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纵筋最小配筋率

合集下载

梁、柱最小配筋面积(㎜2)fy

梁、柱最小配筋面积(㎜2)fy

梁最小配筋率f y=210N/㎜2C20 C25 C30 C35 C40a s=35㎜a s=35㎜a s=35㎜a s=35㎜a s=35㎜ρmin=0.2357% ρmin=0.2722% ρmin=0.3064% ρmin=0.3364% ρmin=0.3664% 双排筋a s=60㎜ρ=As/b*h0梁最小配筋率f y=300N/㎜2C20 C25 C30 C35 C40a s=35㎜a s=35㎜a s=35㎜a s=35㎜a s=35㎜ρmin=0.2% ρmin=0.2% ρmin=0.2145% ρmin=0.2355% ρmin=0.2565% 双排筋a s=60㎜ρ=As/b*h0梁最小配箍率(%)ρ=As/b*h0混凝土标号HPB235(Q235) f yv=210N/㎜2 HRB335 f yv=300N/㎜2一般梁三四级框架梁受弯剪扭梁一般梁三四级框架梁受弯剪扭梁0.24*f t/ f yv 0.26*f t/ f yv0.28*f t/ f yv0.24*f t/ f yv 0.26*f t/ f yv0.28*f t/ f yvC200.126 0.1363 0.147 0.088 0.0955 0.103C250.1452 0.1573 0.170 0.102 0.110 0.119C300.1635 0.1771 0.191 0.1145 0.124 0.1336C350.180 0.195 0.210 0.126 0.136 0.147C400.196 0.212 0.228 0.137 0.148 0.160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柱类型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框架中边柱 1.0 0.8 0.7 0.6框架角柱 1.2 1.0 0.9 0.8非框架柱0.6柱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0.2% 当柱主筋配筋率>3%时柱筋直径≥8㎜柱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0.8 0.6 0.4 0.4ρv≥λv f c/f yv柱筋非加密区配箍率不小于加密区的一半,箍筋间距对一二级抗震等级≤10d, 箍筋间距对三四级抗震等级≤15d,d为柱中主筋直径较小者框架梁的纵向钢筋配筋率除了上述要求外,还有一些要求,具体归纳如下:(1)非抗震设计时,当不考虑受压钢筋时,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应不超过下表的数值(%):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PB235 2.81 3.48 4.18 4.88 5.58 6.20 6.75HRB335 1.76 2.18 2.62 3.06 3.50 3.89 4.23HRB400 1.38 1.71 2.06 2.40 2.75 3.05 3.32(2)有地震组合时,当不考虑受压钢筋时,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应不超过下表的数值(%):a)抗震等级为一级时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PB235 1.14 1.42 1.70 1.99 2.27 2.50 2.50HRB335 0.80 0.99 1.19 1.39 1.59 1.77 1.92HRB400 0.67 0.83 0.99 1.16 1.33 1.47 1.60b)抗震等级为二、三级时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PB235 1.60 1.98 2.38 2.50 2.50 2.50 2.50HRB335 1.12 1.39 1.67 1.95 2.23 2.47 2.50HRB400 0.93 1.16 1.39 1.62 1.86 2.06 2.25(3)非地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如下表: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PB235 0.24 0.27 0.31 0.34 0.37 0.39 0.41HRB335 0.20 0.20 0.21 0.24 0.26 0.27 0.28HRB400 0.20 0.20 0.20 0.20 0.21 0.23 0.24(4)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如下表:a)抗震等级为一级时支座处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RB335 0.40 0.40 0.40 0.42 0.46 0.48 0.50HRB400 0.40 0.40 0.40 0.40 0.40 0.40 0.42b)抗震等级为一级时跨中处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RB335 0.30 0.30 0.31 0.34 0.37 0.39 0.41HRB400 0.30 0.30 0.30 0.30 0.31 0.33 0.34c)抗震等级为二级时支座处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RB335 0.30 0.30 0.31 0.34 0.37 0.39 0.41HRB400 0.30 0.30 0.30 0.30 0.31 0.33 0.34d)抗震等级为二级时跨中处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RB335 0.25 0.25 0.26 0.29 0.31 0.33 0.35HRB400 0.25 0.25 0.25 0.25 0.26 0.28 0.29e)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支座处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PB235 0.29 0.33 0.37 0.41 0.45 0.47 0.50HRB335 0.25 0.25 0.26 0.29 0.31 0.33 0.35HRB400 0.25 0.25 0.25 0.25 0.26 0.28 0.29f)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跨中处钢筋种类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HPB235 0.24 0.27 0.31 0.34 0.37 0.39 0.41HRB335 0.20 0.20 0.21 0.24 0.26 0.27 0.28HRB400 0.20 0.20 0.20 0.20 0.21 0.23 0.24我觉得这样算欠妥当。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

梁的配筋设计一般控制要求一、梁的纵筋配筋率1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高规》6.3.3.1: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当梁端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5%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

2、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1 ).《高规》63.2.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O.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2 ).《高规》10.2.7.1: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o3、梁跨中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1 ).《高规》6.3.2.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P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O.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才亢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2 ).《高规》1027.1:转换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o二、上下铁比值1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1 ).《混规》9.2.6.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

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5,IO为梁的计算跨度。

2 ).《高规》63.2.3: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02、梁通长筋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比值《高规》633.2: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β三、钢筋直径1梁箍筋最小直径1) .《抗规》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β2) .《高规》10.2.7.2:转换梁,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梁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Iomm、间距不应大于IOOmm0加密区箍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9ft/fyv;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1.3ft∕fyv、1.2ft∕fyv和1.Ift/fyv。

配筋率汇总(2010混凝土规范)

配筋率汇总(2010混凝土规范)

配筋率汇总(2010混凝⼟规范)作者:MR⼀QI⼀、⾮抗震梁、板、柱纵筋(%):《混凝⼟结构设计规范》《混凝⼟结构设计规范》8.5.11、纵向受⼒钢筋的最⼩配筋百分率(%)受⼒类型最⼩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强度等级500MPa0.50强度等级400MPa0.55强度等级300、335MPa0.60⼀侧纵向钢筋0.20受弯构件、偏⼼构件、轴⼼受拉构件⼀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ft/fy(0.178)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配筋百分率,当采⽤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加0.10;2 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当采⽤强度等级400 MPa、500 MPa的筋时,其最⼩配筋百分率应允许采⽤0.15和45ft/fy中的较⼤值;3偏⼼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侧纵向钢筋考虑;4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受拉构件和⼩偏⼼受拉构件⼀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积计算;5 受弯构件、⼤偏⼼受拉构件⼀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积扣除受压翼缘⾯积(bf'-b)hf'后的截⾯⾯积计算;6 当钢筋沿构件截⾯周边布置时,“⼀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向两个对边中⼀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7 括号内数值为混凝⼟强度C30,钢筋采⽤HRB400。

(有括号中数值可观察到,C30,HRB400的最⼩配筋率不由材料强度控制)。

2、纵向受⼒钢筋的最⼤配筋率对于梁跨中:x≤§b·h0 §b由混凝⼟规范6.2节具体计算公式计算得来。

(C≤50,HRB400时,计算的§b为0.518 )将上式带⼊混凝⼟基本计算公式α1·fc·b·x=fy·As中,可得到混凝⼟的最⼤配筋率公式:α1·fc·b·§b·h0=fy·As,maxρmax=As,max/ b·h0=(§b·α1·fc)/ fy (公式1)(C30,HRB400时,计算的ρmax为2.06﹪《详见⼤学教材》)重要说明:以上计算公式按照单筋矩形截⾯推导,但实际⼯程中的梁上部⼀般有架⽴钢筋(抗震时有通长筋或者通长筋+架⽴筋),此时从理论上来说最⼤配筋率的计算按照双筋矩形截⾯推导更加合理,但计算较复杂,且对超筋控制更松。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框架柱节点核心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附表7采用;一、二、三级框架节点 节点核心区配箍 小于0.12、0.10和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和0.4%。柱剪跨比不 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心区上、下柱端的较大体积配箍率。 1、8度和9度时,宜采用矩形、工字形截面柱或斜腹杆双肢柱,不宜采用薄壁工字型柱 厂房柱设置 腹板的工字形柱和管柱。 2、柱底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范围内和阶形柱的上柱宜采用矩形截面。 1、柱头,取柱顶以下500mm并不小于柱截面长边尺寸; 单层工业厂房柱 2、上柱,取阶形柱自牛腿面至起重机梁顶面以上300mm高度范围内; 厂房柱的箍筋应 3、牛腿(柱肩),取全高; 加密的范围 4、柱根,取下柱柱底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 5、柱间支撑与柱连接节点和柱变位受平台等约束部位,取节点上、下各300mm。 加密区箍筋间距 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箍筋肢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8规定。 、箍筋直径 柱附表1 柱类型 一级 中柱、边柱 角柱、框支柱 0.9(1.0) 1.1 二级 0.7(0.8) 0.9 三级 0.6(0.7) 0.8 四级 0.5(0.6) 0.7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抗震等级
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 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箍筋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 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5、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 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
6、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的柱中,如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 于80mm及dcor/5,且不宜小于40mm,dcor为按箍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 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寸,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5):剪跨比宜大于2 (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 ,二级为0.75 ;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 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6)纵筋配置原则: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l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直径:《砼规》(Ⅰ)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3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9.3.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

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

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间距:《砼规》(Ⅰ)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 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4 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5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整理)配筋率汇总

(整理)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0.215;板C30HPB235为0.306。

(《混凝土》9.5.1)注:1,采用HRB400时可减小0.1,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对于受弯构件,截面积按全截面扣除受压翼缘(b f-b)h f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0.15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2.62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为C30HRB335时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小于0.5,二三级不小于0.3(下部纵筋不宜过少)最大配筋率:2.5%,《混凝土》11.3.1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f y,C30HRB335为0.404。

(《混凝土》10.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235分别为0.163和0.191。

(《混凝土》10.2.10,12)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0.2;全部0.6。

《混凝土》9.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10.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注:1,采用HRB400时可减小0.1,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四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0.1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235箍筋算得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剪力墙(%):非抗震:0.2 (《混凝土》10.5.9)抗震:一、二、三级0.25;四级0.2;框-剪0.25;部分框支0.3 (《混凝土》11.7.11)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10.2.1、6、15、16;11.3.6、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10.2.9、10、11、13;11.3.6、8、9;《抗震》6.3.3、5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10.3.1;11.4.12、13;《抗震》6.3.8、9箍筋:《混凝土》10.3.2、3;11.4.12、14、15、17、18;《抗震》6.3.8、10、11、12、13、14轴压比:《混凝土》11.4.16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10.5.9、10、11、12、13;11.7.11、12、15、16 《抗震》6.4.2、3、4、7、8、9;6.5.1、2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7.8.3):梁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10.2.10):板配筋率的计算: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10.5.9):。

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0.215;板C30HPB235为0.306。

(《混凝土》9.5.1)注:1,采用HRB400时可减小0.1,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对于受弯构件,截面积按全截面扣除受压翼缘(b f-b)h f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0.15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2.62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为C30HRB335时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小于0.5,二三级不小于0.3(下部纵筋不宜过少)最大配筋率:2.5%,《混凝土》11.3.1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f y,C30HRB335为0.404。

(《混凝土》10.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235分别为0.163和0.191。

(《混凝土》10.2.10,12)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0.2;全部0.6。

《混凝土》9.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10.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注:1,采用HRB400时可减小0.1,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四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0.1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235箍筋算得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剪力墙(%):非抗震:0.2 (《混凝土》10.5.9)抗震:一、二、三级0.25;四级0.2;框-剪0.25;部分框支0.3(《混凝土》11.7.11)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10.2.1、6、15、16;11.3.6、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10.2.9、10、11、13;11.3.6、8、9;《抗震》6.3.3、5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10.3.1;11.4.12、13;《抗震》6.3.8、9箍筋:《混凝土》10.3.2、3;11.4.12、14、15、17、18;《抗震》6.3.8、10、11、12、13、14轴压比:《混凝土》11.4.16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10.5.9、10、11、12、13;11.7.11、12、15、16 《抗震》6.4.2、3、4、7、8、9;6.5.1、2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7.8.3):梁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10.2.10):板配筋率的计算: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10.5.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