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
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感悟

《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沈阳抗战故事
集》感悟
暑假,我读了《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沈阳抗战故事集》,书中收集了“王铁汉打响抗战第一枪”、“东北大学流亡抗日”、“九一八”撞钟鸣警”等十三个故事,鲜活的史实让我认识了沈阳这座英雄城市的品质和魅力,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的中流砥柱作用。
我参观过九一八纪念馆,读了这本书,对九一八事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并不是没放一枪一炮就把沈阳城拱手相让。
以时任东北军独立第7旅620团团长王铁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毅然违抗上级“不抵抗”的军令,以民族大义为重,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是全国抗战的第一枪,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九一八是世界战争的警示钟。
每年的9月18日,那震耳的警报声,都在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铭记这段历史。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就是要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征文

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
历史的长河中,淘尽千古英雄,最璀璨的精神和民族气节永远铭记于心中的。
在这历史的长卷中,翻开最沉重的那一页---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应该被铭记,沉痛化为力量。
历史的黄钟大吕不绝于耳,提醒着每一个国人,不要忘了——“九.一八”。
当9月18日防空警报拉响时,我的内心悲凉、感慨万千、无比的沉重,我想1931年在沈阳北大营,王铁军的第一枪就是一个时代的号角。
打响第一枪——时代的绝响。
在九一八事变当夜的北大营突围战中,上校团长王铁汉率领620团官兵,在“不抵抗”的命令下撤退时违抗军令,面对猖狂的日军下令开枪,打响了中国14年抗战第一枪,也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在日军连续炮轰5个小时的北大营,不能抵抗,只能突围,王铁军是一个军人,一个有血气的军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军人的天职,保家卫国更是军人的使命,日军的目的就是屠杀北大营的军人,不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一枪必须要打响,这是抗战的第一枪,时代的绝响。
沈阳一座城——中国抗战起点。
沈阳是历史缩影见证的一座城市,重大抗战节点性事件都发生在沈阳,沈阳既是中
国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点的终点。
这座城饱受沧桑,战争也给这座城注入了精神支撑,这里的人们有着爱国的情怀。
还有很多发生在沈阳的抗战故事,让沈阳抗战精神融入血脉、刻入脑记、根植心中,让沈阳抗战故事、沈阳抗战精神、沈阳抗战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享誉国内外,将沈阳抗战精神成为城市精神的元素。
十四年抗战在沈阳第一枪打响,吾辈当警醒自强不息,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唯有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生活中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定能稳步向前。
城市英雄沈阳作文300字。沈阳

城市英雄沈阳作文300字。
沈阳□伏桂明沈阳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英雄的历史,使沈阳成为英雄的城市。
沈阳近百年历史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发生过许多足以影响历史走向的事件,成为一座中国近现代历史重要节点城市。
在沈阳,中国抗战第一枪打响、又以最后一批日本战犯审判为这场战争画上句号;在沈阳秀水河,一场歼灭战拉开了东北解放的序幕、又在沈阳城落下辽沈战役的帷幕;在沈阳,几乎所有的工厂企业都为支援抗美援朝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要人出人、要物出物、要钱出钱;在沈阳,不知有多少厂矿的工人或撇家舍业或拖家带口,义无反顾地远离家乡支援国家三线建设;开放,沈阳人民经历过阵痛,却以无数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尝试,为国家开辟出一条条发展之路。
沈阳,这个不断创造历史的城市从来不缺乏英雄的精神谱系,雷锋精神、罗阳精神、开放精神、创业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长征精神,等等,甚至看似与沈阳无关的丝路精神,其实也并不遥远,因为沈阳也是草原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
然而,在这些英雄的精神及其创造的英雄历史中,有三种精神谱系与沈阳更为血肉相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劳模精神。
它们既有着独立的属性又互为影响、传承,几乎串联起了沈阳近百年的英雄历史,特别是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和劳模精神在1950年代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合流”。
沈阳,拥有中国抗战“第一群像符号”十四年的抗争家国起死回生,十四年的峥嵘沈阳尘埃落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从1931年9月18日抗争起始到1945年9月6日沈阳光复,再到1956年审判最后一批日本战犯,沈阳便是这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缩影。
尤其是对于中国抗战前六年,以沈阳为代表的东北抗战是中国抗战的“主单元”。
无数英雄来到这里,留下浴血奋战的身影;也有无数英雄离开这里,成为影响历史的关键力量。
红色故事·辽沈战役第一枪

红色故事·辽沈战役第一枪文 /辽宁省沈阳市卫工一校五年(1)班 汪思含在学习辽宁“红色六地”精神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打响辽沈战役第一枪的地方竟是辽宁一个小小的县城——义县。
于是,我跟随《文学少年》杂志小作家研学采风团来到了义县,瞻仰了朱瑞烈士陵园和朱瑞将军纪念碑。
在朱瑞将军的纪念碑前,老师深情地讲述了义县攻坚战的故事。
1948年,夺取整个辽沈战役主动权的关键在于迅速攻克锦州,切断国民党东北军和华北军的联系,便可将卫立煌困于东北,形成“关门打狗、瓮中捉鳖”之势。
此时,北宁线(北平—沈阳)已被我军控制,但沈阳到锦州的不少重要车站仍被国民党军控制着。
我东北野战军大部分主力的集结,装备、弹药、卫勤保障等都是靠锦州通往阜新、彰武的这条铁路来完成,而义县守敌正扼守这条铁路。
我军只有占领义县,才能攻克锦州。
因此,东总决定在义县率先打响辽沈战役第一枪。
1948年10月1日清晨,我军先用榴弹炮实施炮火急袭。
整整一个半小时,一阵猛轰,义县一丈多厚的城墙被打开了一个近40米长的大缺口,基本肃清了缺口附近的火力点,然后延伸射击,破坏敌纵深工事,掩护步兵冲进城去。
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到下午3点40分,我军便占领义县县城,全歼敌二十师1万余人,活捉师长王世高。
但谁也没料到,义县之战,我军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朱瑞司令。
当时,步兵刚刚突破城墙,为了掌握大口径榴弹炮的射击效果,朱瑞将军离开指挥所,赶往城墙突破口查看炸点情况。
途中敌人的暗堡突然向朱瑞将军和随行人员射击,卧倒时,朱瑞将军发现一名同志卧倒位置地势过高,便伸手拉他隐蔽,不幸触雷牺牲,时年43岁。
听了朱瑞将军与辽沈战役的故事,研学团队由衷地在朱瑞将军纪念碑前深深地默哀。
当我们抬起头的时候,太阳在东天照耀,如烈士的荣光温暖护佑着我们今天的少年勇敢前行。
49。
沈阳战役的简介

沈阳战役的简介沈阳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6月10日至25日在与全国抗战爆发后,在沈阳地区进行的一次波澜壮阔的军事行动,堪称解放战争海湾事件的一个反映,其结果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里程碑意义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章节。
沈阳战役主要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发起的,这支军队的总指挥是毛泽东,战争的主要参战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抗日同盟军,围绕着抗日同盟军攻沈阳这个主要目标,他们在沈阳地区进行若干行动。
具体地说,抗日同盟军打开了和全国抗战内战的序幕,在内战中,抗日同盟军分别在八月和十一月两次侵入沈阳。
抗日同盟军第一次进攻沈阳从1946年8月6日开始,直到当月21日,抗日同盟军攻克了沈阳这个基地,继而在9月17日至21日攻占大连,最终,抗日同盟军占领了沈阳这座城市。
抗日同盟军第二次进攻沈阳从11月25日开始,直到12月4日把抗日部队彻底消灭,抗日同盟军终于夺取了沈阳。
在攻取沈阳以后,抗日同盟军在沈阳和周边地区积极推进反日斗争,为中国反日斗争的进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沈阳战役的成功,打破了抗日势力的坚固阵地,标志着抗战的胜利,并且赢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权也成为一个现实。
毛泽东曾说:“沈阳的攻克是一次重大的胜利,它成为中国革命的一块里程碑。
”沈阳战役打破了抗日势力的坚固阵地,是中国共产党掌权后改变中国前途发展状况的一个关键时刻。
沈阳战役的成功,标志着抗战的胜利,并且赢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权也成为一个现实。
沈阳战役的成功,使中国走向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民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沈阳战役的成功,激励了中国人民继续抗争,坚定了中国民众对于解放军总部宣布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信心。
此外,沈阳战役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显示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雄厚实力,令世界各国倍感震撼。
由此可见,沈阳战役是抗战半场胜利的里程碑,它也是中国共产党掌权后改变中国前途发展状况的一个关键时刻。
沈阳战役的成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而且也影响着世界的历史发展。
九一八”事变:沈阳北大营 打响抗日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沈阳北大营打响抗日第一枪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悍然发动了震惊世界的“918事变”,占领了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不久又占领了整个东北。
事变发生后,中国军队是否进行了抵抗?东北军是怎样撤出北大营驻地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到底从何时开始?这些半个世纪前的历史谜团始终困惑着人们。
2006年11月12日上午,在沈阳市中山公园孙中山纪念馆举办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图片展的开幕仪式后,记者采访了着名抗日将领王铁汉的女儿王翠凤及918战争史专家张一波教授。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王铁汉在北大营率军抵抗,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关东军制定的一个蓄谋已久的侵略计划。
据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德良考证:1931年6月末驻沈阳的关东军头目板垣、石原、花谷正等已制定出具体的侵略东北的计划,原定实施时间是9月28日。
后来由于该计划在日本军队内部暴露,这伙关东军头目才决定提前10天实施。
1931年,31岁的王铁汉正在东北军陆军第7旅620团任团长。
他的团与另外两个团驻扎在东北军的军事基地――北大营。
北大营始建于1907年,建成后一直是驻兵重地,成为保卫沈阳的北面藩篱。
当时的第7旅是东北军的王牌旅,总兵力有9700多人。
9月18日22时20分,突然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段附近一股浓烟腾空而起。
这是事后查明日军自己炸坏南满铁路一段,诡称中国军队炸毁铁路的爆炸声。
这是震惊中国的一响,也是震惊世界的一响! 当时王铁汉正在家中,他以为是地雷爆炸,这是近几天司空见惯的事,并没引起注意。
22时25分左右,爆炸声刚过,又响起隆隆炮声,埋伏在北大营围墙外面的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的步兵在炮兵掩护下,以坦克开路,突然向北大营发起攻击。
王铁汉得知消息觉得事态并不寻常,立即骑马赶到团部。
他拿起电话呼叫旅部,始知旅长仍在城内。
11时之后王铁汉得知,另两个团已经向东山嘴子撤退,但他始终没有接到上级的命令,只好留在兵营做战斗前的准备。
究竟是谁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

“东北军十四年抗日战争史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究竟是谁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北大营突围与江桥抗战之比较如皋蒋文祥究竟是谁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传统的“八年抗战论”学者认为,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宋哲元部何基沣旅吉星文团奋起反击,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随着党史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非八年而是十四年”。
因而有人提出,1931年“九一八”之夜的东北军“北大营突围战打响了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1】也有学者不同意这个观点,提出1931年10月16日至11月21日历时37天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抗战的第一枪。
”【2】笔者赞同“十四年抗战论”,即前六年局部战争,后八年全国抗战。
但对“北大营突围战打响了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提法却不敢苟同。
本文试图将北大营突围与江桥抗战作一多层面比较,从中不难得出“江桥抗战才真正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明确结论。
一、从战斗的初衷看,北大营突围只是部分官兵的无组织、无领导、无计划、无部署的消极的自发逃生战;而江桥抗战则是全体将士的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部署的积极的自主反击战。
1931年9月18日夜11时许,南满铁路柳条湖爆炸的硝烟未尽,全副武装的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便以炮轰加坦克开路,迅速包围并冲进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驻守北大营的是东北军第七旅。
七旅是东北军的一支劲旅,连日本《朝日新闻》也称其为东北军“精锐”。
“然而,九一八那个晚上,这样一支精锐之旅,在几百名敌人的进攻面前,确确实实是输了,丢弃了营房,丧失了武器,有的官兵在睡眼朦胧中成了枪下屈死的冤魂。
”【3】“日军进入营房,如入无人之境,见人就杀,一个不留……”【4】而造成这幕惨剧的原因,就是来自上峰的一道道不抵抗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仓库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沈阳抗战故事演讲稿2分钟

《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沈阳抗战故事集》和即将于今年下半年出版的《全景九一八——十四年抗战从这里开始》系列图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属于国字头出版工程,并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和扶持,体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全书遴选和收集了抗战第一枪的故事、第一篇抗战宣言的故事、东北义勇军的故事等13篇对中国抗战史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家国情怀,尽显民族品格,更兼世界友爱。
故事的叙述语言通俗易懂,笔法轻松活泼,将原本厚重的历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
今年1月上旬,《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沈阳抗战故事集》的宣传样书精彩亮相北京全国图书订货会,获得了一致好评。
沈阳将整合抗战历史文化资源
该书用大量历史事实有力论证了“九一八事变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一重大历史论断。
出版此书对于讲好沈阳抗战故事、弘扬沈阳抗战精神、打造沈阳抗战文化、提升沈阳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自信,汇聚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必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将沈阳打造成抗战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将开展“沈阳故事会”宣讲活动,以《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沈阳抗战故事集》为基础,在学校、社区、部队、企业开展四个“百千万”工程,即培训百名宣讲员,组织千场故事会,达到百万普及度。
同时,还要对全市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品牌,将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抗战文化资源“穿成线”、“连成片”、“形成面”,系统规划,深入挖掘,使之成为沈阳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抗战精神在沈阳这座英雄的城市不断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沈阳抗战故事集》读后感
保工一校六年3班刘珺涵
暑假,我读了《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沈阳抗战故事集》,书中收集了“王铁汉打响抗战第一枪”、“东北大学流亡抗日”、“九一八”撞钟鸣警”等十三个故事,鲜活的史实让我认识了沈阳这座英雄城市的品质和魅力,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的中流砥柱作用。
我参观过九一八纪念馆,读了这本书,对九一八事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并不是没放一枪一炮就把沈阳城拱手相让。
以时任东北军独立第7旅620团团长王铁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毅然违抗上级“不抵抗”的军令,以民族大义为重,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是全国抗战的第一枪,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九一八是世界战争的警示钟。
每年的9月18日,那震耳的警报声,都在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铭记这段历史。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就是要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