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_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是指将汽油从油箱输送到发动机燃烧室供给燃料的一系列组成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
1.油箱油箱是汽车中储存汽油的地方。
一般位于车身底部,油箱的容积大小根据汽车的使用需求而定。
油箱上方有一个进油口,可以通过加油口加入汽油。
进油口上方还有一个油箱盖,用于密封油箱。
2.油泵油泵是汽车燃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汽油从油箱抽取并输送到发动机燃烧室。
油泵一般分为机械泵和电子泵两种。
机械泵通常由凸轮轴驱动,电子泵则由电动机驱动。
3.燃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是汽车燃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
它的作用是过滤汽油中的杂质和污垢,保护油泵和喷油嘴等设备不受腐蚀和磨损。
燃油滤清器一般分为金属滤芯和纸质滤芯两种。
4.喷油嘴喷油嘴是汽车燃料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它的作用是将燃料喷入发动机燃烧室。
喷油嘴一般分为电喷和机械喷两种。
电喷是通过电子控制系统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时间;机械喷则是通过机械运动来实现喷油。
5.油压调节器油压调节器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负荷和转速等参数调节油泵的输出压力,保证燃料供给量的稳定性。
油压调节器一般是一个机械装置,通过调节弹簧的张紧力来实现调节油压。
6.油管油管是汽车燃料系统中的输送管道,主要作用是将汽油从油泵输送到发动机燃烧室。
油管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是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部件的协同作用可以保证发动机的高效运转和长期稳定性。
对于汽车驾驶员来说,了解和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和保养汽车,避免出现故障和意外。
汽车构造第四章汽油机供给系统幻灯片课件

3、理想化油器特性
在一定转速下,汽车发动机所要求的混合气成分 随负荷变化的规律。
a
1.2
2
1.0
3
1
0.8
0.6
0.4 0 20
小负荷
怠速 (节气门开度最小)
Pe%
40 60 80
中负荷
大负荷
全负荷
(节气门开度最大)
第三节 汽油供给装置
➢ 功用:储存、滤清、输送汽油。 ➢ 组成:汽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油管。
1、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 g e %
机性能的影响曲线图
1
140
Φa = 0.88—— 功率混合气 1 2 0
Pe%
Φa =0.4 —— 火焰传播上限 1 0 0
2
Φa = 1.11—— 经济混合气 8 0
Φa =1.4 —— 火焰传播下限
0.88 1.1 60
0 . 4 0 . 6 0 . 8 1 . 0 1 . 2 Φa a
过浓
有利
过稀
火焰传 播上限
浓
稀
火焰传
1——燃油消耗率 播 下 限
2——功率
从以上分析可知,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所 用的可燃混合气Φa值,应该在获得最大功率 和获得最低燃油消耗率之间,在节气门全开 时, Φa值的最佳范围为0.85~1.15范围内, 一般在节气门全开条件下, Φa =0.85~ 0.95时,发动机可得到较大的功率,当Φa =1.05~1.15时,发动机可得到较好的燃料 经济性,所以当Φa在0.85~1.15范围内,动 力性和经济性都比较好,即Pe较大,ge较小。
功用:把空气中的尘土分离出来,保证供 给气缸足够量的清洁空气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1概述 4.1.1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作用和类型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作用是贮存、输送、清洁燃料,根据发动机 不同工况的要求,配制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进入气缸,并在 燃烧作功后,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至大气中。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有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统和电控喷射式燃料供 给系统两大类型。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疑难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汽车发动机广泛采用电控喷射式燃料供给系统。本章着重介绍电 控喷射式燃料供给系统。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2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概述 4.2.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2)间接检测型(简称D型) 如图4-6所示,在间接检测空气流量方式的汽油喷射系统中,利用进气歧管绝对压力
传感器检测进气歧管内的绝对压力,电控单元根据进气歧管绝对压力和发动机转速,计 算出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并由此计算出循环基本喷油量。 这种方式测量方法简单,喷油量调整精度容易控制。但是由于进气歧管压力和进气量之 间函数关系比较复杂,在过渡工况和采用废气再循环时,由于进气歧管内压力波动较大, 因此,这些工况空气量测量的精度较低,需进行流量修正,对这些工况混合气空燃比精 确控制造成不利影响。
在发动机运转期间间歇性地向进气歧管中喷油,其喷油量多少取决于喷油器的开启时 间,即发动机控制模块(ECU)发出的喷油脉冲宽度。这种燃油喷射方式广泛地应用于现 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 间歇喷射系统根据喷射时序不同又可分为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序喷射三种,如图410所示。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2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概述 4.2.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质量之比。由此可知,α=1的可燃混合气称为 标准混合气;α<1的可燃混合气称为浓混合气;α>1的可燃混合气称
单元四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答案

单元四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一、填空题1.汽油机供给系由_燃油供给_装置、_空气供给_装置、_可燃混和气形成_装置、__废气排出__装置及__可燃混合气___装置等五部分构成。
2.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主要包括__抗爆性____、___蒸发性____和____腐蚀性___。
3.汽油机所燃用的汽油的 __蒸发性_____愈强,则愈易发生气阻。
4.汽油的牌号愈____高____,则异辛烷的含量愈__多____,汽油的抗爆性愈 ___好____。
5.按喉管处空气流动方向的不同,化油器分为___上吸式____ 、___下吸式_____和___平吸式_____。
三种,其中___平吸式____多用于摩托车, 而汽车广泛采用_____下吸式___ 。
6.按重叠的喉管数目的不同,化油器分为__单喉管式_____和 __多重喉管式_____。
7.双腔分动式化油器具有两个不同的管腔,一个称为___单腔式___ 。
另一个称为___双腔式____ 。
8.BJH201型化油器中的H代表__化油口___,2代表该化油器为 __双腔式_____化油器。
9.化油器由__主供油装置_____ 、___怠速装置_____和 ___加浓装置____三部分组成。
10.汽车上,化油器节气门有两套操纵机构。
11.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 __膜片式_____汽油泵,它是由发动机配气机构的__凸轮轴_____上的__偏心轮____驱动的。
12.现代化油器的五大供油装置包括__起动__装置__主供油道___装置、___怠速__装置、___加速___装置和__加浓____装置。
13.L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是一种_直接测定空气为基准控制喷油量___的喷油系统。
二、判断题1.汽油机燃用的是汽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所以汽油的蒸发性越好,汽油机的动力性越好。
( X )2.过量空气系数A越大,则可燃混合气的浓度越浓。
( X )3.过量空气系数A=1.3~1.4称为火焰传播上限。
4.化油器燃油供给系(双语)

2、燃空比 fuel-air ratio
空燃比的倒数称为燃空比,用符号λ表示。(日本等国 家常用)
3、过量空气系数
α = 1 为标准混合气 norm mixture α ﹤ 1 为浓混合气 Rich mixture α ﹥ 1 为稀混合气 Weak mixture
excess-air factor
燃料供给方式 supply methods
化油器方式 carburetion
汽油喷射方式 injection
二、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 Composition of gasoline engine fuel system with carburetor
① 燃油供给装置:汽油油箱 、汽油泵、汽油滤清器、 油管 Fuel supply devices: fuel tank, pump, fuel filter, fuel pipe. ② 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 Air supply device: air cleaner ③ 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化油器 Device forming combustible mixture: carburetor ④ 废气排出装置:排气管道、排气消音器,三元催化转 换器 Exhaust emission device: exhaust pipe , exhaust silencer, three-way catalyst converter
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 机性能的影响曲线图 curve of relationship
α= 0.88—— 功率混合气 power mixture
ge %
140 120
1
α=0.4 —— 火焰传播上限 Upper limit of flame spread α= 1.11—— 经济混合气 Economy mixture
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PPT课件

汽油机怠速转速一般为缸内的可燃 混合气很少,残余废气对混合气稀释严重;且转速 低,空气流速小,汽油雾化和蒸发不良,易使混合 气燃烧不良甚至熄火。 需浓而少的混合气(α=0.6~0.8)。
■
任务1 认识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2.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类型 根据可燃混合气形成机理的不同,汽油机燃 料供给系统可分为: ◆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统 ◆电控喷射式燃料供给系统。 因传统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统已经不能满足 现代汽车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而被逐渐淘汰。 目前汽车发动机广泛采用电控喷射式燃料供 给系统。
★ 执行器:执行电控单元发出的各种指令。
■
任务2 电控喷射式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
二、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类型
1.按系统控制模式分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
1)开环控制:根据试验确定的发动机各种运 行工况所对应的最佳供油量数据事先存入计算机;
发动机在实际运行中,主要根据各传感器的输 入信号,判断其所处的运行工况,再找出最佳供油 量,并发出控制信号。如图示。
■
项目4 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知识目标】
1.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功用、类型; 2.了解可燃混合气浓度及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
响;发动机各种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3.掌握电控喷射式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功
用、组成、工作原理、类型、优点; 4.掌握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5.掌握燃油供给系统各主要装置的功用、构造与
因发动机某些特殊工况(如启动、暖机、加速、怠速、满负荷等)需控制系统提 供较浓的混合气来保证其各种性能,故现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常用开、闭环 结合的控制方式。
■
汽车构造-课件-第04章汽油机燃料供给系讲解

6
AUTOMOBILE STRUCTURE
概述
4、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对应于燃料消耗率最低时的可燃混合
气称为经济混合气。经济混合气的成分
一般在
a
1.05~1.15
的范围内。
发动机输出功率最大时的可燃混合 气称为功率混合气。不同的汽油机,功
率混合气的成分一般在a 0.85 ~ 0.95
1—空气滤清器;2—化油器;3—排气管;4—汽油箱;
5—汽油表传感器;6—排气消声器;7—汽油滤清器;8—汽油泵
2019/5/31
10
AUTOMOBILE STRUCTURE
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简介
2、简单化油器及其工作过程
2019/5/31
简单化油器工作示意图
11
1 加速踏板
2
主喷管
3
喉管
4
阻风门
2019/5/31
17
AUTOMOBILE STRUCTURE
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简介
(3)加浓系统 加浓系统在大负荷及全负荷时额外供
给一部分汽油,保证混合气为功率混 合气,使发动机发出最大的功率。
有了这套补偿加浓系统,就可以将主 供油系统设计得只提供最经济稀混合 气,而不必考虑全负荷及大负荷时的 动力性要求,故也称为省油系统或省 油器。
20
AUTOMOBILE STRUCTURE
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简介
(5)起动系统 起动系统的功用是当发动机在冷态下起动时,在化油器内形成极浓的 可燃混合气,使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中含有足够的汽油蒸汽,以保 证发动机能顺利起动。
起动系统
(左)阻风门全开
(右)阻风门关闭
1-螺钉;2-阻风门摇臂;3-支架;4-钢丝;5-阻风门
汽车构造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

2.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图4-4)
因为α >1时混合气中,有适量较多的空气,正好满足完全燃烧的条 件,此混合气称为经济混合气,对于不同的汽油机经济混合气成分 不同,一般在 α =1.05~1.15 范围内。当α 大于或小于1.05~ 1.15时,be(油耗率)↑,经济性变坏。 当α = 0.88时,Pe最大,因为这种混合气中汽油含量较多,汽油分 子密集,因此,燃烧速度最高,热量损失最小,因而使得缸内平均 压力最高,功率最大,此混合气称为功率混合气。对不同的汽油机 来说,功率混合气一般在 α =0.85~0.95 之间。 α >1.11的混合气称为过稀混合气,α <0.88的混合气称为过浓混合 气,混合气无论过稀过浓都会使发动机功率降低Pe↓,耗油率增加 be↑。
α
∆Ph/kPa
现在让我们看看简单化油器特性。
节气门由小→大,混合气由稀变浓α ↓ 怠速时也供给稀混合 气,与理想化油器特性截然相反,这就与发动机实际工作的要求发 生也矛盾,它只能满足汽油机的一种工况,而其它工况都不适应, 因此,简单化油器在车用汽油机上不能使用。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现代化油器结构上,采用了一系列自动 调配混合气浓度的装置,其中包括主供油系统、起动系统、怠速系 统、大负荷加浓系统(省油器)和加速系统,以保证车用汽油机在 各种工况下都能供给适当浓度的可燃混合气。
(3)全负荷工况-要求发出最大功率Pemax,α =0.85~0.95量多.
汽车需要克服很大阻力(如上陡坡或在艰难路上行驶)时,驾驶员 往往需要将加速踏板踩到底,使节气门全开,发动机在全负荷下工 作,显然要求发动机能发出尽可能大的功率,即尽量发挥其动力性, 而经济性要求居次要地位。故要求化油器供给Pemax时的α 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1概述 4.1.2车用汽油机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1)稳定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①怠速工况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必须在节气门突然开大时,强制多供油,额外增加供油量,及时使混合气加浓 到足够的程度。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2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概述 4.2.1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组成
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由进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 排气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组成。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1概述 4.1.1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作用和类型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作用是贮存、输送、清洁燃料,根据发动机 不同工况的要求,配制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进入气缸,并在 燃烧作功后,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至大气中。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有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统和电控喷射式燃料供 给系统两大类型。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疑难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汽车发动机广泛采用电控喷射式燃料供给系统。本章着重介绍电 控喷射式燃料供给系统。
为实际上可能完全燃烧的混合气,它可保证所有汽油分子获得足够的空气而完全燃烧。 因而经济性最好,故称经济成分混合气,值多在1.05~1.15范围内。但是空气过量后燃 烧速度放慢,热量损失加大,平均有效压力和汽油机功率稍有下降。 若混合气过稀时(>1.05~1.15),因空气量过多,燃烧速度过慢,热量损失过大,导 致汽油机过热、加速性能变坏。
电子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EFI)是由电控单元直接控制燃油喷射的系统,它能对空 气和燃油精确计量,控制精度高,目前在汽车发动机上被广泛应用。
4、按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方式分 (1)机械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
机械控制系统是利用机械机构实现燃油连续喷射的系统,由德国博世(Bosch)公司 1967年研制成功,在早期的轿车上采用。 (2)机电结合式燃油喷射系统
机电结合式燃油喷射系统是由机械机构与电子控制系统结合实现的燃油喷射系统,是 在机械控制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仍为连续喷射系统。 (3)电子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
发动机负荷在25%以下称为汪负荷。小负荷时,节气门开度较小,进入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量较少, 而上一循环残留在气缸中的废气在气缸内气体中气占的比例相对较多,不利于燃烧,因此必须供给较 浓的可燃混合气α=0.7~0.9。 ③中等负荷工况
发动机负荷在25%~85%之间称为中等负荷。发动机大部分工作时间处于中等负荷工况,所以经济 性要求为主。中等负荷时,节气门开度中等,故应供给接近于相应耗油率最小的α值的混合气,即 α=0.9~1.1,这样,功率损失不多,节油效果却很显著。 ④大负荷及全负荷工况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1概述 4.1.2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3)浓混合气(<1) 因汽油的含量较多,汽油分子密集,火焰传播快,它可保证汽油分子迅速找到空气中
的氧分子并与其相结合而燃烧。值在0.85~0.95范围内时,燃烧速度最快,热量损失小, 平均有效压力和汽油机功率大。因此,又称功率成分混合气。
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质量之比。由此可知,α=1的可燃混合气称为 标准混合气;α<1的可燃混合气称为浓混合气;α>1的可燃混合气称
为稀混合气。 空燃比是燃烧时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之比。理论上,1kg汽油完全
燃烧需要14.7kg空气,故空燃比A/F=14.7的可燃混合气称为标准混 合气;A/F<14.7的可燃混合气称为浓混合气;A/F>14.7的可燃混
怠速是指发动机对外无功率输出,作功行程产生的动力只用以克服发动机的内部阻力,使发动机保 持最低转速稳定运转。汽油机怠速转速一般为400~800r/mm,转速很低,空气流速也低,使得汽油 雾化不良,与空气的混合也很不均匀。另一方面,节气门开度很小,吸入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量很少, 同时又受到气缸内残余废气的冲淡作用,使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变慢,因而发动机动力不足、燃烧不良 甚至熄火。因此要求提供较浓的混合气α=0.6~0.8 。 ②小负荷工况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2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概述 4.2.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2)进气管喷射(PFI): 进气管喷射系统按喷油器的数量不同,又可分为单点喷射系统和多点喷射系统。
①单点燃油喷射系统(SPI) 单点燃油喷射系统是在节气门体上安装一个或两个喷油器,向进气歧管中喷射燃油形成可燃混合
气。如图4-8所示,这种喷射系统又被称为节气门体燃油喷射系统或集中燃油喷射系统,对混合气的 控制精度比较低,各个气缸混合气的均匀性也较差,现已很少使用。 ②多点燃油喷射系统(MPI)
多点燃油喷射系统在每一个气缸的进气门前安装一个喷油器,如图4-9所示。喷油器喷射出燃油后, 在进气门附近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这种喷射系统能较好地保证各缸混合气总量和浓度的均 匀性。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2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概述 4.2.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②质量流量方式:如图4-5所示,利用热线式空气流量计或热膜式空气 流量计,直接测量单位时间发动机吸入的空气质量流量。电控单元根 据已测出的空气质量和发动机转速,然后计算出每一循环的进气空气 质量流量,计算出循环基本喷油量。这种测量方式除测量精度高,响 应速度快,结构紧凑外,由于其测出的是空气的质量,因此,不需要 进行大气压力和温度修正。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2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概述 4.2.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2)间接检测型(简称D型) 如图4-6所示,在间接检测空气流量方式的汽油喷射系统中,利用进气歧管绝对压力
传感器检测进气歧管内的绝对压力,电控单元根据进气歧管绝对压力和发动机转速,计 算出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并由此计算出循环基本喷油量。 这种方式测量方法简单,喷油量调整精度容易控制。但是由于进气歧管压力和进气量之 间函数关系比较复杂,在过渡工况和采用废气再循环时,由于进气歧管内压力波动较大, 因此,这些工况空气量测量的精度较低,需进行流量修正,对这些工况混合气空燃比精 确控制造成不利影响。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2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概述 4.2.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电控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分类如图4-3所示。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2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概述 4.2.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1、按对进入气缸空气量的检测方式分 (1) 直接检测型(简称L型)
在发动机运转期间间歇性地向进气歧管中喷油,其喷油量多少取决于喷油器的开启时 间,即发动机控制模块(ECU)发出的喷油脉冲宽度。这种燃油喷射方式广泛地应用于现 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 间歇喷射系统根据喷射时序不同又可分为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序喷射三种,如图410所示。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2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概述 4.2.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学习目标
● 知道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 掌握汽油发动机各种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 理解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 ● 掌握进气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 掌握排气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 掌握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 学会运用故障诊断仪检测发动机故障的方法
暖机是指发动机冷起动后,各气缸开始依次点火而自行继续运转,使发动机的温度逐渐升高到正常 值,发动机能稳定地进行怠速运转的过程。在此期间,混合气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从起动时的 极浓减小到稳定怠速运转所要求的浓度为止。 ③加速工况
发动机的加速是指负荷突然迅速增加的过程。当驾驶员猛踩踏板时,节气门开度突然加大,此时空 气流量和流速随之增大,致使混合气过稀。另外,在节气门急开时,进气管内压力骤然升高,同时由 于冷空气来不及预热,使进气管内温度降低,不利于汽油的蒸发,致使汽油的蒸发量减少,造成混合 气过稀。结果就会导致发动机不能实现立即加速,甚至有时还会发生熄火现象。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2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概述 4.2.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3、按喷油器的喷射方式分 (1)连续喷射系统
在每个气缸口均安装一个机械喷油器,只要系统给它提供一定的压力,喷油器就会持 续不断的喷射出燃油,其喷油量的多少不是取决于喷油器,而是取决于燃油分配器中燃 油计量槽孔的开度及计量槽孔内外两端的压差。 (2)间歇喷射系统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1概述 4.1.2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可燃混合气浓度 汽油在燃烧前必须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是按一定比
例混合的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可燃混合气中燃料含量的多少称为可 燃混合气浓度。
可燃混合气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过量空气系数α和空燃比A/F。
过量空气系数是理论上燃烧1kg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完
发动机负荷在85%~100%之间称为大负荷及全负荷。此时应以动力性为前提,要求发出最大功率 Pemax,故要求化油器供给Pemax时的混合气成分α=0.85~0.95。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1概述 4.1.2车用汽油机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2)过渡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①冷起动工况
发动机冷起动时,混合气得不到足够地预热,汽油蒸发困难。同时,发动机曲轴转速低,雾化及汽 化条件不好,大部分混合物在进气管内形成油膜,不能随气流进入气缸,因而使气缸内的混合气过稀, 无法引燃。因此,要求化油器供给极浓的混合气进行补偿,从而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有足够的汽油蒸 汽,以保证发动机得以起动。冷起动工况要求供给的混合气成分为α=0.2~0.6。 ②暖机工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