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九下《陈涉世家》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字词归类(一)重点字词解释1.尝与人佣.耕佣:受雇佣。
2.辍耕之.垄上之:去、往。
3.怅恨..久之怅恨:惆怅,极端不满。
4.苟.富贵苟:如果。
5.燕雀:泛指小鸟,比喻庸人。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6.发闾左..谪戍渔阳闾:居民聚居处。
闾左,指代贫苦人民。
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7.屯.大泽乡屯:停驻。
8.皆次.当行次:编次。
当行,在征发之列。
9.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
10.度.已失期..度:推测,估计。
失期:误期。
11.今亡.亦死,举大计..可乎?亡:逃跑。
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等:...亦死,等.死,死国同样。
死国:为国事而死。
12.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3.以数.谏故:数:屡次。
14.今或.闻无罪或:有人。
15.楚人怜.之怜:哀怜,怜悯。
16.诚.以吾众诚:如果。
17.卜者知其指意..指意:意图。
指,同“旨”。
18.足下:古代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19.念鬼念:考虑、思索。
20.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朱砂。
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
书:写。
王:称王。
21.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
这里作动词,用网捕。
22.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
23.间.令间:私下。
24.之次.所旁丛祠中次:军队驻扎。
25.篝火狐鸣篝火:用竹笼罩着火。
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
狐鸣:模仿狐狸嗥叫的声音。
26.往往..语:到处谈论。
27.指目:手指目视。
意思是大家对陈胜有所注意。
28.忿恚..尉忿恚:使……恼怒。
29.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第1课诗两首一、重点字词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yǎ) 嘶哑(hóu lóng)喉咙(xiōngyóng) 汹涌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zǎo 蘸zhàn 憔悴 (qiáo cuì) 蝼蚁(lóu yǐ)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国的史实,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全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只在第二段中有少量动作描写),并在对比中刻画人物。
本文记叙的是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突出了曹刿强烈的爱国热情,英明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有自知之明,从生活小事领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使威王纳谏改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3、《陈涉世家》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4、《出师表》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对刘禅上的表文。
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同时表明了自己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5、《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 年版)。
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热爱、赞美,以及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 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诗人忧国之痛以及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六单元 24 诗词曲五首

18.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自在飞花轻似梦”称为“奇喻”,请赏析这 个比喻“奇”在何处。
它的奇表现在:①“飞花”和“梦”本不相似,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 “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 当又新奇的比喻。②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但词人在 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4.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制度极端不合理的诗句是:__十__五__从__军__征___, __八__十__始__得__归__。表现家破人亡、孤独悲伤的诗句是:_羹__饭__一__时__熟__,__不__知__饴__阿__谁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诗句是:_北__风__卷__地__白__草__折__, __胡__天__八__月__即__飞__雪__。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__忽__如__一__夜__春__风__来___,_千__树__万__树__梨__花__开___。 体现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山__回__路__转__不__见__君____,__雪__上__空__留__马__行__处______。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 见中原故土的句子是:__何__处__望__神__州___?__满__眼__风__光__北__固__楼____。看江水东流,抒发思古 幽情的句子是:___千__古__兴__亡__多__少__事_____?__悠__悠___。__不__尽__长__江__滚__滚__流_____。
24 诗词曲五首
◎考点链接 把握诗歌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问题]《过零丁洋》一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拨]①看标题:诗词标题往往有提示内容,有点明诗歌题材、点明情思的作用。 ②联背景:要特别注意注释中提供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 及情感特征。 ③析词义:整体阅读诗词,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来把握句意。 ④抓词句:诗词中往往有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有些古诗词有“诗眼”, 抓住了“诗眼”,诗词的内容与情感就会一览无余。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总结(一)知识导图(二)能力导图(一)知识要点【文学常识】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2.《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战国策》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文章题目中“讽”的意思是讽谏,指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4.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
著有《史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后人将这部书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并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
6.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7.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汉族,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人。
著有《美芹十论》等。
8.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9.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
元代著名文学家。
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通假字】1.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调发、流放)4.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
古义:诉讼事件。
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3.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陈涉世家》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陈涉世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陈涉世家》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2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
文章通过描述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智慧,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文章的结构清晰,语言简练,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细节。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原因和过程,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信念。
此外,文章还通过描写陈胜、吴广与农民群众的互动,展现了他们的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本节课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农民起义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可能对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具体过程和意义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起义的原因和过程,同时也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能够:1.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分析并解释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3.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态度。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农民起义的背景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也需要能够理解文章中的细节和隐含的意义,这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我们会通过讲解和示范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会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此外,我们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梳理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代表作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的诗》《船》《馈赠》等,她是新时期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文体常识: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江河、北岛等。
文题理解:面对凝聚着沉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诗人将“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背景下,表达了这一代人的心声。
中心内容:诗人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诗人强烈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2、《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3、(1)《月夜》作者沈尹默,在这首诗中,诗人面对艰难处境表现出独立的坚强的性格和奋斗精神,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
(2)《萧红墓畔口占》作者戴望舒,这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和友人的生命之旅的追索和反思。
(3)《断章》作者卞之琳,这首诗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4)《风雨吟》作者卢荻表现了一个年轻人在面对难以预料的人生之路时,对人生方向与目标的茫然。
同时,也表现了“我”作为一个有志青年,面对苦难的中国所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统一》中,聂鲁达站在政治家的高度,认为叶、花、树木等所有万物都是统一的,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表达了诗人向往和平、呼吁和平的强烈愿望。
4、《海燕》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俄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这篇散文诗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刻画勇于搏击风浪、敢于冲击黑暗的海燕的战士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热情讴歌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美好前景。
第六单元(单元解读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容 学习古人高超的讽速艺术及强烈的家国情怀:三要
让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特色,关注作者在谋篇布局、
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单元学习任务及完成途径
《曹刿论点》
取信于民真爱民
人文素养 学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广开言路得民心
《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
《诗词曲五首》
千古谁堪志士心
以
读
语文素养
阅读
积累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读懂课文大意, 领会诗文内涵,欣赏精彩语句,学习论事说理
单元内容对标课程标准
课标表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 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 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 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 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 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 造的综合体现。
单元内容
思维能力: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 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
核 心 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互相依存,
学
习
言特点,并能够运用现代汉语 进行准确翻译与解释;同时,
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要 求 学生应能够就文言文内容展开
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作要有
深入讨论,发表自己独到的见
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
解,与他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交
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
流,展现对文言文的理解与鉴
考,力求有创意。写记叙性文
解读元单
第六单元
壹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单元内容对标课程标准
课标表述
单元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 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
课
程
人的政治、军事生活:有以弱胜 强的战争实例,有反抗苛政的起 义壮举,有连类取譬的婉转讽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文内容梳理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国的史实,相传是春 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全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只在第二段中有少量动作描写),并在对比 中刻画人物。
本文记叙的是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把握战机才能 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突出了曹刿强烈的爱国热情,英明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有自知之明,从生活小事领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 王,使威王纳谏改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3、《陈涉世家》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 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4、《出师表》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对刘禅上的表文。
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 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 决心,同时表明了自己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5、《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 1979 年版)。
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 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热爱、 赞美,以及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 , 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 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诗人忧国之痛以及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 豪情壮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历二年 (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 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 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
这首曲通过描写潼关险要的地势,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 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二、单元字词汇总第20课 《曹刿论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guì 又何间jiàn 焉 玉帛bó辙zhé 轼shì 靡mǐ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间:参与。
(2)肉食者鄙 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3)何以战 以:凭,靠。
(4)弗敢专也 弗:不。
专:个人专有。
(5)弗敢加也,必以信 (6)公将鼓之 (7)遂逐齐师 加:虚报。
信:实情。
鼓:击鼓进军。
逐:追赶,追击。
作:振作。
(8)一鼓作气(9)夫大国,难测也 (10)望其旗靡 测:推测,估计。
靡:倒下。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一鼓作气: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邹zōu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间jiàn进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服:穿戴。
(3)孰视之孰:仔细。
(4)臣之妻私臣私:偏爱。
(5)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6)能谤讥于市朝谤讥:指“议论”。
(7)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然。
(8)皆朝于齐朝:朝见。
第22课《陈涉世家》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
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陈胜、吴广起义军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之,动词,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怅,失意,不痛快。
之,语气助词,不译。
7.若:代词,你,指陈胜。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适,通“谪”。
适戍,发配去守边。
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11.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2.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13.亡:逃跑,逃走。
14.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举,举行,实行。
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
15.等:同样。
16.死国:为国事而死。
17.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8.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
数,屡次。
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19.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
20.项燕: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
21.怜:爱戴。
22.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
诚,果真,表假设。
23.唱(chàng):通“倡”,倡导。
24.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宜,应当。
25.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26.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2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念,考虑、思索。
2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
丹,朱砂。
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
书,写。
王,称王。
29.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罾(zēng),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3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
以,通“已”,已经。
31.间(jiàn)令:暗使。
间,私自,偷着。
32.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
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33.旦日:明天,第二天。
34.往往语:到处谈论。
35.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36.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37.忿恚(fèn huì)尉:使尉愤怒。
38.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39.剑挺:拔剑出鞘。
40.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41.公等:你们诸位。
公,对对方的敬称。
42.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
“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43.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4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45.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46.袒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
47: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48.蕲(qí):今安徽宿州南。
49.符离:今安徽宿州。
50.徇: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51.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o):秦时地名,铚、谯,在今安徽。
酂、苦、柘,在今河南。
52.行收兵: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53.比:等到。
陈,秦时县名,今河南淮阳。
54.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
秦时,陈县属于砀郡,是郡府、县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55.守丞: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
56.谯(qiáo)门中:城门洞里。
57.三老:封建社会里管教化的乡官。
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58.被(pī)坚执锐:披着铠甲,拿着兵器。
比喻亲自投身战斗,冲锋陷阵。
被,通“披”,穿。
坚,指铁甲。
锐,指武器。
59.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后来社稷就用来做国家的代称。
60.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
一说定国号为“张楚”。
61.刑其长吏: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
刑,惩罚。
第23课《出师表》出:出征。
师:军队。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崩殂(cú):死。
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
殂:死亡。
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
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遗(wèi):给予。
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
悉:副词,都,全。
咨:询问,征求意见。
裨(bì):弥补,补救。
阙,通“缺”,缺点。
有所广益:增益实效。
性行(xí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行(háng)阵:指军队。
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
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
叹息:感叹惋惜。
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
苟:苟且。
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驱驰:驱车追赶。
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
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
夙,清晨。
忧,忧愁焦虑。
夙夜:早晚。
竭:竭尽。
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攘(rǎng)除:排除,铲除。
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诹(zōu),询问。
先帝遗诏(zhào):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2]胜(shēng):尽第24课《诗词曲五首》累累:众多的样子。
这里形容坟丘众多。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野兔出入其中,暗示家园早已荒废。
雉:野鸡。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旅葵:即野菜。
葵,一种蔬菜。
舂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持:拿。
羹:这里指菜羹。
一时:一会儿。
饴:同“贻”,送给。
踌躇:迟疑不决。
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秦汉经行处: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
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都在潼关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
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冷清。
指宋朝抗元战争逐渐消歇。
四周星:四周年。
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
这里指史册。
白草:西域所产的一种牧草,干枯时变为白色。
胡天: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