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商鞅变法 (共16张PPT)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商鞅变法 (共16张PPT)

主要内容
法律 文化
习俗
商鞅变法的结局如何?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思考:1、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 依据是什么? 2、有没有可能出现商鞅不死,变 法措施也得以保留的结局? 3、为什么秦惠文王处死了商鞅, 却又保留了商鞅的变法措施?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影响变法成败的主要因素:
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⒉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⒊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商鞅变法
课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 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 史实;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特点和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 时期 秦 国 商鞅 主持的一场变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什么发生在春秋战国?
阅读教材P18-19页,从经济、政治、军 事、文化四方面归纳春秋战国的时代特 征。
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 出现 2、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治改革
(二)变法内容:
阅读参考史料《史记· 商君列传》 第1、2段并结合教材p23-24内 容,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
领域
经济
军事 政治
作用 废井田制,土地私有,奖励 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有利封建制度确立 打击奴隶主旧贵族 实行军功爵制(奖军功), 严禁私斗 提高秦军战斗力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 废分封制,推广县制 打击旧贵族势力 废世卿世禄制 制订秦律,轻罪重刑 建立户籍制、连坐法 焚烧诗书 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 以法律巩固改革 强化对人民统治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可 能 性
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商鞅?
旧贵族: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 法而治。 商 鞅:三代不同礼而王, 五伯不同法而霸。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人教版选修一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课件(共15张PPT)

2.“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
(1)经济改革:以农求富
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重农主义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主导思想,保护小
农生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但是抑制
了商品经济发展。
③统一度量衡。利于赋税征收、消除割据势力,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交
阅读1:(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 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阅读2: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 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阅读3: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4:井田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比较
土地制
生产关系三大要素

生产资料 生产中的关系
产品分配
井田制
国有(周王 奴隶主驱使奴隶劳
所有)
动,奴隶无自由
向周王进贡部分,奴 隶几乎无
封建土 地所有 制
新兴地主 私有
农民向地主租用土 地,农民有一定人 身自由
地主收取高额地租, 农民有部分产品
废井田意 义
生产关系 变革, 促进封建 经济发展
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压制了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损 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
阅读3:商鞅在制定法律时还规定轻罪重刑。如不告发犯罪之人腰斩,盗 窃牛马者死罪,弃灰于道路判死刑。应该如何评价?
轻罪重刑,能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起到对百姓的威慑作用,能 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但是过于严苛,罚不当罪,势 必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导致社会的不安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课件(共4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课件(共49张PPT)
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 ——《史记•秦本纪》
三见孝公 变法论战 移木立信 Nhomakorabea第一次变法(前356年)
户籍制 连坐法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监督举发) 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
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控思想 燔诗书而明法令。
军功 爵制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 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 芬华。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
这是对宗法制的彻底否定,同时也可以把大家庭里多余的劳动力全部挖掘 出来,使他们投身于农业生产,秦国的实际耕种土地必定会增加,与土地 挂钩的田租、户赋和刍稿(田赋)也会水涨船高,秦国必将富强。
——吴晗《读史札记》
生产力
废井田、重农抑商、 小家庭、统一度量衡
秦国的相对独特的历史传统与社会风貌,诸如其早期君权的 强大、其民风的驯朴勇悍、其礼乐传统之淡漠、其封建制和宗法 制的薄弱,都为商、韩法治学说之贯彻,提供了沃土。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秦孝公与求贤令
下令国中曰:“……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 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 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禁私斗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小家庭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重农 抑商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劳役和赋税)。事末利及怠 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第二次变法(前350年)
设县制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凡三十一县。
废井田 为田开阡陌封疆, 开阡陌 而赋税平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 “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 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 四个方面下重手。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33张PPT)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33张PPT)
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 家实力
提高积极性
3)统一秦国度量衡
为经济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加强对市场的管理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2、军事方面
材料一: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每斩一个 敌人的首级可赏爵位一级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 内容固定下来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4、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改革旧的社会风俗
禁止请客,送礼,走后门, 违者重罚。
习俗 思想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重点优化】 商鞅变法的特点
变法的 核心
农业 法治
1)措施最全面; 2)措施最彻底; 3)历时最久;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显;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3、政治方面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什伍连坐制度
材料二: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 小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 除分封制
消极: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2)加重剥削压迫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2《商鞅变法》ppt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2《商鞅变法》ppt课件
梁启超也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 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与管仲、诸葛亮、李德裕、王 安石和张居正同列。
毛泽东对商鞅评价很高,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 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 理想主义者”。 “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 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 中国数千年”。
——《史记》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代)王安石
1、性质: 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2、历史作用(积极性)
孔子 杏坛 讲学
临淄之途,车毂
击,人肩摩,连
衽成帷,举袂成

幕,挥汗成雨,

家殷人足,志高
气扬。
——《史记》
吴 起
(二)变法前的秦国概况
西部边陲(“夷狄遇之”) 落后(经济落后,世卿世禄) 秦王立志改革(献公、孝公)
秦孝公下令求贤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 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 与之分土。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山东之士被甲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以趋敌, 左携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愤 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
前340年,率秦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河 西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 “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春秋五霸图
专题二
商鞅变法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共18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共18张PPT)
——《史记·秦本纪》
1、目的:富国强兵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 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认 为这是莫大的耻辱,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历史》选修一P21
2、性质: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进入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 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新兴地主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 他们要求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 济。……于是,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 蓬勃兴起。
Hale Waihona Puke 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商鞅(约前390年—前 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黄 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 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 表人物。姬姓,卫氏,全名 为卫鞅。因卫鞅本为卫国公 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 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 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 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 受到贵族诬告以及秦惠文王 的猜忌,被迫逃亡,后来在 封邑兵败被杀,车裂示众。 商鞅虽死,但秦法未亡!
(1)地处西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落后。 (2)公元前4世纪初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
改观秦国落后的总体面貌
2、有利条件
(1)政治:君权比较集中,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思想:法家学说容易受到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尚武精神浓厚
3、其他:晋国分裂;士人游说各国;孝公雄心
求贤令
“三晋攻夺我先君 河西地,诸侯卑秦, 丑莫大焉。……宾客 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 者,吾且尊官,与之 分土。”
2、各国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2)战国时期
①魏国:李悝变法(主要内容;影响) ②楚国:吴起变法(主要内容;影响) ③其他:齐、赵和韩等国变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PPT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PPT课件
3、政治;实行郡县制;实行什伍、连坐
制度;制定秦律。
4、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 5、习俗;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兄弟共
17
【重点优化】
1、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对重促视进农社业会,经以济农的为发展本,,巩限固制新工兴商地主 业阶的级的活政动权。,发展和增强封建国家的综合
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1)对封建社会初期以积极作用为主:
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
反映的问题:
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
①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 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
②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 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③商鞅重视为变法扫清 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
思想障碍。
徙木立信
“南门立木”,不仅达到了彰显 秦国朝廷诚信的目的,而且更重 要的是保证了商鞅变法的舆论 和民意基础,为变法措施的推行
指导思想: 法家理论 性质: 地主阶级的改革 2.变法的内容
主要法令
影响
第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对基层人民的管理和控 制,有利于社会安定
一 次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稳定小农经济,提高积极性增 加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
变 法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打击奴主贵族特权, 提高军队战斗力

废井田,开阡陌。
提高生产积极性,有利建立封 建经济基础
A. 废井田,开阡陌
B. 实行县制
C. 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特权 D. 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
巩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 的社会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的 矛盾
巩固: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 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共16张PPT)

5.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指导思想 宗旨 性质
法家理论 富国强兵 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特点
农战与法治
范 围 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
【题练】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1)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 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承认土地私有权,保证了我对土地的占有;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史记·商君列传》
政治: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3.制定秦律
为秦国开作帝业用——商鞅变法
取代分封制, 强化中央集权
保证统治秩序,强 化了对基层民众的 管理。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 容固定,加强统治。
2.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相同点是什么? 提示:(1)都是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 (2)都是以大吞小、以强凌弱,减少诸侯国数量,加速奴隶 制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 (3)都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破坏。
3、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
深远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制度
C、重农抑商
投奔魏国——遭忽视;
投奔秦国(孝公)
任左庶长,官至大良造, 赐封商地
两次推行变法: 前356年,前350年
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
早年立志 热衷于法家学说
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魏国
初投魏国 得到公孙痤的赏识
没有被魏惠王重用 秦孝公求贤若渴
弃魏从秦 商鞅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得到秦国的重用
(因守旧势力的攻击被处以车裂之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原 因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 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18年 9
一、经济方面
普遍推行郡县制
政治
建立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7
文化 习俗
18年
燔诗书而明法令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核心内容:农战、法治
( 1 )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 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实行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制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 (3)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 4 )影响最深远:不仅增强秦国实力,为秦 统一奠定了基础 ,也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18年 18
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3.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18年
兵源得到 可靠保证
12
三、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连坐制度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3)制定秦律
18年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 容固定下来
13
商鞅还规定轻罪重刑。根据材料结合所学: “轻罪重刑” 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应该如何评价这一主张? 《商君书·去强第四》:重罚轻赏,则上爱民, 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 上。……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 加重刑罚而减少赏赐,那么国君爱护民众,民 轻罪重刑,确实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一定 程度上威慑百姓,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 众就会为君主效命;家中赏赐而减少刑罚,那 变法彻底执行;并稳定社会,巩固统治。 么君主不爱护民众,民众也不会为君主效 命。 但是过于严苛,罚不当罪,长期势必导致 ……用重刑杜绝犯罪,国家大治;用轻刑 社会不安定。 导致犯罪,国家混乱。
3)统一度量衡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
利于消除割据势力
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
18年 10


18年

11
二、军事方面
1)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2)废除世卿世禄,
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18年 3
一、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商鞅变法的背景)
1.客观原因
穆公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中原
2.必要条件
献公改革,无根本改观
3.有利条件
统治者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
4.历史机遇
晋分三家;“士人要求”
5.主观原因
18年
秦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
4
商鞅变法
指导思想
法家理论 富国强兵
宗旨/根本目的
性 质
五、习俗:改革旧的社会风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 一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 的小家庭政策
增加财政收入
18年 16
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归纳
措施 作用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违背了社 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为田开阡陌封疆
经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但按爵位等级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 改革不彻底
废除世卿世禄制
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加重剥削
18年 14
四、思想方面
燔诗书而 明法令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的 “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若 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 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 要排斥儒家,“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 法。 从长远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值 的文化典籍。 15 18 年
2)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农民生产积 极性
18年
7
根据材料,说明商鞅的经济改革对后来封建经 济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如何评价它?
《商君书·垦令第二》:使商无得粜,农无得籴。 农无得籴,则窳(yǔ)惰之农勉疾。商无得粜, 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 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 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积极: 商人不准卖粮食,农民不准买粮食。农民不能买粮食, 那么懒惰的农民就会积极从事农业。商人不准卖粮食, 1. 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到了丰年就不能牟利。丰年没有牟利,那么饥年就无 2.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更多利益可图。没有更多利益可图,那么商人就会有 消极: 所顾虑。商人有顾虑,就会想去务农。懒惰的农民努 1. 导致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单一; 力从事农业,商人也想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 8 18年 2. 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到开垦。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18年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政治 经济 军事
18年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 产生,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2
春秋战国新气象秦国Fra bibliotek何处去
商鞅
受重用,立志变法
变法纷起
变法图强
时代的发展把商鞅推上了历史舞台
地主阶级的改革
改革范围
18年
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和习俗等方面。
5
根据课本第二、三目, 归纳总结商鞅变法在富国 (经济改革)、强兵(军事、 政治、思想、习俗)方面的 改革措施,并指出每个措施 的作用/意义?
18年 6
一、经济方面
1)为田开阡 陌封疆
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 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新型地主 阶级利益;提高生产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