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资料
《化学与环境》ppt课件

,设计环保型化学品、开发绿色合成路线、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等。
02
大气境化学
大气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组成
01
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固定成分,以及水汽
、尘埃等可变成分。
大气的垂直结构
02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大气中的化学现象
03
光化学烟雾、酸雨等。
大气污染及其来源
大气污染的定义
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分析全球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指出其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
水体污染及其来源
水体污染的定义与类型
阐述水体污染的概念,介绍常见的污染类型,如有机污染、重金 属污染、富营养化等。
水体污染的来源
详细分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主要污染源及其排 放特点。
水体污染的危害
阐述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及经济发展的危害。
光化学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
大气污染的化学机制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转化 和清除过程。
大气污染物的转化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转化过程 。
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大气污染控制政策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实 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
大气环境监测与评估
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对大气 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推动企业和个人采取更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
环保意识的提高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
清洁能源和技术的开发
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 化石燃料的使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 环境问题。
THANKS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章节知识总结+练习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知识总结+练习一、化学与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环境保护的任务①环境监测: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测定,为控制和消除污染提供可靠的数据。
①治理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①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杜绝污染物的排放,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2.大气污染物来源及次生污染物的形成3.污水的处理(1)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2)污水处理的常用化学方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沉淀法等。
(3)污水处理的流程①一级处理:通常采用物理方法,即用格栅间、沉淀池等除去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
经一级处理后的水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通常将一级处理作为预处理。
①二级处理:采用生物方法(又称微生物法)及某些化学方法,除去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等污染物。
经二级处理后的水一般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①三级处理: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等,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净化。
经三级处理后的水可用于绿化和景观用水等。
4.固体废物的处理(1)处理原则: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2)目的: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回收利用。
【正误判断】(1)化学工作者进行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可有可无,有污染治理就行(×)(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NO x、SO2为次生污染物(×)(3)“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4)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不大,可不必处理(×)(5)污水的一级处理通常采用化学法和生物法将难溶解的污染物除去(×)一级处理,通常采用物理方法,即用格栅间、沉淀池等除去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
经一级处理后的水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通常将一级处理作为预处理。
1.“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
《化学与环境保护》课件

3. 化学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探讨化学工业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4. 环境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介绍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如何制定和实施环境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5. 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探索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确保环境质量的监测和保护。
6. 废弃物处理与回收利用
介绍废弃物处理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回收利用废弃物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7. 绿色化学与环保型材料
探讨绿色化学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环保型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8. 新型环保能源材料
介绍新型环保能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以解决能源和环境双重挑战。
《化学与环境保护》PPT 课件
这个课件将介绍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包括环保法规、化学工业对环境的 影响、环境监测技术、废弃物处理、绿色化学以及环保技术的发展趋势等。Βιβλιοθήκη 1. 介绍环境保护和化学的关系
探讨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
2. 环保法规和化学品管理制度
介绍常见的环保法规和化学品管理制度,以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与化学

结构 Structure
对流层*:含N2、O2、H2O、Ar、CO2等;
0 – 12km (aver.12km, 赤道18,两极8) ; T 15 - -56 0C; 0.6 K / 100 m;
平流层:含N2、O2、O3、(NH4)2SO4、等;
11 – 50 km; T –56 - -2 0C 15 – 35 km: O3
自然界的报复:
1955年日本四日市的哮喘事件(重金属 微粒,SO2); 1953年日本的水俣病事件; 1955年日本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痛痛病事 件; 1968年日本的农药污染米糠油事件;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当前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蔓延; 大气污染严重; 淡水资源枯竭和恶化*; 固体废物弃置*; 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面积锐减; 土壤退化和沙漠化; 资源匮乏。
天然水的组成及水质特征
天然水的组成: 主要离子:Ca2+、Mg2+、Na+、K+等,Cl- 、SO2-4 、
HCO32-等,这8种离子占水中溶解物总量的95%~99%;
微量元素:
微量的概念为~10-9g/cm3,天然水中微量元素多为重 金属元素,它们主要以配位化合物及胶体的形式存在;
营养物质:
硫氧化物的污染
致污染原因:人为因素,如各种矿物燃 料中都含有一定成分的硫; 全世界每年向大气排放的SO2为1.5亿吨 以上; 空气中SO2的浓度达到0.05ppm以上就对 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硫氧化物致污原因及其二次污染
2 H 2 S SO2 3S 2 H 2O 催化剂 一次污染 4MgO 4SO2 3MgSO4 MgS
化学与环境手抄报内容

化学与环境手抄报内容化学与环境手抄报内容简介•化学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领域,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手抄报内容将介绍一些与化学和环境相关的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
水污染与化学处理方法•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要采用化学处理方法进行净化。
•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沉淀、吸附、氧化还原等,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
化学处理方法之沉淀•沉淀是利用化学反应使污染物以固态沉淀物的形式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见的沉淀剂包括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它们能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固体,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的目的。
化学处理方法之吸附•吸附是通过吸附剂吸附污染物,将其从水中去除的过程。
•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它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能有效地吸附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
化学处理方法之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常用的氧化还原方法包括臭氧氧化、电化学氧化等,可以将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氧化为无害的产物。
空气污染与化学反应•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化学反应在空气污染的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酸雨的形成•酸雨是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分和氧反应形成的酸性溶液。
•化学反应中的酸性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很大,会导致土壤酸化、植被破坏等问题。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光化学烟雾是由大气中的污染物在太阳光的作用下生成的。
•光化学烟雾中的臭氧、一氧化氮等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对植被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人类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绿色化学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绿色化学的原则•绿色化学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以及降低能源消耗等。
•绿色化学的原则包括原料效益、合成效率、安全和健康、环境兼容性等。
绿色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通过绿色化学技术可以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与环境ppt课件

对农产品和土壤造成污染,影响食品安全和农业 可持续发展。
化肥过量使用
导致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破坏 生态平衡。
农业废弃物
如秸秆、畜禽粪便等,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二 次污染。
工业废弃物对生态影响
固体废弃物
如废渣、尾矿等,占用 土地、污染土壤和水体。
液体废弃物
如废水、废液等,含有 大量有害物质,对水体 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修复技术联合使 用,以提高修复效果。
05
化学物质对生态影响
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影响
重金属污染
如铅、汞、镉等,对土壤、水体和生物体造成长期危害。
有机污染物
如多氯联苯、二噁英等,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放射性物质
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辐射损伤,影响遗传和生态系统稳定。
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对生态影响
气体废弃物
放射性废弃物
如废气、烟尘等,对大 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
严重影响。
处理难度大,对环境和 人类健康构成长期威胁。
06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化学原则和实践
绿色化学原则
包括减少废弃物、设计更安全的化学品、节能和降耗、利用可再生资源等,旨在从 源头上防止污染。
绿色化学实践
例如开发高效且环境友好的催化剂,优化化学反应条件以减少废物生成,利用生物 技术转化废弃物等。
无机污染物
主要包括重金属离子(如 铅、汞、镉等)和氰化物 等,多来源于金属冶炼、 电镀等工业废水。
放射性污染物
主要来源于核工业废水, 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较强 的放射性。
水体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
物理法
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方法,主要 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化学与环境保护PPT课件

01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中的化学反应
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发生燃烧反应,释放出热能,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转
化为电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02
废弃物热解气化技术中的化学反应
废弃物在高温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发生热解气化反应,生成可燃气体(如
氢气、一氧化碳等),用于燃烧发电或化工原料。
03
废塑料油化技术中的化学反应
废塑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裂解反应,生成液态燃油和化工原料,实现
03
环境保护中的化学应用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中化学原理及应用
01
硫氧化物的去除
02
氮氧化物的控制
利用化学吸收、吸附、催化转化等方法, 将大气中的硫氧化物(SOx)转化为硫 酸盐或硫磺,从而降低其浓度和危害。
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非选择 性催化还原(SNCR)等化学方法,将 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氮气和水, 减少其对大气的污染。
化学与环境保护PPT 课件
目录
• 引言 • 化学基础知识 • 环境保护中的化学应用 • 环境污染案例分析及其治理措施 • 绿色化学理念在环境保护中推广实
践
目录
• 实验环节: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操 作演示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广 泛关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与使用方法
试管、烧杯、量筒、酒精灯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药品的取用、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等。
化学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时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护目 镜等;遵守实验室规则,不随意触碰实验药品和仪器;实验后及时清理实验现场,确保实验 室整洁卫生。
第九章 第三节 化学与环境(第一课时)

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电示意图
太阳能电池
风力发电
第九章
第三节 化学与环境 (第一课时)
三十年前
建立了大型工业
如今已面目全非,三十年前的 美好时光何时再现呀?!
煤燃烧会产生哪些有毒气体呢?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酸雨对树木的轻度破坏
酸雨对森林的严重破坏
酸雨对大理石建筑的破坏
怎样来防治酸雨的形成呢?
①减少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脱硫 ③开发新能源
尾气是否会污染空气呢?
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 碳氢化合物、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呢
1、改进发动机的燃料 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料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 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3、使用无铅汽油, 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2、开发新能源,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
• 新能源的种类太阳能、核能、 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 开发新能源的作用:解决化石 能源枯竭,减少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污染既可由人类活动引起,如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排 放的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也可由自然的原因引起,如火山 爆发释放的尘埃和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4、环境污染类型: 按环境要素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按污染的性质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 按污染物的形态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
在热层和中间层: : O2 光 O + O*
129nm<波长<176nm
主要在中间层:
O2 光 2O.
176nm<波长<195nm
在平流层:
O2 光 2O.
185nm<波长<242nm
在平流层有3个吸收带,其光解反应为:
在30 ~35Km以上:
O3 光
O2 + O*
光
光
光
200nm<波长<267nm 267nm<波长<310nm
6CO2 + 6H2O 叶绿素 C6H12O6 + O2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砍伐森林、围湖造田、地下 水开采、污水排放等)的破坏,对水的循环都会产生极 大的影响。
② 氮循环
氮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所有生物体均含有蛋白质,所以氮的
循环涉及到生物圈的全部组成。
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约占大气组成的78%),虽然含量高,但却不能
310nm<波长<350nm
450nm<波长<750nm
AB + 光
AB*
AB+ + e-
式中:X代表中性分子,X+ 代表正离子。
E层: 位于90 ~140km 处,主要离子为 NO+、O2+ ,起电离作用的主要是 17 ~102.7nm 的紫外线和 1.0 ~10nm 的 X 射线,主要电离反应:
为多种生物体直接利用,必须通过两种固氮作用( N2的惰性)。
化学固氮
N2 + 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N2 + O2 闪电
2 NO
生物固氮
③ 碳循环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也元素,其物种约4000 万种之多,具有成键的特殊性。
氧循环 氧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分布广泛,而且性质活泼,
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按污染产生来源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
污染和生活污染等; 按污染物分布范围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
局部性污染等。
一、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大气圈
空气
1、大气结构
气 体 组 成
大 气 圈
电 离 状 态
均质层 非均质层
电离层(60Km以上) 非电离层(60Km以下)
2、化学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的循环
自然环境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四个圈层:
各圈层之间有着复杂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碳、氢、氧、氮、磷是自然界中的主要元素,物质和能量 交换主要是通过这些元素及其组成的化合物循环实现的。
① 水循环 所有生物机体组成中都含有水,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生
物及非生物变化多在水中进行,没有水参与的循环,就 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命就不能维持,例如:
社会环境 ~ 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 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 境,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随经济和科学技术的 发展而不断的变化。
包括生产环境(工业和农业等)、交通环境(机场港口、公路和铁 路等)、商业环境、文教环境、卫生环境、聚落环境、旅游环境等。
环境中处处有游离态的氧(O2)和化合态的氧(如NO3-、 SO42-、CO32-、SiO32-等等), 所以氧在自然界的循环最 为复杂。
上述几种循环都包括氧的循环,它们之间都是相互 关联的。
3、环境污染 由于某种物质或能量介入,使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当某种能造成污染的物质的浓度或其总量超过环境的自净
离 地 面 高 度
h/km
平流层:对流层上至50Km的范围。
2、大气组成
hc
E =N hν = N
波长/nm E/(kj.mol-1) 800 149.5 700 170.9 600 199.3
波长/nm E/(kj.mol-1)
500 400 300
239.2 299 398.7
波长/nm E/(kj.mol-1)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生态系统虽能自动调节并维持自身稳定的 结构和正常的功能,但自动调节功能有一定限度,当超过这个限度,就 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生态失调。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台风,旱涝灾等,其破坏都很严重) 人为因素(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破坏,这种破坏是大量的、 长期的、甚至是多方面的)
自
阳光、温度,气候等
然
环
生
境
土壤、水、CO2、O2、有机物等
态
绿色植物
系
生产者
光合细菌等
统
生
初级:草食动物
物 环
消费者
次级:肉食动物
境
三级:大型肉食动物
分解者
微生物、小型动物
自然环境 ~ 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
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 包括地质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水体环境、生物环境等。
200 100
598 1196
自然界的电磁辐射
X
射 线
| 射
线
真
近可 近 基 远微
空
紫见 红 本 红波
紫
外光 外 红 外
外
外
无 线 电 波
0.01 10 200 400 800 2500 5000 3E4 5E4
~
~
~
~ ~~
~~
~
10 200 400 800 2500 5000 30000 5E4 3E7
波长(nm)
光 I2
I2*
2I.
E ≥ 240 kj.mol-1 对应波长为499.5nm,
而I2的键能为149 kj.mol-1 ,可见I2 多吸收91 kj.mol-1 ,的能量, 这份能量就是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
在高空大气中,O2 在波长129 ~242nm有3个吸收带,其光解反应为:
一、生态系统 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群落内不同种群之
间不停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构成各种各样的生 态系统。
例如: 一片森林、沙漠、海洋、村落、城市等都可视为一个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群落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二、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物种类组成,各个种群数量比率及 能量物质输入、输出等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