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2020年城域网建设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西安联通城域网的发展

西安联通城域网的发展
微 蜂 窝 技 术 、 M S和 c M LD D A等 。对 于 某 一 特 定 的接 人 网 ,
些 原 则 , 后 舟 绍 了接 ^ 网 网营 系 统 的基 本结 构 之
1 概 述
交换网 、 传送网和接人网是支持当前电信业务 的三大
基 础 嘲 络 . 人 网 是 其 中 的重 要 组 成 部分 ,它 直接 面对 最 接 终 用 户 , 责将 各 种 电 信业 务透 明地传 送 到用 户 。 前 , 负 当 随
网 、 S N和 数 据 网 进 行综 台 承 载 , 核心 层 、 聚层 和 接 P T" 即 汇 ^层 , 图 1 如 所示 。其 中 子 大 厦 、 开 发 区 、1 电 西 20所和 东 开 发 区 4个 区 域 数 据 中心 采 用 3 波 城 域 D qM 掏建 核心 2  ̄)
() 1 各个层面完成不同的功能,在设备容量和业务娄
维普资讯
曩缝奠照蔓置翼
— — 蠡
鬟 臻j
西安联 通 城域 网的发展
刘 西 恒
( 华为技 术有 限公 司 深圳 582) 119
西 安联 通是 中国联 通业 务 发 展较 早 规模 也较 大 的 中 心 城 市之 一 . 与其 他 中心 城 市一 样 , 据业 务的 高 速增 长推 数 动着 城域 I 务网 的 大规 模 建设 , 端路 由器之 间 通过 G P业 高 E 和 25 G i sF S的大 业 务颗 粒 连 接 , bt O / 蛤联 通 原 有 传送
层; 汇聚层传输网通过 S M一1 设备完成从多业务接^ 节 T 6
(A M )和 局部 枢 纽 节 点到 数据 中心 的 互 连 ; ^ 层传 输 接 网 依 托 于 汇 聚 层 节 覆 盖 全 区 的 基 站 和 大 客 户 ,通 过 S M一4'T —l S H 设备 实现 业 务 聚和 业 务 接^ 功 ' T /S M 的 D

中国联通2020年固定语音网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2020年固定语音网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2020年核心网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01月目录1规划编制总体要求 (1)2无线网 (1)编制范围 (1)规划思路及目标 (1)编制要求 (10)技术部署和应用建议 (28)3宽带接入网 (35)编制范围 (35)规划目标和建设思路 (35)编制要求 (39)4政企网络 (42)编制范围 (42)编制思路和原则 (42)5本地承载网 (48)编制范围 (48)本地基础网络架构 (50)本地管道及光缆 (51)智能城域网 (53)现有IP城域网 (64)现有本地IPRAN网络 (73)本地传输系统 (73)数据网虚拟资源池 (76)CDN (77)IDC网络 (80)IP网络支持系统 (82)“三同步”对网络规划建设的要求 (84)6省干传输网 (85)总体发展策略 (85)省内干线节点指导意见 (85)省内干线光缆网指导意见 (86)省内干线传输系统指导意见 (87)7移动核心网 (89)编制范围 (89)编制要求 (89)总体目标 (90)规划编制思路 (90)8固定语音网 (99)编制范围 (99)规划目标 (99)规划原则 (100)退网思路 (100)建设思路 (101)9创新业务及增值平台(网建平台) (103)编制范围 (103)编制原则 (104)编制思路 (104)编制要求 (110)10基础设施 (111)编制范围 (111)规划编制总体目标 (111)基础设施规划思路 (111)基础设施规划原则 (114)编制要求 (120)11网络IT支撑 (121)编制范围 (121)ONS演进目标 (121)总部与省分建设重点 (121)12节能减排 (125)编制原则 (125)规划目标 (126)编制要求 (127)13技术改造 (132)编制范围 (132)规划目标 (132)编制总体要求 (140)整治/配置参考标准 (141)网络更新改造颗粒度规范 (146)14附件 (147)无线网附件 (147)政企附件 (156)智能城域网附件 (157)技术改造附件 (163)各专业联系人 (164)1 固定语音网建设目标以业务为引导,构建核心网健康性、健壮性关键体系。

联通本地网和城域网建设中的技术选择

联通本地网和城域网建设中的技术选择
l NG DH / . IET S s )
将 多 种 业 务 的 数 据 包 利 用 多 协 议 L ̄ S A I / N P装 入 A M 适 配 层 A I 的 帧 _ T A5 中, 行 传输 ; 进 运用 这 种 解决 方 案 , 以 可 实现 面 向连 接 的 A M与 无连 接 的 I 相 T I ) 互统一 , 是选路 与交换 的优化组 合 , 且 并 可 以综 合 利 用 A M速 度 快 、 T 容量 大 、 多 业务支持 和 I 简单 灵 活 、 易扩 充和 统 I ) 容 性 。 同 时 , 用 这 种 方 案 构 建 的 城 域 采 网能够很好 地 适 应传统 T M业 务 ; 同 D 但 时, 由于 A M与 I 都 具 有 寻 址 、 路 和 T I ) 选 流量控制功 能 , 成 了 网络开 销较 大 , 造 网 络 结 构 比较 复 杂 。
重 叠建 设 , 综合 成本 较高 。 ■ 网络 相 对 落 后 ; 系统 支 持 的 容量 单 一 , 难 使 网络具备较 好 的 前瞻性 , 很 导 致网络的 结构 和 设 备 层 次相 对 落 后 , 投 入的钱却 一分都不会 少。 ■维护 困 难 ; 适 应 多 个 重 叠 的传 为 输 平 台, 要多个 分类 的传 输维护小组 需 ■ 扩容 困难 ; G网传 输 不 断 得 修修 补补 , 致 网 络 结 构 复 杂 , 容 成 本 偏 导 扩 高。 因此 , 传 输 网 整 合 起 来 , 一 规 将 统 划、 管理 和运 营 , 减少 重复 投资 , 高 资 提 源利 用 率 , 成 了 必然 的选 择 。在 这种 就 多网合一 的 建 网思 路 中 。 同一 个 网 络要 承载多种 传输 业 务 , 采用 什 么 样 的技 术 来实现 , 了大 家 关 注 的焦 点 。 目前 有 成 多种 可供选 择的方 案 :

中国联通巴彦淖尔城域网子网改造方案的探讨

中国联通巴彦淖尔城域网子网改造方案的探讨

入层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终端业务节点的业务接人, 接入层的保护方式一般采用
的是 6 2 2 M通 道保 护环 和 1 5 5 M虚拟 通道 保护 环 。
中国联通 巴彦 淖尔 城域 网业务类型 主要有 : 传统语 音业务和 数据增值 业务 以及 目前 正在 大量 建设 的3 G 基站 的数 据和 语音 业务 。 目前 网络 自建 网以来 设 备性 能 良好 、 运行 稳 定 。 2 中国联 通 巴彦淖 尔城 域网 子 网改造 实旋 方案 2 . 1子 网改 造前需 准备 的工作 1 ) 安排 、 协调 人 员进 入机 房 , 保 证顺 利进入 机 房 。 2 ) 安 排子 网改造 时传 输 、 交换 、 数 据等班 组相 关负责 人在子 网 改造接 过程 中对 业务 进行 确认 和监 控 。 3 ) 安排 应急 车辆 , 以保证 在 出现异 常情 况 时能及 时进 入相 关站 点机 房 。 4 ) 在 子 网改造 前要 做好 相 关业务 的核 对 工作 。 5 ) 子 网改造 软件 准备 : 准 备好烽 火O T N M2 0 0 0 网管 软件和 My s q l  ̄据 库及 配套 软 件等工 具 软件 。 6 ) 子 网改造前我 们建议 不要对 现网业 务做 任何 操作 , 以保持 子网改造 前 网 管数 据库 数据 和设 备数 据 的一致 性 。 7 ) 子网改 造前 要备份 网管上 现有 的告警 、 性 能 并进行 排 除 , 以免子 网改造 后产 生新 告警 , 增加 分析难 度 。
子 网交 叉方 式重 新进 行 业务 配置 , 配置 完成后 导 出配 置 文件 并存 于安 全文 件
夹。
第 四步 : 数据 导 人 。 , 我们把 重新用 子网交叉 方式配置 的业务数 据导人 现用 网管中 , 准备进 行子 网改 造 。 在 进行 此步操 作前 , 我们要根 据新 的业务 配置表 并结合 网管 , 再一 次对

e4国联通城域网BAS、SR设备配置规范(试行)

e4国联通城域网BAS、SR设备配置规范(试行)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中国联通城域网BAS/SR设备配置规范(试行)中国联通集团网络公司运维部二零一一年九月目录说明 (3)1.基本配置 (3)1.1 设备名称 (3)1.2 系统时间配置 (4)1.3 NTP配置 (4)1.4文件管理 (4)1.5 Banner配置 (4)2.网管配置 (5)2.1登录AAA (5)2.2 SNMP (5)2.3用户 (6)2.4 SYSLOG (6)2.5 TELNET (7)2.6 SSH (7)2.7 NETFLOW/NETSTREAM (7)2.8带外网管 (8)3.端口配置规范 (8)3.1端口命名格式描述 (8)3.2 loopback (9)3.3 GE/TG (9)3.4端口捆绑 (9)3.5POS (9)4. 路由配置 (10)4.1 静态路由配置 (10)4.2 OSPF配置 (10)4.3 ISIS配置 (11)4.4 BGP配置 (11)4.5 MPLS配置 (12)4.6 BFD配置 (12)5.安全配置 (13)5.1 ACL (13)5.2服务管理 (13)5.3引擎防护 (14)6. 业务实现 (14)6.1 PPPOE业务 (14)6.2 专线业务 (14)6.3 VPDN业务 (15)6.4 WLAN业务 (15)6.5 MPLS VPN 业务 (16)6.6 VPLS业务 (16)6.7 VRRP (16)附录:配置规范执行要求 (17)说明为了加强对城域网设备的管理,规范城域网主要设备的配置,避免人为操作造成的网络故障,集团网络公司组织相关省级分公司,制定了《中国联通城域网BAS/SR设备配置规范(试行)》。

考虑到各省业务发展可能存在的差异性,规范对具体配置要求进行了分级,按照执行的强度分为A、B、C等3级,分别为全国统一、省内统一、可选配置,详见附录“配置规范执行要求”。

1.基本配置1.1 设备名称【配置描述】: 配置设备名称【规范要求】:1.1.1 设备名称要求符合命名规范;要求格式为AAAA-BBBB-CCCC-DE。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发展战略)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移动和宽带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核心业务。

当前宽带业务已经成为拉动中国联通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之壹。

随着3G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移动宽带业务将迅速发展。

保持移动宽带和固网宽带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战略选择。

宽带网络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

加强宽带网络建设,能够有效支撑3G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业务的发展。

宽带接入网是宽带网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宽带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适应未来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需要,规范宽带接入网建设工作,进壹步指导各省宽带接入网的发展,全面推进宽带接入网提速,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总体思路和原则1.1.总体思路中国联通作为全业务运营商,拥有移动、无线和固定接入等多种手段,能够为用户提供高带宽、高质量、多样化的接入服务。

于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3G移动宽带、WLAN无线宽带、固网有线宽带的协调发展,将移动宽带的便利性、广覆盖和有线宽带的大带宽、高质量有机结合,实现有无线接入手段的优势互补。

固定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以光纤接入为主,优先使用PON技术。

通过接入节点逐步靠近用户,提升用户接入带宽,最终实现FTTH。

1.2.总体原则统壹规划的原则。

宽带接入网建设是壹项长期工作,必须统壹规划,量质且重,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适度超前的原则。

宽带接入网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投资巨大,为切实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避免重复改造,宽带接入网建设应满足3-5年业务需求,注重效益的原则。

宽带接入网建设应于细分业务发展需求和全面资源核查的基础上,依据发展需求和网络资源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提高投资效益。

投资应优先满足业务重点城市和业务重点区域。

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

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协同效应。

临沂联通宽带城域网组网

临沂联通宽带城域网组网

临沂联通宽带城域网组网摘要本方案从临沂联通城域网建设的实际案例出发,立足于构建一个高速率、满意多业务需求、提供QoS保证的IP网络。

首先概括介绍了临沂市概况和业务需求分析,剖析了组建城域网的技术方案。

最末论述了宽带城域网的业务实现及将来展望。

关键词城域网;高速交换;三网融合1 项目背景1.1 临沂市概况介绍临沂市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市。

现辖兰山、罗庄、河东3个区和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等9个县。

临沂市共有9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3万,占82.7%,非农业人口172万,占17.3%。

临沂联通目前有移动用户约200万部,宽带接入用户45万户,通信规模和收入居全省第五位。

1.2 IP网络的进展现状及业务猜测和建设宽带城域网的须要性它是根据业务进展以及竞争需要而在城市范围内构建的相关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络。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高速进展,窄带IP接入已远远不能满意临沂市互联网用户的上网需求,宽带IP业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宽带IP城域网的建设也随之启动。

宽带城域网主要在以下网络的交会点,网络有骨干IP网及接入网、传送网、业务网等。

它也属于我国公用宽带互联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它也是宽带骨干IP网在我们城市区域中的一个延伸。

构建宽带城域网旨在为不同用户,如政府部门、企业及居民等提供各类由低到高的带宽的基于IP 的数据业务。

一般包括互联网访问、虚拟专用等。

2 IP城域网的建设原那么2.1 网络层次清楚化要求城域骨干网与宽带接入网需要规律层次明晰。

城域骨干网由于是三层路由网络,分为核心层与业务接入掌握层两层。

2.2 网络结构应扁平化这样使骨干网具备如下优点:大容量、少节点、对于接入网的广泛掩盖,并且,让网络级联级数变少,也使非主流技术及设备种类也相应减削。

2.3 确保网络质量差异化在IP网实施区分服务机制,从而给各类用户及各种业务提供各种QoS等级的差异化服务。

中国联通2020年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2020年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2020年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一、2020年基础设施工作要点支撑5G建设和云化网络部署,兼顾快速增长的商用IDC市场需求,完善局房目标架构,有序推进通信局房DC化重构,深入挖掘潜力,合理配置资源,逐步建立适应未来网络发展需求的云基础设施(核心局房及数据中心)布局。

加快推进新技术落地,持续开展基础设施降本增效工作,构建安全可靠、高效节能、支持高功率密度设备的基础设施,有效降低全成本指标(TCO)。

1.支撑5G建设及网络云化发展(1)根据云基础设施规划确定云枢纽目标架构布局,聚焦44个重点城市,制定云枢纽机房资源深耕指导意见及推进方案;各省对约100个云枢纽机房及基础资源整合优化制定方案,集团评审重点省份及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省分方案;各省结合规划及投资计划,对确定的改造方案进行实施;各省结合规划及投资计划,将2021年计划纳入2021~2023年滚动规划。

(2)积极梳理现有核心局房(含自用数据中心)资源,结合通信网络架构整体布局,明确核心局房定位。

充分整合、挖掘现有局房的机房、电力、空调等基础设施资源,加大通信机房DC化重构力度,释放本地/边缘DC承载能力,合理利用闲置局房资源,逐步推进全网基础设施重构工作,实现传统局房平滑过渡为数据中心。

对通信局房资源使用及分配进行统筹管理,推进规建维优营一体化。

(3)梳理汇聚机房、综合业务接入机房等小型节点机房基础设施资源现状,面向5G/边缘DC的网络布局,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按需开展基础设施扩容改造,选择TCO最优方案保障BBU集中和边缘DC部署需求。

重点关注外市电引入容量、机房空间等基础设施条件的适应性,加快推进补点建设。

对于5G试点城市重点区域应提前部署,重点保障。

对于站点选择困难的区域,应采用占用资源少的供电及制冷方案。

(4)下半年做好三滚规划工作:收集各专业需求(重点关注自有云及IDC需求),制定各专业腾退计划,明确各通信局房未来能提供的资源情况,明确适合开展IDC业务的局房,明确通信局房在未来通信云中的定位,明确各专业重点发展的核心局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中国联通2020年IP城域网建设指导意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11月1 总体思路(1)优化网络架构推进核心层扁平化,避免无效的端口汇聚和设备串接。

业务控制层建议采用单边缘架构,实现宽带上网、互联网专线和IPTV等综合业务承载。

合理部署大二层汇聚交换机,合理选择宽带接入网OLT上联方案,在满足承载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轻业务控制层扩容压力。

(2)加强精准建设,提升投资有效性,改善KEI指标完善预测方法,提高预测准确性。

以“平台能力适度超前+板卡容量按需扩容”的策略,应对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尽量降低投资风险。

合理选择端口类型,避免频繁替换增加网络运行风险和造成原有投资浪费。

注重现网存量板卡资源的投资保护,通过合理调拨,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在网服务时间。

在满足网络可靠性的前提下,保护措施应适度,避免过度保护导致资源闲置。

扩容门限应合理,在不影响业务质量的前提下,改善带宽利用率和端口利用率等KEI指标。

2 网络结构完善(1)核心层城域网原则上设置1对核心出口路由器。

严格控制核心层设备数量,不建议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设置不同的核心层设备。

对于已经设置汇聚路由器的部分特大型城域网,应控制汇聚路由器的规模,并随业务控制层流量增长以及传输资源的丰富,逐步将BRAS/SR上联电路割接直连核心出口路由器、完成汇聚层扁平化工作。

其他城域网不允许新建汇聚路由器。

现有省网、省业务路由器,应明确承载的业务种类和流量情况。

不建议通过省网、省业务路由器疏导出省流量,原则上不再扩容省网、省业务路由器至骨干网带宽。

原则上不再新建省网、省业务路由器。

核心出口路由器之间的带宽,按需合理设置,避免过度配置带宽的情况。

(2)业务控制层在充分考虑业务规模的基础上,控制BRAS/SR设备数量,部署应相对集中。

已分散部署的,不建议单纯为了集中而调整。

基于“汇聚区”划分,统筹光缆、波分资源和机房条件,合理规划BRAS/SR 的覆盖范围,结合业务量逐步完善汇聚区的BRAS/SR设备布局。

业务控制层应采用单边缘架构,实现业务的综合承载,一方面可以提高业务控制层设备资源的利用率,节省设备自身投资,另一方面还能够降低对机房空间、电源、传输等配套资源的消耗。

现网采用多边缘结构的,应逐步改造为单边缘结构。

单边缘结构改造并不只是将现网具备能力的SR设备改做BRAS用于综合业务承载,还要考虑优化节点布局、控制设备数量、提升单设备承载用户数。

(3)大二层汇聚合理部署大二层SW,对宽带接入网OLT上联10GE端口进行收敛,节省BRAS/SR端口投资的效果十分明显。

尤其是对于城市郊区和乡镇,分片汇聚后上联,可以大幅减轻传输压力。

现网实践中大二层SW的合理应用并不会降低网络质量或用户体验。

各省应综合考虑宽带接入网OLT上联端口需求及用户流量规模、互联网专线业务接入需求、本地光纤传输资源具备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大二层汇聚的部署策略。

大二层SW以下,至宽带接入网OLT之间,存在级联交换机的,建议结合流量规模和传输建设逐步对级联交换机进行扁平化,同时应避免将大量级联交换机改成直接上联业务控制层。

(4)IDC网络、CDN、移动核心网Gi及IP网支持系统等接入IDC网络、CDN、移动核心网Gi及IP网支持系统等,优先接入城域网CR。

IDC网络满足条件时可直连China169骨干网。

应加强对IDC业务的流量流向进行分析,优化接入方案,合理设置流量疏导路径。

CDN根据业务量情况可扩大至BRAS/SR节点接入。

从减少流量迂回、提升用户业务体验的角度,建议移动核心网Gi可同时直联CDN。

考虑到移动核心网下沉等网络演进方向,不建议通过省网或省业务路由器等疏导移动核心网Gi流量。

3 核心层设备(1)能力要求结合宽带提速、业务发展和主流设备演进路标,核心层设备平台能力可适度超前。

满足相同容量要求下,更大平台的单机相比更多机框的集群,在降低投资、节省能耗和机房空间上更有优势。

后续结合扩容需求逐步减少集群设备的使用。

省内不同规模的城域网之间,设备平台能力应形成梯队分布,便于承接低密度板卡的调拨利旧,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设备平台能力的升级,应保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避免频繁对设备进行升级调整增加网络运行风险。

设备平台能力升级的同时应加强对现网40G/100G低密度板卡的投资保护,不允许将低密度板卡全部下线并替换成高密度板卡,可调拨利旧到业务量较小的节点满足扩容需求,或者在原设备槽位允许的情况下继续使用。

(2)核心层端口类型核心层设备端口重点采用100GE、10GE LAN/WAN端口。

不再购置POS端口。

核心层设备替换时,端口类型的选择应满足较长一段时期内(建议不低于三年)的电路带宽扩容需求。

城域网上联169骨干网的端口类型以及带宽需求,与169骨干网下联方案协商一致。

根据169骨干网2020年规划要求,城域网上联169骨干网A、C路由器的155M POS、GE、2.5G POS、10G POS、40G POS等端口需同步替换为10GE或100GE 端口。

4 业务控制层设备(1)业务承载定位明确描述业务控制层SR和BRAS的业务承载定位现状和建设期内是否调整。

按照调整之后承载业务的种类划分管理和统计范围,承载宽带的都纳入BRAS,不承载宽带的都纳入SR。

(2)BRAS设置原则单台BRAS可根据业务量覆盖1个或多个汇聚区。

尚未设置BRAS的汇聚区,应充分利用现已覆盖多汇聚区的BRAS能力。

单个“汇聚区”内,40G及以上平台的大容量BRAS设备,不应超过两台。

大容量BRAS设备数量超过两台的汇聚区,应考虑逐步优化汇聚区的设备布局。

(3)BRAS分裂门限结合南北省分在业务发展和用户密度上的差异,采用南北有别的分裂原则。

北方省分,现网主流大容量BRAS(40G及以上平台)应在最大并发用户至少超过2万或上联流量超过设备整机可配置端口容量的20%时再考虑分裂;南方省分,现网主流大容量BRAS(40G及以上平台)应在最大并发用户至少超过1万或上联流量超过设备整机可配置端口容量的20%时再考虑进分裂。

分裂方式可以是在同汇聚区新增第二台BRAS设备,或者在所覆盖其他汇聚区首次设置BRAS。

新建BRAS设置应考虑传输资源的布局情况,尽量减少对传输建设的压力。

(4)端口类型业务控制层设备SR、BRAS端口类型以10GE LAN/WAN为主。

考虑到当前流量规模以及投资经济性,结合BRAS虚拟化演进等因素,2020年业务控制层设备SR、BRAS上联链路仍以10GE为主,暂不采用100GE,后续待相关因素有变化时再做调整。

(5)平台能力和板卡密度建议不同业务规模的汇聚区之间的设备平台能力形成阶梯状分布,在满足业务承载需求的同时便于承接低密度板卡的调拨利旧。

应统筹考虑各节点扩容需求,合理选择板卡密度。

原则上不再通过购置的方式扩容40G低密度板卡。

业务量较大的节点在设备扩容时,应根据当期10GE端口扩容需求数量,合理选择100G/200G高密度板卡。

同时应注意现网40G低密度板卡的投资保护,不允许将低密度板卡全部下线并替换成高密度板卡,可调拨利旧到业务量较小的节点满足扩容需求,或者在原设备槽位允许的情况下继续使用。

(6)特通接口的实现按工信部要求落实BRAS设备特通接口改造。

(7)SR设置及业务综合接入现网SR设备能力不足需要新建时,应采用具备综合业务接入能力的BNG设备,实现宽带上网、互联网专线和IPTV等业务的综合接入,纳入BRAS的管理和统计范围。

现网采用双边缘结构的,应逐步改造为单边缘结构。

有特殊原因需要设置SR的,应部署多业务综合接入SR,不建议区分业务类型设置不同的SR。

(8)老旧设备处理原则针对现网BRAS/SR老旧设备(10G、20G等)的扩容需求,应首先考虑通过板卡调拨利旧来解决,没有可调拨利旧板卡的,建议采用新建设备承载增量业务,原有老旧设备可保留使用也可根据需要将业务割接后下线,腾退下来的板卡用于其他节点同型号设备的扩容。

(9)按需合理控制扩容规模集团正在推进新型智能城域网和虚拟资源池建设,传统BRAS设备在过渡期内应严格控制投资,避免超前建设,按需合理控制扩容规模。

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控制上联带宽扩容、严格限制OLT直接上联BRAS、不做过度保护等。

2020年新增BRAS,要求地市集中部署,实现资源池组化的比例不低于30%。

AAA、DNS需要更新改造的,服务器入云的比例不低于50%。

5 大二层汇聚和OLT上联方案合理部署大二层汇聚交换机,合理选择宽带接入网OLT上联方案,在满足承载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轻业务控制层扩容压力。

乡镇OLT,建议通过大二层SW汇聚后再上联BRAS/SR,减轻县乡传输压力。

城区新增OLT,优先选择通过大二层SW汇聚后再上联BRAS/SR。

城区现有OLT,上联链路改为10GE颗粒度时,对于单台OLT上联峰值流量现状低于3Gbps的,建议通过大二层SW汇聚后再上联BRAS/SR;对于单台OLT 上联峰值流量现状高于3Gbps的,可综合考虑本地传输资源和业务控制层扩容投资压力等因素,合理选择OLT上联方案。

6 NAT44部署(1)提高公有IPv4公有地址利用率充分盘活已分配、但利用率不高的地址段。

及时将部署NAT44节省的IPv4公有地址回收再分配,不应只部署NAT44而不回收公网地址,切实提高IPv4公有地址资源使用率。

(2)按需部署NAT44,避免超前确实有公网地址缺口的,才可以考虑部署NAT44。

NAT44部署能力不宜过大,建议根据私网用户访问互联网的实际需求,按需合理配置NAT44能力。

采用分散式部署的,应选择并发最大的部分节点BRAS插卡,回收公网地址给其他节点BRAS使用,不应全面铺开插卡。

7 关键功能部署(1)BGP协议为优化IP城域网和169骨干网的流量均衡、提高链路利用率,主流的大容量BRAS/SR设备(40G平台及以上)应开启BGP动态路由,接收169联通全网路由信息,减少CR之间的横穿流量。

(2)QoS及组播城域网业务控制层及以上层级设备,应具备三层IPP/ MPLS EXP标签能力,二层汇聚设备应具备二层QoS能力。

应实现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优先QoS保障。

对于采用BNG设备实现宽带上网、互联网专线和IPTV等多业务综合接入的,应部署QoS策略实现不同业务的QoS保障。

开展IPTV业务的城域网,应部署组播技术,有效降低IPTV直播业务对城域网带宽资源的消耗。

8 需求预测方法(1)上联流量预测针对核心层出口流量预测,建议采用趋势外推法,根据历史流量变化趋势预测流量增长。

原则上省内各城域网出口流量预测结果的年均增长率应与过去三年出口流量的增长趋势相符。

如有IDC、Gi等大流量接入方案调整,以及城域网出口流量疏导路由策略调整,影响到流量变化趋势的,需在预测时特别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