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感悟

合集下载

4篇纪念9.18事变心得材料

4篇纪念9.18事变心得材料

4篇纪念9.18事变心得材料今天,是9.18事变的88周年,也是我们的国耻日。

88年前的今天,发生了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它险些将中国沦为殖民地,给十四亿中国人留下了无法消退的伤疤。

1931年的9月18日清晨,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犯沈阳,短短四个月内,长春,锦州,哈尔滨等各大城市,在蒋介石的一声“不许抵抗”中相继沦陷。

我们在网上看了许多“九一八”纪念馆收集的资料图片。

一幅幅图片让人看了心惊肉跳、毛骨悚然。

看着这些图片我的心在流血,身体在颤抖。

我还知道了日本帝国主义很早就有侵吞中国的野心,他们制造许多伪证,说中国侵犯了日本人的利益,并向中国挑衅,无能的清政府竟签定了丧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帝国主义还不罢休,出兵侵占中国的领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进攻北大营。

国民党军队7000余人听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惨遭失败,只用了20天左右时间,华北沦陷,日本人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日本人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长白山上焚烧的尸骨、713部队遗留下来的实验室,都是不可抹去的历史罪证。

他们毁我家园、辱我民族,掠夺去的是大批奇珍异宝留下的却是死尸遍地、血迹斑斑。

重温历史,我们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铸造出来的。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新中国的未来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让橄榄绿的和平枝洒满地球上的每个角落!“九一八”事变心得体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

不能忘记这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的一道疤痕。

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应铭记在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那是东北沦陷的开始,他们用最卑鄙的手段,令所有中国人痛恨,直至今日,仍不能忘怀。

一个宁静而又不宁静的夜晚,枪炮声划过了夜空,中华民族又一个屈辱的历史开始了。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凭借着自己智慧与不屈的精神,同中华民族的命运做着斗争,在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下,中国终于走过了耻辱而艰辛的近代,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新时代。

纪念九一八事变感悟和心得简短范文5篇

纪念九一八事变感悟和心得简短范文5篇

纪念九一八事变感悟和心得简短范文5篇篇1历史的风尘已把旧历掀翻,开启了新纪元的扉页。

我们身处和平的时代,但在纪念九一八事变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的教训,珍视和平的宝贵。

作为资深的文案策划与报告撰写专家,在此愿将我对九一八事变的感悟与心得倾诉一二。

一、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历史。

那时,侵略者猖獗,国势动荡。

看着今天强大的祖国,我们更应该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有尊严。

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因此,我们要牢记历史,铭记国耻,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凝聚力。

二、坚定信念,共筑中国梦在九一八事变中,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守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要坚定信念,共筑中国梦。

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

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才能引领我们走向辉煌的未来。

三、铭记和平来之不易,珍视和平成果九一八事变的教训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宝贵的。

我们应该铭记和平来之不易,珍视和平成果。

我们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行为,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重要性,坚决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只有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我们要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努力工作、学习、创新、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行动和实践。

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征文

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征文

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
历史的长河中,淘尽千古英雄,最璀璨的精神和民族气节永远铭记于心中的。

在这历史的长卷中,翻开最沉重的那一页---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应该被铭记,沉痛化为力量。

历史的黄钟大吕不绝于耳,提醒着每一个国人,不要忘了——“九.一八”。

当9月18日防空警报拉响时,我的内心悲凉、感慨万千、无比的沉重,我想1931年在沈阳北大营,王铁军的第一枪就是一个时代的号角。

打响第一枪——时代的绝响。

在九一八事变当夜的北大营突围战中,上校团长王铁汉率领620团官兵,在“不抵抗”的命令下撤退时违抗军令,面对猖狂的日军下令开枪,打响了中国14年抗战第一枪,也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在日军连续炮轰5个小时的北大营,不能抵抗,只能突围,王铁军是一个军人,一个有血气的军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军人的天职,保家卫国更是军人的使命,日军的目的就是屠杀北大营的军人,不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一枪必须要打响,这是抗战的第一枪,时代的绝响。

沈阳一座城——中国抗战起点。

沈阳是历史缩影见证的一座城市,重大抗战节点性事件都发生在沈阳,沈阳既是中
国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点的终点。

这座城饱受沧桑,战争也给这座城注入了精神支撑,这里的人们有着爱国的情怀。

还有很多发生在沈阳的抗战故事,让沈阳抗战精神融入血脉、刻入脑记、根植心中,让沈阳抗战故事、沈阳抗战精神、沈阳抗战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享誉国内外,将沈阳抗战精神成为城市精神的元素。

十四年抗战在沈阳第一枪打响,吾辈当警醒自强不息,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唯有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生活中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定能稳步向前。

九一八事变个人感想与心得

九一八事变个人感想与心得

九一八事变个人感想与心得九一八事变个人感想与心得(篇1)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年的日子,这是一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

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大规模武装进攻,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4年的抗战,14年的屈辱,我们不能忘。

每一次纪念,都是对历史记忆的强化。

回顾历史,回顾我们抗战的艰难岁月,我们从屈辱中奋起,我们从耻辱中猛醒,我们拿起了武器,我们在艰难困苦中挺直了腰板,我们向侵略者展开不屈的斗争。

中国人民的脊梁是最坚硬的,中华民族的意志的是最坚强的,我们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我们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

我们在由衷的感到幸运生活在一个和平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华民族今天的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是无数的前辈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争取的,“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我们用各种方式纪念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历史的仇恨,不是为了其希望依靠暴力“洗刷耻辱”,而是为了和平,为了牢记用生命和鲜血作为代价换来的沉痛教训。

这场九一八事变带给我们无尽的伤害,我们要记住这个日子,让它成为我们深刻的历史血鉴,永不忘国耻,永不停止壮大国家。

勿忘国耻,矢志复兴。

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大无畏精神,以坚毅不挠的行动,告诉所有的居心可怕的人们:中国人不可辱,中华民族不可辱!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奋进,历史的车轮依旧在前行。

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则必须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在与祖国共奋进中,书写下最动人的青春故事。

九一八事变个人感想与心得(篇2)1931年,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它险些将中国沦为殖民地,给十三亿中国人留下了无法消退的伤疤。

促成这场悲剧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主观方面,日本人国土虽小,野心却大,一心想把小日本变成大日本。

鸡不吃虫,虫反倒咬起鸡来了。

说它是披着人皮野兽,也绝不失当。

辽沈战役之我见

辽沈战役之我见

“辽沈战役”之我见——从“辽沈战役”看人心所向的重要性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拉开序幕,和所有在历史舞台上必不可少的过渡性事件一样,辽沈战役的打响为中国解放战争的顺利结束做了最充分的铺垫和准备。

从夺取锦州到会战辽西再到攻占沈阳,每一役都是国共两党斗智斗勇的大舞台,每一役的胜利都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

自古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的诗句来描写看到兄弟阋墙时的痛心疾首。

同为炎黄子孙,却还是为了争夺国家大权兄弟残杀。

其实回想起解放战争的惨烈,心里总是会揪得厉害。

但是,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永不停歇的,作为对所有中国同胞负责,对祖国大好河山负责,中国共产党不能将国家主权交给一个企图靠卖国来稳固自己地位的党派,哪怕这样的坚持必须要用血的代价来换取。

于是,中国共产党在接受了全国各族人民重托的情况下坚决向负隅顽抗的国民党掷出了解放全中国的炮弹。

而辽沈战役在这场必然胜利的解放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它的胜利使人民解放军获得了巩固的战略后方和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总兵力的对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辽沈战役的胜利,并非偶然的巧合或者天公作美的侥幸,它的胜利是必然的。

或许国名党曾经占据着有利的地理优势,拥有超过共产党三四倍的兵力,可惜在一个完全不和、指挥错误的党派领导下,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失败也是必然的。

对于辽沈战役,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国共两党在战略指挥上截然不同的差别。

在东北,蒋介石安排了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上将指挥,辖有4个兵团,共计14个军44个师55万人,可惜却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联的地区内,尤其长春、沈阳的补给甚至全靠空运。

时间不长或许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一旦僵持起来,国名党这样的部署势必首先失掉先机,只要共产党随便派个小分队就可以截掉国民党的空给,国民党的三大战略地区将失去其二。

当然战争相持时间越长,损耗自然越大,付出的代价也会越大,所以国民党希望速战速决,共产党也希望速战速决。

918事变心得体会(精选23篇)

918事变心得体会(精选23篇)

918事变心得体会(精选23篇)918事变篇1“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

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这就是“柳条湖事件”。

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

9月19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

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

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

”当时,日本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_万人。

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

东北军撤向锦州。

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

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据统计,仅9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元之多。

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以上就是几十年前那场事变的经过。

30万东北军不放一枪一炮,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白山黑水上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战火很快了烧遍了整个华夏神州。

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中华儿女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

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付出极大的.代价把东洋鬼子赶出了家门。

流年流水,如今又是太平盛世。

王谢堂前的燕子在寻常陌巷飞舞,河沙里的断戟还在低声呜咽,可人们已经忘记了许多。

我们不能忘记岳元帅背上刺的那四个字。

我们不能忘记大刀队,不能忘记台儿庄,不能忘记凇沪血战,不能忘记南京城墙上的斑斑血泪。

纪念九一八事变感悟和心得简短范文7篇

纪念九一八事变感悟和心得简短范文7篇

纪念九一八事变感悟和心得简短范文7篇篇1一、引言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东北地区的一起重大历史事件。

此次事变,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时至今日,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沉痛与悲愤。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感悟和心得,对九一八事变进行简短的纪念与思考。

二、历史回顾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北大营,随后又进攻了其他多个城市,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这一事件,迅速点燃了中国人民的愤怒与反抗之情,也迫使国民党政府开始正视日本的侵略行径。

随着时间的推移,九一八事变逐渐演变成了全国性的抗日浪潮,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三、感悟与思考1. 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这段历史,不忘国耻,发愤图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团结一心,共御外敌。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这种众志成城的精神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品质之一。

在今天的国际形势下,我们仍然需要这种团结一心、共御外敌的精神来应对各种挑战。

3.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九一八事变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让我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

因此,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和平、民主、对话等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四、结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它让我们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一心、共御外敌的力量之所在。

在今天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团结一心、共御外敌,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让他们了解这段历史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来面对未来的挑战。

九一八勿忘国耻感悟5篇

九一八勿忘国耻感悟5篇

九一八勿忘国耻感悟5篇【篇一】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为了实现它的侵略野心,经过精心策划,自行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布置假现场,诬灭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此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开启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大半个中国被日军践踏,930多座城市沦陷,42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今天的我们安于和平的日子,享受着风和日丽,但是,有血性的炎黄子孙决不会忘记那段耻辱的历史。

勿忘国耻,这是历史给我们上的一课,用的不是粉笔,而是无数同胞的血,板擦擦不掉,像一把刀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心头。

每年9.18这天的警钟鸣泣,我们要时刻警醒,先辈用命换出来的和平,我们必须奋勇守护。

当下,我们更是要居安思危,饮水思源,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

在祖国召唤我们的时候,有勇气担当,有能力担当,这才是真正地爱国,这才是真正地报国。

【篇二】88年过去了,沈阳柳条湖在新时代光芒照耀下已是一片欣欣向荣景象,可就在1931年的今天,日本关东军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这个普通的村庄,炸毁其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借此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

每年的今天,警钟长鸣,告诫我们勿忘国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缅怀过去。

1931年,中国东北驻军16.5万人,加上关内的10万人一共是26.5万人,而日本关东军不足两万人,兵力悬殊,日军的挑衅行为似乎是以卵击石。

然而事与愿违,短短5个月,中国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继沦陷。

日军淫威下,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3500多万同胞伤亡,历史书上的数字无法直观告诉我们日军有多凶狠残暴,国民政府有多软弱无能,战争中的人民承受了多么深重的灾难,但和平年代,作为共产党员的我们应居安思危,有历史的沉重感,有民族的自豪感,心系国家命运,团结一致,让国耻成为永远的过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沈阳抗战故事
集》感悟
暑假,我读了《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沈阳抗战故事集》,书中收集了“王铁汉打响抗战第一枪”、“东北大学流亡抗日”、“九一八”撞钟鸣警”等十三个故事,鲜活的史实让我认识了沈阳这座英雄城市的品质和魅力,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的中流砥柱作用。

我参观过九一八纪念馆,读了这本书,对九一八事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并不是没放一枪一炮就把沈阳城拱手相让。

以时任东北军独立第7旅620团团长王铁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毅然违抗上级“不抵抗”的军令,以民族大义为重,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是全国抗战的第一枪,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九一八是世界战争的警示钟。

每年的9月18日,那震耳的警报声,都在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铭记这段历史。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就是要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