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运动原则

合集下载

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规范

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规范

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规范
本文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出院指导规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以下是一些关键建议和指导原则:
1. 饮食指导
-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限制糖分和淀粉的摄入,避免食用高糖食品和快餐。

-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和水果。

- 控制饮食热量:根据个人情况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

- 分餐进食:将食物分成多个小餐,避免暴饮暴食和间歇性过度饮食。

2. 运动指导
- 适度运动:每天进行适度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 定期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跳舞等。

- 结合力量训练: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身体的肌肉力量。

3. 药物治疗
- 遵循药物治疗方案:按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正确用药,勿随意调整剂量或停药。

- 定期检查血糖: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并记录结果。

4. 血糖监测
- 定期监测血糖: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使用血糖监测仪测量血糖水平。

- 记录血糖数据:将测量到的血糖数据记录下来,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5. 不良生活惯
- 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

-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超重和肥胖。

- 管理压力:通过适当的方式管理压力,如进行休闲活动、冥想等。

请根据您的具体情况与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定制化的指导。

以上指导原则仅供参考,不作为最终治疗方案,具体应根据医生的
指导进行调整。

> 注意: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具体治疗方案,
请务必咨询您的医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预防糖尿病的运动原则

预防糖尿病的运动原则

在 运 动 强 度 的 选 择 上 ,可 以 根 据 运
动 时 脉 搏 次 数 来 判 断 ,运 动 时脉 率
( 大 运 动 强 度 )=安 静 时 脉 率 + 最
动 次 数 不 能 改 变 ,依 旧是 每 天 两次 ,
每 周 4 5次 。 痰 湿 质 、 湿 热 质 、 淤 ~
病 易 患人 群 尤 为 重 要 。 但 是 只 有 适 当的 运 动 才 有 益 于健 康 ,过 量 的 或

般 应 选 在 餐 后 1小 时 左 右 , 运 动
以 上 是 一 些 运 动 的 原 则 , 下 面
时 间可 以从 1 0分钟 开 始 , 以后 逐 渐
根 据 七 个 不 同 的 体 质 类 型谈 谈 运 动
延 长 至 3 钟 , 最后 维 持 在 每 次运 0分
动 时 间 为 3 0分 钟 . 运 动 次 数 以
动 方 案 之 前 ,要 去 医 院做 一 次 全 面
觉来判 断, 以运 动 时有 累的 感 觉,
但 并 不吃 力 。休 息 后 即 可 恢 复 体 力 , 而且 食 欲 睡 眠 良好 , 第 二 天 精 力 充
的检 查 , 了解 自 己的 身 体 状 况 。 第
二 ,要 根据 个人 的身体 状况 制定符 合 自身的运 动方案 。第三 ,要 注 意 安全 ,循 序渐进 ,并且要 持之 以恒
百 二 十 步 ,多者 千 步 ,然后 食 之 。 ”
根 据 现 代 研 究 ,运 动 可 以 改 善 机 体
代谢 功 能,提 高机 体 对胰 岛素的敏 感性 ,降低 对胰 岛素 的抵 抗 ,增加
肌 肉 对血 糖 的 利 用 ,改 善 血 液 循 环 。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遵循“五驾马车”原则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遵循“五驾马车”原则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遵循“五驾马车”原则发表时间:2020-08-06T14:20:29.8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5期作者:胡英[导读] 糖尿病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极为常见,糖尿病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极为常见,甚至大部分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经常吃甜食或糖类食物会不会患上糖尿病呢有时候我们觉得疾病找不上自己,有时候又觉得疾病离我们很近,一不小心就降临在自己头上,而我们却不知道疾病是为何找上我们的。

对于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其实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生活方式便可影响到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临床医学表明,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治疗及综合性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相关症状,降低血糖水平,对于控制病情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中,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一、什么是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人们经常说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主要是针对糖尿病治疗和防控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作为该疾病的护理原则。

那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究竟是指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1、饮食方面,饮食是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规律导致身体肥胖,均会使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得以上升。

2、运动方面,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身体运动或体力活动大大减少,身体得不到锻炼,使脂肪沉积,糖代谢速度缓慢,导致机体血糖浓度上升。

3、血糖监测,糖尿病分为一型和二型,临床常见的以二型糖尿病居多,但并不排除发生一型糖尿病的可能,而一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所以对于存在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来说,定期对血糖进行监测有助于尽早发现糖尿病,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同时血糖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及时对血糖水平进行观测,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行预测、对治疗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4、药物治疗,包括常规降糖药物、胰岛素以及降压、调脂、抗凝的药物治疗。

5、糖尿病的教育,一定要做好糖尿病的宣教工作,使人们认识糖尿病、了解糖尿病,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运动的原则

运动的原则

运动的原则糖尿病病人要想使运动疗法取得效果,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因人而异糖尿病病人个体差异很大,个人状况如年龄、性别、病情控制程度、生活习惯和运动爱好等都不尽相同,应根据自己的个人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强度。

运动是以安全为前提的,以自己的爱好为转移的,切不可盲目“照搬照抄”,要制订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跑步这种中等强度的运动对于病情控制良好的中年糖尿病病人可能很适宜,但对于体质较差的老年病人强度就太大了,不但无益处,反击易诱发心脑血管急症。

量力而为对于年龄较大的糖尿病病人,或已发生并发症的病人,应适当减少运动强度,避免运动中发生意外。

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运动治疗刚开始或中断运动后恢复运动时,应先从短时间低强度的活动开始,随着体质的改善和适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延长活动时间,但每日运动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小时。

每次运动也应循序渐进,在运动前热身5到10分钟,在运动后要放松5至10分钟。

热身运动可将你的心率慢慢地提高,暖和肌肉,避免运动时肌肉拉伤。

放松运动可降低你的心率和缓和呼吸。

当做热身或放松时,你应慢慢地散步或慢慢地骑自行,然后让身体轻松地过度。

例如:在跑步前先踢踢腿、伸伸腰,然后在慢走几分钟,再开始正式跑步,结束前先慢跑,然后慢走几分钟,使自己的心率平稳下降至不运动时的心率。

持之以恒运动贵在坚持,每日运动量、时间应相对固定,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应长期坚持下去,不可间断,除非出现禁忌证。

因为运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如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的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增高,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大血管并发症危险性的降低等,在运动后1~2周内即可表现出来,但若不坚持运动,再经1~2d就会很快消失运动的种类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在人体活动时,所吸入的氧气量能满足人体活动的氧气消耗量,也就是肌肉在持续有氧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

有氧运动是能增强体内氧气的吸入、运送及利用的耐久性运动。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在研究和治疗糖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种治疗方法的独特魅力。

一、整体观念:平衡阴阳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息息相关。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注重整体观念,通过平衡阴阳,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具体而言,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1. 阳虚阴盛:中医认为,糖尿病多见于阴虚阳亢的体质。

因此,治疗糖尿病的重点在于滋阴清热,平衡阴阳。

通过中药调理,可改善机体功能,减轻病情。

2. 脾胃失调:中医强调脾胃的重要性,视脾胃为“后天之本”。

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着脾胃功能紊乱的问题,因此治疗糖尿病要从调理脾胃入手。

中医会选用一些能健脾和胃的药物,以提高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和代谢水平。

3. 肝肾阴亏:在中医理论中,肝肾为人体的重要脏腑。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肝肾阴虚的情况,因此治疗需重视肝肾的调理。

中医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手段,促进肝肾的阴精生成与补充,以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二、个体化治疗: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即辨证施治。

中医医师会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常见的糖尿病证型和相应的治疗原则:1. 阳虚证:表现为体虚乏力,手脚冰凉,腰腿酸软等。

治疗原则是益气固表,选用补气健脾的中药,如人参、黄芪等来调理机体,提高阳气水平。

2. 阴虚证:表现为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等。

治疗原则是滋阴清热,选用润肺养阴的中药,如玄参、麦冬等来滋养阴液,降低血糖水平。

3. 湿热证:表现为口苦口干,尿频尿急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选用泻火消肿的中药,如茯苓、车前子等来清热解毒,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4. 脾胃虚弱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

治疗原则是健脾和胃,选用健脾和胃的中药,如党参、山药等来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机体代谢水平。

糖尿病的五项基本原则

糖尿病的五项基本原则

糖尿病的五项基本原则
临床医学中,糖尿病治疗的五大原则分别是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1、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教育治疗就是让糖尿病患者或家属学习、了解更多的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知识,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并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2、医学营养治疗
医学营养治疗也就是饮食管理,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营养计划,合理安排每天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并合理分配各种营养物质,恢复、维持理想体重。

3、运动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尤其是Ⅱ型糖尿病,运动治疗尤为重要,每周可以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但一般不适合做高强度的剧烈运动。

4、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日常应做好血糖监测,以了解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从而明确病情变化,并可以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疗效。

5、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降糖药物或注射剂进行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有格列本脲、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等,注射制剂有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GLP-1受体激动剂等。

糖尿病的运动原则

糖尿病的运动原则

糖尿病的运动原则1、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的好处:1.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个体胰岛素敏感性2.运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骨骼肌功能3.运动改善脂肪和蛋白质代谢4.运动疗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5.运动改善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6.运动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因素餐后90分钟进行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即时降糖作用最强2、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1)柔软与伸展运动:改善肌肉伸展与关节活动度,缓解疲劳与降低受伤,暖身运动与缓和运动的曲肌与伸展运动型态。

持续时间每次维持15~20秒、重复2~4次,频率每隔2~3天做一次伸展运动,并逐渐将频率调高至每周做5~7天。

强度:以不引起不适为原则曲肌定义:尽量弯曲关节并带动其肌肉伸展定义:伸直与维持关节及其肌肉伸展运动-膝后肌群(2)有氧运动:持续使用大肌肉的动态运动形式,以耗养性的方式代谢能量,例:跑步、快走、游泳、健身操等频率:每周3~5天时间:每次10分钟,目前推荐每次20~60分钟的有氧运动,但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

强度:参考ADA的建议,糖尿病患的有氧运动强度为50~80%最大心跳率或储备摄氧量,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并发症较多,以50%~60%最大心跳率的强度运动比较适宜。

因为频率的关系,如果有氧运动超过60分钟,会增加关节损伤的概率。

(3)阻力运动:对无禁忌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鼓励每周进行3次阻力运动有心血管疾病在执行阻力训练时,需留意其心跳与血压的变化,建议选择仅活动局部肌肉的相对低阻力运动,可以心肌氧气需求量不致增加太多3、糖尿病患规划运动前的评估:(1)相关并发症评估: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周边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

(2)潜在危险因子评估:①空腹血糖超过13.8mmol/L且尿中出现酮体②血糖明显升高,超过16.7mmol/L③低血糖或血糖波动大,血糖低于4.0mmol/L④并发各种急性感染,特别是发热的时候⑤合并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超过180/120mmHg⑥体重过重、肥胖⑦年长者⑧下肢骨骼疾病、关节发生病变(3)最大心跳率与目标心跳率:确定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中的关键问题,运动强度应该根据患者的目标量身定制。

大众健康顾问-糖尿病用药配餐_附篇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大众健康顾问-糖尿病用药配餐_附篇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第一章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一、糖尿病患者应遵循的运动原则有氧运动有助于纠正人体糖、脂代谢紊乱,并可促进胰岛功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的降糖功效呢?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运动疗法的安全、有效。

1.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应首先考虑自身的体质状况和病情稳定程度。

只有身体能够承受且能够激起自身运动激情的运动项目,才能充分发挥降糖健身的功效。

在此需要提醒的是,伴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应先去医院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2.关键在于把握好适宜的运动量运动量的把握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极为重要。

若是运动量过大,则很可能诱发低血糖;而运动量不足则起不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时一定要把握好运动量的问题。

一般而言,患者在开始练习时应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渐适应并加大运动量,直至达到最佳的降糖效果。

3.运动疗法的适用人群实践证明,运动疗法对于中、轻度糖尿病患者疗效颇佳,对于重度但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亦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科学的运动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对于维持血糖稳定和防治各种并发症都有着良好的效果。

因此,运动疗法适宜于病情较轻、无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4.采用运动疗法的禁忌(1)忌空腹运动。

餐前的血糖水平较低,空腹运动可能会引发低血糖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空腹运动;(2)出现不适应立即中止运动。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若发生头晕、气短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有必要的话,要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以确保运动安全;(3)家人陪同。

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宜在家人的陪同下进行运动锻炼,以免发生意外。

二、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运动项目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锻炼时应选择有氧运动,患者可根据自身的体质状态和血糖水平的稳定程度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

1.有氧运动有较好的降糖效果有氧运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降糖效果,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运动原则
糖尿病的运动原则 1、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的好处:
1. 运动改善 2 型糖尿病个体胰岛素敏感性
2. 运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骨骼肌功能
3. 运动改善脂肪和蛋白质代谢
4. 运动疗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5. 运动改善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
6. 运动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因素餐后 90 分钟进行运动,对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即时降糖作用最强 2、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
(1)柔软与伸展运动:
改善肌肉伸展与关节活动度,缓解疲劳与降低受伤,暖身运动与缓和运动的曲肌与伸展运动型态。

持续时间每次维持 15~20 秒、重复 2~4 次,频率每隔 2~3 天做一次伸展运动,并逐渐将频率调高至每周做 5~7 天。

强度:
以不引起不适为原则曲肌定义:
尽量弯曲关节并带动其肌肉伸展定义:
伸直与维持关节及其肌肉伸展运动-膝后肌群(2)有氧运动:
持续使用大肌肉的动态运动形式,以耗养性的方式代谢能量,例:跑步、快走、游泳、健身操等频率:
每周 3~5 天时间:
每次 10 分钟,目前推荐每次 20~60 分钟的有氧运动,但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

强度:
参考 ADA 的建议,糖尿病患的有氧运动强度为 50~80%最大心跳率或储备摄氧量,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并发症较多,以 50%~60%最大心跳率的强度运动比较适宜。

因为频率的关系,如果有氧运动超过 60 分钟,会增加关节损伤的概率。

(3)阻力运动:
对无禁忌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鼓励每周进行3次阻力运动有心血管疾病在执行阻力训练时,需留意其心跳与血压的变化,建议选择仅活动局部肌肉的相对低阻力运动,可以心肌氧气需求量不致增加太多3、糖尿病患规划运动前的评估:
(1)相关并发症评估:
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周边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

(2)潜在危险因子评估:
① 空腹血糖超过 13.8mmol/L 且尿中出现酮体② 血糖明显升高,超过16.7mmol/L ③ 低血糖或血糖波动大,血糖低于 4.0mmol/L ④ 并发各种急性感染,特别是发热的时候⑤ 合并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超过180/120mmHg ⑥ 体重过重、肥胖⑦ 年长者⑧ 下肢骨骼疾病、关节发生病变(3)最大心跳率与目标心跳率:
确定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中的关键问题,运动强度应该根据患者的目标量身定制。

对于有氧运动来说合理的强度应该是其最大摄氧量 40%~70%。

身体状况欠佳的患者应从最大摄氧量的 40%~50%开始。

最大心率 = 220 - 年龄储备心率 = 最大心率 - 静态心率目标心率 = 储备心率训练强度 + 静态心率 4、运动处方的原则(1)运动处方的内容主要包括:
运动项目糖尿病患者执行运动处方时所选择的运动方式应基于每个人的健康程度和平时的运动习惯,建议 2 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运动方案为有氧运动与阻力运动相结合运动强度应该根据患者的目标量身定制。

对于有氧运动来说合理的强度应该是其最大摄氧量的 40%~70%。

身体状况欠佳的患者应从最大摄氧量的 40%~50%开始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应该根据患者的目标量身定制。

对于有氧运动来说合理的强度应该是其最大摄氧量的 40%~70%。

身体状况欠佳的患者应从最大摄氧量的 40%~50%开始运动持续时间推荐每次 20~60 分钟的有氧运动,但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40%~70%最大心率)150 分钟运动频率合理的运动频率是大约每周 3~7 天,具体视运动量的大小而定。

如果每次的运动量较大,可间隔一两天,但不要超过 3 天,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小且患者身体允许,则每天坚持运动 1 次最为理想。

(2)运动处方的设定原则:
由少到多原则:
患者开始进行有氧运动时,时间控制在 10~15 分钟以内。

待身体适应后建议将运动时间提高到每次至少 30 分钟。

由轻至重原则:
在运动的起始阶段,运动强度可以从最大摄氧量的 50%开始,逐渐增至最大摄氧量的 70 %~80 % 。

由低至高原则:
制定运动频率要参考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也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

周期性原则:
经过一段时间运动,通常 3~6 个月训练后需要重新调整运动方案,逐渐增加负荷量。

适度恢复原则:
有氧运动或阻力运动后适当的休息,让机体的机能得以恢复。

(3)运动流程:
每次运动应有运动前 5~10 分钟的准备活动(活动关节及韧带,热身运动)运动后至少 5分钟的放松活动(恢复心跳,伸展运动缓解肌肉酸痛)。

运动中有效心率的保持时间必须达到 10~30 分钟。

(4)运动强度评估测试:
在运动实施过程中可遵守以下主观体力感觉(RPE,又称自觉疲劳程度)数值。

RPE 12(轻松),40%~60%最大心率 RPE = 12~13(有点累),60%~75%最大心率 RPE = 14~16(累),75%~90%最大心率中等强度运动评估测试说话测试:
轻度:
还能唱歌或吹口哨中度:
能说话但不能唱歌重度:
喘到无法说话非常轻松有些轻松有点累累非常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