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配线架的计算
常见的6类弱电系统工程线缆设计及配置计算方法

常见六类线工程设计及配置方法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2、有线电视系统2.1 星型布线计算法:此方法定义为:所有的楼层分支分配器集中在弱电间内,从每个用户终端(插座)独立敷设一根射频电缆到相应的弱电间与分支分配器联接。
光纤配线架配置说明 (2014-12-8)

光纤配线架配置说明目录光纤配线架配置说明 (1)FP700A (2)一、FP700A+双工LC耦合器FA830SMF (2)二、FP700A+单工SC耦合器FA820SM (3)三、FP700A+单工ST耦合器FA810SM 或(FP700A+单工FC耦合器FA840SM) (3)FP750A (4)一、FP750A+双工LC耦合器FA830SMF (4)二、FP750A+单工SC耦合器FA820SM (4)三、FP750A+单工ST耦合器FA810SM 或(FP750A+单工FC耦合器FA840SM) (5)FP780A (5)一、FP780A+双工LC耦合器FA830SMF (5)二、FP780A+单工SC耦合器FA820SM (5)说明:(本文档仅适用于楼层配线间光纤配线架数量计算)◆公式中,6口和12口,4口和8口连接挡板不能同时混用;如果混用,公式另算。
不同型号的耦合器不能混用,如果混用,公式另算。
◆向上取整,就是小数点后有数值大于0的个位增加1。
◆接入配线架的光纤满配尾纤、满配耦合器。
◆如有表述不清楚或与实物不符的,请以《同方ROTA综合布线产品手册》为准。
FP700AFP700A产品描述:19"机柜式光纤配线架(固定式,包括1个24芯熔接盘,铝制盖板,黑色,最大可至48芯)。
一、FP700A+双工LC耦合器FA830SMF产品清单:光纤配线架FP700A,12SC/24LC型连接面板FP700-12SC/24LC 或6SC/12LC型连接面板FP700-6SC/12LC,连接挡板FP700-BLANK ,24芯熔接盘FP700-S ,LC 光纤耦合器(双工) FA830SMF,单芯尾纤,双芯跳线。
计算公式:1、FP700A数量 =(接入的光纤总芯数/48,向上取整)。
2、FP700-12SC/24LC数量 =(接入光纤总芯数/24,向上取整)。
或光纤面板FP700-6SC/12LC数量 =(接入光纤总芯数/12,向上取整)。
光总配线架(OMDF)技术规范书

概述1.1产品定义光总配线架(OMDF)主要用于设备光缆与室外光缆的集中成端、连接调度和监控测量。
本规范规定了光总配线架(OMDF)的技术要求及安装使用要求,主要对光总配线架(OMDF)的环境要求、外观与结构、功能要求、光电性能、安装与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上海联通OMDF采购,作为在新建和改造机房内独立安装的光纤总配线架(OMDF)的采购、设计、建设和实施工作的技术指导依据。
1.2适应标准文件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 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GB/T 387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18663.1-2002 通信设备机械结构、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JB/T6753.5-1993 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组装结构一般公差YD/T778-2006 光纤配线架;YD/T 694-2004 总配线架;对本规范书中没有提到而国家标准和通信行业标准已有具体规定的内容,卖方提供的设备也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1.3卖方应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提供详细的技术建议。
卖方提供的设备应完全符合买方指明的标准,并满足或高于买方提出的要求。
1.4卖方应当仔细阅读技术规范书中规定所有条款并依据,并对本规范书所提出各项要求进行逐条逐项答复、说明和解释。
应答要求为“满足并优于”、“满足”、“不满足”。
对于相关技术参数指标等内容,投标人应在性能要求表格中每一项指标下方的空格内做逐项应答,说明能否满足要求,并填写具体数值,要求以产品标称值应答,应答用蓝色粗体字,同时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相应的测试报告或其他证明文件资料。
技术规范中应答为“满足并优于”、“满足”的条款,对于可量化的指标卖方应当明确所提供产品的具体数据,并附第三方出具的检测报告,否则视为“部分满足”。
综合布线系统如何计算工程量

用户需要提供以下几点即可:水平使用哪类线缆?(预算和应用来考虑)各楼层的数据点数、语音点数;(实际需求)建筑物的平面图(CAD图);(计算线缆距离)核心机房在哪栋楼或哪个楼层?(光纤走向和用量)建筑群使用多少芯数的光纤?(无其它用处,一般使用6芯)一、综合布线各系统工程量计算跳线:=数据点数模块:=数据点数+语音点数(为方便,用统一的)面板:双口=数据点单口=数据点数+语音点数首先取线缆平均长度:=(距离机房最远点+距离机房最近点距离)/2*1.1+6(米) 线缆箱数=水平线平均距离*总点数/(305米/水平线平均距离)*1.2(考虑到线材布放的损耗及留有一定的余量)注意:总点数=数据+语音光纤或铜缆使用:=从楼宇的核心机房至各个楼层的距离大对数电缆:=从楼宇的核心机房至各个楼层的距离注意:对数的使用多少看楼层内的语音数量1、数据配线架(包括模块):=楼宇数据总点数/24或482、110配线架(包括模块):=楼宇语音总点数/1003、理线架:=数据配线架数*2(交换机也要用到)4、RJ45转RJ11鸭嘴跳线:=楼宇语音总点数5、数据跳线:=楼宇数据总点数u光纤配线架:=光纤芯数(一般一个12口ST机架)6、光纤跳线(ST-LC):=光纤芯数7、尾纤(ST):=光纤芯数8、耦合器(ST):=光纤芯数9、光纤使用量:=各楼宇间距离+适量冗余(常用重铠6芯单模)1、数据配线架(包括模块):=机房预留数据总点数/242、110配线架(包括模块):=机房预留语音总点数/1003、理线架:=数据配线架数*2(交换机也要用到)4、RJ45转RJ11鸭嘴跳线线:=机房预留语音总点数5、数据跳线:=机房预留数据总点数核心机房(垂直子系统为铜缆时):数据配线架(包括模块):=管理间数/24110配线架(包括模块):=楼宇语音总点数/100理线架:=数据配线架数*2(交换机也要用到)RJ45转RJ11鸭嘴跳线线:=楼宇语音总点数数据跳线:=管理间数核心机房(垂直子系统为光纤时):1、光纤配线架:=管理间数*光纤芯数2、光纤跳线(ST-LC):=管理间数*光纤芯数3、尾纤(ST):=管理间数*光纤芯数4、耦合器(ST):=管理间数*光纤芯数二、综合布线各线缆用量计算45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1、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2、C=[0.55(F+N)+6]*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m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备注:+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后悔。
常见的6类弱电系统工程线缆设计及配置计算方法

注2:若在一个楼层(即一个广播分区)需要有两个扬声器回路,如酒店的客房(或办公楼的办公间)与公共走廊需分为两个回路,则上述的“电缆平均长度”应分别计算,然后再计算出“实际电缆平均长度”,并要注意此时的“水平电缆总根数(即广播分区数)”需“加倍”。
注:最远、最近用户终端距离是从分支器到最近的一个终端用户插座、最远的一个用户终端的实际距离。
B、水平部分分支电缆(通常为RG11),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分支器/终端电阻距离+最近分支器/终端电阻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电缆需要总数=水平电缆总根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
4、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4.1水平线缆计算方法:
水平部分线缆(通常为ZR-RVS 2*1.0):ZR--阻燃RVS--软(R)铜(V)绞(S)线
电缆平均长度=(最长水平距离+最短水平距离)/2+H (H—楼层高)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扬声器端接容限)
电缆需要总数=水平电缆总根数(即广播分区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
注:最远、最近分支器距离是从楼层分配间的分配器箱到最远、最近分支器的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共享一个楼层分配器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C、主干电缆(通常为RG12或RG11),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楼层分配箱距离+最近楼层分配箱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1.2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光纤配线架(ODF)

光纤配线架(ODF)1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序号名称项目标准参数值尺寸Q235以上优质冷轧钢板,顶底框,立柱材料厚材料全部要求度1.5mm以上机架整体采用静电喷表面处理塑处理整体结构拼装式结构操作方式全正面 1 机架机柜应保证电气导通,机架接地有完善的接地系统机架引入光缆弯曲?光缆直径的15倍半径绕纤装置深度 ?140mm储纤单元箱具备走纤通道具备,72芯 2 总容量单架容量 72芯,144芯,144芯72芯 3 配纤箱体容量 48芯24芯熔、配一体化模4 容量 12芯块12芯12芯熔、配分离内导体不大于10m,,5 容量模块经机械耐久性试验后其增值不大于10m,门板锁扣开启次数 ?500次 6 单元箱模块应能兼容性 SC,FC,LC适配器7 F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最大值,0.10dB(单模)插入损耗(10次插最大值,0.05dB(多7.1 标准适配器拔后) 模)最大变化量应,0.05dB插入损耗 ?0.35dB(含重复性) FC型单模连接7.2 器 ,35dB(FC/PC)回波损耗插头的光学性能 ,58dB(FC/APC)任一插头通过标准适配器与标准插头的?0.2dB(含重复性)FC型多模连接插入损耗7.3 器两个插头通过任意插头的光学性能适配器连接的插入损?0.3dB耗FC型适配器允许相?0.2dB(单模) FC型适配器的 7.4 对于两个标准插头的光学性能 ?0.1dB(多模) 损耗8 SC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要求最大值,0.10dB(单模)插入损耗(10次插最大值,0.05dB(多8.1 标准适配器拔后) 模) 最大变化量应,0.05dB插入损耗 ?0.35dB(含重复性) SC型单模连接8.2 器插头的光学性,40dB(SC/PC)回波损耗能 ,60dB(SC/APC)任一插头通过标准适配器与标准插头的?0.35dB(含重复性)SC型多模连接插入损耗8.3 器插头的光学性两个插头任意连接能的插入 ?0.5dB损耗SC型适配器或SC型适配器或插座,0.2dB(单模)8.4 插座允许的光学允许相对于两个标准,0.1dB(多模) 性能插头的损耗9 L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要求最大值,0.10dB(单模)插入损耗(10次插最大值,0.05dB(多9.1 标准适配器拔后) 模) 最大变化量应,0.05dB插入损耗 ?0.35dB(含重复性) LC型单模连接9.2 器插头的光学性,40dB(LC/PC)回波损耗能 ,60dB(LC/APC)任一插头通过标准适配器与标准插头的?0.2dB(含重复性)插入损耗 LC型多模连接9.3 器插头的光学性两个插头任意连接,0.2dB(单模) 的插入,0.1dB(多模) 损耗2. 技术要求2.1 材料要求机架架体为钣金件,应采用Q235或以上的优质冷钢轧板,立柱等支撑部件厚度?1.5mm,其他部件材料厚度?1.2mm。
常用光缆材料的算法

常用光缆材料的算法:1) 光缆挂钩:布放光缆长度(公里)×2060(≤2条缆时用25mm2规格、≥3条缆时用35mm2规格)。
具体计算分两种情况。
新设吊线时=新设吊线长度(米)×2×1.03,利旧吊线时=光缆长度(米)×2×0.32)拉线衬环:三股(用于7/2.2拉线)、五股(用于7/2.6拉线)、七股(用于7/3.0拉线)。
2个/拉线+吊线终端(5个/km——新设吊线)+光缆预留每处1个,具体计算= 7/2.6拉线×2.02+新设架空吊线(米)×8.1/1000+新设墙壁吊线长度(米)×4.04/100+0.5,计算结果取整。
3)拉线抱箍= 7/2.6拉线×1.01+新设架空吊线(米)×4.04/1000)+0.5,计算结果取整。
4)三眼单槽夹板:每条拉线1只+利旧杆路新设拉线的数量。
5)三眼双槽夹板(D7):用于7/2.2和7/2.6拉线,算法:2个/拉线+吊线终端(5个/km——新设吊线)+终端杆一处2块。
D9:用于7/3.0拉线,算法:每条4块+辅吊处数×46)1条单股7/2.2拉线:用3.02kg钢铰线+1套地锚铁柄+1套水泥拉线盘+1套拉线抱箍+2个拉线衬环(3股)+2付三眼双槽夹板+0.22kg4.0铁线+0.30kg3.0铁线+0.02kg1.5铁线。
7)1条单股7/2.6拉线:用3.80kg钢铰线+1套地锚铁柄+1套水泥拉线盘+1套拉线抱箍+2个拉线衬环(5股)+2付三眼双槽夹板+0.22kg4.0铁线+0.55kg3.0铁线+0.04kg1.5铁线。
8)镀锌钢绞线7/2.2重量=新设7/2.2架空吊线(米)×0.23+新设墙壁吊线长度(米)×0.23+0.5,计算结果取整。
9)镀锌钢绞线7/2.6重量=新设7/2.6拉线×4.41+0.5,计算结果取整。
【常识】弱电工程线缆设计及配置计算方法

【常识】弱电工程线缆设计及配置计算方法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 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 =(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二、有线电视系统2.1 星型布线计算法:此方法定义为:所有的楼层分支分配器集中在弱电间内,从每个用户终端(插座)独立敷设一根射频电缆到相应的弱电间与分支分配器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配线架是连接光纤接插件,在综合布线中,出现光纤后才会出现光纤配线架。
而且一根光纤的两端一定会个有一个光纤配线架。
而光纤一般是出现于垂直子系统中的,通俗的说也就是从中心机房到各楼层配线间的数据主干。
以4芯室内多模光纤和24口光纤配线架为例:
假设有一个中心机房和5个楼层配线间,那么,可以确定的是有5条光纤。
此时的光纤配线架就是5(每楼层配线间一个)+1(中心机房一个)=6个中心机房光纤配线架=4(4芯光纤)*5(5根光纤)=20,20<24,所以只用一个就够了,如果是10根光纤的话,那就是4*10=40,40<48,此时的中心机房需要2个光配了。
还有一种实际操作中经常碰到的情况,一楼即有中心机房也有楼层配线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东西在同一个机柜中,也可以将光纤合到同一个光配中。
举例说明。
4芯室内多模光纤和24口光纤配线架,一个中心机房和5个楼层配线间
如果中心机房和1楼的楼层配线间都在1层,这时,1楼的光纤点数有24个(4*5+4),刚好1个24口的光配够用,所以,这时,我们也可以用5个光配就能解决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