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让电灯发光》说课稿_附件

合集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让电灯发光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让电灯发光教学设计

有效防跌倒笑当“不倒翁”
---跌倒的预防及处理.
跌倒是一种很常见的“老年综合征”
2020/4/21.
跌倒的危害
关节脱位韧带扭伤骨折中风死亡2020/4/21.
预防跌倒因素个人因1环境因2.
个人因素
定期至眼科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眼科疾病,尤其是白內障
个人因素
行动要慢,尤其是刚起床时,最好是先坐在床边,感觉正常再站起来一会,感觉自己身体都正常再走。


个人因素
多运动,增进肌肉的力量、骨骼关节的活动和心肺功能,注重加强下肢的运动,如有需要不要因害羞或怕麻烦而不用拐杖或走步器。


个人因素
和医生讨论必需服用的药物,把所服用的药物減至最少,也要避免自我乱服药。


预防跌倒因素个人因1环境因2.
环境因素
加强照明、臥室和走道留夜灯。

.素境因环
固定地毯、保持地板面干燥.环境因素
熟悉生活环境,常用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和高度。

,不要经常更换家具位置。

.。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让电灯发光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让电灯发光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让电灯发光一、教学内容1.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学习电路的连接方式,包括串联和并联。

3. 掌握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学会用电器制作简单的电路。

4. 学习电流的概念,理解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单位。

5. 掌握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方法,学会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电路的连接方式,包括串联和并联。

3. 学生能够理解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学会用电器制作简单的电路。

4. 学生能够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单位。

5. 学生能够掌握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方法,学会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单位。

2.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电流表,电线,灯泡,开关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知识讲解: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电路的连接方式,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电路图,讲解电路的连接方式,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流的流向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用电器的作用,电流的流向等。

5.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要求,连接电路,用电器制作简单的电路,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2. 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并联3. 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4. 电流的概念和单位5.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标出各部分的作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案:14.2让电灯发光教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案:14.2让电灯发光教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案:14.2让电灯发光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4章第2节“让电灯发光”。

本节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如何通过电路使电灯发光。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

2. 电路的闭合:开关的作用,如何使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3. 电灯的工作原理:电流通过灯丝时,如何使灯丝发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电路的闭合原理。

2. 使学生了解电灯的工作原理,能够解释为什么电灯会发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组成,电路的闭合原理,电灯的工作原理。

难点:电路的闭合原理,电灯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开关、导线、电灯、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电灯发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灯为什么能发光。

2. 知识讲解: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路的闭合原理,电灯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设计一个使电灯发光的电路。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实验,设计并实现一个使电灯发光的电路。

5. 知识拓展:介绍其他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如电视、冰箱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路的组成、闭合原理和电灯的工作原理。

7. 布置作业:(2)设计一个使电灯发光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电路的闭合:开关的作用:控制电路的通断电灯的工作原理:电流通过灯丝,灯丝发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使电灯发光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示例讲解,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电路的组成、闭合原理和电灯的工作原理。

在随堂练习环节,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4.2让电灯发光(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4.2让电灯发光(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教案:14.2 让电灯发光一、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等。

2. 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和断路。

3.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4. 电灯发光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两种状态。

2. 培养学生绘制电路图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电灯发光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图的绘制方法,电灯发光的原理。

2. 教学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两种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灯、导线、开关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的组成。

2. 知识讲解:(1) 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等电路元件的作用。

(2) 讲解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和断路,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

(3) 讲解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3. 例题讲解:以电灯发光为例,讲解电灯发光的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个电灯发光的电路图,并解释电路图中的各个元件的作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两种状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通路:电流畅通的状态断路:电流被切断的状态电灯发光的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电灯发光的电路图,并解释电路图中的各个元件的作用。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电路的两种状态。

答案:电路的两种状态分别是通路和断路。

通路指的是电流畅通的状态,断路指的是电流被切断的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两种状态,大部分学生能够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电路图的绘制方法,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电路元件的作用和电路的复杂状态,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九年级物理说课稿让电灯发光

九年级物理说课稿让电灯发光

《让电灯发光》说课稿列位评委老师,大伙儿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电路的应用在咱们生活中超级普遍.因此,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具有不容轻忽的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能够为以后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说教学目标依照本教材内容,结合着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明白电路的组成(2)明白并能够识别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明白短路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熟悉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明白电源有正负极(2).能够依如实际电路画出它的电路图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电的应用在生活中的重腹地位。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教学难点:(1).短路概念的熟悉(2).电路的画法和实物连接四、说教法和学法物理是一门培育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进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因此然”。

九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候,因此,我要紧采取课堂展现和学生活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取得熟悉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要紧采取以下方式:试探评判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讨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3—5分钟)利用课件展现生活中的电路应用,让学生有一种靠近感,进而讲述本节简单电路二、教学新课:(约30分钟)在教学新课的进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依照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和教学设备的情形,我选择了多媒体动画的教学手腕。

这些教学手腕的运用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爱好化。

3、课堂小结,强化熟悉。

(3—5分钟)课堂小结,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明白得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慢慢地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初中物理让电灯发光说课稿

初中物理让电灯发光说课稿

初中物理让电灯发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让电灯发光》。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单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灯发光的原理以及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电压、电流的基本概念,以及电灯发光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电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同时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灯发光的原理。

2. 教学难点:电压、电流等电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灯座等实验器材。

2. 教学环境:确保实验室安全,准备好实验操作台和所需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晚上我们如何照明?”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灯的作用,并引入电路的概念。

2. 知识讲解首先,向学生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然后,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当电路闭合时,小灯泡如何发光。

在此基础上,讲解电压和电流的定义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3. 实验操作分组让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改变电池的数量或串联、并联电路的方式,探究电压、电流与灯泡亮度之间的关系。

4. 讨论与总结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他们讨论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变化对电灯发光的影响。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正确理解电学知识。

5. 安全教育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不要随意拆卸电路等,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电路计算题和家庭电路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也能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绘制电路图,标注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等元件,并用箭头表示电流的方向。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让电灯发光》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让电灯发光》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让电灯发光》WORD教案2学习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路的组成,形成电路的概念。

2、能了解通路、开路、短路,认识短路的危害。

3、通过实物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学法指导:本节一定要做好探究实验,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增强分析归纳能力,同时要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关于画电路图,一定要规范,认真,要学会由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知识网络总结:组成:电源:用电器:电路各元件的作用:开关:导线:电流:让电灯发光通路:电路的状态开路:短路:电路图:释疑解难:1、开关一闭合,离电源专门远地点的电灯赶忙就亮了,这是否说明导线中电荷定向移动得专门快呢?不能说明电荷定向移动的专门快,电荷定向移动的速度是专门小的。

开关一闭合,离电源专门电灯赶忙就亮了,不是因为电源处的电荷定向移动到了灯泡处,而是因为开关闭合时,电路中各处的电荷同时开始定向移动的缘故。

2、物理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负电荷会定向移动吗?会,金属导线中的电流确实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因此,金属导线中电流的方向是跟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的。

电流既可能是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也可能是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例如我们在化学里学到的酸、碱、盐水溶液,它们中的电流确实是由正负电荷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

3、如何样正确明白得短路?通常的短路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电源短路,另一种是局部短路。

电源短路:用导线直截了当将电源两极连起来如图079所示,当S1闭合时,发生如此的情形,电路中会有专门大的电流,电源将会被烧坏是绝对不承诺的。

局部短路:用一根导线将某用电器的两端连接起来,这时没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如图中当S1断开,S2、S闭合时,L1被局部短路,这时没有电流通过L1。

自我检测:1、在如图080,所示的电路中,正确的是()2、如图081所示,找出下列电路连接图中的错误与不足。

【教学设计】《让电灯发光》(物理沪科九年级全一册)

【教学设计】《让电灯发光》(物理沪科九年级全一册)

Z务教佇粒科书《让电灯发光》♦教材分析首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器,电路是用电器工作的基础。

本节内容从知识与技能的维度,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从基本电路的组成学起,要求学生知道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这些基本元件组成。

对通路、开路和短路三种电路状态有所了解,特别是对短路的危害,要让学生有深刻的认识。

要让学生掌握实际电路与电路图的区别,会用常用的电路器件符号按实际电路的结构画电路图,会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路的组成,形成电路的概念。

2•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了解通路、开路、短路,认识短路的危害。

4•通过实物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认识电路的组成,明确通路、开路和短路的区别,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合作交流、安全操作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观察一转化一整理一归纳”的教学过程,会连接简单的实物图,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会根据要求连接实物图,根据实物图会画电路图,这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

为此,学生应多做练习,养成规范、简洁、整齐的作图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电路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区分通路、开路、短路,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及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课前准备♦演示用器材:两节干电池、电路板、灯座,两个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蓄电池、电路图符号挂图。

学生用器材:一节干电池、电路板、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应用物理”的情景剧表演中,小明饰演一个拆弹专家:他接到报警,说恐怖分子在一家超市安装了一枚炸弹,小明火速赶到超市,和超市保安一起搜寻到了这枚炸弹。

炸弹计时器正倒数计时,时间紧迫,小明驱散了所有人,他独自研究,如图是该炸弹的电路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龙岩市第四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比赛项目说明一、片段教学(模拟教学)(一)中小学组(片段教学)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教学设计规定的片段教学内容,进行面对评委的现场教学。

比赛时间:15分钟。

比赛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教学规律特点组织教学,但不用多媒体设备(片段教学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比赛时将予提示)。

*体育模拟教学要求。

1.内容:一是参赛选手根据教学设计规定的片段教学内容进行模拟微课教学(10分钟)。

二是小学组和中学组均从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心肺耐力、柔韧、速度、平衡、协调、敏捷、爆发力等9个体适能中随机抽取一项进行模拟微课教学(5分钟)。

2.评分:比赛按照“示范教态、口令讲解、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组织措施、目标达成”等方面对参赛者进行评分。

(二)幼儿园组(教学设计与片段教学)1.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占20%)比赛方式: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提供的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领域活动),设计一个集中教育活动计划。

比赛时间:40分钟。

比赛要求: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精神为依据,体现《指南》理念,符合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求。

2.模拟教学(占30%)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设计的领域活动计划,面对评委进行模拟教学。

比赛时间:10分钟。

比赛要求:按照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进行,尽量体现生活化、游戏化,不借助多媒体设备、教具、挂图。

二、观课评课(一)中小学组(观课评课)比赛方式:参赛选手观看所提供的课堂教学录像(1节课,40或45分钟),以书面或现场口头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比赛时间:60分钟(含观看录像及书面评价或口头评价)。

比赛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教学规律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书面评价字数不少于500字或口头评价10分钟。

(二)幼儿园组1.幼儿教育活动评析比赛方式:观看幼儿园教育活动录像,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活动进行评析。

比赛时间:15分钟观看活动录像,40分钟撰写活动评析比赛要求:运用学前教育理论、《指南》领域目标、儿童发展阶段典型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建议。

2.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比赛方式:根据提供的活动视频,进行案例分析。

比赛时间:10分钟观看活动视频,40分钟撰写案例分析。

比赛要求:根据学前教育理论、儿童发展知识、《指南》精神和理念,对案例中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读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支持策略。

三、学科技能小学(一)语文:教材解读比赛内容:3、4年级人教版一个单元教学内容。

比赛时间:60分钟。

比赛要求: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目标要求写教材分析、单元目标、教学策略方面内容。

字数800字左右。

(二)数学:命题与析题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素材(一道试题)完成对此道试题改编设计,并附设计说明。

比赛时间:30分钟(含命题及析题)。

比赛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理念、目标要求对素材题进行改编(命题), 并进行析题准备(20分钟)。

面向评委阐述设计的思路和依据,展示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10分钟)。

(三)英语:英语故事讲述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英语故事讲述。

比赛时间:含准备共15分钟。

比赛要求:表达清晰、逻辑性强、语音语调自然、流畅、生动。

(四)道德与法治:事例评析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生活事例素材,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口头分析评议。

比赛时间:8分钟(含熟悉素材及现场评析)。

比赛要求:分析评议提供的生活事例并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提出教学的意见与看法。

(五)体育:必选项目:武术健身操(成绩占学科技能项目的30%)。

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武术健身操的要求表演展示。

比赛时间:6分钟。

比赛要求:武术健身操以《英雄少年》为准展示[动作以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教学光盘(中学版)》为准]。

展示不采用镜面示范动作。

自选项目:九个项目自选一项,报名时须确定(成绩占学科技能项目的70%)。

1.田径(田赛):投掷比赛方式:参赛选手背向滑步推铅球(徒手)。

比赛时间:4分钟。

比赛要求:每人两次徒手投掷机会,取最好一次成绩。

2.田径(径赛):跨栏比赛方式:参赛选手蹲踞式起跑过2个栏。

比赛时间:4分钟。

比赛要求:男,起跑至第一栏距离13.72m,栏高0.84m,栏间9.14m;女,起跑至第一栏距离13m,栏高0.762m,栏间8.5m。

每人一次测试机会。

3.篮球:运球上篮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要求运球上篮。

比赛时间:5分钟。

比赛要求:在端线后持球静止站立,右手运球出发至第一障碍柱前做后转身运球,换左手运球至第二障碍柱前做体前变向运球,换右手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或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无论投中与否均自抢篮板球,双手胸前传球给助传者,并在侧身跑过程中,用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经与助传者传接球后,接行进间投篮结束。

每人两次测试机会,取最好一次成绩。

4.排球比赛方式:参赛选手展示发球、接球、垫球、扣球、拦网等动作。

比赛时间:6分钟。

比赛要求:在发球区持球听指令发球,发球后进入场区,接对方推攻球(下手发球或抛球)后连续进行自传、自垫,至前场区连接一次扣球技术,再在网前做一拦网(模拟)动作。

每人两次测试机会,取最好一次成绩。

5.足球方法:从中线出发,行进间颠球(除手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触球),球落地后即以脚内侧传地滚球的方式和助传者进行踢墙式二过一配合,受试者用脚内侧接助传者传过来的地滚球后依次运球过障碍,过完最后一个障碍用脚背正面射门。

运球过障碍的动作方法不限。

每人两次测试机会,计最好一次成绩。

6.体操(技巧)比赛方式:参赛选手展示技巧组合动作。

比赛时间:4分钟。

比赛要求:障碍物间斜线距离2米 障碍物间直线间距1米 最后一个障碍物距离罚球区线2米(1)男子技巧组合动作:直立——鱼跃前滚翻——蹲撑跳成屈体分腿俯撑——体前屈两臂侧举(稍停)——分腿慢起成头手倒立(停2")——前滚翻成直腿坐——经体前屈后倒屈体后滚翻成直立同时两臂上举——(趋步)侧手翻——向前并步成直立。

(2)女子技巧组合动作:直立——前滚翻——直立,两臂经侧至上举,上一步成俯平衡(停2")——单脚蹬地前滚翻成直腿坐——经体前屈后倒成肩肘倒立(停2")——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成跪立——跪跳起——侧手翻——向前并步成直立。

(3)选手着简洁运动装和体操鞋,禁止佩戴项链、戒指、手镯、手表等饰物参赛。

比赛时,一个动作反复失败达三次,此动作按零分计。

7.武术(徒手类)比赛方式:参赛选手展示《形神拳》武术套路。

比赛时间:5分钟。

比赛要求:选手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教师教学用书《形神拳》武术套路为依据展示。

8.武术(器械类)比赛方式:参赛选手展示《健身短棍》武术套路。

比赛时间:5分钟。

比赛要求:选手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七~九年级教师教学用书《健身短棍》武术套路为依据展示。

9.韵律体操与舞蹈比赛方式:参赛选手展示《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三套动作》(二级成人套)的成套动作(地面动作除外)。

比赛时间:5分钟。

比赛要求:选手以中国健美操协会审定的《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三套动作图解》(2009年8月版)为准展示,但不要求地面动作(力量训练部分)。

可多人同时测试,但每组不得超过三人,且成左右间隔两臂以上距离的一列横队站立。

每人一次测试机会,因客观原因干扰,如场地、音响等出现不可抗拒的问题造成参赛者动作停顿或中断,经裁判长允许后,可重新进行测试,不予扣分。

(六)音乐必选项目:弹唱(成绩占学科技能项目的70%)。

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现场提供的曲目自弹自唱。

比赛时间:3分钟(含熟悉曲目及弹唱)。

比赛要求:选手须按照指定曲目的调性、速度以及风格,即兴编配钢琴伴奏,同时流畅、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自选项目:专业技能表演,报名时须确定(成绩占学科技能项目的30%)。

比赛方式:任选一项专业技能表演。

比赛时间:3-5分钟。

比赛要求:专业技能表演即声乐、器乐、舞蹈等项目,小型乐器及伴奏带(含声乐作品伴奏带)须自备,伴奏带格式:光盘或U盘。

(七)美术:必选项目:简笔画(成绩占学科技能项目的50%)。

比赛方式:现场创作,符合题意(纸张由主办方提供,其他材料自带)。

比赛时间:30分钟。

比赛要求:根据提供的题目创作一幅简笔画。

自选项目:美术专业技能(中国画、纸立体、泥塑、硬笔书法),报名时须确定(成绩占学科技能项目的50%)。

比赛方式:现场创作,符合题意(选手根据提供的四个项目选择其中一项比赛,纸张由主办方提供,其他材料自带)。

比赛时间:120分钟比赛要求:1.中国画:根据提供的题目创作一幅中国画,写意或工笔均可。

2.纸立体:根据提供的主题和若干卡纸,设计制作一份纸立体作品。

3.泥塑:根据主题,制作一件泥塑作品。

4.硬笔书法:根据提供的文字素材和书体要求,创作一幅硬笔书法作品。

(八)科学:实验操作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实验课题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现场操作、讲解。

比赛时间:20分钟(含熟悉实验课题,编写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

比赛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实验设计,做到器材选择合理,操作规范、讲解到位,实验结果正确。

(九)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活动各个阶段教师指导策略介绍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材料提出对该主题活动阶段指导策略;比赛时间:15分钟(含阅题、作答及介绍展示)。

比赛要求:1.考查要求:熟练掌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各种活动方式、方法及关键要素。

2.指导技能:能够结合材料,形成阶段指导策略。

3.综合拓展:指导过程中综合不同活动要素、拓展运用已有成果。

●中学(一)语文:课外小说或散文的文本解读、拟写作题纲并阐释题纲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素材进行解读。

比赛时间:20分钟。

其中15分钟整体解读文本并设计一个题目(含答案)、5分钟拟写作题纲并阐释题纲。

比赛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理念、目标要求,体现学生发展需求。

(二)数学:解题析题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要求进行现场解题析题。

比赛时间:40分钟(含解题及现场析题)。

比赛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解题(20分钟),并析题(20分钟)。

(三)英语:文本解读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所提供的一篇文章(300词左右)进行解读。

比赛时间:15分钟。

比赛要求:根据要求,在15分钟内(含准备时间),面对评委,阅读文章后,从文章大意、写作意图、篇章结构三方面用英语进行文本解读,然后按要求翻译指定段落。

(四)物理:实验技能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素材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现场操作、讲解。

比赛时间:20分钟(含实验方案设计及现场操作、讲解)。

比赛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设计方案、规范操作、准确讲解,实验结果正确。

(五)化学:演示实验技能比赛方式: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课题、素材进行演示实验,边演示边讲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