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教案-高三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沟通。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案例,用于教学示例和分析。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沟通。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角色扮演中的体会和感悟,总言表达的技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沟通,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了解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并讨论为何如此。

2. 角色扮演:设计不同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在特定情境下使用得体的语言。

3. 小组竞赛:设立小组竞赛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语言表达,增加课堂互动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语言的连贯(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连贯(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连贯(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教学设计语言的连贯(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语言的连贯主要是对句子之间的要求,看句与句之间衔接得是否合理,是否紧凑。

连贯是在规范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

连贯的基本要求是:一番话,紧紧围绕一个话题,语意畅达,不横生枝节;语气贯通,不出现阻隔。

(一)语句连贯的原则语言的连贯,实际上连贯涉及形式问题,如壕涫健⒕湫颉⒕渥拥南谓雍粲Φ龋也涉及内容上的问题,即上下句的意思要吻合,事理要通达,语境氛围要一致。

当然,语言的连贯,主要指语意的相接。

使语言连贯要从事理和文理两方面入手?1、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达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

如: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句意连贯,重点突出。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墓周围古松苍翠,石栏环卫,庄严古朴。

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即陷害岳飞的臭名昭著的奸佞秦桧夫妇等人。

该段陈述的话题(主语)为“岳飞的墓”,全段只有紧紧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才能保证语意的贯通;而画线句的主语是“四个铁铸人像”,这就转换了全段的话题,破坏了语句的连贯性,所以应调整为“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2、行文的照应性做语言连贯的主观题,既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联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

如: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 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树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这段话中,④句的“就进入……的草原带和森林带”是本段具有总括性的句子,因此,下文的叙述顺序必须与此照应,即先叙述“草原带”,再叙述“森林带”。

语言要连贯》教案

语言要连贯》教案

语言要连贯》教案写作目标:1.明确语言连贯的要求。

2.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

3.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的形成。

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语言连贯的基本规则与要求,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的形成。

教法与学法:教法:1.讲练结合法:老师讲授知识与学生练相结合。

2.讨论点拨法:在分析要领、修改典型作的时候,分组或全班讨论,老师相机点拨,得出共识。

学法:1.自主、合作、探究: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修改,深入探究,从而明确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连贯。

2.品味、交换、练:展现杰出片断,交换阅读和写作心得。

课时放置:1课时讲授过程:一、导入写作,激趣引思。

文从字顺,表意连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言能力。

“连接”是指表达的观点、角度、风格一致,读起来天然顺畅。

我们在作文时,只有做到语言的通畅连接,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心中的情绪。

别人也才能经由过程文章更好地相识我们。

今天,我们就来练如何使我们的作文语言愈加连接,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板书:语言要连接)二、写作形成阶段。

一)技法指引1.什么是作文语言的连接?1)语言的连贯是写作的基本要求,那么语言连贯包含了哪些方面的意思?同桌讨论,举手回答,教师归纳:连贯,就是表达要明白、通畅。

即语言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脉络清晰,文笔顺畅,语序合理,呼应自然,能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2)病例展示。

阅读下面一段话,分析其不合理的地方,并指出合理的顺序。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

④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⑤那是一轮灿烂的满月。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总结:有“大海”有“月亮”,就应该考虑按空间顺序来描写,可以按照从天上的“月亮”到地上的“大海”再到“海滩”的次序。

因此合理的顺序应为:⑤④①③②。

语言表达连贯教案

语言表达连贯教案

语言表达连贯教案语言表达连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和技巧;2.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用流利、准确、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3.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语言表达活动中去。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什么是语言表达连贯;2. 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语言表达;2. 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呈现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你的一个好朋友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他想要找一个特定的建筑物,你该如何帮助他?",然后请学生进行讨论。

2. 概念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语言表达的特点,引导学生得出语言表达需要具备连贯性的结论。

3. 方法总结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内容,总结出语言表达连贯的几种方法和技巧,并将其列在黑板上。

4. 语言表达练习教师设计一些语言表达的练习题目,要求学生用连贯的语言进行回答。

5. 反馈讲解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评价,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6. 提出要求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知识掌握情况:学生是否掌握了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和技巧;2. 能力运用情况: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语言表达;3. 参与情况: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语言表达活动中去;4. 表达准确性: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利。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用流利、准确、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只能对语言表达连贯的一小部分内容进行介绍和讲解,对学生的训练和练习时间有所不足。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大语言表达连贯的训练和练习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语言表达。

高考复习《语言连贯》教案

高考复习《语言连贯》教案

语言连贯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对象分析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再加上尚未掌握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所以在做这类试题的时候总是毫无头绪,只能乱猜乱写,形成的答案很少得分甚至不得分。

二、设计思路与意图语言表达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语文高考的重点。

连贯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是在规范的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

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语言表达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来使前后文语意贯通,如果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这些解题技巧,那么在解题的时候就不会毫无头绪,得分率也会明显提升;再者,语言连贯涉及到语言的写作和运用,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增强用语连贯、语意贯通的意识,对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连贯题的几种考察类型,掌握做连贯题的几种常见思路,培养书面表达中能够准确、熟练的组合和衔接句与句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分组讨论法、点拨法、举例引导、训练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考题类型,自主学习,通过巩固练习提升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逐步养成细观察、勤思考、构建思维导图、知识网络的习惯,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答连贯题的几种常见思路教学难点:如何因应语境的变化,准确地使用响应的解题方法去填补句子使前后文语意贯通五、教学手段:实物投影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课前准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历次大小练习、测试试卷为素材,每个小组归纳解答语言连贯题的常用方法,以备课堂上交流。

八、教学过程:(一)百家争鸣,导入新课(用时约5分钟)【师生互动】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代表发言,谈谈本组归纳的解答“语言连贯题”的方法。

发言完毕后,再让学生自由补充,最后由教师作点拨与小结。

《语言表达连贯》教案

《语言表达连贯》教案

一、导入 古人在评价文章时要求“文气畅达”、“语势贯通”就是强调语言的连贯。

1. 分享句序调整的故事:读书人调换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诗句顺序 启示:句序不同,效果不同 2. 例子分析: ①我走进会场,正中悬挂着大红横幅,两侧缀着金黄的流苏,四壁张贴着标语,____。

②我走进会场,大红横幅挂在正中,金黄的流苏缀在两侧, 标语张贴在四壁,____。

A. 会场布置得相当大方B. 布置会场的工作做得细致周到启示:说话重点不同,衔接不同教学过程 《语言表达连贯》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相关知识。

2. 探析解答表达连贯题的规律及其方法。

教学重难点1. 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

2. 灵活准确地解答表达连贯题。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语言的表达连贯,要做到句序合理,衔接紧密。

二、中考基本题型1.排序:将一组句子排序【表达连贯】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角度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A. ①②③⑥④⑤B. ①③⑥④⑤②C. ③①④②⑤⑥D. ③⑥⑤①④②三、方法指导(一)找准中心句或总领句1.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共同的话题。

如《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等,虽然写的内容不少,但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二)注意合理的顺序1.事物之间有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即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和思维规律,句子间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事理关系),安排整理语句应该注意合理的顺序,以使语言表述连贯、思路清晰。

高三语文备考之语言表达连贯学案教师版

高三语文备考之语言表达连贯学案教师版

语言表达连贯一、考点分析:连贯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常考考点。

连贯是指,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要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序要合理,句子的组合与衔接、呼应要自然。

二、题型解读:“排列句序”和“语句复位”两种题型。

三、点拨技法:(一)“排列句序题”解题技法——“三步”“四排”法1.“三步”法: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对主要内容、主题的判断)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注意关联词及内容上的紧密联系)第三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是否有总结、照应等作用)2. “四排”法(“语句复位题”也可用这四种方法)(1)词语排序法——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来排序。

首先,要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两句话中出现了相同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排在一起。

其次,是找“关联词”和“代词”,如果能找到关联词、代词,就可根据关联词成对使用、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句子。

再次,是找“暗示性词语”,使用了“换句话说”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之后;出现“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

(2)句式排序法——根据句式来排序。

句式排序法指的是根据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同的特点,来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两个句子。

(3)标点排序法——借助横线中的标点来排序。

需要借助标点排序的语言连贯题,横线后的标点除了逗号、句号外,还会有分号、问号等。

遇到这种横线后标点有变化的连贯题时,可凭借标点的暗示作用来确定答案。

(4)语意排序法——根据句子之间的语意联系来排序。

将语意联系最密切的两个句子连在一起。

在四种排序法中,语意排序法使用频率最高。

3.堂上小练【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________。

语言的连贯(教案)

语言的连贯(教案)

语言的连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连贯的概念,认识到语言连贯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连贯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连贯语言的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连贯的定义和意义。

2. 连贯语言的基本要求。

3. 连贯语言的技巧和方法。

4. 连贯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故事或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连贯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语言连贯的定义、意义和基本要求。

3. 示范:给出一些连贯语言的例子,分析其技巧和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连贯语言的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语言连贯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连贯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3. 学生对连贯语言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故事或实例用于引入。

2. 连贯语言的例子和分析。

3. 练习材料和反馈表。

4. PPT或黑板用于讲解和展示。

5.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连贯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体会和经验。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场景,运用连贯语言进行沟通。

3. 演讲比赛:组织一场演讲比赛,要求学生运用连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七、教学策略:1.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优秀的文章或演讲,让学生了解连贯语言的表达技巧。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反馈与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语言表达方式。

八、教学延伸:1. 让学生收集一些连贯语言的例子,进行分析和欣赏。

2. 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演讲比赛或辩论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2. 鼓励学生多进行口语练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教案-高三语文教案
四川省平昌中学:
高考《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D”。

它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自1989-----2002年,连续14年高考语文考查了这一考点。

“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能力。

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统一、语序合理和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三个方面。

一.保持一致性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连贯。

1.陈述对象一致。

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不肯出门,_______。

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
D.但他终于和他父亲一同走了
[点析]A。

因为这一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也保持了语气的连贯。

如果用B项就忽然换了主语;如果用C或D项就失去了“被动”性,在连贯性了都欠缺。

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

有的在结尾归纳或总结出论点、观点。

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言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

反之亦然。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

______。

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点析]B.这是一个议论语段,议论的中心是对于文化消费的“各取所需”,由此出发,就要确定表示中心论点的B项。

3.保持句式和音节的统一。

要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可以增加语势,加强语言的连贯。

音节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__。

要使读者看不到斧
凿痕迹,只觉得____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_____。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间间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是死症⑥便太浅显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⑥
[点析]B。

从前后连贯的角度看,③④句中,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而④句能。

从音节和谐的角度看,能和“却似天成”句中的“成”押韵的有首句的“营”,句①中的“成”,句④中“整”和句⑤中的“症”。

因此选B。

二.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
1.要合乎事理。

语言表达要符合事理,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出现“裂痕”,语言必然不通。

前面说了两面,后面承接一面,反之,前面说了一面,后面承接两面;前面从好处说,突然从坏处说,反之,前面从坏处说,后面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续性。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长处
C.任何人和事物都有千秋
D.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点析]A。

诗中强调的是“逊”和“输”,是从“不足”的方面说的,接以“缺憾”,在事理逻辑上没有问题。

B项,则是两面对一面;C项则是从“短处”突然转到说“长处”;D项则是转换了说话的角度——原诗是说事物本身的优劣长短,加“对”字后,变成了说“人”的情感态度了。

2.表达要合乎语境。

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

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凄凉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

这一切,在同一段文字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臂了。

[点析]A。

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调是阴沉凄凉的。

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考虑都选A。

B项的“满天彩云”,景和情都与原文明显不协调。

C句的“渐渐隐没”与原文的“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相矛盾。

D句所描绘的北风、枯草、树皮也与原文不协调。

3.表达要语脉贯通。

思有路,语有脉,表达一个意思总得按照一定先后顺序,这样才会脉络分明,语气贯通,不跳脱,不紊乱。

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或
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的前后为序;或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等等。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_______________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来临的广播,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点析]C。

这是一个叙述性语段,所述的中心是师生帮助抢收的情况,其动作有明显的起因和结果。

在所列各组语句中,①是对师生抢收战斗的形象描写,②是得到消息所产生的心理,③是在心理指导下开始行动,④是动作的原因,即得到消息。

正确的语脉顺序为:得到消息——心理活动——开始行动——具体抢收。

4.表达要服从篇章结构规律。

根据人们的思维规律和篇章结构规律,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段往往开宗明义,在开头就提出观点或说明中心,以领起全文或全段;往往在篇末或篇尾用简明概括的文字总结文章,重申主旨。

据此,对于首尾句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的句子。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类几亿吨甚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磷虾是南极生态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没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

_________________
A.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十分恰当。

B.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

C.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说更为恰当。

D.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恰当。

[点析]D。

无论从片段还是摘引来看,都是具体说明磷虾在海洋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的。

AB 磷虾与其它生物并举,C省去磷虾不提,都不能作结尾。

只有D体现了“磷虾是南极生物中一个关键性的生物”这个意思。

三.语句要前后照应。

照应常常和文章的内容主旨,条理脉络,层次结构有关,必须在建立前有交代,后有碍照应的概念。

在阅读中留心各种照应的实际意义,在说写中注意句中成分彼此照应,句子与句子间相互照应,使语句不矛盾不脱节。

1.问答照应。

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作出正确的回答。

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会造成语句不连贯。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要使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加速发展,我们要不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呢?根据我国国情可不可以完全照搬西方模式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不能,我们要有自己的创造和发展,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B.我们必须作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就会犯政策上的错误。

C.我们的回答只能是肯定的,否则就没有改革的出路。

D.我们的回答是只有深化改革,不能踌躇停滞,更不能知难而退。

[点析]B。

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