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企业
海关aeo高级认证标准

海关aeo高级认证标准
海关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高级认证标准是指根据世界关贸组织《安全框架》的要求,经海关认定的高级认证企业,从而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物流成本降低、加快通关速度、提高物流效率、获得海关信任等。
AEO高级认证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合法合规运作
2.物流安全管理体系
3.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4.经营监管合规管理
5.风险评估及管控
6.进出口自评评估和持续改进
7.多元风险管理
企业须在以上标准基础上,通过海关单位、部门和第三方机构的多项评估,才能获得AEO高级认证。
AEO高级认证是全球贸易安全领域内的最高级别认证,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

(一) 组织机 构控制
1.内部组织 架构
2.海关业务 培训
3.单证控制
(二) 进出口业 务控制
4.单证保管
5.进出口活
(1)进出口业务、财务、内部监督等部门职责分工明 确。
(2)指定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关务,对企业认证建立书 面或者电子档案。
(1)企业应当建立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管理规定的内 部培训制度。
10.数据管理 (四) 信息系统 控制
11.信息安全
二、财务状况标准
单证流、信息流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经抽查,未发现有 不符合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形。
(1)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岗位,或者聘请外 部专职人员独立对进出口业务等实施内部审计。
(2)每年至少内审1次,建立内审书面或者电子档案。
(1)建立对进出口业务发现问题或者违法行为的责任 追究制度或者措施。
企业有审查拟聘员工和定期审查现有员工的书面制度和 程序,提供动态的员工清单,包含姓名、出生日期、身 份证号码、担任职位。 (1)聘用前审核:聘用员工前,要对其应聘申请信息 (例如就业经历、推荐信等)进行核实。 (2)背景调查:聘用员工前,要对其进行有无违法犯 罪记录等安全背景的检查或者调查。一经录用,要根据 员工表现,以及对处于重要敏感工作岗位的员工进行定 期审查和重新调查。 (3)员工离职程序:有书面制度和程序,对离职或者 停职员工及时收回工作证件、设备,并禁止其进入企业 生产经营场所及使用企业信息系统。 (4)安全培训:要对员工进行供应链安全意识的日常 性培训,员工要了解企业应对某种状况以及进行报告的 程序。
(3)有专门程序或者制度,保护系统和数据,有数据 恢复、备份等手段防止信息丢失,应用反病毒软件和防 火墙技术。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通用标准)【模板】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
(2)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相关的培训。
(3)对违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造成损害的行为应当予以责任追究。
二、财务状况标准
达标0
基本
达标
-1
不
达标
-2
(五)
财务状况
12.会计信息
企业申请认证的,提交当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真实、完整、规范、合法;重新认证的,企业自成为高级认证企业起每年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报告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真实、完整、规范、合法。
(11)2年内无未按规定向海关报告减免税货物使用状况的情形。
(九)
外部信用
22.外部信用
企业和企业相关人员2年内均未被列入国家失信联合惩戒名单。
四、贸易安全标准
达标
0
基本达标
-1
不达标
-2
不适用
-
(十)
场所安全控制措施
23.场所安全
(1)建立企业经营场所安全的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
(2)企业经营场所应当具有相应设施防止未载明货物和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八)
海关管理要求
21.管理要求
(1)2年内无海关责令限期改正,但逾期不改正的情形。
(2)2年内无向海关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事实的情形。
(3)2年内无由海关要求承担技术处理、退运、销毁等义务,但逾期不履行的情形。
(4)2年内无明知其产品存在风险未主动向海关报告相关信息,或者存在瞒报、漏报的情形。
(5)2年内无拒绝、拖延向海关提供账簿、单证或海关归类、价格、原产地、减免税核查所需资料等有关材料的情形。
(2)建立符合海关要求的特殊物品安全管理制度并按照规定留存特殊物品生产、使用、销售记录。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通用标准》

商业伙伴安全控制措施
26.商业伙伴安全
建立评估、检查商业伙伴供应链安全的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
(十四)
货物安全控制措施
27.货物、物品安全
建立保证进出口货物、进出境物品在运输、装卸和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安全性的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
(十五)
集装箱安全控制措施
28.集装箱
安全
建立保证集装箱完整性、安全性的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通用标准》
附件2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
(高级认证—通用标准)
认证标准
达标情况
一、内部控制标准
达标
0
基本
达标
-1
不
达标
-2
不
适用
-
(一)
组织机
构控制
1.海关业务
培训
(1)建立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的内部培训制度并有效落实。
(2)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关务负责人、负责贸易安全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每年参加2次以上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的内部培训,及时了解、掌握相关管理规定。
(八)
海关管理要求
21.管理要求
(1)2年内无海关责令限期改正,但逾期不改正的情形。
(2)2年内无向海关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事实的情形。
(3)2年内无由海关要求承担技术处理、退运、销毁等义务,但逾期不履行的情形。
(4)2年内无明知其产品存在风险未主动向海关报告相关信息,或者存在瞒报、漏报的情形。
(5)2年内无拒绝、拖延向海关提供账簿、单证或海关归类、价格、原产地、减免税核查所需资料等有关材料的情形。
(4)对未经许可进入、身份不明的人员能够识别并加以处置。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通用标准》

运输工具安全控制措施
29.运输工具安全
建立保证运输工具的完整性、安全性的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
(十七)
危机管理控制措施
30.危机管理
(1)建立应对灾害、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
(2) 对发生的灾害或者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处置,降低上述情形对企业进出口活动的影响。
(3)发生的灾害或者紧急情况涉及海关业务的,应当及时向海关报告。
(八)
海关管理要求
21.管理要求
(1)2年内无海关责令限期改正,但逾期不改正的情形。
(2)2年内无向海关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事实的情形。
(3)2年内无由海关要求承担技术处理、退运、销毁等义务,但逾期不履行的情形。
(4)2年内无明知其产品存在风险未主动向海关报告相关信息,或者存在瞒报、漏报的情形。
(5)2年内无拒绝、拖延向海关提供账簿、单证或海关归类、价格、原产地、减免税核查所需资料等有关材料的情形。
(七)
进出口业务规范
16.注册信息
在海关的注册登记或者备案信息与实际相符。
17.进出口记录
2年内有进出口活动或者为进出口活动提供相关服务。
18.申报规范
见单项标准。
19.传输规范
见单项标准。
20.税款缴纳
(1)认证期间,没有超过法定缴款期限尚未缴纳税款及罚没款项的情形。
(2)上年度以及本年度1月至上月滞纳税款报关单率不超过3%。
(4)对未经许可进入、身份不明的人员能够识别并加以处置。
(十二)
人员安全控制措施
25.人员安全
(1)建立员工入职、离职停职等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
(2)实行员工档案管理,具有动态的员工清单。
(3)聘用员工前,核实应聘人员的身份、就业经历等信息,对拟聘用人员进行违法记录调查。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企业

附件1海关认证企业标准操作规范(高级认证)说明一、关于认证标准得分类认证标准分为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贸易安全与附加标准,共5大类18条32项。
其中前4类为基础标准,第5类为附加标准。
二、关于认证标准得赋分规则(一)基础标准赋分规则。
赋分选项分为两种,一就是“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2”;二就是“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1”、“-2”。
达标: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该项标准。
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得,也应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部分达标: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项标准。
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得,也应基本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不达标: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该项标准。
相关标准项不适用于该经营类别企业得,海关不再对该项标准进行认证。
(二)附加标准赋分规则。
设定“符合”与“不适用”选项,对应分值为“2”与“0”。
附加标准分值最高为“2”,不重复记分。
三、关于认证标准得通过条件企业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并经海关认定得,通过认证:(一)所有赋分项目均没有不达标(-2分)情形;(二)认证标准总分在95分(含本数)以上。
认证标准总分=100+(所有赋分项目得分总与)。
四、关于认证标准得自我评估企业向海关提出适用认证企业管理申请前,应当按照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自我评估报告随认证申请一并提交海关。
五、关于规范改进情形得适用除认证标准第12、13、14、15、17、22、23项外,其她项不达标或者部分达标得,允许企业规范改进。
规范改进期限由海关确定,最长不超过90日。
根据企业规范改进情况,海关认定其就是否通过认证。
六、关于企业认证档案留存操作规范或者海关认证企业文件记录检查表中明确需要企业提供相关材料得,海关应留存书面或电子文档,存档期限为长期。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操作规范(高级认证)。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报关企业》

达标
0
基本达标
-1
不达标
-2
不适用
-
(六)
场所安全控制措施
10.场所安全
(1)出入口:车辆、人员进出企业的出入口配备人员驻守。
(2)建筑结构:建筑物的建造方式能够防止非法闯入。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和修缮,确保其完整性、安全性。
(3)照明:企业经营场所配备充足的照明。
(4)视频监控:装配视频监控,监测以下区域:出入口、单证存放区域,防止未经许可进入。
(九)
集装箱安全控制措施
13.集装箱
安全
只做单纯的报关业务的企业,延伸认证其1家有委托关系的被代理企业或者主要物流运输企业。
(1)集装箱检查:在装货前检查集装箱结构的物理完整性和可靠性,包括门的锁闭系统的可靠性,并做好相关登记。检查采取“七点检查法”(即对集装箱按照以下顺序检查:前壁、左侧、右侧、地板、顶部、内/外门、外部/起落架)。
(5)锁闭装置及钥匙保管:所有内外窗户,大门都设有足够数量的锁闭装置,实行钥匙发放、回收登记管理。
(七)
商业伙伴安全控制措施
11.商业伙伴安全
商业伙伴系海关认证企业的,企业可以免于对该商业伙伴执行本项标准。
(1)全面评估:在筛选商业伙伴时根据本认证标准对商业伙伴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评估守法合规和贸易安全,并有书面制度和程序。
6.数据管理
代理报关活动的有关数据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录入系统。系统数据自进出口货物办结海关手续之日起保存3年以上。
二、守法规范标准
达标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达标
-2
不适用
-
(四)
遵守法律法规
7.企业守法
(1)1年内无因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被处罚金额超过1万元的行为。
1_海关认证企业标准指南(高级认证-通用标准)

(3)配合海关认证人员了解企业关务部门(岗位)的整体架构、业务范围、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及职责分工、内部管理和业务运行等情况。
(二)进出口业务控制
3.单证控制
建立进出口单证复核或者纠错制度并有效落实。
1.建立以下书面文件并有效落实:
企业进出口单证复核或者纠错制度的书面文件,应有进出口单证复核或者纠错的规定,有责任部门(岗位)、工作流程、发现单证错误的处置及责任追究等内容。
(1)企业报关专用章刻制、保管、使用的相关规定。
(2)企业的报关专用印章使用登记制度,以及使用情况登记记录。
(3)企业对海关核发的证书、法律文书等单证的登记、统一保管、使用的相关规范。使用登记制度,以及使用情况登记记录。
(4)保管的部门(岗位)、人员及职责分工,保存的地点、保存方式等。
3.按照海关认证人员要求提供抽查记录:
1.建立以下书面文件并有效落实:
企业内部培训制度的书面文件,应有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培训的内容。
海关业务培训的书面文件。可以是关于海关单项业务培训制度的书面文件;也可以是企业根据认证标准中关于各个单项业务培训的要求,统一制定的企业综合性内部培训制度的书面文件。综合性培训制度中需要包含海关各单项业务培训的内容。
2.海关业务培训情况:
(1)负责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内部培训的具体部门(岗位)、人员及职责分工、人数等。
(2)培训计划、方式、内容、频次、培训人员范围以及培训效果等。
(3)针对与企业业务相关的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尤其是近一年来海关出台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等进行培训的情况。
(4)针对企业过往发生的申报差错、违法记录以及其他不规范行为进行专题分析、查找原因,并针对上述行为所涉及的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进行培训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操作规范
(高级认证)
说明
一、关于认证标准的分类
认证标准分为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贸易安全和附加标准,共5大类18条32项。
其中前4类为基础标准,第5类为附加标准。
二、关于认证标准的赋分规则
(一)基础标准赋分规则。
赋分选项分为两种,一是“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2”;二是“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1”、“-2”。
达标: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该项标准。
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部分达标: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项标准。
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基本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不达标: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该项标准。
相关标准项不适用于该经营类别企业的,海关不再对该项标准进行认证。
(二)附加标准赋分规则。
设定“符合”和“不适用”选项,对应分值为“2”和“0”。
附加标准分值最高为“2”,不重复记分。
三、关于认证标准的通过条件
企业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并经海关认定的,通过认证:
(一)所有赋分项目均没有不达标(-2分)情形;
(二)认证标准总分在95分(含本数)以上。
认证标准总分=100+(所有赋分项目得分总和)。
四、关于认证标准的自我评估
企业向海关提出适用认证企业管理申请前,应当按照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自我评估报告随认证申请一并提交海关。
五、关于规范改进情形的适用
除认证标准第12、13、14、15、17、22、23项外,其他项不达标或者部分达标的,允许企业规范改进。
规范改进期限由海关确定,最长不超过90日。
根据企业规范改进情况,海关认定其是否通过认证。
六、关于企业认证档案留存
操作规范或者海关认证企业文件记录检查表中明确需要企业提供相关材料的,海关应留存书面或电子文档,存档期限为长期。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操作规范
(高级认证)
4
5- 5 -
6- 6 -
7- 7 -
8- 8 -
9- 9 -
10-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