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七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11
7.7 进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
12
7.7 进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
• 排气消声器的作用是通过降低排气压力 和衰减排气压力的脉动来消减排气噪声13来自67.4 喷油器
• 孔式喷油器、 轴针式喷油器
7
7.5 喷油泵
• 作用: 提高油压(定压) 控制喷油时间(定时) 控制喷油量(定量)
• 要求: 按各缸工作顺序供油 各缸供油提前角要相同 各缸喷油延续时间要相同 准时供油和停止供油
8
7.5 喷油泵
☆ 柱塞式喷油泵
9
7.6 废气涡轮增压器
10
7.7 进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
3
7.2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 备燃期 • 速燃期 • 缓燃期 • 后燃期
4
7.3 燃烧室
☆ 直接喷射:ω型、四角形 ☆ 球形 ☆ 涡流室式 ☆ 预燃室式
5
7.4 喷油器
• 功作: 良好的雾化 形成均匀的可燃混合气
• 要求: 一定的喷射压力和射程 不发生燃油的滴漏 喷油时开始少,中期多,后期少
第七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特点:
• 热效率高、经济性好、故障少 • 混合气的形成、点火和燃烧方式不
同于汽油机 • 柴油机的排气污染小 • 定量、定时、定压、雾化
1
7.1 柴油机燃料系的组成
2
7.2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特点:
• 混合空间小、时间短 • 混合气不均匀,a值变化范围很大。
14.5:1 • 边喷边燃成分不断变化
柴油机供给系统PPT教案

(5)供油提前角的调整方法: 1.对单个分泵进行调整,使分泵供油提前角一致,供 油间隔角度相等。 2.对整个喷油泵进行统一调整,达到柴油机规定的供 油提前角的要求。
第26页/共78页
泵体 泵体是喷油泵的基础件,多用铝合金铸成。
泵体分为组合式和整体式两种。 组合式有上下两部分,用螺栓连接在一起。
上体安装分泵,下体安装驱动件和油量调节件。 整体式泵体可使刚度加大,在较高的喷油压
第14页/共78页
出油阀的作用
1)防止喷油前滴油,提高喷射速度: p泵>p簧+p残—开; p泵<p簧+p残—关。 2)防止喷油后滴油,提高关闭速度; 3)防止燃油倒流,使高压油管内保持一定的残余压力。
第15页/共78页
柱塞的进油、供油、回油过程 进油过程:柱塞从下止点至进油孔以下时,燃油在真空吸力及输油泵的 压力下充满泵油室。 供油过程:当柱塞从下止点向上移动到将进油孔关闭时,泵油室内的燃 油压力将骤然升高,推开出油阀,将高压油压入高压油管。 回油过程:当柱塞上移到螺旋槽线或斜槽上线高出进油孔的下沿时, 高压油通过柱塞上的直槽或中心孔高速流回低压油室。由于泵油室内的 油压急剧下降,出油阀在弹簧和残余压力的作用下迅速回位,油泵停止 供油。柱塞继续上升,直到上止点为止,都是回油过程。
第10页/共78页
第四节 柱塞式喷油泵
作用
1.提高油压(定压):将喷油压力提高到10MPa~20MPa。 2.控制喷油时间(定时):按规定的时间喷油和停止喷油。 3.控制喷油量(定量):根据柴油机的工作情况,改变喷油量的 多少,以调节柴油机的转速和功率。
第5章-柴油机燃油供给系

工作原理: (油压) 承压锥面 密封锥面
注意两点:
针阀与针阀体之间的配合间隙应恰 当(0.002~0.003mm)(过大,则漏油 使油压下降;过小则不能自由滑动)
喷油器进油管接头处 防止细小杂物阻塞喷孔
(2) 轴针式喷油器
用于对喷雾要求不
高的分隔式燃烧室
工作原理与孔式的 高
相同,只是结构不同。 压
轴针伸出喷孔外,
油 腔
使喷孔称为圆环状的
狭缝,喷柱呈空心的
柱形或锥形。
★喷油的多少由轴
针的升程和形状决定。
承压锥面
轴针
密封锥面
特点:
1.在针阀密封锥面以下有一段轴针,穿过阀 体上的喷孔稍突出阀体之外,使喷孔成圆 环形,喷出空心油柱;
2.只有一个喷孔,喷孔孔径大(1~3mm), 易加工;
3.喷油特性好,喷油量前后期少,中期多
出油阀体—密封锥面、十字截 面、减压环带
出油阀座—内密封锥面、内圆 柱面
出油阀弹簧
出油阀锥面 (轴向密封锥面)
减压环带 (径向密封锥面)
出油阀座
尾端铣有四个直槽, 作为出油通道
出油阀工况:
出油阀上升:减压环离座孔前,油管内 减容增压,减压环离座孔,达喷油压 力,迅速喷油。
出油阀下落:减压环入座孔,切断油 路,防止燃油倒流,保证下次供油迅 速。减压环落座,管内增容减压,停 油干脆,防止二次喷射和滴漏现象。
3. 喷油泵(高压油泵)
一、功用: (柴油机的心脏)
根据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和气缸工作顺序, 以一定规律定压、定时、定量的向喷油器输 送高压燃油。
二、要求:
1)各缸供油量相等
2)各缸供油提前角相等,持续角一致 3)供油次序与发火顺序一致 4)能迅速停止供油,防止发生滴漏现象。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由于混合气先在辅助燃烧室燃烧后主燃
烧室再燃烧,发动机工作柔和,排气污染小。
但分隔式燃烧室散热损失和节流损失较大,启
动性和经济性较差,必须用更高的压缩比而且 要在辅助燃烧室中安装启动电热塞。涡流室和 预燃室多用于小型高速柴油机上,缸径一般在 l00mm以下。
5.3 喷油器
5.3.1 喷油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5-13 轴针式喷油器
1-针阀 2-针阀体 3-密封锥面 4-轴针
图5-14 轴针式喷油器的喷油
轴针式喷油器喷孔直径一般在1~3mm 范围内,喷油压力为10~14Mpa。喷孔直 径大,加工方便。工作时由于轴针在喷孔 内往复运动,能清除喷孔中的积炭和杂物, 工作可靠。它适用于涡流室式燃烧室和预 燃室式燃烧室。
图5-37 柴油机喷油泵连接器
1-连接盘 2、5、8、11、13-螺钉 3、6、9、12、14-垫圈 4、10-钢片组 7-十字架
安装时要求驱动端与喷油泵凸 轮轴端中心线同心度不大于0.3mm, 摆角不大于0.5°,伸长或压缩误差 不大于±0.5mm。
5.7.1 输油泵
输油泵的作用是将燃油从油箱内把 燃油吸出,经燃油滤清器滤清后输送至喷 油泵足够数量及一定压力的燃油。输油泵 有活塞式、膜片式、齿轮式和叶片式等几 种。活塞式输油泵由于工作可靠,目前广 泛应用,CA6110型柴油机均采用该输油 泵,如图5-41所示。
4.第四阶段为后燃期在此期间,压力和温 度均降低。 由于柴油的蒸发性和流动性较差,且柴油 机混合气形成时间极短,使得柴油难以在燃烧 前彻底雾化蒸发并同空气均匀混合,即柴油机 可燃混合气的品质较差。因此,柴油机采用较 大的过量空气系数,使喷入气缸的柴油能够燃 烧得比较完全。
为改善混合气形成条件,不致出现太长的 备燃期,保证柴油机工作柔和,除了选用十六 烷值较高的柴油,采用较高的压缩比(15~ 22),以提高气缸内空气温度,促进柴油蒸发 等,还要求喷油器必须有足够的压力,一般在 10MPa以上,以利于柴油的雾化。此外,在燃 烧室内形成强烈的空气运动,促进柴油与空气 的均匀混合。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机构与维护》教学设计

《拖拉机汽车应用技术》教学设计专业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学习领域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学习情境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机构与维护教学时间12小时工作情景描述通过对柴油机燃油供给系进行维护保养,对柴油供给系进行拆装与保养,过程中锻炼学生拆装的方法和维护保养能力。
学习任务1.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2.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维护保养。
与其他情景的关系本次学习需要对比汽油机燃油供给系,通过不同之处学习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学习目标1.能熟练使用汽修工具。
2.能掌握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能熟练拆装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各部分组成并能进行维护保养。
4.在拆装和维护过程中能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有纪律观念和团队意识,并具备环境保护和文明生产的基本素质。
5.能反思、改进工作过程,能运用专业词汇和同学、老师讨论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学习内容1.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汽修工具以及专用工具的使用。
3.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拆装方法和工艺。
4.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保养维护。
教学条件1.所需工具、材料、设备:①柴油机拆装实训台架6台;②汽修工具6套③柴油机喷油泵、喷油嘴专用维修设备;2.资料:①柴油机喷油泵及喷油嘴原理图;②教材、评分表③柴油机喷油泵及喷油嘴维护调整的规范及检验标准。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学生独立工作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谈话培养交流能力。
教学流程1.教师讲解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组成和维护方法,并强调安全规则。
2.学生7~8人一组,讨论并确定拆装和维护方案。
3.以小组为单位,陈述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拆装及维护方案,教师认可后方可进行拆装与维护保养。
4.各组在拆装和保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析解决。
5.每组完成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拆装后对拆装方法和安装质量进行检测评分、填写评分表。
6.每组在拆装后对喷油泵和喷油嘴进行保养维护。
7.教师对各组的拆装以及保养维护过程进行监督和最后评价。
燃油供给系统教案

燃油供给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燃油供给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工作原理。
3. 学会分析燃油供给系统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
4. 能够对燃油供给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
二、教学内容1. 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燃油泵的工作原理及维护3. 燃油滤清器的作用和更换方法4. 燃油喷射器的原理和故障分析5. 燃油供给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燃油供给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燃油供给系统的故障案例。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进行燃油供给系统的维护和保养练习。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燃油供给系统的图文资料和故障案例。
2. 准备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部件实物或模型。
3. 准备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视频或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介绍燃油供给系统在汽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理论:讲解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燃油供给系统的故障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故障原因。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燃油供给系统的维护和保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故障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燃油供给系统的最新技术发展,如直喷技术、混合动力系统等。
2. 分析燃油供给系统在未来汽车发展中的趋势和挑战。
3. 引导学生思考燃油供给系统的节能减排措施。
七、教学评估1. 设计燃油供给系统相关知识的测试题,检查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
2. 进行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搜集学生故障分析的案例,评价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
八、教学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燃油供给系统的维护经验。
2. 开展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
3. 邀请汽车维修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1.转子式分配泵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VE型分配泵主要由驱动机构,二级滑片式输油泵、高压 泵头和电磁式断油阀等部分组成,机械式调速器和液 压式喷油提前器也安装在分配泵体内,如图7. 14、图7. 15所示,驱动轴由柴油机曲轴定时齿轮驱动。驱动轴 带动二级滑片式输油泵转动,并通过调速器驱动齿轮 带动调速器轴旋转。在驱动轴的右端通过联轴器与平 面凸轮盘连接,利用平面凸轮盘上的传动销带动分配 柱塞。柱塞弹簧将分配柱塞压紧在平面凸轮盘上,并 使平面凸轮盘压紧滚轮,滚轮嵌入静止不动的滚轮架 上。当驱动轴旋转时,分配柱塞与平面凸轮盘同步旋 转,同时也按凸轮盘上的凸轮型线沿轴向作往复运动 。
教学要求: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和功用;了解柴 油的性能指标、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及燃烧过程、 柴油机燃烧室的结构类型及特点;掌握低压油路部件的 工作原理及功能;掌握直列式喷油泵及VE分配泵的结 构、泵油原理、供油量及供油时间的调节机理;掌握两 级式调速器和全程式调速器的结构及调速原理;掌握孔 式喷油器和轴针式喷油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电控 柴油喷射系统基本类型、结构组成及控制原理。
第7章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7.1Biblioteka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及 柴油混合气
7.2 低压油路部件 7.3 喷油泵 7.4 调速器 7.5 喷油器 7.6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第7章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教学提示:燃料供给系统被称为柴油机的心脏,它的设计 和生产是柴油机产业的关键之一。本章讲解了燃料供给 系统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最后就电 控柴油喷射系统进行了探讨,同学们要从宏观上有一个 清晰的认识和掌握。
(3)柴油滤清器
柴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往 往会混入一些尘土、水分或 其他机械杂质。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PT)

三、柱塞式喷油泵的维修
3.柱塞偶件的检查 (1)检查柱塞有无弯曲、变形、工作面损伤或腐蚀。 (2)滑动试验 ( 3)密封性试验
三、柱塞式喷油泵的维修
4.出油阀偶件的检查 (1)目测检查。 (2)滑动试验。 (3)检查密封锥面密封性。 (4)检查减压环带密封性。如图所示
检查减压环 带密封性
四、喷油泵的调试
柱塞喷油泵短片
柱塞式 喷油泵
§5-5 调速器的构造与维修
一、调速器的功用 根据负荷大小,自动调节供油量,以稳定和限制转速。 二、调速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类型: 机械离心式(应用广泛) 按结构分 气动膜片式 (不讲) 复合式(不讲) 两速式(只在怠速和高速时起作用) 按工作转速范围 全速式(在各种转速下均起作用)
§5-1
概述
•一、柴油机的特点 •1.柴油机的工作特点 •(1)内部形成混合气。 •(2)压缩自燃着火方式。 •2.柴油机的性能特点 •(1)热效率高。柴油机为30~40%,汽油机为20~30%。 •(2)经济性好。燃油消耗率比汽油机约低30%。 •(3)故障少。 •(4)排放污染小。。 •(5)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大。 •(6)燃料供给系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 •(7)柴油机的噪声和振动大。
§5-3 活塞式输油泵和柴油滤清器
•二、柴油滤清器的构造与维修 •功用:滤除柴油中的杂质、水分和石蜡。 •安装位置:串联在输油泵和喷油泵之间。 •类型:单级和双级两种。
1.单级柴油滤清器 如图8—8所示
§5-3 活塞式输油泵和柴油滤清器
•2.双级柴油滤清器 •如图8—9所示
柴油滤清器短片
柴油 滤清器
分隔式燃烧室 a)涡流室式 b)预燃室式
§5-3 活塞式输油泵和柴油滤清器
•一、活塞式输油泵的构造 与维修 •1.输油泵功用: •将柴油从油箱内吸出并将 足够量和一定压力的柴油 输送给喷油泵。 •2.输油泵构造 •主要由泵体、活塞、进油 阀、出油阀、和手油泵等 组成,如图8—4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授课形式 授课章节名称 第二章 第五节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教学目标 了解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掌握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掌握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喷油器的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 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手段 讲授法、图例讲解、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注 释 柴油机供给系统 〖理论知识〗 一、柴油机供给系统概述 1.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 1) 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 2) 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 (1) 燃油供给装置。燃油供给装置包括柴油箱、输油泵、低压油管、柴油滤清器、喷油泵、调速器、高压油管、喷油器、回油管等,如图 5-1 所示。 (2) 空气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歧管、增压器、中冷器和气缸盖内的进气道等。 (3) 混合气形成装置即燃烧室。 (4) 废气排出装置。废气排出装置包括气缸盖内的排气道、排气歧管、排气管、消声器和烟度限制器等。
了解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 2
图 5-1 柴油机燃料供给装置 3)燃油供给系统的油路 2. 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柴油箱贮有经过沉淀和滤清的柴油。柴油从柴油箱被吸入输油泵并泵出,经柴油滤清器滤去杂质后,进入喷油泵。自喷油泵输出的高压柴油经高压油管和喷油器喷入燃烧室。燃烧以后的废气经排气道、增压器排气通道、排气管、排气消声器排入大气。 输油泵的供油能力远远超过喷油泵的泵油量,过量的柴油从喷油泵的回油口经回油管路流回燃油箱(有的柴油机回油流入输油泵入口处),同时将渗入油路的空气随柴油带出,防止气阻现象的发生。 3. 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1) 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方式 按可燃混合气形成的原理,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有空间雾化混合和油膜蒸发混合两种方式。 2)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如图 5-2 所示为柴油机在压缩和做功行程中,气缸内气体压力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曲线。当曲轴转到上止点前 O 点位置时,喷油泵开始供油;当曲轴转到 A 点位置时,喷油器开始喷油。O 点到上止点之间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供油提前角,A 点到上止点之间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喷油提前角。 掌握柴油机可燃
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图 5-2 气体压力与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曲线 二、柴油机供给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1.燃烧室 1) 统一式燃烧室 统一式燃烧室是由凹顶活塞顶部与气缸盖底部所包围的单一内腔,几乎全部容积都在活塞顶面上。燃油自喷油器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借喷出油束的形状和燃烧室形状的匹配以及燃烧室内空气涡流运动迅速形成混合气。所以统一式燃烧室又称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2) 分隔式燃烧室 分隔式燃烧室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位于活塞顶与气缸底面之间,称为主燃烧室,另一部分在气缸盖中,称为副燃烧室。这两部分由一个或几个孔道相连。分隔式燃烧室的常见形式有涡流室式燃烧室和预燃室式燃烧室两种。 2.喷油泵 1)喷油泵的要求
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 3
2) 喷油泵的分类 喷油泵的结构形式较多,车用柴油机喷油泵按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柱塞式喷油泵、喷油泵喷油器和转子分配式喷油泵三类。 3) 柱塞式 A 型喷油泵的结构 (1) 分泵。分泵是带有一对柱塞偶件的泵油机构,每一对柱塞和柱塞套只向一个气缸供油。 (2) 油量调节机构。油量调节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的要求,执行驾驶员或调速器指令,控制柱塞与柱塞套筒的相对位置以改变柱塞的有效行程,从而调节喷油泵的供油量。 (3) 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功用是驱动柱塞在柱塞套内往复运动,使喷油泵完成供油过程。它由凸轮轴和滚轮传动部件组成。 ①凸轮轴。凸轮轴结构如图 5-13 所示。喷油泵的凸轮轴由柴油机的曲轴通过齿轮驱动, 当凸轮轴上的凸轮凸起的部分与滚轮接触时,便克服柱塞弹簧的弹力推动柱塞向上运动;当凸轮的凸起部分转过后,柱塞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位。为保证在一个工作循环内各缸都只能喷油一次,四冲程柴油机的喷油泵凸轮轴的转速应等于曲轴转速的 1/2。凸轮轴上的凸轮沿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还必须与发动机工作顺序相一致。
图 5-13 凸轮轴结构 ②滚轮传动部件。滚轮传动部件结构如图 5-15 所示,滚轮通过滚针轴承安装在滚轮轴上, 轴支承在滚轮体的座孔中,滚轮左侧圆柱面上镶有导向块,泵体上开有轴向长槽,导向块插入该槽中,使滚轮架只能上下移动而不能转动。
图 5-15 滚轮传动部件结构 (4) 泵体。A 型喷油泵泵体一般由铝合金铸成。分泵、油量调节机构及传动机构都装在泵体上。 (5) 喷油提前器。其作用是随柴油机转速的变化,自动调节喷油泵的供油起始角。喷油泵的供油起始角是指喷油泵开始向高压油管供油时所对应的喷油泵凸轮轴转角,它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喷油提前角。柴油机的喷油提前角是影响柴油机工作性能的重要而敏感的因素。过早喷油,导致过早着火燃烧,气缸压力过早提高,造成了压缩负功增加,功率下降,油耗上升, 起动困难,产生敲缸声音;过晚喷油,导致过晚着火燃烧,此时活塞已下行,空间容积增大,燃烧 4
条件变差,造成排气冒黑烟,油耗上升,功率下降,排气温度升高,发动机过热。 4)柱塞式喷油泵的泵油原理 柱塞式喷油泵利用柱塞在柱塞套内的往复运动实现吸油和压油。柱塞由凸轮驱动,在柱塞套内做往复直线运 动,此外它还通 过调节机构可以绕 本身的轴线在一 定角度范围内喷转油动泵。 凸轮轴由柴油机 曲轴通过传动机构 驱动。其工作原 理如图 5-18 所示。
图 5-18 柱塞式喷油泵的工作原理 3.喷油器 1) 喷油器的作用和类型 2) 喷油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1)孔式喷油器。
学生分组讨论孔式喷油器和轴针式喷油器的异同点,教师总结。
图 5-21 孔氏喷油器机构 5
(2)轴针式喷油器。轴针式喷油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孔式喷油器相同,主要差别是喷油嘴部分。如图 5-22 所示为轴针式喷油器喷油嘴。
图 5-22 轴针式喷油器喷油嘴 4.调速器 调速器是一种自动调节装置,它根据柴油机负荷及转速的变化,自动增减喷油泵的供油量, 使柴油机能够以稳定的转速运行,避免在怠速不稳、遇到突然卸载时出现“超速”或“飞车” 等现象。另外,根据发动机的一些特殊要求,喷油泵调速器还可加装某些附属装置,如起动加浓、转矩矫正、增压补偿及大气压力补偿等装置,使发动机的性能得到改善。 1) 机械式调速器的工作原理 调速器要实现其功能,必须有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个是速度感应元件,另一个是调节供油拉杆的执行机构。机械式调速器采用的是具有一定质量的与调速弹簧相平衡的钢球(飞块等)作为速度感应元件。当转速发生变化时,利用感应元件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的变化来驱动执行机构以改变供油拉杆的位置。 2) 两速式调速器实例 两速式调速器适用于一般使用条件下的汽车柴油机。它只能自动稳定和限制柴油机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中间转速范围由驾驶员控制。
掌握调速器的结构和功能。
如图 5-27 RAD 型两速式调速器。 三、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1. 高压共轨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原理 2. 高压共轨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构成 高压共轨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主要由喷油泵、高压油管、共轨管、电控喷油器、电控单元 ECU、传感器及执行器组成,如图 5-32 所示,按功能可以分成电子控制系统、燃料供给系统两大部分。 6
讲解高压共轨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 5-32 高压共轨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1) 电子控制系统 电子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部分。 2) 燃油供给系统 燃油供给系统的功能是将燃油加压成高压燃油,输入共轨内。燃油供给系统包括低压油路和高压油路。 (1) 低压油路。输油泵。 燃油滤清器。通常燃油中会含有化合形态(乳浊液)或非化合形态(温度变化引起的冷凝水)的水。如果这些水进入喷油系统,会对其产生腐蚀并造成损坏。如图 5-33 所示为带有集水槽的燃油滤清器,每隔适当时间必须将水放掉。有的滤清器带有报警装置,必须将水排出时,该装置的报警灯就会闪亮。
图 5-33 燃油滤清器 (2)高压油路。高压油路由喷油泵、调压阀、高压油管、高压存储器(共轨管)、限压阀、流量限制器和电控喷油器等组成。 喷油泵 7
图 5-34 径向柱塞式喷油泵示意图 调压阀 调压阀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负荷状况调整和保持共轨中的压力,共轨压力过高时,调压阀打开,一部分燃油经回油管返回油箱;共轨压力过低时,调压阀关闭,高压端对回油管封闭。 调压阀结构如图 5-35 所示,用安装法兰固定在喷油泵或共轨上。衔铁销将钢球压在密封座上,以使高压端对低压端密封。
图 5-35 调压阀结构 高压存储器(共轨管)。共轨管的作用是存储高压油,保持压力稳定 ,共轨管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限压阀和流量限制器。 限压阀。包括外壳(具有便于拧在共轨上的外螺纹)、通往油箱的回油管接头、可活动的活塞和压力弹簧等。外壳在通往共轨的连接端有一个孔,此孔被外壳内部密封面上的锥形活塞头部关闭。在标准工作压力(135 MPa)下,压力弹簧将活塞紧压在座面上,共轨呈关闭状态。只有当压力超过系统最大压力时,活塞才受共轨中压力的作用而压缩,处于高压下的燃油流出。燃油经过通道流入活塞中央的孔,然后经回油管流回油箱。随着阀的开启,燃油从共轨中流出,降低了共轨中的压力。 流量限制器。流量限制器的作用是防止喷油器出现持续喷油。正常工作状态下,活塞处在静止位置,即在共轨端的限位件上。一次喷油后,喷油器端的压力下降,活塞向喷油器方向运动。活塞压下的容积补偿了喷油器喷出的燃油容积。在喷油终止,活塞停止运动,不关闭密封座面,弹簧将活塞推回到静止位置,燃油经节流孔流出。 电控喷油器。喷油始点和喷油量用电子控制的喷油器调整,它替代了普通喷油系统中的喷油嘴和喷油器总成。喷油器用卡夹装在气缸盖中,直喷式柴油机中的安装不需要气缸盖在结构上有很大改变。电控喷油器由孔式喷油嘴、液压伺服系统、电磁阀组件构成,燃油从高压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