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教案(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概述本教案是根据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编写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本教案将涵盖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所有章节,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编写,每个章节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课后作业等内容。
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数学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 讲解新课: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新的数学知识。
3. 练习新课:通过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4. 总结新课: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
课后作业每个章节后将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包括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两部分,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教学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教案、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途径。
教学进度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反思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教案的基本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十五课时备课时间:.5.25上课时间:.5.31序号:55综合应用:纸与我们的生活课型:实践课教学目标:、在交流、调查的过程中,了解纸的用途,感受节约纸张的意义。
2、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际应用,全面巩固知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调查纸的用途师生谈话:纸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吗?请学生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纸。
(学生调查汇报:学习需要纸,生活需要纸、手工制作有时也需要纸,纸与我们的生活随时相伴),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纸与我们的生活。
板书课题:纸与我们的生活。
二、合作探究,搜集、整理用纸数量(该综合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吨、千克、克及两位数的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一)、学生提出自己本课想解决的问题,教师予以整理。
如:我们每天要用掉多少纸呢?一张纸大约有多重?我们每天会用掉多少纸呢?……(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调查整理第一个问题:你每天会用掉多少纸?(可通过自己每天写作业和生活中所用纸的数量来确定大约有多重。
)2、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调查结果。
3、解决“一张纸有多重?”这个问题。
教师出示:一摞1000张的纸约3千克,请学生估计一张纸有多重。
4、你一天大约会用掉多重的纸?学生谈论汇报。
5、小组统计完成下表,统计一周会用掉多少千克纸。
姓名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合计6、完成表格后,请学生计算全校一周会用掉多少千克纸?一个学期用掉多少?一年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来制做表格)三、拓展延伸,讨论节约用纸的意义请学生对得出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了解纸的作用和节约用纸的意义。
四、提倡议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调查得出的数据,想向同学们提出什么倡议,以使学生的不同感受和想法得到抒发,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
第十六课时备课时间:.5.25上课时间:.6.2序号:56整理和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积的变化规律-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积的变化规律-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2. 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变化规律2.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灵活运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观察积的变化a. 出示两组乘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积的变化规律。
b. 引导学生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验证积的变化规律a. 出示更多的乘法算式,让学生运用总结出的规律进行验证。
b.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中的特殊情况。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将规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的积的变化现象,与家人分享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如出示一组乘法算式,让学生回顾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关注积的变化。
2. 探究新知(1)观察积的变化a. 出示两组乘法算式,如:第一组:2×3=6,4×3=12,6×3=18,8×3=24第二组:3×2=6,3×4=12,3×6=18,3×8=24让学生观察这两组算式,并找出积的变化规律。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实例,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对称现象,感受、欣赏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理解其特点。
难点: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一组图片。
(课件)问: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问: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蕴涵的美。
(接着课件出示金鱼、风筝、脸谱示意图。
)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一)观察画面,需找特点。
图1:金鱼的上下两边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图2:风筝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图3:京剧脸谱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总结:如果物体具有以一条直线为界,直线两侧的部分形状、大小相同的这种特征,就说这个物体是对称的。
(二)画一画,折一折,需找图形特点。
1.把上面的物体画在白纸上,如下:2.折一折,观察折线两边图形的特点。
在每个图形中分别画一条直直的虚线,并把图形沿虚线对折,如下图所示:总结:图形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3.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三)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等操作,明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出示箭头。
(实物)总结:把图形对折后,图形的上、下、左、右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三、剪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出示白纸(正方形),课件出示图案。
问:用下面的方法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试一试吧!(一)读题,观图,理解题意。
图中在正方形对折后的纸上分别画着“心形”的一半和五角星的一半,要求沿边缘剪一剪,确定剪出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猜想。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推测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三)实际操作,剪一剪。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内容】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万以上数的写法【教学目标】1.掌握万以上数的写法并能正确地写出万以上的数。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001]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001]](https://img.taocdn.com/s3/m/44df63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0.png)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001]教学目标1.学习解一步一步式和一步上式的加法算式。
2.掌握进位加法的方法,提高精度和速度。
3.掌握交换数和加数的位置,练习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教案和学生练习册。
2.确保学生都带齐了数学工具和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组加法算式:23 + 25 = 。
让学生上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出这个算式的。
新课1. 一步一步式的加法算式教师将一组一步一步式的加法算式写在黑板上,例如:35 + 27 =48 + 32 =教师重点强调加数要竖着排列,同位数对齐,然后依次相加得到结果。
2. 进位加法教师将一组进位加法的算式写在黑板上,例如:38 + 27 =49 + 43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当相加的位数之和大于等于 10 时,就需要进位(十位数上加 1),再相加得到结果。
3. 交换律教师将一组加法的算式写在黑板上,例如:28 + 36 =36 + 28 =教师强调加法有交换律,也就是说加数和被加数的顺序可以交换,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教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加法的交换律,示范相应的计算方法。
4. 一步上式的加法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步上式的加法算式,例如:37 + 28 =教师强调这种算式只需要将个位数对齐,然后相加得到结果。
练习教师让学生打开练习册上的习题,让他们按照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课堂,一旦发现学生有问题需要马上帮助纠正。
总结教师让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重点,以确保学生都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习题。
2.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记忆加法的交换律和进位加法的方法。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读出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个十百”位的概念,熟练掌握数的基本运算。
(整数加减、进位借位、数轴刻度等)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点1.数的读法和写法,综合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的练习,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计算速度。
四、教学方法1.康耐尔法教学法,通过一定的教学演示和实际演练,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认识。
2.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
五、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数目读法,然后写出对应的数及其读法,加深对数的认识。
3.教师设计各种计算题目,通过口算和笔算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各种计算方法和步骤。
4.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和方法,加深对数的认识。
5.通过实际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轴刻度的绘制方法和意义,加强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过程,学生对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认识得到了加深,同时熟练掌握了加减法的各项计算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际练习,学生在数轴刻度的绘制和使用方面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并且形成了正确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通过实际练习和例题演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最终达到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学业成绩的目的。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001]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001]](https://img.taocdn.com/s3/m/6144686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7.png)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001]本教案主要是针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进行教学设计。
此教材采用五四制,一共有8个课时,涵盖了数与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数据的整理、数学文化、时钟及钱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出了一些课堂组织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本教学目标分别为:1.掌握数字和字母的匹配和运用;2.掌握长度单位及长度的比较和换算;3.掌握面积的比较和换算;4.掌握统计数据的表达和整理;5.了解数学文化知识;6.掌握时钟的基本知识;7.掌握钞票面值的认识和基本运算。
二、教学准备1. 背景音乐:轻松惬意的音乐。
2. 教具:教科书、黑板、粉笔、挂图、教学PPT、相关绘本等。
3. 教材: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4.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要整洁明亮,气氛轻松和谐。
三、教学流程1. 引入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可以先播放和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或用图片或故事等方式来带入。
2. 导入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温故知新。
可以采用举例、提示等方式带学生回忆知识。
3. 重点讲解及学习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进行讲解。
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4. 学生巩固练习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练习等方式进行学生的巩固练习。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适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 课堂总结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并带领学生复习所学内容。
6. 布置作业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本节课的作业。
同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时间和质量,以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学重点本教学重点分别为:1.数字和字母的匹配和运用;2.长度单位及长度的比较和换算;3.面积的比较和换算;4.统计数据的表达和整理;5.数学文化知识的了解;6.时钟的基本知识;7.钞票面值的认识和基本运算。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容易感兴趣。
如果教师讲得有趣,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
3、学生虽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有的差生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青岛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向学生呈现了如此之多的富有现实意义的信息,学生在富有现实意义的信息基础上研究数学问题会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抽象的记忆,而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
一个伴随着青教版长大的孩子,会比其他的孩子更加热爱数学,更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他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在阅读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而阅读这本百科全书并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仅仅是每天数学课上的一分钟而已。
所以我更欣赏这种学习方式,但愿教材的这些特色给更多的孩子带来学习上的幸福。
本册教材包含了以下内容:热闹的民俗节、大数知多少、走进天文馆、家居中的学问、繁忙的工地、保护大天鹅、交通中的线、收获的季节、快捷的物流运输、小小志愿者、新校服、回顾整理——总复习三、教学总目标要求(一)数与代数1.万以内数的认识。
2.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
3.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能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运算。
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6.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1.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以及角的特点。
2.理解平行与相交的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2019年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信息交流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读多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老师在网上查找到一些有关图书馆藏书的信息你想知道吗?看到这些数字你想知道什么?二、合作探索(一)十万是多少?1、通过数订书钉、人民大会堂容纳的人数,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的数订书钉,数到十万。
让学生体会十万是多少。
师结:10个一万是十万。
2、接着十万是万的数,、、、、、、九十万再加十万是多少万?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百万”这个计数单位。
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想:10万里面有几个一万?、、、、、、3、你知道了那些计数单位?(学生说,教师写)4、完成数为顺序表,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如:分三个数级。
每级有4个数位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结每相邻数位的进率,都是十。
分三个数级,在分析三个数级的异同点。
教师强调:数位表是我们读写数的依据,必须牢记,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二)多位数怎样读呢?1、回顾万以内数的读书规则。
2、讨论大数的读法。
3、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要重点指导。
三、反馈练习自主练习:1、数一数同桌对数。
教师指导困难学生。
4、读一读横线上的数指名读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4、5、6。
板书设计万以上数的认读10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数位表、数的读法略)第二课时万以上数的写法教学目标掌握写多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2、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里有()个一百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3、读数练习。
9079310064003001245089120679900670090004500890000004、2345678中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二、、设境激趣你知道世界上那个国家的人口最多?阅读第7页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三、合作探索怎样写多位数?1、引导学生回顾万以内数的写法,说书写原则。
2、写大数与写万以内的数的方法相同,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往下写。
重点强调:最关键是要确定最高位是在那个数级里的那个数位上。
3、什么情况下写“0”?(教师边讲边在数位表里做示范)四、反馈练习自主练习1写出下面个数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写数,教师指导。
在指名板演。
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六、布置作业自主练习2、4、6、7。
板书设计万以上数的写法亿级万级个级、、、、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九千零七十九万三千一百写作:90793100六百四四万零三百写作:6400300十三亿写作:1300000000一千六百四十七万写作:16470000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三写作:45123第三课时信息窗3:比较大小和改写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3、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1、根据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比较大数的方法。
2、掌握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出示课本情景图三,让学生同桌俩先观察后讨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想法?二、解决问题1、学习比较大小(1)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如学生直接说出谁大谁小,教师可接着问:你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2)教师选择其中的比较大小的问题进行解决。
(3)可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比较大数的方法。
(4)教师总结比较大数的方法。
(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5)通过比较人口的多少,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
(6)课题延伸:对于中国的陆地面积与人口,你有什么建议?2、学习改写。
(1)出示一组文章: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3亿。
这个960万平方千米与9600000平方千米,13亿与1300000000哪个更好写?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
(2)怎样改写呢?让学生们自己讨论研究。
(3)教师总结。
三、自主练习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板书设计:比较大小和改写比较大小: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改写:9600000=960万1300000000=13亿课后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在正确读、写多位数的基础上,能够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第五课时信息窗4:近似数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学习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看课本出示的信息窗4—先读一读,再同前面学习的数据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二、解决问题1、引出近似数(1)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数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数据的不同。
(2)教师总结: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精确的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3)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举例说明。
(4)比较精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特点。
2、学习近似数的方法(1)出示问题:11030精确到万位是多少?178680000精确到亿位是多少?(2)讨论:11030精确到万位应是1万,还是2万,为什么?178680000精确到亿位应是1亿还是2亿?为什么?(3)得出结论:11030≈10000=1万178680000≈00000=2亿(4)讨论:当什么情况下该舍去?什么情况下该入上呢?(5)教师总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6)练习:把34108和95820精确到万位。
三、自主练习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前两题引导学生完成,后面的由学生独立完成,纠正答案时要说一说你是“四舍”还是“五入”。
板书设计:近似数11030≈10000=1万178680000≈00000=2亿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大于5,向它的前一位进1,再把它舍去,全改成0。
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
像这种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第二单元走进天文馆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教学目的:1.知道24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会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设计两方约会一方没到的情境(出示卡通人物康夫的形象)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
前一晚通了电话(录音)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
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出示原因:(录音)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为了避免这种误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二、出示情景图,引出课题(多媒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5:00是几时?2、5:45是几时?3、6:30是几时?4、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二、学习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15:00是几时?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来的?5:45是几时?16:30是几时?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怎样算出来的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的时刻(1)日常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许多东西有记录时间的,你们想一想,有哪些?(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如车票等)(3)师: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商场营业时间画面等)让学生读出来。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时刻及念老师收集到的时刻时,师板书成两排)(4)教师活动: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些时刻写成这样的两排吗?揭示一排称为普通计时法或24时计时法,一排称为24时计时法。
(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1.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首都百货晚上10时关门()北京广播电台早上6︰30开始播音()美少女战士下午4时开播()2.用普通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肯德基9︰30开门()颐和园18时闭园()图书馆16时30分停止借书()思考做在答题卡后,和小组内的其他组员交流,小组长负责本小组思路汇报。
板书设计15:00是几时?下午3时15:45是几时?下午3时45分16:30是几时?下午4时30分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2、5四、作业:第二课时年月日教学内容:年月日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和闰年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3、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投影仪、不同年份的年历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这儿有一则迷语,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东西?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把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日历上有年、月、日,那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
(板书:年、月、日)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认识年、月、日(拿出各自准备的年历卡)(1)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月几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2)你那张年历卡上都有多少天的?(31天、30天、28天)其他同学年历卡上还有多少天的?(29天)(3)按下面问题观察年历卡:(出示投影片)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31天?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30天?小结:通过观察发现,不管哪一年31天的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都是4月、6月、9月、11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4)巩固一年月几个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有几个小月?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小结:二月份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二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我们把二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
(板书:平年、闰年)2、识记大月、小数点月的方法(1)、出示拳头示意图,小组同学尝试数出各月,再指名到前面数给同学看。
(2)凸起的月哪儿个月?每月个有多少天?(1、3、5、7、8、10、12,每月31天)(3)谁会用儿歌形式教给大学记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3、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天数生A: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生B:31×7+30×4=365天生C:30×12+7-2=365天生D:31×12-4-3=365天师:你能不用计算马上说出闰年全年多少天?(板书:闰年全年366天)4、判断平年、闰年方法(1)指出像1988年、1992年、1996年、年都是闰年,引导学生观察闰年有什么规律?(每4年一个闰年)(2)小组讨论、计算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3)比较:1900年与上面年份有什么区别?(整百年份)计算1900÷4=(47)5,再拿出1900年年历卡看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五、课堂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年、月、日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一年月12个月28天平年全年365天二月或29天闰年全年366天第三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信息窗一教学内容:书31—3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小数,能够认识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