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考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自考06092工作分析 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

自考06092工作分析 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

江苏省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复习资料工作分析(任正臣主编)课程代码:06092 [版次 2012年]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一、填空1.2.3.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二、简答1.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1)工作分析者(主体)有三类:外部专家、主管、工作任职者,我国企业在工作分析者的选择上往往依赖于外部专家,轻视工作任职者的参与(2)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工作分析如何适应动态环境的问题(3)工作面临的困难: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工作分析人员所用的分析工具也会有所差别(4)工作条件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变化、组织经营环境的变化在这其中,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工作的影响:①工作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工作②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个人发展及他们在工作中接受的挑战会越来越严峻③在工作中不同背景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重要2.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工作的影响:(1)工作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工作(2)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个人发展及他们在工作中接受的挑战会越来越严峻(3)在工作中不同背景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重要3.工作分析的五个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任职者是最常见的信息来源,其他还包括客户、专家、计算机仿真系统(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一、名词解释1.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指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职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事文件的过程。

2.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

3.任务: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的集合,是职位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对工作职责的进一步分解。

4.权限: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

5.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工作分析复习资料

工作分析复习资料
(5)、对关键事件分析方法的研究
(6)、对任务清单标准化的开发研究
(7)、在劳动纠纷处理法律中的应用
(8)、在人员录用生理条件分析中的应用
(9)、在绩效考评中的应用
4、工作分析理论体系简介
(1)、科学管理方法——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2)、人际关系方法——霍桑实验
(3)、工作特征模型方法——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工作岗位分级的概念:岗位分级又叫岗位分类、岗位归级,应用在国家级公务员管理中,被称做职位分类、职位分级。
2、工作岗位分级的步骤:A岗位的横向分类、B岗位的坚向分类、C根据岗位分级的结果,制定各类岗位规范即岗位说明书,并以此作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D、建业企业岗位分类图表,说明企业各类岗位分布及其配制状况,为企业员工的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5、工作说明书设计原则:目标明确原则、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的原则、指导和帮助的原则、分工与协作统一的原则
6、工作说明的内容:基本资料、岗位职责、岗位标准
第四章 工作分析的内容与组织
1、工作分析的具体内容:岗位责任、资格条件、工作环境和危险性、其他相关信息
2、工作分析指标的概念:A、是用来解释工作分析对像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的一种操作化形式
B、测定劳动强度的所从事的劳动的繁重、紧张或密集程度。
6、劳动强度的测定
其他方法:心率法、体温法、排汗量法
7、劳动强度的分级评价:劳动强度指数法、相对能量代谢率法、其他分级方法
8、能量代谢:是单位时间中劳动者单位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量,以工作是中平均每分钟每平米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量表示。
9、劳动环境: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的外部环境条件。
4、工作岗位评价的方法:序列法、分类法、评分法、国素比较法

江苏自考06092工作分析报告重点复习资料

江苏自考06092工作分析报告重点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考06092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一、单选1*20=201.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p22. 1747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据说他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3. 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p24. 系统的工作分析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F.W.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p25. 1950年,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p46. 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p87. 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p198.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p199.职系又被称为工作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

P1910.职组是指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也叫职群p1911. 职级是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p2012.职等是指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p2013.工作任职者是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主体p2114.工作岗位的任职者是工作分析中的“天然的”最佳主体p2115.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p2616.系统原则: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p3017.动态原则:工作分析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p3018. 参与原则:工作分析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p3019.经济原则:工作分析是一项非常费心费力费钱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组织的各个方面。

P3120. 岗位原则:工作分析的出发点是从岗位出发分析其内容、性质、关系、环境以及任职资格等,即分析完成这个职位工作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与条件,而不是分析在岗的人员如何,否则会产生防御心理等不利于工作分析结果结果的问题p3121. 访谈法即适用于短时间可以把握的生理特征的分析,又适用于长时间能把握的心理特征的分析p4022. 除访谈法外,问卷法也是国内目前运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工作分析方法之一p4823. 一般来说,观察法适用于短时间的外显行为特征的分析,适用于比较简单、不断重复,又容易观察的工作分析24.工作评价因子是用来评价管理类工作相对价值的纬度,即用来衡量某一管理工作(职位)相对其他工作(职位)而言对组织的贡献度有多大p8825.职能工作分析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的职位分类系统p9026.通用技能就是指是人能够将事、人和信息(数据)有机联系在一起,虽然受个人偏好和个人能力的影响,联系的程度存在差异p9127.特定技能就是指是工作者能过根据工作标准进行特定的工作,在任务分析中特定技能表现在培训单元中的特定部分,可以依照绩效标准将其分成不同的等级。

自考工作分析知识点整理

自考工作分析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工作分析的产生与发展1、工作分析的思想起源于社会分工的思想(单选or填空)P1工作分析起源:管仲、荀况、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当●斯密(单选or填空)P12、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单选or填空)P23、1747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据说他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单选or填空)P24、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F●W.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单选or填空)P25、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单选or填空)P26、1950年,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阐述了企业内部关于工作与人的一些理论。

(单选or填空)P47、上述理论的三个假设前提:(多选)P4(1)对人物中人的关注。

(2)技能划分。

(3)任务的系统性第二节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1、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多选)P6-8(1)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2)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3)工作面临的困难(4)工作条件的变化(a)社会环境的变化(b)技术的变化(c)组织经营环境的变化第三节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P82、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简答)P9-11(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第一节工作分析的概念1、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一局的系统过程。

江苏自考06092工作分析密训高频考点串讲资料

江苏自考06092工作分析密训高频考点串讲资料

目录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2)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 (2)第三章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 (4)第四章工作分析的前期准备工作 (7)第五章工作分析的流程 (9)第六章工作分析结果及应用 (10)第七章岗位评价 (11)第八章工作设计 (12)第九章工作分析效果评估 (14)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1.1.2.1西方国家工作分析的历史历程★★历史历程★★(1)工作分析的萌芽:1747年狄德罗是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

(2)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泰勒(美国科学管理之父)。

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科学管理原理》对工作分析理论与方法起巨大推动作用。

(3)美国内政改革委员会工作绩效研究:1923年通过巴鲁斯的“工薪等级”法案。

为薪资划分及薪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标准。

(4)两次世界大战间工作分析发展。

(5)二次大战后工作分析的发展:1950年,赛迪•范提出“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

理论假设:对任务中人的关注;技能划分;任务的系统性。

20世纪50年代末,麦考密克开发了工作分析问卷。

1.2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

工作分析:①外部专家(成本太高);②主管(工作熟悉需培训,费事费力);③工作任职者(工作最熟悉也需培训,有夸大工作责任的嫌疑)。

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如何适应动态环境变化的问题。

工作面临的困难:由于性质不同,分析工具不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值得怀疑。

工作条件的变化。

1.3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

★★★工作分析的战略化美国的本杰明.施耐德和安德烈亚.考茨提出了”战略性工作分析“,该方法的目的是界定所预测到的未来职位所需要的任务和KSAS 指标。

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2.1.2/2.1.3/2.2工作分析定义★★★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

江苏自考《工作分析》章节复习考试资料

江苏自考《工作分析》章节复习考试资料

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分析》章节复习资料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的工业企业中,当时被称为岗位研究,后来又被应用于政府文官管理中,被称为职位分类。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英国2、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50年代C.19世纪80年代D. 19世纪末20世纪初3、1747年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

A.美国宾汉 B.德国狄德罗 C.中国管仲 D.英国亚当·斯密4、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70—80年代 B.20世纪20—30年代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40—50年代5、工作分析,作为一项管理工具,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A.狄德罗 B.宾汉 C.巴鲁斯 D.泰勒6、1950年,提出来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的是()。

A.狄德罗 B.赛迪•范 C.巴鲁斯 D.泰勒————————祝同学们考试胜利!!! 1————————祝同学们考试胜利!!!2 7、开发出一种新的工作分析方法“工作分析问卷”并被认为是标准的工作分析工具的学者是 ( )。

A .狄德罗B .梅奥C .巴鲁斯D .麦考密克二、多项选择题1、工作分析的思想起源于社会分工思想,许多中外学者都论述如( )。

A .管仲B .苏格拉底C .荀况D .柏拉图E .亚当斯密2、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有 ( )。

A .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B .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C .工作面临的困难D .社会环境的变化E .组织经营环境的变化3、工作分析技术方法有( )。

A .职位分析问卷(PAQ )B .功能性工作分析法(FJA )C .工作要素法(JEM )D .关键事件法(CIT )E .任务清单(TI )3、工作分析的信息来源有( )。

A .政府工作人员B .任职者C .客户D .专家E .计算机仿真系统三、填空题1、被誉为人力资源系统的基石的是 。

自考 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 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复习资料工作分析(任正臣主编)课程代码:06092 [版次 2012年]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一、填空1.2.3.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二、简答1.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1)工作分析者(主体)有三类:外部专家、主管、工作任职者,我国企业在工作分析者的选择上往往依赖于外部专家,轻视工作任职者的参与(2)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工作分析如何适应动态环境的问题(3)工作面临的困难: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工作分析人员所用的分析工具也会有所差别(4)工作条件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变化、组织经营环境的变化在这其中,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工作的影响:①工作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工作②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个人发展及他们在工作中接受的挑战会越来越严峻③在工作中不同背景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重要2.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工作的影响:(1)工作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工作(2)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个人发展及他们在工作中接受的挑战会越来越严峻(3)在工作中不同背景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重要3.工作分析的五个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任职者是最常见的信息来源,其他还包括客户、专家、计算机仿真系统(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一、名词解释1.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指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职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事文件的过程。

2.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

3.任务: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的集合,是职位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对工作职责的进一步分解。

4.权限: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

5.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江苏自考06092工作分析章节重点归纳(新大纲)

江苏自考06092工作分析章节重点归纳(新大纲)

江苏自考06092工作分析章节重点归纳(新大纲)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1、许多中外学者如XXX、XXX、XXX、XXX和XXX 等都论述并强调它对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能力发展的作用。

2、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

1747年,XXX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

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他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XXX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3、1950年,XXX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

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

4、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有:(1)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2)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3)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4)知识经济对工作分析的挑战。

(5)团队工作取向对工作分析的挑战。

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1、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或职位说明,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

3、任务:是指一系列为了不同的目的所担负完成的不同的工作活动,即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

4、职责:是指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的目标加以表达。

5、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

6、职务:是指首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

7、职业:是指不同工夫、不同组织中,工作要求相似或职责平行(相近、相当)的职位集合。

8、职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上讲),然后按责任的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从纵向上讲),对每一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作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自考06092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一、单选1*20=201. 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p22. 1747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据说他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3. 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p24. 系统的工作分析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F.W.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p25. 1950年,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p46. 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p87. 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p1 98. 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p199. 职系又被称为工作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

P1910. 职组是指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也叫职群p1911. 职级是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p 2012. 职等是指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p2013.工作任职者是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主体p2114.工作岗位的任职者是工作分析中的“天然的”最佳主体p2115.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p2616.系统原则: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p3017. 动态原则:工作分析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p3 018. 参与原则:工作分析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p3019. 经济原则:工作分析是一项非常费心费力费钱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组织的各个方面。

P3120. 岗位原则:工作分析的出发点是从岗位出发分析其内容、性质、关系、环境以及任职资格等,即分析完成这个职位工作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与条件,而不是分析在岗的人员如何,否则会产生防御心理等不利于工作分析结果结果的问题p3121. 访谈法即适用于短时间可以把握的生理特征的分析,又适用于长时间能把握的心理特征的分析p4022. 除访谈法外,问卷法也是国内目前运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工作分析方法之一p 4823. 一般来说,观察法适用于短时间的外显行为特征的分析,适用于比较简单、不断重复,又容易观察的工作分析24. 工作评价因子是用来评价管理类工作相对价值的纬度,即用来衡量某一管理工作(职位)相对其他工作(职位)而言对组织的贡献度有多大p8825. 职能工作分析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的职位分类系统p9026. 通用技能就是指是人能够将事、人和信息(数据)有机联系在一起,虽然受个人偏好和个人能力的影响,联系的程度存在差异p9127. 特定技能就是指是工作者能过根据工作标准进行特定的工作,在任务分析中特定技能表现在培训单元中的特定部分,可以依照绩效标准将其分成不同的等级。

P9128. 适应性技能就是指工作者在工作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下趋同或求变的能力,如在物理条件、人际环境和组织结构29.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

P10730. 活动,是构成业务流程的基本要素。

P12031. 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是决定流程的关键因素。

P12032. 业务流程的类型划分,根据价值及过程结构划分,从系统与全局的角度,依据价值链的观点及过程结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核心流程、支持流程、业务网络和管理流程。

P12133. 按照输入输出的划分,根据输入、输出对象的不同将之分为有形的实物流程和无形的信息流程。

P12134.按照跨越组织的范围划分,根据业务流程的各活动承担者层级的不同,可将业务流程分为个人间流程、部门间流程和组织间流程。

P12135. 按照组织活动性质划分,可将业务流程划分为营运流程和管理流程。

P12136.按照业务流程实现的功能划分,可将其划分为战略流程、经营流程和保障流程。

P12237. 决策岗位,主要指公司的高级管理层,。

P13438. 管理岗位,是指组织中部门、科室的主管人员或经理。

P13439. 专业岗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例如工程师,会计师等。

40. 执行岗位,是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工作要求而设置的操作性岗位,具体指专门从事行政或服务性工作的岗位。

41. 生产岗位,只要指直接从事制造、安装、维护及为制造商做辅助工作的岗位。

P13442. 有效配合原则,岗位设置应以组织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为中心。

P13543. 有效管理原则,在岗位设置时考虑管理幅度问题,就是考虑管理的效果问题,考虑不同层级岗位数量设计的合理性问题。

P13544. 能级原则,能级是借用原子物理中的概念,指原子中的电子处在各个定态时的能量等级。

P13645. 一般性原则,岗位设置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

P13746. 效率定编定员法,指组织根据其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出勤率等因素来计算定编定员人数的方法。

47. 设备定编定员法,指根据组织任务确定必须看管的设备数量,再依据设别条件、岗位区域、劳动负荷量及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等来确定定编定员的方法,是效率定编定员的一种特殊形式。

P14048. 工作岗位定编定员法,是根据工作岗位的多少,各岗位的工作量大小、工作班次等因素来确定定编定员的方法。

49. 比例定编定员法,比例定编定员法是指组织按照组织中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关系来计算另一类人员的定编定员方法。

P14050. 职责分工定编定员法,指按照组织根据经营规模、管理方式、各类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因素,按照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来确定的定编定员方法。

P14051. 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是工作分析的首要问题。

P14852. 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环节。

P14953. 企业的劳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经营者和员工代表的关系。

P15454. 我国的《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分为大类8个,中类66个,小类413个,细类18 28个,共四个层次。

P16255. 工作关系分析是对工作的制约与被制约关系、协作关系、升迁与调换关系等进行分析。

P16656. 必备知识分析,指对工作执行人员所具有的基本知识技能的分析。

P16657. 必备心理素质分析,指对工作执行人员的职业倾向、运动心里能力、气质取向等,也就是工作中应具备的耐心、细心、沉着、诚实、主动性、责任感、支配性、情绪稳定性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

P167(大概了解)58. 必备的身体素质分析,必备的身体素质分析是指对工作执行人员在工作中应具备的行走、跑步、攀登、站立、平稳、旋转、弯腰、推拉、耐力、灵活性、协调性等进行分析。

P167(大概了解)59. 工作分析的结果最终表现为工作说明书。

P16860. 工作名称是工作标识中最重要的项目。

P17461. 工作概要又称为工作目的,是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工作的总体性质、中心任务和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

P17562. 在编写工作关系时要遵循两个原则,即:经常性和重要性原则。

P17663. 工作职责指任职者所从事的工作在组织中承担的责任、所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P17664. 工作职责描述,是工作描述的主体。

P17665. 工作权限指根据该职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组织赋予该职位的权限范围、层级与控制力度。

P17766. 心理素质要求是根据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对员工心里素质及其发展程度所进行的综合分析的要求。

P18667. 一份完整的工作说明书一般应包括工作描述与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

P19268. 岗位也是组织最小的构成单位。

P20969. 岗位名称是区分某一岗位与其他岗位的首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P21070. 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场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

P21071. 排序法是使用较早同时也是操作最简单、非定量的岗位分析方法。

P22072. 排序法是指由评价人员按照自己的判断,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例如工作复杂程度、对组织贡献的大小等)进行整体比较,从而将岗位按照相对价值进行排列的一种方法。

P22073. 通常可选取总岗位的10%~15%作为标杆岗位。

P22174. 分类法多用于薪水制的岗位中,特别是政府部门和服务业。

P22275. 要素计点法一般适用于岗位资料清晰、完整,排列大量岗位时运用要素通用和工资决策明确无误的企业。

P22476. 因素分析法实际上是对排序法的一种量化改进,是指选取多种报酬因素,按照各种因素将标杆岗位进行排序,并确定相应货币值,然后排列剩余岗位的方法。

P22477. 海氏三要素评价法主要适用于评估管理岗位的相对价值。

P22578. 海氏三要素评价法认为对岗位价值影响最大的付酬因素只有三种,即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负责任。

79. 职务形态中的上山型,此类岗位的应负责任比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

P22780. 平路型,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类岗位中与应负责任并重。

P22781. 下山型,此类岗位的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应负责任重要。

P22882. 准备阶段是整个岗位评估活动的基础性环节,这一阶段涉及的内容只要有:清理岗位、撰写岗位说明书、选择并设计岗位评价方法、与员工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P2 3083. 评价阶段是整个岗位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最终的评价结果有效与否基本取决于评估人员是否在评价阶段遵循正确的评估程序与基本的评估原则。

P23284. 评价阶段的最后会生成岗位分值排列表,评价小组据此撰写岗位评价报告。

P23485. 工作专业化时期,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

P24186. 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P24187. 工作丰富化及其特征再设计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P24288. 运用社会技术系统方法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P24289. 工效学原理,又称为人类工程学、工程心理学、生物工艺学等。

P24790. 工作设计中的社会技术理论认为在工作设计中应该把技术因素与人的行为、心理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P25191. 机械型工作设计法,该方法主要强调按照任务专门化、技能简单化以及重复性的基本思路来进行工作设计,从而使得工作本身不再具有任何显著的意义。

P25392. 生物学型工作设计法,通过使用设施、工具、环境等与人的工作相协调,从而减少个人生理压力和紧张感,提高员工的舒适度。

P25393. 知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法,是在设计工作时,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来确保工作的要求控制在人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界限之内,从而降低工作对信息加工的要求来改善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使用者的反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