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身边的小事三年级口语交际

身边的小事三年级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微小的事情,但却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影响。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身边的小事。
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玩耍,看到一个小女孩摔倒了,她的膝盖擦破了皮,鲜血直流。
我立刻跑过去,把她扶起来,拿出我的手帕帮她包扎伤口。
小女孩感激地看着我,说了声谢谢。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让我感到非常开心。
还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老人没有座位,站在车厢里摇摇晃晃。
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他。
老人感激地对我笑了笑,这让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这些小事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这些小事,我们可以传递爱和温暖,让别人感到快乐和幸福。
所以,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正能量!
以上是一个关于“身边的小事”的口语交际内容,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调整。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内容分析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借助图片链接学生的生活场景,唤醒学生生活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发生事情的想法,产生表达的欲望。
口语交际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课堂上必须充分创设学生在话题建构之后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情境,小组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1.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入课题。
1.导语: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聊聊身边的“小事”。
(课件:乱停乱放共享单车、志愿者把自行车摆整齐、乱倒垃圾、清洁工辛苦工作等图片。
)2.揭示课题:同学们,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有一些是令人感到温暖的,值得我们学习,而有一些是不文明的,需要大家去纠正和防范。
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小事”。
设计意图:借图片将生活的场景搬进课堂,唤起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小事的回忆,激活事件发生时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主动交流的欲望,给学生搭建一个积极的口语交际平台,为后面聚焦具体场景、表达看法埋下伏笔。
二、直击画面,表达看法。
(一)看课本插图(课件)1.看图谈感想。
看完图后,说说图中的人做得对不对。
如果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如果不对,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应该怎么做才对。
2.先小组内交流,再由组长汇总,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优秀课件

有人看到鲜花开得正艳,就随手摘走,或 是随意践踏。这种行为是非常不文明的,不仅 破坏了花草,还暴露了缺乏社会公德的缺点。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呢?
① 乱扔垃圾;
② 高空抛物;
③ 随地吐痰;
④ 乱闯红灯;
⑤ 说脏话;
⑥ 不爱惜物品;
⑦ 不讲卫生;
⑧ 毁坏公共设施;
⑨ 浪费水、电、粮食等。
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做事有做 事的规矩。我们每个人都要适当的 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只图自己方 便、高兴,要懂得替别人着想,替 大家着想,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别人 的认可和尊重。
公共礼仪
小区里,小狗拉了 便便,跟在小狗身后的 主人赶紧用铲子把狗便 便清理干净。
公共环境卫生
很多人排队搭乘公 交车时,有个人插队了。
公共秩序
几个人在景区游玩, 有一个人在墙上乱涂乱 画,还有一个人爬到树 上让别人给他拍照。
旅游文明
讨论:这些“小事”有 的给人带来温暖,有的令人 厌恶,甚至可能带来危害。 你对此有何看法?
小组交流
在纸上简要记录组内同学的发言要点。
全部组员说完后,试着汇总小组成员的
看法。
会倾听
➢ 把小组成员的看法串起来,并连贯地说 一说。
➢ (谁)分享的是(一件什么事),他认 为(说清楚同学的看法)。
能汇总
拓展发散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课后练习
(1)回家对家人描述自己看到的身边 某件“小事”,并说清楚自己的看法。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交际指导
1.观察生活,发现“小事” 在交际前,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
收集交流话题。
2.大胆交流,展示自我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不文明行为或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板书设计)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教学来自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老师给大家播放几段视频,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导入课题: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中类似的“小事”随处可见。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明白“小事”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教学环节二
课题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学目标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3.育人目标:清楚地表达自己对不文明行为的看法。
教学重点
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1.学生代表依次到台前汇报小组成员的看法。
2.全体互动,组际交流。
3.师总结。
设计意图: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这要求学生在小组交流时注意倾听、记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这个教学设计渗透着彼此尊重的交际意识。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讲清楚
抓要点
说完整
作业设计
练习说话。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策略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身边的小事”。教材提供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4幅情境图,帮助学生勾连生活,唤起回忆。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就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看法,渗透彼此尊重的交际意识。
观察图片,表达看法
1.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前两幅情境图,说一说: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想一想:自己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优质版教案

课题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小事”,标题在“小事”上加引号,隐含了事小意义大的价值导向。
语言运用:把对生活中常见行为的看法讲清楚。
思维能力:小组交流时注意倾听记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汇总时尽量涵盖每个人的意见,渗透着彼此尊重的交际意识。
审美创造: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教材提供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4幅情境图。
帮助学生勾连生话、唤起回忆。
上面两幅图表现的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下面两幅图表现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关注描写:本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的要求,重在把对生活中常见行为的看法讲清楚。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是要求小组交流时注意倾听记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汇总时尽量涵盖每个人的意见,渗透着彼此尊重的交际意识。
【教学目标】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点】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课件2-5)1.教师导入:今天,老师在学校车棚看见一个小同学把被风吹计倒的自行车一辆辆扶起来摆放整齐,当时我的心里感到特别温暖,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小事呢?2.揭示课题:这些小事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常见,有的时候一些小事也会给别人带来温暖,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说说我们对身边“小事”的看法。
(板书:身边的“小事”)(设计意图:借助身边事把生活的场景引入课堂,唤起学生对生活中小事的回忆,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为后面关注具体场景、表达看法打下基础。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一等奖课件)

开门的时候,走在前面 的叔叔把门推开,耐心等着 后面的阿姨和小孩进来。
公共礼仪
小区里,小狗拉了便 便,跟在小狗身后的主人赶 紧用铲子把狗便便清理干 净。
很多人排队搭乘公 交车时,有个人插队 了。
公共秩序
几个人在景区游玩,有一 个人在墙上乱涂乱画,还有一 个人爬到树上让别人给他拍 照。
旅游文明
②帮助有困难的人;
③随手关掉水龙头; ④主动让
⑤救护流浪的小动
座;
物⑥主;动帮助家人做事情……
举手之劳的“小事”,有可能给别人 巨大的帮助。所以我们不能光顾着自己方 便,还要主动去帮助别人。得到别人的帮 助后,更要用真诚的心、感恩的心对待帮 助自己的人。
不文明行为
在图书馆,有的人脚步声很重,甚至大 声说话,严重影响他人看 书。看书需要一个安静的 环境,进入图书馆,步子 要轻,不要大声喧哗。
讨论:这些“小事”有的给人 带来温暖,有的令人厌恶,甚至可 能带来危害。你对此有何看法?
不能光说“好”还是“不 好”,还要说出一定的理由。
说理由时,可以讲讲这种行为 的后果,还可以补充有关事例。
交流要求
1.说清楚自己发现的“小事”,表明自己的 看法,听一听同学们的评价。
2.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明白同学说的是 什么事情,看法是什么,听不明白的地
2.汇总印象深刻的几位同学的发言,说给家 人听。
有人看到鲜花开得正艳,就随手摘走,或 是随意践踏。这种行为是 非常不文明的,不仅破坏 了花草,还暴露了缺乏社 会公德的缺点。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呢?
①乱扔垃圾;
②高空抛物;
③随地吐痰;
④乱闯红灯;
⑤说脏话;
⑥不爱惜物品;
⑦不讲卫生;
三年级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三年级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我的同桌小明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总是能给我带来一些小惊喜。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偷偷拿出了一个小糖果盒,里面装满了五颜六色的糖果。
他低声对我说:“快看,这是我今天早上在路上捡到的,你想要吃吗?”我兴奋地点了点头。
正当我准备拿起糖果时,老师突然转过身来,我赶紧放下了手。
小明看到这个情况,立刻把糖果盒放回了书包里,一脸无辜地向老师解释:“老师,我只是在整理书包,不是在偷偷吃糖。
”老师稍微瞪了他一眼,然后继续上课了。
放学后,我们一起走回家。
我问小明:“你为什么不敢在课堂上吃糖?”他笑笑说:“因为老师不允许我们吃零食,我怕被罚站。
”我点点头,心里明白他的担心。
回到家后,我拿出了一颗糖果,小心翼翼地品尝着。
那一刻,糖果的甜蜜在我口中蔓延开来,仿佛所有的烦恼都瞬间消失了。
我感激地看着小明,说:“谢谢你,小明,你总是能给我带来惊喜和快乐。
”
小明笑了笑,说:“这只是小小的礼物,我希望我们能一直做好朋友。
”我点了点头,我们握了握手,表示我们将成为永远的朋友。
从那以后,小明和我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我们经常一起分享零食,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小明总会鼓励我,帮
助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觉得,有一个好朋友真的很重要,他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尽管小明和我只是三年级的学生,但我们的友谊却像大人一样坚固。
就像那颗小小的糖果一样,我们的友谊充满了甜蜜和温暖。
我相信,无论将来发生什么,我们都会一直是最好的朋友,共同度过每一个快乐的时光。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口语交际中常用的一些表达方式;2.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场景,帮助学生掌握情景语言应用;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口语表达的意识和能力;4.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际规范,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口语表达方式;2.难点:引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注意语态、用词、发音等细节,构建正常良好的交际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PPT或者实物道具提出一个“小事”场景,如同桌在写作业时用嘴巴吹纸,或者同学在课堂上打瞌睡;2.询问学生对这种现象持何态度,并引导学生讲述一些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境。
(二)讲解1.在教室中挑选一些常用的交际用语,提供正确说法、错误说法、合理的改进方法等示范和讲解;2.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实际演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引导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常用的对话表达方式;3.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语调、语气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三)操练1.小组活动:老师将实物或者图片与一些“小事”情境搭配,让学生在小组中练习论述这些情境下应该如何交流,掌握语言应用;2.对话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习惯养成小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多注意语言细节的表达,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四)归纳总结1.让学生总结、归纳前面所学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细节的敏感度;2.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准备一些口语表达的练习材料,进行集体展示。
(五)拓展应用1.鼓励学生将学到的口语技巧应用到生活中,彰显自我风采;2.指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遵守语言交际规范,养成良好交际习惯。
四、教学评估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针对性提示、帮助以及小组活动、对话训练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编写几句表达方式,实际应用到生活中;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记录身边的一些“小事”,并总结出正确的交际方式和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重点
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
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1.联系生活
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借助图片链接学生的生活场景,唤醒学生生活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发生事情的想法,产生表达的欲望。
2.授之以渔
听得悦耳,说得顺口,品得出味儿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
融“听”“说”“交际”三个部分于一个有机整体的口语交际教学,旨在教给学生必要的听说及交际的方法。
3.合作交流
口语交际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课堂上必须充分创设学生在话题建构之后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情境,小组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1.多媒体课件。
2.校园生活照片。
3.学生提前搜集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入课题。
1.师: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聊聊身边的“小事”。
课件出示:课前拍摄的执勤大队长帮助小学生把自行车摆整齐的图片、小学生乱倒垃圾的图片等。
2.同学们,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有一些是令人感到温暖的,值得我们学习,而有一些是不文明的,需要大家去纠正和防范。
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小事”。
(板书:身边的“小事”)
设计意图:
借图片将生活的场景搬进课堂,唤起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小事的回忆,激活事件发生时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主动交流的欲望,给学生搭建一个积极的口语交际平台,为后面聚焦具体场景、表达看法埋下伏笔。
二、直击画面,表达看法。
(一)课件出示(课本97页插图,提出看图要求)。
1.看完图后,说说图中的人做得对不对。
如果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如果不对,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应该怎么做才对。
2.先小组内交流,再由组长汇总,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第一幅图片(左上):
(1)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走在前面的同学,打开门后,让后边的人先走,最后再自己把门关上。
)(2)谈谈你的感受。
生1:这种行为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令身边的人感到很温暖。
生2:事情虽小,但是让人敬佩,是文明的行为。
2.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第二幅图片(右上):
(1)说说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小事?
(出门遛狗时,主人自觉带上铲子和方便袋及时把狗狗的粪便清理干净。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狗主人的行为非常文明,这样做,我们的环境就保持整洁了。
①小组代表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课件出示:
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随手捡拾垃圾
帮助有困难的人
随手关掉水龙头
在公共汽车上主动让座
语言文明
爱护小动物
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
……
(3)教师小结:只要我们有做好事的意识,处处留心,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样不仅会让别人感到温暖和爱,还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赞赏。
(4)有的小事,就像一盏灯,给我们指明方向;有的小事,就像一面镜子,给我们警醒。
我们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向他人传递正能量。
说说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个讲文明、受人尊重的人。
生1:要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生2: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好人。
(三)不文明的行为。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第三幅图片(左下):
(1)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不文明的行为?(大家排队乘公交车,一个戴红帽子的人,却插队挤上了公交车。
)
(2)说说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
生1:这个人太不文明了,别人辛辛苦苦等了半天,他不用等就上车了,太气人了!
生2:如果我在场,我一定阻止他的这种不文明行为,太自私了!
2.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第四幅图片(右下):
(1)说说图上的内容。
(一名游客在房屋的外墙上乱涂乱画,还有一名游客爬到树上拍照。
)
(2)谈谈你的看法。
生1:这种随意跑到大树上拍照的行为太不文明了,不光会损坏大树,还很危险,一旦出现意外,害人害己,后悔都来不及。
生2:旅游时,在墙上留下字迹,是非常自私、不文明的行为,留下字迹,美好的景物会变得面目全非。
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小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代表汇报发言,全班交流身边不文明的行为。
(1)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2)一要注意倾听每位同学的发言;二要记住别人说的主要信息;三是必要时可以记录几个关键词;四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追问;五是汇总时,每个同学的看法都不要遗漏。
(3)汇总如下。
课件出示: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板书:不文明的行为)
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在墙上涂鸦、乱闯红绿灯、公共厕所用完后不冲水、小摊小贩占道经营、语言不文明、故意毁坏公共设施、浪费水电、不珍惜粮食、踩踏禁行绿地……
(4)小结: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是极端自私的表现,展现了一个人的内心素养,是被大家厌恶的行为,轻则要受到谴责,重则会给社会、他人或自己造成灾祸,害人又害己。
设计意图:
首先,我们要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书上的四幅插图,上面两幅图讲述了同学们身边不
文明的小事,而下面两幅图则介绍了一些生活中的文明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却能让别人感到温暖,在看、听、说的过程中,学生表达得更加生动了。
三、拓展延伸,体验生活。
1.同学们,只要人人都有一颗文明、美丽的心,那么我们随时随地都会在自己身边感受到令人温暖的言行,请你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一颗“爱心”,表达出文明礼貌、携手前进的心意。
2.向自己的家人描述自己看到的身边某件“小事”,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
进行实践的延伸,意在将这份口头表达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文明礼貌的快乐,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言行,使教学更有意义。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老师进行口语交际指导,选题要精心思考,其中的道理应尽量深入浅出,老师的范例也要精心准备。
在课堂外,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与别人交流,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要多观察、多积累,丰富自己口语交际的内容。
成功之处: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注意用简要的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不足之处: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
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比较少。
教学建议:
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小事,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道理,懂得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