼩编给⼤家带来孙⼦兵法读后感1000字作⽂,希望⼤家喜欢!孙⼦兵法读后感1000字作⽂1企业⽂化。
“夫未战⽽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况于⽆算乎!”(始计篇)战争的决策者必须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景做出不⼀样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
这点对⼈⼒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应对⽇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应对组织内更⾼的员⼯要求,组住对战略已越来越重视。
⼈⼒资源规划是⼀种预测性活动,简⽽⾔之“算也”。
⼀个年度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年度的战略,对⼈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绸缪,就能够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
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激励机制。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当激发⼠兵同仇敌忾的⼠⽓;要想夺取敌⼈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
企业若要在竞争中⽴于不败之地,成为⼀个颇具战⽃⼒的团队,就应当提倡⼀种“同仇敌忾”的企业精神。
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样的道理。
企业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之激励⼿段,如物质奖励。
随着⼈们对需求的不断提⾼,从⽣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
这点于“夫兵形像⽔,⽔之形,避⾼⽽趋下;兵之形,避实⽽击虚”(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样。
企业在极⼒员⼯时,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避开员⼯已得到满⾜的需求,去满⾜员⼯渴望得到的需求,实现激励化。
《孙⼦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异常是在今⽇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业的商战中从⼀统“周天⼦”天下的局⾯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意义。
孙子兵法读后感(精选31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精选31篇)孙子兵法读后感(精选31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子兵法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子兵法读后感篇1《孙子兵法》是一部经典的兵法著作,书中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他在后世被应用被实践,并且让实践者获得成功。
在《孙子兵法》出现过后的几千年中,历史历经了多少场战争,又有多少猛将锐兵借用《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战术大获全胜。
《孙子兵法》古人用之于战,现代人亦可用之,用之于生活。
何为道?道乃明政。
古时的战争需要人力,更需要人心。
君主应当同民众一样有必胜的目标,有保家卫国的理想,意志统一,共同生死。
古之用兵需要有严明的政治,今之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却又灾难。
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需要“道”的存在。
这不禁又将我的记忆带回那段痛苦的时光,那段自豪的时光。
我们,经历了雪灾地震。
但是种种不幸并没有打到我们,我们的领导人和祖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灾的场景令人感动。
这样的上下一心不就是兵法中“道”最好的体现吗?或许那段往事不堪回首,但是那段往事让人难忘。
何为天,何为地?天乃天时,地乃地利。
古时用兵作战不仅要靠军队实力,除了之前所说“道”之所用带来的人和之外,还需依靠天时地利。
如若不是江面大雾弥漫,或许诸葛亮便会因为自己定下的三天之内造十万支军箭的军令状而丧命了吧;如若不是东南风的吹拂,或许火烧赤壁中周瑜只会烧伤自己了吧;如若荆州不是军事要地,又怎会成就其兵家必争的美名呢。
天时地利在战时很重要,在现在的生活当中同样很重要。
为什么商人会在情人节将玫瑰花精美包装然后卖出,为什么大雨天总会有人撑着一把伞外出卖伞,为什么经营者会挑选店面位置?这些不都是人们在生存和竞争中对天时地利理解过后的运用和实践吗?何为将?将乃明将。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精选20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孙子兵法》读后感篇1《孙子兵法》是一部经典的兵法著作,书中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他在后世被应用被实践,并且让实践者获得成功。
在《孙子兵法》出现过后的几千年中,历史历经了多少场战争,又有多少猛将锐兵借用《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战术大获全胜。
《孙子兵法》古人用之于战,现代人亦可用之,用之于生活。
何为道?道乃明政。
古时的战争需要人力,更需要人心。
君主应当同民众一样有必胜的目标,有保家卫国的理想,意志统一,共同生死。
古之用兵需要有严明的政治,今之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却又灾难。
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需要“道”的存在。
这不禁又将我的记忆带回那段痛苦的时光,那段自豪的时光。
我们,经历了雪灾地震。
但是种种不幸并没有打到我们,我们的领导人和祖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灾的场景令人感动。
这样的上下一心不就是兵法中“道”最好的体现吗?或许那段往事不堪回首,但是那段往事让人难忘。
何为天,何为地?天乃天时,地乃地利。
古时用兵作战不仅要靠军队实力,除了之前所说“道”之所用带来的人和之外,还需依靠天时地利。
如若不是江面大雾弥漫,或许诸葛亮便会因为自己定下的三天之内造十万支军箭的军令状而丧命了吧;如若不是东南风的吹拂,或许火烧赤壁中周瑜只会烧伤自己了吧;如若荆州不是军事要地,又怎会成就其兵家必争的美名呢。
天时地利在战时很重要,在现在的生活当中同样很重要。
为什么商人会在情人节将玫瑰花精美包装然后卖出,为什么大雨天总会有人撑着一把伞外出卖伞,为什么经营者会挑选店面位置?这些不都是人们在生存和竞争中对天时地利理解过后的运用和实践吗?何为将?将乃明将。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第1篇】《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孙武。
孙武不仅是个理论家,更是伟大的实践者。
他一生未尝败绩,皆源于他的战略思想。
在我们眼里,《孙子兵法》是一部奇书,有着丰富的东方智慧,它对世界各国的军事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欧洲,当年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拿破仑手不释卷的兵书,正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它里面的智慧数不胜数。
读了《孙子兵法》,我忍不住赞叹,古人是多么地有智慧。
《孙子兵法》让我知道了如何行军打仗,也让我多多少少意识到战争中战略思想的重要性。
还让我懂得了行军打仗的道理:碰到强敌时,不能强攻,只能智取。
不仅如此,我还认为读《孙子兵法》,就是在读一部历史与智慧兼有的旷世奇书。
《孙子兵法》,时间与空间的差异都掩盖不住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它还教会了我许多词的意思。
比如说:‘吾’就是‘我’,‘乃’就是‘是’。
《孙子兵法》不仅让我在学习上有了改变,让我更有耐心与积极性,还让我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以从容的心态去对待周边的事物。
但有人却认为读了这些书没有意义。
仔细想想,作者写书的意图,是对历史智慧的总结与传承,因为有了这种延续,我们才可以得到这么多前人的经验,从中获益。
感谢《孙子兵法》,让我增长知识,不断成长。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第2篇】本篇主要阐述作战中的虚实原则,特别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的原则。
这里所谓的“虚”,主要是指兵力虚、防卫虚;而“实”则主要是指兵力实(兵力集中)、攻击实(攻击有力)。
全篇内容大体为四部分:第一,总论实行虚实原则的一般前提。
强调提出:实行虚实原则的根本关键是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使敌军受制于我,而我却不受制于敌。
为此,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我军先于敌军进入战地,以形成以逸待劳的态势。
二是善于运用“利”与“害”引诱,“调遣”敌军,使之受我牵制而由逸待劳,由饱变饥,从而为我军避实就虚、以实击虚提供可乘之机。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高二作文1000字(精选5篇)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高二作文1000字(精选5篇)孙子兵法读书心得高二作文1000字精选篇1《孙子兵法》是由孙武在春秋时期吴国完成,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法之一,历经数千年,先后被各朝各代的许多大拿注释解读,可谓兵法经典。
之前总听说孙子更是一部管理学著作,今日细读之下,才知道其对战略、战术、策略措施的解读确实已经达到很深高度。
孙子兵法共分十三篇,后续几篇中非常强调带兵打仗的一些细节执行,虽对商场有借鉴之意,但毕竟实际环境相差太多,因此个人觉得对商业理解的帮助就有限了。
个人理解,孙子兵法整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战略,这是整本书的核心,主要思想为“五事七计”,此语中的“计”是计划的意思,而不是计谋。
我们谈到孙子兵法,很多时候自然联想到三十六计,这其实是对孙子思想的大大误解。
相比诡道计策,孙子更看重的是胜利在先,看重的是一开始看清楚大局,做好SWOT 分析,把握全局之后,再去在细节中寻求胜利突破点。
相比在面对问题时的奇技淫巧,孙子认为做好前面的分析和铺垫才是战场胜负的关键。
五事主要指"道”、“天”、“地”、“将”、“法”,“道”是指道义,如同企业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代表了其原始的属性,至关重要;“天”、“地”是指天时地利,如同企业竞争的外部竞争环境,决定了其约束条件;“将”“法”是指内部治理的将才和军法,如同企业的内部核心能力,是决策实施的关键资源。
七计则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这七条正是孙子针对五事的几个解读细化,通过这几个方面对“五事”做了全面的比较,从而分出高下优劣。
相当于我们在进入商战之前要想明白公司的愿景是否清晰,市场是否成熟,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通过组织保障,这可以说是公司战略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在战略基础上,孙子兵法的二到六章则是阐述了基本的战术思想。
讲述在对战之前如何制定方案,如何配套组织资源,如何在具体战役之中实施。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孙武所著,被誉为“兵学经典”。
唐王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应用,公司才能发达。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孙子兵法》无论是在军事方面、商业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其他各个方面,《孙子兵法》都起到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共13篇,分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间篇》。
在这之中,我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这其中最重要的主导思想,是孙子兵法的灵魂和核心。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句话出现在《谋攻篇》中,意为不动用武力,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
在孙子看来,“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作战中最好的策略。
常言道:“伤敌三千,自损八百”,战争本身就是损人伤己的事,诉诸武力,损耗极大,破坏也极大,不动武而用军事威胁、经济手段等都更有利于本国,当今大多数国家遇到纠纷也很少直接诉诸武力的。
历史上许多的战役、战斗都是如此。
例如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部署,秘密跨越长城入关,会同华北野战军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
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平津前线总前委。
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决定让傅作义率部起义,派出代表和傅作义接触。
由于中共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督促,傅作义最终顺应人民的意旨,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率部起义出城接受改编。
同时,解放军进驻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的战例。
孙子兵法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孙子兵法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孙子兵法的读书心得精选篇1《孙子兵法》是由孙武在春秋时期吴国完成,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法之一,历经数千年,先后被各朝各代的许多大拿注释解读,可谓兵法经典。
之前总听说孙子更是一部管理学著作,今日细读之下,才知道其对战略、战术、策略措施的解读确实已经达到很深高度。
孙子兵法共分十三篇,后续几篇中非常强调带兵打仗的一些细节执行,虽对商场有借鉴之意,但毕竟实际环境相差太多,因此个人觉得对商业理解的帮助就有限了。
个人理解,孙子兵法整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战略,这是整本书的核心,主要思想为“五事七计”,此语中的“计”是计划的意思,而不是计谋。
我们谈到孙子兵法,很多时候自然联想到三十六计,这其实是对孙子思想的大大误解。
相比诡道计策,孙子更看重的是胜利在先,看重的是一开始看清楚大局,做好SWOT分析,把握全局之后,再去在细节中寻求胜利突破点。
相比在面对问题时的奇技淫巧,孙子认为做好前面的分析和铺垫才是战场胜负的关键。
五事主要指"道”、“天”、“地”、“将”、“法”,“道”是指道义,如同企业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代表了其原始的属性,至关重要;“天”、“地”是指天时地利,如同企业竞争的外部竞争环境,决定了其约束条件;“将”“法”是指内部治理的将才和军法,如同企业的内部核心能力,是决策实施的关键资源。
七计则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这七条正是孙子针对五事的几个解读细化,通过这几个方面对“五事”做了全面的比较,从而分出高下优劣。
相当于我们在进入商战之前要想明白公司的愿景是否清晰,市场是否成熟,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通过组织保障,这可以说是公司战略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在战略基础上,孙子兵法的二到六章则是阐述了基本的战术思想。
讲述在对战之前如何制定方案,如何配套组织资源,如何在具体战役之中实施。
这个和企业的战略落实很相似,将战略层层解剖,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部门和资源,是战略细化的指导。
孙子兵法读后感(精选15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精选15篇)孙子兵法篇1如果说《武穆遗书》是武侠小说中的兵学圣典,那么《孙子兵法》绝对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可以说孙武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兵法之祖。
这段时间我参读了书中的“始计篇丶作战篇和谋攻篇”,颇有收获。
《始计篇》中孙子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较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必须从道义丶天时丶地利丶将领丶组织结构五个方面,将双方各种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后,预测是否能够获胜,再选择出兵与否。
这其实就是当今SWOT分析法(优劣势分析法),它常用于制定集团的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
我认为,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应该应用这种方法,与身边的同学朋友相互比较,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扬长补短,使自己不断进步。
不过孙子的思想不能完全照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孙子兵法》毕竟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它强调以强胜弱,不是以弱胜强,比别人弱,就不要战丶不能战,战必败矣。
在比赛中,如果我的实力比别人弱,难道我就弃权不比了吗?显然孙子的思想也是具有局限性的,即使不如他人,我们也应该努力求胜。
《作战篇》中强调战争最重要的是速胜,他提到:“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战争旷日持久,消耗的人力物力不断积累,国家就变得疲惫,国力就会衰弱,所以就算赢得了战争,对国家也没有益处。
学习工作也是这样,起初定了目标,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拖延行动,到最后它也仅仅是个目标,读后感.这里我所强调的不是为了最快达成目标不择手段,而是定了计划就不要拖延,要为了实现它尽最大的努力。
这个篇节中也讲到,善于用兵的人,是懂得将敌军的资源化为己有,减轻自己国家的负担。
诸葛亮草船借箭就是最好的例子。
企业竞争中,如果能够将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抢占过来,那么对竞争对手的经营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削敌壮己。
最后是《谋攻篇》,这篇的思想精要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孙子兵法》有感
原创:彭一麟
《孙子兵法》,想必大家都有耳闻,甚至有很多人专门研究过它,但我敢肯定的是大多数人未必真正搞懂了它。
我是直到看过华杉老师的书《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才对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华杉老师的书中提到,历代有无数的注家都注解过《孙子兵法》,但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也就十一家,是在宋朝整理编辑的这一本书《十一家注孙子》。
那到底是哪十一家呢?
第一家说出来相信大家都熟悉,他是曹操。
曹操对兵法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军事家,带兵打仗多年,有过实践经验的人注解得最为准确。
在十一家里注解得最为详细的是杜牧,唐代诗人杜牧。
为何很多人喜欢学《孙子兵法》呢?我当初就想学一下它的战术,曾多次去了解,但每次看下来都没什么印象,也没能运用到工作生活当中。
直到看到华杉写的书,才真正开始了解到: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不是以少胜多之法,而是以多胜少之法。
关于“以少胜多”,我相信很多人看《孙子兵法》就是想得到这样的方法,比如在股市,怎么样以最少的资金赚得最多的回报;在战场,怎么以最少的兵力获得最大的胜利。
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就拿投资来说吧,投入的本金越多,当然赚取的回报也就更大。
公司的实力越雄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就越明显,为什么那些独角兽公司能越做越大,就是这个道理,不仅得有实力,而且要有资本的支持,以多胜少。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曾国藩带
领的湘军,“结硬寨,打呆仗”,反而打败了太平天国的军队。
人们总以为孙子兵法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其实腐朽就是腐朽,它是化不了神奇的,想成功必须苦练基本功,坚持基本原则,所有的一切都在基本面。
最后,总结一下书中提到的《孙子兵法》九大思想精要。
第一,《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而不是以弱胜强,因为弱胜不了强。
第二,打得赢也要算代价,如果打得赢,但是打不起,也不要打。
第三,先生后战,赢了再打。
第四,要能等待、能忍耐。
第五,一战而定,胜而不定,则胜利就无意义。
第六,以正合,以奇生,分战法是基本的战术原则。
第七,诡道不重要。
打仗跟我们平时做的事一样,不能靠诡计,还是得靠踏实的努力。
第八,知己知彼,关键在于知己。
第九,《孙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赢,首先是教你认输。
好啦,书中的要点基本分享完啦。
看完之后,我觉得不要太想信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你以为的小概率事件,有可能是别人苦苦打拼多年才实现的成功,比如美团的创始人王兴,在美团之前多次创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才有今天的美团。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苦练基本功和狠抓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