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及测量原理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技巧。
3. 理解测量原理并能够正确解读测量结果。
实验器材: 天平、各种物品(如书本、笔、水杯等)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天平和各种物品。
2. 打开天平,等待其稳定。
3. 将一个物品放在天平的测量盘上,并记录显示的质量值。
4.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其他物品的质量。
观察结果:使用天平测量得到的质量值会显示在天平的显示屏上,单位为克(g)。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是通过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是一种能够比较物体质量的工具,其测量原理基于质量平衡的法则。
当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测量盘上后,天平会通过内部的传感器检测质量的大小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我们得到了不同物品的质量数值。
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质量值,我们可以发现物品的质量是不同的。
比较大的物品通常具有更大的质量值,而较小的物品则具有较小的质量值。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了解到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与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原理。
使用天平可以方便、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帮助我们掌握物体质量的概念。
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值,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质量与其大小无直接关系,而是与物体内部所包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选取合适的物品进行比较,以便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质量的大小。
实验应用: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商品的重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天平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商品的质量以确定价格和购买数量。
此外,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测量物体质量是进行实验和设计的基础,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测量前,需要确保天平的稳定和准确性,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情况记录

光照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情况记录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9月24日
实验类型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
把光请进来
实验器材
模拟建筑物的纸盒、充电手电筒、平面镜、剪刀
目的
解决采光问题
实验步骤
1、用两个长方体纸盒平行放在一起模拟建筑物,两个纸盒间留出一定距离的空隙,模拟建筑间的通道;
2、把盘子放到阴暗的角落,防止水分过快蒸发;
3、取饱满的黄豆浸泡一段时间,围放在盘子周围的边上;
4、观察黄豆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
现象:
第一天:黄豆开始鼓胀;
第二天:黄豆钻出黄色的的嫩芽;
第三天:黄豆长出少量的须根;
第四天:黄豆长出了大量的须根,并把须根都延伸向脱脂棉。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植物是通过根来“喝水”
实验结论
植物的生长靠根部吸收水分,植物的根部生长具有吸水性。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情况记录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9月11日
实验类型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
植物的向水性
实验器材
盘子、脱脂棉、水、黄豆粒
猜测
再次求证植物的根部是否具有向水性
实验步骤
1、取适量的脱脂棉吸足水分,放在盘子中间;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
现象:
两个星期后:四个盆内的植株无偏头情况
清除土质后发现:
1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左侧发展;
2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右侧发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制作太阳炉(一)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太阳炉
实验器材
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过程
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再划一次。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尖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3、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实验结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探究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
漆包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开关、大头针。
实验过程
1、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或小刀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
3、接通电源,用电磁铁靠近大头针。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接通电源后能吸引大头针。
实验结论:1、电磁铁能将电能转换成磁能;
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
实验过程
1、把学生分成四组。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5、比较这些数字。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实验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实验
(最新版)
目录
1.实验名称:大象版六年级科学实验
2.实验目的:增强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实验内容:多样化的科学实验活动
4.实验对象:六年级学生
5.实验意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正文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而设计的一系列多样化的科学实验活动。
这些实验针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旨在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实验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的实验。
比如,学生们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反应,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也可以进行生物实验,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特征,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还可以进行物理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这些实验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和观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总的来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科学教育方式。
第1页共1页。
大象版制作潜望镜实验报告单

大象版制作潜望镜实验报告单
实验准备(工具/原料):
纸盒
剪刀
热胶枪
胶带
实验方法/步骤:
1、准备需要的材料。
下面“你需要准备”部分已详细列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牛奶盒做潜望镜的话,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牛奶残迹,否则会产生异味。
2、用剪子把纸盒多余的边剪掉。
3、在盒子相对的两个面上,一上一下,沿着镜子的边画出轮廓。
沿着画好的轮廓剪开其中三个边,靠近盒子顶部和底部的边不要剪,这样就做好了两个可视孔。
4、将两面镜子以一定的角度放在纸盒中,并使之平行。
把镜子黏到刚才剪下三个边的纸板上,但不要黏太紧,这样你还可以稍作调整。
一般情况下,会将镜子按45度角摆放。
5、调整镜子的角度。
一边调整镜子的角度,一边从底部的视孔观看,是否能看到潜望镜外的风景。
6、用胶枪固定镜子的位置。
在镜子的边缘喷上胶水,将其固定在纸盒中。
7、盖上纸盒的盖子。
用胶带把纸盒密封,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用彩笔或材质装饰一下。
简易潜望镜大功告成!。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情况记录

指导教师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情况记录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9月18日
实验类型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
探寻光的路线
实验器材
平面镜、手电筒、白纸屏、颜色不同的材料板、粗糙度不同的材料板
目的
探索改变光线照射的方向,寻找采光适用的材质
实验步骤
1、利用平面镜对着教室内的灯光,观察光线的线路情况;
2、分别利用白纸屏、颜色不同的材料板与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板,观察各种材质与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明暗度;
实验步骤
1、在烧瓶内盛入水;
2、将一株菊花连根放入装水的烧瓶里;
3、在液面上加一层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4、观察一段时间后,瞧液面就是否下降。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
现象:
第一天:液面无明显的下降现象;
第二天:液面有下降了一点;
……
一个星期后,液面下降到只几乎只剩下植物油。
实验结果:
植物就是通过根来“喝水”
3、取饱满的黄豆浸泡一段时间,围放在盘子周围的边上;
4、观察黄豆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
现象:
第一天:黄豆开始鼓胀;
第二天:黄豆钻出黄色的的嫩芽;
第三天:黄豆长出少量的须根;
第四天:黄豆长出了大量的须根,并把须根都延伸向脱脂棉。
实验结果:
植物根部的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
实验结论
植物根部的生长具有向水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情况记录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9月24日
实验类型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
把光请进来
实验器材
模拟建筑物的纸盒、充电手电筒、平面镜、剪刀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情况记录#(精选.)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9月24日
实验类型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
把光请进来
实验器材
模拟建筑物的纸盒、充电手电筒、平面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刀
目的
解决采光问题
实验步骤
1、用两个长方体纸盒平行放在一起模拟建筑物,两个纸盒间留出一定距离的空隙,模拟建筑间的通道;
2、一位同学持手电筒,并慢慢旋转电筒光,模拟太阳光东升西落,另一位同学利用平对着电筒光,调整镜面的角度,使光线正好反射到黑暗面的纸盒上;
实验结果:
阴暗的通道可以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的线路而获得光明。手电筒的光线或镜面的位置发生变化后,反射光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要使光线照射到同一个地方,镜面必须随光线的旋转而旋转。
实验结论
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用平面镜进行阴暗通道的采光技术。光源或镜面的角度发生变化后,反射光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3、取饱满的黄豆浸泡一段时间,围放在盘子周围的边上;
4、观察黄豆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
现象:
第一天:黄豆开始鼓胀;
第二天:黄豆钻出黄色的的嫩芽;
第三天:黄豆长出少量的须根;
第四天:黄豆长出了大量的须根,并把须根都延伸向脱脂棉。
实验结果:
植物根部的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
实验结论
植物根部的生长具有向水性。
植物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但根系生长的方向与水分供应的方向、长短和多少与水分供应的距离有关,植物的根部生长具有向水性。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情况记录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资料

1、准备好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给每盆植株编上序号,命名为1号、2号、3号和4号,把四盆植株摆放到自然光下;
4、每天定时在1号盆的左侧、2号盆的右侧、3号盆距离10厘米左右、4号盆距离20厘米左右浇水。
实验结果:
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结论
植物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评定等级
优秀
指导教师
胡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9月10日
实验类型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
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
水、植株、土质、水壶
猜测
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有关
评定等级
优秀
指导教师
胡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时间
9月18日
实验类型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
探寻光的路线
实验器材
平面镜、手电筒、白纸屏、颜色不同的材料板、粗糙度不同的材料板
目的
探索改变光线照射的方向,寻找采光适用的材质
实验步骤
1、利用平面镜对着教室内的灯光,观察光线的线路情况;
2、分别利用白纸屏、颜色不同的材料板和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板,观察各种材质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明暗度;
3、取饱满的黄豆浸泡一段时间,围放在盘子周围的边上;
4、观察黄豆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
现象:
第一天:黄豆开始鼓胀;
第二天:黄豆钻出黄色的的嫩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录人: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探寻光的路线
实验材料
平面镜、手电筒、白纸屏、颜色不同的材料板、粗糙度不同的材料板
实
验
方
法
与
过
程
1、利用平面镜对着教室内的灯光,观察光线的线路情况;
2、分别利用白纸屏、颜色不同的材料板与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板,观察各种材质与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明暗度;
2、一位同学持手电筒,并慢慢旋转电筒光,模拟太阳光东升西落,另一位同学利用平对着电筒光,调整镜面的角度,使光线正好反射到黑暗面的纸盒上;
3、把其中一个长方体纸盒的两端剪开模拟通道,并在纸盒朝上的一面剪一个孔作为观测孔;
4、用第2步的方法进行模拟采光,另一位同学从观测孔观察光线的照射情况,并要求持镜者作相应的调整。
实验现象
阴暗的通道可以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的线路而获得光明。手电筒的光线或镜面的位置发生变化后,反射光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要使光线照射到同一个地方,镜面必须随光线的旋转而旋转。
实验结论
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用平面镜进行阴暗通道的采光技术。光源或镜面的角度发生变化后,反射光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记录人: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制作乐器
实验材料
木板、铁钉、琴弦、锤子
实
验
方
法
与
过
程
1、在一块长木板的一端用铁钉钉上一块与木板宽度相同的小木条,在另一端用钉上一根铁钉;
2、将琴弦系于两根铁钉头上,拨动琴弦;
3、调整琴弦的张紧度,再次拨动琴弦;
4、换不同粗细的琴弦后再次拨动琴弦。
实验现象
1、当琴弦的张紧度过松时,弹奏出的声音较小,当琴弦的张紧度过紧时,弹奏出的声音较大。
实验结论
光照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记录人: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把光请进来
实验材料
模拟建筑物的纸盒、充电手电筒、平面镜、剪刀
实
验
方
法
与
过
程
1、用两个长方体纸盒平行放在一起模拟建筑物,两个纸盒间4、每天定时给4盆植株均匀地浇同样多的水。
实验现象
两个星期后:
1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左测的透光孔;2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右测的透光孔;3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前测的透光孔;4号盆的植株直立向上生长。
实验结论
植物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记录人: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
人工彩虹
实验材料
三棱镜、手电筒、不同颜色的纸屏
实
验
方
法
与
过
程
1、利用三棱镜做未来小屋的窗子,纸屏作为小屋的墙壁,一位同学手持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东升西落,用三棱镜对着电筒光,调整三棱镜的位置,使制造出的“人工彩虹”效果更明显。
2、把彩虹投影到不同颜色的纸屏上,观察投影到不同颜色的“墙壁”上的效果。
根的吸水性
实验材料
烧瓶、植物油、水、菊花
实
验
方
法
与
过
程
1、在烧瓶内盛入水;
2、将一株菊花连根放入装水的烧瓶里;
3、在液面上加一层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4、观察一段时间后,瞧液面就是否下降。
实验现象
第一天:液面无明显的下降现象;
第二天:液面有下降了一点;
……
一个星期后,液面下降到几乎只剩下植物油。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1、当电筒光照射到三棱镜上时,白色的光线被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
2、七色彩虹投影到黑色或白色“墙壁”上,效果明显,而投影到其她颜色的“墙壁”上效果不太明显。
实验结论
通过三棱镜可以使白色光线分解出七种色光的彩虹,彩虹就是由于光的折射效果形成的。
记录人: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3、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照射,用镜面对电筒光进行反射,分别调整镜面与电筒光射入的角度,观察光线反射情况;
4、在墙上做一个记号,模拟太阳光的变化,改变电筒光的射入角度,调整镜面,使反射光落到记号上。
实验现象
平面镜对着灯光,反射到墙上,出现白色的光圈,利用白纸屏时,有微暗的光圈,颜色较深材质较粗时,几乎瞧不到光圈;用手电筒时,也会出现光圈,照射角度与镜面的角度调整后,光圈位置发生改变。
2、当琴弦较粗时,弹奏出的声音较低,当琴弦较细时,弹奏出的声音较高
实验结论
声音的大小与琴弦的张紧度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琴弦的粗细有关。
记录人: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植物的向光性
实验材料
水、植株、土质、遮光纸盒、水壶、剪刀
实
验
方
法
与
过
程
1、准备好4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剪掉上部后,留下10厘米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分别用遮光纸罩住每一盆植株,并编上序号,在1号的左侧、2号的右侧、3号的前边、4号的顶部剪一个透光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