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氨酸保健功能研究进展_石亚亚

合集下载

茶氨酸“新天然镇静剂”

茶氨酸“新天然镇静剂”

茶氨酸“新天然镇静剂”茶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有三大茶叶提取物已得到公认,即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和茶氨酸。

其中,被称为“天然镇静剂”的茶氨酸已成为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销的天然保健产品“新宠”之一。

据日本的研究发现,茶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有三大茶叶提取物已得到公认,即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和茶氨酸。

其中,被称为“天然镇静剂”的茶氨酸已成为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销的天然保健产品“新宠”之一。

据日本的研究发现,茶氨酸能明显促进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释放出多巴胺并提高多巴胺的生理活性,从而有助于放松身体、缓解疲劳。

多种功能渐被发掘目前,茶氨酸已被应用于治疗世界各国发病人数最多的常见精神病——抑郁症。

据估算,全球至少有1亿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抑郁症发病率高达1.5%。

当前,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采用西药抗抑郁剂,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但这些药物尽管能有效控制抑郁症症状,嗜睡、视物模糊、高血压等的副作用却十分明显,若是长期尤其是大剂量使用,将对患者造成极大危害。

而用茶氨酸制成的药物则可避免这些副作用,美国、日本等国的保健品厂商已开发上市了多只以茶氨酸为主并辅以缬草根提取物、金丝桃素等天然镇静剂的纯天然抗抑郁胶囊,疗效显著且长期服用也未见任何副作用发生。

而随着研究的推进,茶氨酸的其他作用也被逐渐挖掘出来,如有效改善儿童多动症、对更年期综合征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日本:茶氨酸的“伯乐”日本是开发利用茶氨酸最早的国家。

早在1949年,日本已有茶氨酸产品上市,当时仅将茶氨酸用于改善饮料口感等用途。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茶氨酸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开始加速,才推动茶氨酸在保健品及药品领域的应用。

1998年,在德国召开的国际保健食品新原料大会上,茶氨酸被评为“最值得开发的食品新材料”,日本学者带去的茶氨酸制剂样品亦被大会评为食品科研新产品大奖。

此后,茶氨酸开始在国际市场“大展拳脚”,打进了欧洲市场并与沿用已久的金丝桃素展开激烈竞争。

茶氨酸合成及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茶氨酸合成及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茶氨酸合成及生理作用研究进展目前,人们在茶叶中已经发现26种氨基酸,其中,蛋白质氨基酸20种,非蛋白质氨基酸6种。

而茶氨酸是茶叶中的特征氨基酸,它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以游离形式存在,占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40%~70%。

到目前为止,除了在茶梅、山茶、油茶、蕈等四种天然植物中检测出极其微量存在外,其他植物中尚未发现。

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近年对茶叶的保健成分研究中,被称为―天然镇静剂‖的茶氨酸已成为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销的天然保健产品―新宠‖之一,成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茶氨酸的基本性质自然存在的茶氨酸均为L型,而合成类茶氨酸大部分为D型和L型的混合物。

由于构型不同,D-茶氨酸在机体内代谢生物活性很低,而L-型生物活性很高。

L-茶氨酸(L-theanine)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首次从绿茶中分离并命名的,它属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命名:N-乙基-γ-L-谷氨酰胺(N-ethyl-γ-L-glutamine),结构式为CH3-CH2-NH-CO(CH2)2-CH(NH2)-COOH,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217~218 ℃,比旋光度[α]20D= 0.7°,极易溶于水,水解度呈微酸性有焦糖香及类似味精的鲜爽味,研究证明它的含量与绿茶的品质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787~0.876。

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种、部位而不同,一般来说,茶氨酸含量约为鲜叶的1~2%左右,其含量随发酵过程减少。

茶氨酸在化学构造上与脑内活性物质谷酰胺、谷氨酸相似,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份。

二、茶氨酸在茶树体内的合成途径茶氨酸是L–谷氨酸与乙胺在茶氨酸合成酶作用下直接合成的。

其中,茶氨酸生物合成的先质:L–谷氨酸在茶树体内的合成途径有两种,也就导致了茶氨酸在茶树体内合成途径的多样化。

其中一条为GDH途径,即α-酮戊二酸与氨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酸。

其二为GS/GOGAT途径,即L-谷氨酸与氨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再与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两分子L-谷氨酸。

茶氨酸保健功能研究进展_石亚亚

茶氨酸保健功能研究进展_石亚亚

石亚亚等 茶氨酸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 53·
40 min后 , 200 mg茶氨酸明显促进脑后部 α脑波活 动 (p<0.05)[ 9] 。 Owen等测试了更加接近膳食水
平的茶氨酸剂 量 50 mg, 发现在 口服 45, 60, 75, 90 min后对 α脑波活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 10] 。这些 证据说明 1 ~ 2杯的茶中所含的茶氨酸就可以对 α
表 1 茶氨酸对脑部活动 , 焦虑 , 精神压力和认知行为的作用研究 [ 13]
参与者
实验设计
结论
8名女 性 大学 生 (18 22 岁 ):4 名 焦 虑 程 度 高 , 4名焦虑程度低
3组交叉实 验 评价 水 、50mg茶氨 酸溶 液和 200mg茶氨酸溶液对脑波的作用
与水 对照 相 比 , 茶 氨酸 在 口 服 30min 后提高脑 皮 层的 后 部 和 顶部 的 α脑 波 。 有剂量效应 。
收稿日期 :2009 -10 -15 作者简介 :石亚亚 , 女 (1982 -)助 理研究 员 , 博士 , 主要研 究方 向为 茶品种选育 。 *通讯作者
动信号 。 然而过量释放谷氨酸会产生神经毒性 。 比 如脑缺血可引起细胞内氧气供应中断 , 导致细胞内 能源物质三磷酸腺苷 (ATP)生成量减少而逐渐枯 竭 , 神经元细胞膜分离 , 谷氨酸过多向细胞外释放 , 通道受体激活后神经元细胞膜对 Ca2 +通透性增加 , 引起细胞内 Ca2 +浓度升高 [ 6] , 进而不正常地激活细 胞内酶活反应以及引起超氧自由基的增加 , 最终导 致神经元的 死亡[ 7] 。 医学上 体内谷氨酸浓 度升高 可加重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病的症状 , 阻断谷氨酸的作用可以缓解这些疾病的症状 。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

(2)离子交换法
• 离子交换技术是氨基酸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提取方法之 一。茶氨酸作为两性物质,选择适当的pH 值,用离子交换树 脂可以分离提取 。但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很少,仅1998 年陈 瑛等报道了用离子交换法提取茶氨酸,他们选用国产732 阳离子交换树脂,从茶愈伤组织浸提液中提取茶氨酸。通 过静态、动态实验,对洗脱液的pH、离子强度、样液浓度 和流速等因素进行了考察,比较了在不同条件下,树脂对茶 氨酸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茶氨酸的得率为70%。离子交 换法操作简单由于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不高,单纯地从 茶叶中提取茶氨酸成本很高,但从提取茶多酚后的残留液 中再用离子交换树脂提取茶氨酸,是一项很有经济价值的 工艺技术。而且高效可再生的专用交换树脂较缺乏。
2.7 抗疲劳作用
• 王小雪等研究证明茶氨酸具有抗疲劳作用。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茶氨酸30天,能明 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减少肝糖原的消 耗量,降低运动时血清尿素氮水平;对小鼠 运动后血乳酸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促 进运动后血乳酸的消除。因此,茶氨酸具有 抗疲劳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茶氨酸可抑制5羟色胺分泌,促进儿茶酚胺分泌有关(5-羟色 胺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而儿茶酚 胺具有兴奋作用)。
2.4 抗肿瘤作用和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
• 茶氨酸是谷氨酰胺的衍生物,二者结构相似,而肿 瘤细胞的谷氨酰胺代谢比正常细胞活跃得多。因 此,茶氨酸作为谷氨酰胺的竞争物, 通过干扰谷氨 酰胺的代谢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Sadzuka Y等 研究了茶氨酸对阿霉素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体外 实验发现茶氨酸可抑制阿霉素从埃利希腹水肿瘤 细胞中渗出,并且维持了阿霉素在肿瘤组织内的 浓度。此外,注射抗癌药依达素(idarubicin)能 降低白细胞和骨髓细胞数,但当与茶氨酸配合使 用时,可缓解依达素这种毒性,并促进依达素抗 肿瘤作用。抗癌药毒杀素(doxorubicin)与茶氨 酸配合应用时,可抑制M5076卵巢内瘤向肝脏转 移。

茶氨酸作用

茶氨酸作用

茶氨酸作用茶氨酸(Theanine)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茶叶中的非氨基酸。

它于1949年首次从日本茶叶中分离出来,并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理学作用。

茶氨酸主要存在于绿茶中,尤其是日本的抹茶中含量最高。

它具有独特的氨基酸结构,可以轻松穿过血脑屏障,直接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

研究表明,茶氨酸能够提高大脑中γ-氨基丁酸(GABA)的水平,从而达到镇静和放松的作用。

它还可以增加血清中多巴胺和谷氨酸的水平,从而增强注意力和学习能力。

茶氨酸对心理压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研究表明,在嗜茶者中,茶氨酸的摄入可以降低血压和心率反应,减少压力激素的分泌,并改善心理压力的表现。

此外,它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少焦虑和抑郁的症状,缓解疲劳和紧张。

茶氨酸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研究显示,它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的损害,保护细胞免受氧化伤害。

茶氨酸还可以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此外,茶氨酸还具有抗癌作用。

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阻止肿瘤的生长。

茶氨酸还可以增加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敏感性,提高化疗的疗效。

茶氨酸还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研究发现,它可以减少肝脏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降低肝脏损伤的发生。

茶氨酸还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增强肝脏的功能。

此外,茶氨酸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它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对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总的来说,茶氨酸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理学作用,包括镇静放松、减轻心理压力、抗氧化、抗癌、保护肝脏、抗菌和抗病毒等。

它的摄入可以通过茶叶饮用或补充剂等途径获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茶氨酸并不是万能药物,适量的摄入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茶氨酸时,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以及保健作用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以及保健作用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以及保健作用摘要:茶氨酸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征性成分,具有放松镇静、增强记忆、保护神经、化疗调节等诸多生理活性。

目前发现能催化茶氨酸生物合成的酶有7种,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

茶氨酸生物合成反应有两种代表类型:(1)谷氨酸和乙胺为底物的连接合成反应(需ATP供能);(2)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的酰基转移反应[1]。

本论文主要的是再现茶叶中茶氨酸研究进展,以及茶氨酸的保健作用。

关键词:茶氨酸,研究进展,保健作用。

1.引言茶氨酸(L-Theanine)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茶氨酸是谷氨酸γ-乙基酰胺,有甜味。

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种、部位而变动。

茶氨酸在干茶中占重量的1%-2%。

茶氨酸在化学构造上与脑内活性物质谷酰胺、谷氨酸相似,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份。

茶氨酸含量约为新茶的1~2%左右,其含量随发酵过程减少。

至今为止人们在茶叶中已发明25种氨基酸。

其中茶氨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50%。

大多数学者认为茶氨酸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因为到目前为止除了在茶梅、山茶、油茶、簟等四种天然植物中检验测定出其微量存在外,其它植物中尚未发明。

大量研究表明,茶氨酸的含量不仅对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具有促进大脑功能和神经的生长、抗肿瘤、降压安神等功效。

2.茶叶中茶氨酸研究进展茶氨酸在茶树中的积累与光照、温度和合成前体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当温度为25℃,黑暗条件下,在培养基中加入盐酸乙胺能明显增加茶氨酸的积累。

1992年我国学者李荣林等对茶树新梢中茶氨酸的分布情况及其在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条件下含量的变化作了较全面的研究。

他们发现,随着茶树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茶氨酸的含量逐渐降低,因此茶氨酸可作为茶鲜叶嫩度的化学指标之一;茶氨酸在新梢中的含量随季节的不同存在显著的差异,其在春茶新梢中的含量是在夏茶中的4倍,是在秋茶中的7倍;环境对茶氨酸含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土壤的pH值下降,不利于茶氨酸的积累,而氨态氮的存在和遮荫环境有利于茶氨酸的积累;茶叶制作过程不同,其茶中茶氨酸的含量也有明显变化。

茶氨酸的药理功能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PPT课件

茶氨酸的药理功能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PPT课件

抗氧化功能
抗衰老作用
茶氨酸的抗氧化功能有助于抗衰老,减缓皮 肤老化,保持皮肤健康。
清除自由基
茶氨酸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 激反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预防慢性疾病
茶氨酸的抗氧化作用能够预防慢性疾病,如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抗炎作用
抑制炎症反应
茶氨酸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对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抗癫痫药物
茶氨酸可以抑制癫痫发作,对于癫痫患者具有一定的 治疗作用。
辅助治疗抑郁症
茶氨酸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提高其心理状态, 可作为抗抑郁药物的辅助治疗手段。
茶氨酸在保健品中的应用
调节神经系统
茶氨酸具有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可以改善睡 眠质量、缓解疲劳、提高注意力等。
抗氧化作用
茶氨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 基,延缓衰老,保持身体健康。
研究展望与挑战
茶氨酸的药理功能研究展望
深入探索茶氨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研究茶氨酸对神经递质释放、突触传递等过程的调节机制,以及其在焦虑、抑郁、睡眠 障碍等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茶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作用,为心血管疾病 防治提供新思路。
茶氨酸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挖掘茶氨酸在抗炎、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的潜力,拓展其在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及抗衰 老领域的应用。
茶氨酸的开发利用挑战
提取纯化技术优化
01
改进茶氨酸的提取纯化工艺,提高其产量和纯度,降低生产成
本,为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
02
深入开展茶氨酸的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及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
分子式
C7H10NO2

茶氨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氨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氨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江春柳“2孙云1岳鹏翔2(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福建福州3500022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福建漳州 363000) 茶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有三大茶叶提取物已得到公认,即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和茶氨酸。

被称为“天然镇静剂”的茶氨酸已成为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销的天然保健产品“新宠”之一。

茶氨酸(L.Theanine)系统命名为:N.乙基吖一L一谷氨酰胺Ⅲ一ethyl—L—glutamine),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fig在研究玉露茶鲜爽滋味成分的过程中,从新梢中分离鉴定出的非蛋白特征氨基酸?。

迄今为止,除在茶梅、山茶、油茶、蕈等四种天然植物中检测出其微量存在外,其他植物中尚未发现茶氨酸删。

茶氨酸占干茶总重的l%~2%,占茶树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口1。

自然界存在的茶氨酸均为L型,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217~218℃,比旋光度【Q】%=o.70,极易溶于水,其味阈值为0.06%,具有焦糖香和类似味精的鲜爽味,能消减咖啡碱和儿茶素引起的苦涩味,是茶叶中的重要呈味物质,还可以缓解其它食品的苦味和辣味,达到改善食品风味的目的u’2。

1。

1茶氨酸的制各方法自然界中L.茶氨酸含量极少,近20年来对茶氨酸的制备开发得到了茶学、食品、精细化工及制药等领域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并通过各种途径制备和生产茶氨酸。

茶氨酸的主要制备途径有: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制备法、植物组织培养法和天然茶氨酸的提取分离法。

1.1化学合成法化学方法合成茶氨酸,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和专利发表,比较成熟的主要有以下三种:(1)L.谷氨酸加热脱水生成L一吡咯烷酮酸,加铜盐后,与无水乙胺反应,最后进行脱铜反应生产L-茶氨酸。

谷氨酸的吡咯烷酮化法采用无水乙胺(沸点为17℃)为原料,在高压条件下合成茶氨酸,对生产设备、安全性都提出很高要求,且反应时间长。

(2)用N.取代的L.谷氨酸酯的乙胺解反应产生N.取代L.茶氨酸,再脱除保护基获得L一茶氨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9 -10 -15 作者简介 :石亚亚 , 女 (1982 -)助 理研究 员 , 博士 , 主要研 究方 向为 茶品种选育 。 *通讯作者
动信号 。 然而过量释放谷氨酸会产生神经毒性 。 比 如脑缺血可引起细胞内氧气供应中断 , 导致细胞内 能源物质三磷酸腺苷 (ATP)生成量减少而逐渐枯 竭 , 神经元细胞膜分离 , 谷氨酸过多向细胞外释放 , 通道受体激活后神经元细胞膜对 Ca2 +通透性增加 , 引起细胞内 Ca2 +浓度升高 [ 6] , 进而不正常地激活细 胞内酶活反应以及引起超氧自由基的增加 , 最终导 致神经元的 死亡[ 7] 。 医学上 体内谷氨酸浓 度升高 可加重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病的症状 , 阻断谷氨酸的作用可以缓解这些疾病的症状 。
表 1 茶氨酸对脑部活动 , 焦虑 , 精神压力和认知行为的作用研究 [ 13]
参与者
实验设计
结论
8名女 性 大学 生 (18 22 岁 ):4 名 焦 虑 程 度 高 , 4名焦虑程度低
3组交叉实 验 评价 水 、50mg茶氨 酸溶 液和 200mg茶氨酸溶液对脑波的作用
与水 对照 相 比 , 茶 氨酸 在 口 服 30min 后提高脑 皮 层的 后 部 和 顶部 的 α脑 波 。 有剂量效应 。
著 ” , p≤0.01 表明差异 “非常显著 ” 。s-lgA:唾液免疫球蛋白 A。
· 54·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经期综合症 (PMS)是女性在月经前 3 ~ 10日 中出现的精神及身体上不舒适症状 。 Juneja等发现 让 24名女 性每 日服用 茶氨酸 200 mg两个 月后 , PMS症状如头痛 、腰痛 、胸部胀痛 、无力 、易疲劳 、精 神无法集中 、烦躁等症状得到改善 [ 1] 。 其机理尚需 进一步研究 , 可能与茶氨酸镇静作用有关 。
作为谷氨酸的类似物 , 体外和动物实验都证明 茶氨酸可竞争性地与 NMDA和非 NMDA受体结合 , 这种结合不激活下游反应 , 进而抑制谷氨酸的毒性 , 起到保护神 经元的作用 [ 7] 。 茶氨酸的神经 保护功 能为其在一些神经疾病如焦虑 、癫痫 、中风及精神分 裂症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
茶氨酸对情绪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神经 递质多巴胺和血清素的水平来实现的 。多巴胺是一 种用来帮助细胞传递脉冲的神经递质 。这种脑内分 泌的化学物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 , 感觉 , 将兴奋及 开心的信息传递 , 也与上瘾有关 。 Terashima等发现 通过显微注射向小鼠脑沟中施加茶氨酸可以提高脑 中多巴胺的含量 。血清素 , 又称 5 -羟色胺 (是国外 常用的一种抗忧 郁的保健品 ), 据报道中枢神经系 统中含有血清素的神经元参与交感神经控制 。 Yokogoshi等研究发现茶氨酸可对大脑血清素合成和分 解产生影响 [ 16] , 服用茶氨酸后 , 大脑中色氨酸 (血清 素的前 体 )含量 明 显 增 加 , 但 血 清 素 含 量 减 少 。 Yokogoshi等报道了茶氨酸 降血压的动物实验 。 实 验表明 , 喂饲高剂量的茶氨酸后 (1500 ~ 2000 mg· kg-1), 人为升压大鼠的收缩压 、舒张压和平均血压
参与者在多感官 注意力指 示任务中 对
8岁 )
168个头皮位点进行脑电图数据收集。
与对照组相比, 摄入茶氨酸组参与者与 注意力相关的 α脑波活动增强了 (p< 0.05)
Lu等 2004[ 14]
12 名男性 (18 ~ 34 岁 , 平 均 24.8 岁 )和 4 名 女性 (28 ~ 31 岁 , 平 均 29岁 )大学生
啡因的组合促进处理信息的速度 (p< 0.001)句子核对 (p<0.05), 单词识别
反应时间 (p<0.001)和 清 醒程 度 (p
<0.00 1)
Parnell等 2 00 6
13名女性 和 14名 男性 健康志 愿者 (平均 28.3 岁)
双盲 , 设计交 叉实 验 , 评价 50mg咖啡 因在含有和不含有 100mg茶氨酸的情 况下对记忆 、快速图像信 息处理 、注意 力转移和情绪的作用
2 镇静功能 茶氨酸具有促进脑波中 α波产生的功能 , 从而
引起轻松 、愉快的感觉 。 脑波是由动物和人脑细胞 表面产生的微弱电脉冲 , 可以用仪器检测到 , 根据频 率的不同分为四种 :α、β 、δ、θ脑波 。 α波频率为 8 ~ 14赫兹 /秒 , α波为优势脑波时 , 人的身心能量耗 费最少 , 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 , 感到身体放 松 , 意识清醒 , 因此 α波可以作为镇静的标志 。
多项人体实验结果表明茶氨 酸对 α脑 波有显 著的增强效果 (见表 1)。 Ito等检测了 50 ~ 200 mg 茶氨酸对 α脑波的作用 , 发现与水相比 , 茶氨酸在 口服 30 min后提高脑皮层的后部和顶部的 α脑波 活动 , 血压降低 , 这些都是放松的标志 [ 8] 。 Song等 发现在焦虑程度高的志愿者中 , 与安慰剂相比 , 口服
茶氨酸是一种主要在茶科植物中存在的独特的 氨基酸 , 在绿茶 、乌龙茶 、红茶中均存在 , 含量依茶树 品种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有较大变化 , 在绿茶中含量 较高 , 是绿茶鲜爽滋味的主要来源 。 茶氨酸一般占 茶叶干物质总重的 1 ~ 2%, 200 mL茶饮料中约含有 25 ~ 60 mg茶氨酸 [ 1] 。 茶氨酸最早于 1949年发现 于绿茶中[ 2] , 主要存在于茶 树种植物中 , 此外有报 道在一种蘑菇 (Xerocomusbadius)和 少数几种茶属 植物 (C.japonica和 C.sasanqua)中也含有 。茶氨 酸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 以游离形式存在 , 占茶叶中 游离氨基酸总量的 40% ~ 70% [ 3] 。自然界存在的 茶氨酸为 L型 , 系统命名为 :N-乙基 -L-谷氨酰 胺 , 极易溶于水 。 茶氨酸可通过小肠壁吸收 , 人体摄 入茶氨酸 30 min后就可通过血脑屏障 , 5 h后脑部 茶氨酸含量达到峰值 , 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中枢 系统功能[ 4] 。 在脾中代谢生成乙胺和谷氨酰胺 [ 5] 。
双盲 , 以 安 慰 剂 为对 照 , 设 置重 复 试 验 , 四种处 理 :无处 理 、安 慰剂 、 200mg 没有产生统 计学 上明 显的 差异 , 在 高 茶氨酸和 400mg茶氨酸 。 分别以高压 压力的前提 条件 下 , 茶氨 酸组 比安 慰 力和低压力 为前 提状 态 , 之后 自行 报 剂组减少了 自述 的焦 虑 , 显示 降低 的 告压力和焦 虑状 态 , 同时 测量 压力 指 压力生理指标 。 标 (心率和 s-lgA浓度 )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茶氨酸在神经保护 、镇静 、 调节情绪 、提高认知能力和抗肿瘤等方面有良好的 保健作用 。 下面逐一介绍 。
1 神经保护 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 , 通过激活离子型受体
介导快速兴奋性突触传递 , 在记忆和学习中起重要 作用 , 在神经元 细胞内 含量保 持在 1 ~ 10 mmol· L-1, 当存在冲动信号时 , 谷氨酸从细胞内被释放 , 通 过与相邻细胞膜上的 N-甲基 -D天冬氨酸 (NMDA谷氨酸离子型受体的一种 )和非 NMDA受体结 合后激活它们 , 打开离子通道进入细胞 , 进而传递冲
咖啡因是众所周知的兴奋剂 , 而茶氨酸能够拮 抗咖啡因引起的兴奋作用 。 茶叶中含有 2% ~ 4% 的咖啡因 , 高于咖啡豆 , 但是人们在 饮茶时感到平 静 、心境舒畅 , 而不象喝咖啡那样兴奋亢进 。研究发 现 , 除了茶中咖啡因与多酚 络合 , 使 其吸收缓慢之 外 , 茶氨酸的镇静作用 是主要原因 [ 12, 13] 。 目前 , 茶 氨酸对自律神经失调症 、失眠症等的预防治疗正在 研究中 。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0, 32(1):52 ~ 56 AminoAcids& BioticResources
茶氨酸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石亚亚 , 贾尚智* , 闵彩云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 湖北 , 武汉 430209)
摘要 :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氨基酸 , 是茶叶重要 活性成 分之一 。 国 内外大 量研究 表明它 在保护 神经 、镇静 、调节 情绪 、
20名健康男 性 (18 ~ 30 岁)
安慰剂 对 照的 实验 :200mg茶 氨酸 与 安慰剂对照对 α脑波的作用
在焦虑程度 高的 志愿 者中 , 与 安慰 剂 相比 , 茶氨酸 明显 促进脑 后部 α脑 波 活动 (p<0.05)
Gomez Ramirez等 , 2007[ 11]
15名参 与者 (平均 27. 在摄入 250mg茶氨酸或安慰剂对照后对
60min后咖啡因促进 清醒程 度 (p<0. 01)和反应速度 (p<0.001), 90min后 促进准确性 (p<0.01)。 茶 氨酸和 咖 啡因 在注意力转移实验中促进 速度和 准确性 , 减少 干扰 信 息的 效 果 , 60min 后 p<0.001, 90min后 p<0.05
表注 :p值反映的是比较的两组数据的差别是由机遇所致的可能性 大小 。 p<0.05表明 两组数据 差异 “不显著 ”, p≤ 0.05表 明差异 “显
石亚亚等 茶氨酸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 53·
40 min后 , 200 mg茶氨酸明显促进脑后部 α脑波活 动 (p<0.05)[ 9] 。 Owen等测试了更加接近膳食水
平的茶氨酸剂 量 50 mg, 发现在 口服 45, 60, 75, 90 min后对 α脑波活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 10] 。这些 证据说明 1 ~ 2杯的茶中所含的茶氨酸就可以对 α
3 通过与神经递质相互作用调节情绪和降血压 茶氨酸对脑波的效应研究暗示这可能与放松和
焦虑的减轻有关 。 然而 , 至今只有两个实验探索了 茶氨酸对自 述焦虑和 其它 精神压 力的作 用 (见表 1)。 Lu等评 价了以 阿普唑 仑 (一种 镇静 药 )为对 照 , 200 mg茶氨酸对自述焦 虑的作用 [ 14] 。 该研究 分别检测了茶氨酸在休息和人为制造 (电 击 )的焦 虑状态下的镇静和抗焦虑效果 。他们发现尽管在休 息状态下 , 茶氨酸可以显著地将焦虑减轻 , 但是茶氨 酸和阿普唑仑都不能缓解人为 (电击 )造成的焦虑 。 作者认为有可能是人为造成的压力强度过大 , 才导 致失效的 。 Kimura等 [ 15] 报道在解决富有压力的数 学智力问题时 , 200 mg茶氨酸能降低心率和唾液免 疫球蛋白 A的水平 , 这两项都是精神压力的生理指 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