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人民版)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2

4. [学习思考 ](教材 P22)秦成为“虎狼之国”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提示: 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后秦国生产力得到大发展。
2.从商鞅变法中我们有何认识?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如果想要发展,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改革,绝不能 因循古代的传统。
(2)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 这就要求改革者有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不怕挫折、不怕 失败的大无畏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 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对秦国来说:
3)军事上: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 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如: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对后世:
对中国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 (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逐 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二、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2、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 3、法律严苛,容易造成暴政。 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4、改革不彻底。 5、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7、对忠孝、诚信、仁义、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 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 德的支持。
功而被封为诸侯,至此秦才成为诸侯国。 (3)地位: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经济文化上落后于 中原 诸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
2.“虎狼之国”
(1)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增。
(2)表现:公元前 341至前340年打败魏国,一跃成为军事强
国。 (3)影响 ①六国采取“ 合纵 ”运动。 ②秦完成统一的大势已经不可抵挡。
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

(1)什伍制、连坐制;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4)焚诗书,定秦律。
2、第二次变法(前350年)
(1)废井田,开阡陌; (2)废分封,行县制; (3)统一度量衡; (4)“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三、商鞅变法的特点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改革 时 国 者或 间 家 名称
5、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7、对忠孝、诚信、仁义、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 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 德的支持。
谢谢观赏!
变 法 内 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作 用
齐 管仲 春 国 改革 秋 鲁 初税 国 亩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 增强了齐国实力,使 (“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 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 个霸主
经济:“履亩而税”(594BC)
经济:① 实行“尽地力之教”; ②推行“平 籴法”, 政治:制定《法经》
专题二 商鞅变法
第一课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
专题二 商鞅变法
第二课 秦国的崛起
(商鞅变法的影响)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时代背景(客观条件)
铁犁、牛耕 经济: 的推广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
阶级关系变化
(新兴地主、自耕农)
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 政治: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使魏国在战国七雄 中率先强盛
战 国 楚 吴起 国 变法
魏 李悝 国 变法
政治: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 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禄;②强令旧贵族迁 居,变相没收其土地;③裁撤冗员,削 减俸禄,奖励军功;④严格吏治
2、第二次变法(前350年)
(1)废井田,开阡陌; (2)废分封,行县制; (3)统一度量衡; (4)“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三、商鞅变法的特点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改革 时 国 者或 间 家 名称
5、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7、对忠孝、诚信、仁义、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 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 德的支持。
谢谢观赏!
变 法 内 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作 用
齐 管仲 春 国 改革 秋 鲁 初税 国 亩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 增强了齐国实力,使 (“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 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 个霸主
经济:“履亩而税”(594BC)
经济:① 实行“尽地力之教”; ②推行“平 籴法”, 政治:制定《法经》
专题二 商鞅变法
第一课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
专题二 商鞅变法
第二课 秦国的崛起
(商鞅变法的影响)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时代背景(客观条件)
铁犁、牛耕 经济: 的推广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
阶级关系变化
(新兴地主、自耕农)
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 政治: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使魏国在战国七雄 中率先强盛
战 国 楚 吴起 国 变法
魏 李悝 国 变法
政治: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 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禄;②强令旧贵族迁 居,变相没收其土地;③裁撤冗员,削 减俸禄,奖励军功;④严格吏治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共33张PPT)

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魏国
得到公孙痤的赏识 没有被魏惠王重用 秦孝公求贤若渴
商鞅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得到秦国的重用
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
变
旧贵族反对
舌战群臣 法 准
老百姓不信任
徙木立信
备 工
作
秦孝公就是否变法进行
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 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 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 治”。商鞅为实行新法, 展开论战,宣传了变法的 必要性和意义,为变法扫 清了思想障碍。
(1)废井田,开阡陌 (2)废分封,行县制
(3)统一度量衡
(4)“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巩固练习
5、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军功授
A 爵制②重农抑商③废除井田制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6.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商鞅变法
东周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前2070
前1600 前1046
前770
前476 前221
商鞅变法
前356、前350
一、背景 1、时代背景:
大动荡—— 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大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大发展—— 经济、思想文化、科技
铁器、牛耕使用
大发展 大动荡 大变革
私田增多
生产力 决
③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说历史现象的原因。
原因: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 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
三、影响
(一)积极影响
得到公孙痤的赏识 没有被魏惠王重用 秦孝公求贤若渴
商鞅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得到秦国的重用
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
变
旧贵族反对
舌战群臣 法 准
老百姓不信任
徙木立信
备 工
作
秦孝公就是否变法进行
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 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 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 治”。商鞅为实行新法, 展开论战,宣传了变法的 必要性和意义,为变法扫 清了思想障碍。
(1)废井田,开阡陌 (2)废分封,行县制
(3)统一度量衡
(4)“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巩固练习
5、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军功授
A 爵制②重农抑商③废除井田制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6.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商鞅变法
东周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前2070
前1600 前1046
前770
前476 前221
商鞅变法
前356、前350
一、背景 1、时代背景:
大动荡—— 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大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大发展—— 经济、思想文化、科技
铁器、牛耕使用
大发展 大动荡 大变革
私田增多
生产力 决
③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说历史现象的原因。
原因: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 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
三、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33张PPT)

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 家实力
提高积极性
3)统一秦国度量衡
为经济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加强对市场的管理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2、军事方面
材料一: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每斩一个 敌人的首级可赏爵位一级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 内容固定下来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4、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改革旧的社会风俗
禁止请客,送礼,走后门, 违者重罚。
习俗 思想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重点优化】 商鞅变法的特点
变法的 核心
农业 法治
1)措施最全面; 2)措施最彻底; 3)历时最久;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显;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3、政治方面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什伍连坐制度
材料二: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 小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 除分封制
消极: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2)加重剥削压迫
提高积极性
3)统一秦国度量衡
为经济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加强对市场的管理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2、军事方面
材料一: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每斩一个 敌人的首级可赏爵位一级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 内容固定下来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4、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改革旧的社会风俗
禁止请客,送礼,走后门, 违者重罚。
习俗 思想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重点优化】 商鞅变法的特点
变法的 核心
农业 法治
1)措施最全面; 2)措施最彻底; 3)历时最久;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显;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3、政治方面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什伍连坐制度
材料二: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 小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 除分封制
消极: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2)加重剥削压迫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教学课件

③外交上:(P22第三段内)
秦国地处边陲,长期以来与中原各国交往较少。弱国无外交,被东方各
国以“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
④统治者的表现:(P17第三段内)
➢秦孝公立志改革,摆脱落后,富国强兵。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为什么变?)
2、第二次变法(前350年) (1)废井田,开阡陌 (2)废分封,行县制 (3)统一度量衡 (4)“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
商鞅变法
根本目的:废立除地奴 主隶 阶主 级贵 专族 政的 ;特权,建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赢得兼并战争;
性 质: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一)、经济---富国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
课程标准
⒈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 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背景)。 ⒉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措施)。 ⒊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影响)。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
第一节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变法的背景/措施
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各国改革共同的影响是什么?
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旧制度、旧贵族势力,解放了社 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转型。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
探究问题: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
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 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 与之分土。
(三)军事:——强兵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 制”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秦国地处边陲,长期以来与中原各国交往较少。弱国无外交,被东方各
国以“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
④统治者的表现:(P17第三段内)
➢秦孝公立志改革,摆脱落后,富国强兵。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为什么变?)
2、第二次变法(前350年) (1)废井田,开阡陌 (2)废分封,行县制 (3)统一度量衡 (4)“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
商鞅变法
根本目的:废立除地奴 主隶 阶主 级贵 专族 政的 ;特权,建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赢得兼并战争;
性 质: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一)、经济---富国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
课程标准
⒈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 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背景)。 ⒉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措施)。 ⒊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影响)。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
第一节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变法的背景/措施
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各国改革共同的影响是什么?
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旧制度、旧贵族势力,解放了社 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转型。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 》课件
探究问题: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
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 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 与之分土。
(三)军事:——强兵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 制”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

魏 李悝 国 变法
战 国
楚 国
吴起 变法
经济:① 实行“尽地力”; ②推行“平籴 法”,
政治:制定《法经》 政治: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 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禄;②强令旧贵族迁 居,变相没收其土地;③裁撤冗员,削 减俸禄,奖励军功;④严格吏治
使魏国在战国七雄 中率先强盛
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其它诸侯
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 都促进了政治的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文化: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李悝变法
管仲改革 (春秋)
鲁国改革 (春秋)
吴起变法
措施
积极作用
经 济
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 事 等爵制(严禁私斗)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政 废除世卿世禄制 治 普遍推行县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严惩旧势力 (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 础
探究3:结合商鞅变法内
措施
容思考:其变法有何特点? 废井田,开阡陌
农战 法治
经 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二)性质: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运 动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26张PPT)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二)措施 1、公元前356年第一次变法 军 奖励军功 事 按功授爵
(实行军功爵制)
①提高军队战斗力;②废除世卿 世禄制打击贵族特权;③树立地 主阶级优势; ①利于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②思想专制,摧残文化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 容固定下来
思 燔诗书而明 想 法令 法 律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专题二 商鞅变法
课程标准:知道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 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 的时代特征;了解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 施和内容,认识其 特点。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大动荡—— 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大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大发展—— 经济列侯 申不害 邹忌、晏婴 乐毅
专题二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有哪些?
背景 目的 代表利 益 指导思 想 措施
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 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争霸战争的推动下产 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 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 新兴地主阶级
专题二 商鞅变法
铁器牛耕
(生产力)
私田增多
私田主人改 变剥削方式
耕者 主人
农民 地主
新兴地主 实力增强
封建土地私 有制产生
井田制瓦解
要求政治权利
各国变法
战争中取胜
兼并战争不断 诸侯势大 分封制、宗 法制遭破坏
专题二 商鞅变法
风起云涌的改革与变法
国家 主持者
齐国 秦国 魏国
楚国 赵国 韩国 齐国 燕国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 (一)必要性:(客观) 1、经济: (根本原因) 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社会变革; 2、阶级: 3、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宗法制、分封制 遭到破坏; 日益激烈的争霸和兼并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4、军事: (直接动力) “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变法的理论武器; 5、思想: 6、经验: 各国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如魏国李悝、 楚国吴起)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38ppt

“孝公下令国中曰:‘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 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 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 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 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 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 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 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试比较两段材料对商鞅评价的异同
阅读教材23页资料卡片,思考为何 商鞅被车裂而“秦人不怜”?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 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
秦民大悦与秦人不怜是否矛盾?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 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
史记中的这段话出现在商鞅第一次变法后,很有可 能是司马迁用来评价商鞅第一次变法的内容,第一 次变法最有可能让秦民大悦的当是奖励军功,废除 世卿世禄,这确实足以让平民喜悦。但就在这段话 后面,司马迁接着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2. 变法前的秦国
秦僻在雍州, 不与中国诸 侯之会盟, 夷翟(狄) 遇之。 (《史 记·秦本 纪》)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鍼虎 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 鸟》。”(《左传·文公六年》)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 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 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 的目的。
• 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公元前358年,秦军首败韩军于西山; 公允前354年,秦攻取魏国的少梁; 公元前352年,秦兵攻克魏国旧都安邑; 公元前340年,商鞅生擒魏国公子卬,夺回 西河部分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变 法
根本原因 直接目的 根本动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富国强兵 称霸“天下”
三、★ 秦国变法条件
客观,秦国落后于六国 主观,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理论,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指导变法的理论 人才,商鞅入秦,积极宣传变法 其他,各国变法为秦提供了经验教训
秦孝公 (前362年继位)
尊 官 , 与 之 分 土 。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讲
商鞅变法
昭阳区二中 高二历史组
⑴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
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⑵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
⑶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为什么商鞅要变 法?他采取了哪些 新措施?变法取得 了哪些成效?
春秋战国时大变
革时代的背景?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
按从 小到大排 列
相当 于士的有 : .1公士 2.上造 3.簪 袅 4不. 更 相当 于大夫的 有: 5.大夫 6.官大 夫 7.公大夫 8. 公乘 9.五大夫 相当 于卿的有 : 10左. 庶长 11. 右庶长 12.左更 13. 中 更 14右. 更 15. 少上造 16大. 良造 17. 驷车 庶长 18. 大庶长 相当 于诸侯的 有: 19.关内 侯 20. 彻侯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
爵制(严禁私斗)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 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政 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治 普遍推行县制
皇
中
太少太 尉治宗帝典 丞 相廷太御 史 大 夫郎卫奉 仆府粟 内 史正客太尉仆仆中 令尉常
央 集 权 机 构
郡 尉
经济实力
六。商鞅变法取得了
哪些成效?如何认识 这场变法的性质?
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彻底
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前后109年之间,秦除了 同若干残存的小诸侯国以及和西戎、巴、蜀少数民族作战 以外,同东方六国共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斩首129万,拔 城147座,在攻占之地共建立了14个郡,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的仅5次,败北仅4次。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即位以 后,统一战争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仅用了10年时间,便于公元 前221年消灭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高度 集权的专制帝国,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诸侯分裂割据局面。
(2)异:改革内容不断深化 春秋时期 改革增加了国家收入,加速了井田制
的瓦解。但主要是改革经济基础,没能触及上层建 筑。
战国改革 经济基础转移到上层建筑,维护地主 阶级统治。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政治,确立了 封建制。
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
1、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2、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 4、军事上:争霸兼并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5、思想上:法家思想成为指导改革变法的武器
四.商鞅入秦以后即 将开始变法,他可能会 遇到哪些阻碍?他是如 何 解决这些阻碍的?
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
旧贵族反对 老百姓不信任
舌战群臣
取信于民 南门徙木
圣人不易民而教, 知者不变法而治。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与旧贵族的论战图
自古驱民在诚信Biblioteka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政治 制度
分封制度 天下共主 宗法制度 世卿世禄
文化 教育
官府垄断 教育在官
小结 社会稳定时期
东周
铁器牛耕 土地私有 私有 地主 田租
诸侯壮大 诸侯争霸 制度瓦解 贵族没落
民间办学 百家争鸣
社会变革时期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比较
(1)同 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
计 强 秦 者 , 吾 且
客 郡 臣 有 能 出 奇
……
丑 莫 大 焉 宾
地 , 诸 侯 卑 秦 。
三 晋 攻 夺 我 河 西
——选自《史记·秦本记》
卫鞅到秦国时,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 监,得到了觐见孝公的机会。第一次觐见
孝公时,向他大讲尧舜禹的仁义,要求秦
孝公学习他们,行帝王之道。秦孝公根本 听不进去,直打瞌睡。第二次,卫鞅把第 一次的话重复了一遍。秦孝公不耐烦了, 生气地对景监说:“你的朋友太过迂腐, 我怎么能重用他啊?”
(约前390年-前338年)
大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代 特征
大动荡: 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大发展: 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春秋:争霸战争 战国:兼并战争
李悝变法
魏
秦
楚
管仲改革
齐
吴起改革
西周
工具
铜石并用
经济
井田制度
基础 国有 贵族 贡赋
卫鞅请求第三次见秦孝公,这次以富国图霸之术游说他。孝
公听得津津有味,不自觉地移动双膝靠近卫鞅,一连和卫鞅谈了 好几天都不厌烦。卫鞅得到了孝公的赏识和支持,被任命为左庶 长主持变法。取得成效后晋爵为大良造,并被赐封于商,于是人 们称他为商君或者商鞅。
★ 想一想:为什么孝公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 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
• ●历史上也有人认为“开阡陌”实际上是“置阡陌”,《汉书• 王莽传》载区博之言:“(秦)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通典• 食货典序》亦云:“(商鞅)隳经界,立阡陌”。
• ●当代学者有人认为“开阡陌封疆”指的是国家向农民授田 之后,“设立阡陌封疆,不许私自更动”。
•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商鞅 为什么要 采取重农抑 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原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因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宋)王安石《商鞅》
徙木立信
五、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积极作用
措施
积极作用
经 济
军 事
废井田,开阡陌
争鸣
• ●“为田开阡陌封疆”是商鞅变法中的重要举措,对它的基 本含义,史学界通常的解释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 有,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其主要依据是《汉书•食货 志》所记载的董仲舒之言:“除井田,民得买卖”,“坏井 田,开阡陌”。
郡
监
守
御
史
县 尉
县
县
令
丞
地 方 集 权 机
有 三 啬游
构
秩 老 夫徼
加强了中央集权
司 法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 坐法
强化了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文 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习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
俗 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