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导学案1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老王》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老王》导学案导学案:《老王》【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北方的农村生活和农村人们的辛勤劳动。
2. 学习理解老老实实、庄重、勤劳、能吃苦的农民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导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和环境。
展示图片《老王》通过图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对农村的生活进行描绘和想象。
Step 1 预习导读1.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标题和图片推测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2. 根据课文标题和自己的经验,你认为“老王”这个名字是什么含义?Step 2 阅读指导1. 请同学们扫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 课文主要描述了谁的一天?(2) “老王”为什么很老实?(3) 课文通过什么细节描写了农村人的勤劳劳动?(4) 通过描写“老王”的家乡,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5) 在“周记”中,为什么把“老王”比作一头老牛?2.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1) 《老王》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农民勤劳的精神?(2) 通过描写“老王”的家乡,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3) 你认为“庄重”、“老老实实”和“勤劳”是什么样的品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Step 3 文本诠释1. 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一下文章中描写“老王”的细节,以及这些细节给你的印象。
2.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描写“老王”的词语,分别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3. 请同学们观察和解读“周记”中的比喻句:“老王就像那只在田地间拖犁赶牛的老牛……”你认为作者为什么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老王”?Step 4 思考发散1.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周围有没有像“老王”一样勤劳而又老实的人?你如何评价他们?2. 阅读课文后,你对农村人们的生活和辛勤劳动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吗?请写一段话。
【导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农村生活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学会了理解老老实实、庄重、勤劳、能吃苦的农民精神,并通过描写“老王”的细节激发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老王导学案完美版

《老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学习作者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展现人物形象特点。
2、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学习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伛.()攥.()翳.()塌.败()取缔.()惶.恐()骷髅..()滞.笨()愧怍.()2、解词滞笨愧怍补充3、作家作品4、背景介绍学习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为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并收集课文的相关信息(1)初识老王,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
(2)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看课文中一幅脸的特写,这是一张怎样的脸,你能描述一下吗(3)追忆老王,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4)走近老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4)了解文中另一个人物——作者。
提问: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三、小结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
刘占领
学习目标:
1 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 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然后抄写文后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介绍了老王哪些艰难的生活境况?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3、本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四、重点研读
阅读“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部分,回
答问题。
1、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2、老王说“我不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你是怎样理解的?
3、对课文最后一句话应怎样理解?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弱者、苦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弱者,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关爱。
同学们,学了本文之后,你准备怎样对待身边的“苦人”呢?
六、总结你的收获和疑问。
《老王》导学案1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执笔者:赵玉芹使用者:
课题:老王课时: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通过独立阅读,能有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3.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
预习检测:
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家、家。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2、给加点的字注音
伛偻
..()荒僻.()攥.()塌.败()取缔.()
骷髅
..()滞.笨()愧怍.()惶.恐()
3、解释下列词语:
取缔:
扶病:
伛:
翳:
滞笨:
愧怍:
自主、探究、合作(质疑、解疑)
探究一:速读课文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个方面)
(1-4段)说明老王是一个的人;
(5-22段)说明老王是一个的人。
2、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探究二:
1、老王的“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
别人如何对待老王?
3、老王的“善”表现在哪里?体现老王的什么品质?
事件老王的品质
4、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我的收获:。
《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2、情感与价值:感悟爱的博大,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3、方法与评价: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学习重点:全面把握课文,感受语言特点学习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知识链接:1、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整理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
杨绛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2、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
在我们无意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
请看2、观看图片,述说感受二、自主学习通读课文,完成:1、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2、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3、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三、班级展示1、小组交流,完善答案2、全班范围内展示四、合作探究(既然“我”也关爱老王,为何文中还说“愧怍”?提示:联系写作背景,我对老王已经仁至义尽,但为什么还是愧怍?五、学习收获六、达标反馈仿写句子: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应该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幸福的道路。
假如我是一团火,________;假如我是一朵花,________;假如我是一颗星,________;第二课时一、走进老王,品读课文1、作者写老王的几件事情中,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最生动的、最形象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组合作,并并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发言;教师巡回指导,有什么疑问,及时解决二、班级展示1、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老王》活动导学案

《老王》活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2.初步把握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题。
(重、难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重、难点)4.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难点)5.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
重点)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学自习【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重点)2.初步把握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题。
(重、难点)一、,写作背景见“同步”※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把握老王和作者两个人物形象,那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呢?一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二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
①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
②分析人物语言,要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
③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
④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意味深长的语句要好好咀嚼,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聚焦目标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完成“同步”p聚焦目标2带着以下问题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我自信!我参与!)1. [理线索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温馨提示: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我们读起来感觉材料琐碎,但是又感觉它是一个有机整体。
那么本文琐碎的材料是用怎样的叙事线索组织起来的呢?)2. [知内容1)你认为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温馨提示: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对老王进行刻画?)2)你认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温馨提示:结合文中作者一家人对老王所做的一系列事情:给他吃鱼肝油、照顾他的生意、从不欺负老王等等来回答。
)3揣主旨]谈谈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第二课时研习展评(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重、难点)2.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重、难点)3.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
重点)学习过程:导读提示:同学们,你们关注歌星、影星、球星,是因为他们光环耀眼,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老王》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导入学生们,在阅读本课文《老王》之前,我们先通过图片、短文等方式探讨“友谊”的重要性。
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幅图片,谈一谈图片中的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他们是不是好朋友,这两个小朋友的行为是不是体现了友谊的重要性。
二、阅读全文(一)第一遍阅读请在三分钟内默读全文,了解文中人物、情节。
(二)第二遍阅读请大声朗读全文,加深对文中人物、情节的印象并理解文本内涵。
(三)小组讨论请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文中阿强是个怎样的孩子?2. 文中老王是个怎样的老人?3. 阿强和老王之间的友情是怎样建立起来的?4. 阿强和老王在一起经历了什么?5. 阿强最终怎样体现了对老王的感激之情?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三、思考拓展请思考以下问题:1. 你认为“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重要?2. 除了本课文中,你还有哪些故事和亲身经历可以说明“友情”的重要性?3. 在你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老王”这样的人吗?你对他们有着怎样的看法?4. 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越来越脆弱,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好自己身边的友情?请个体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今天的课程里,我们一起阅读了本课文《老王》,通过图片、短文等方式探讨了“友情”的重要性,对文中人物、情节进行了理解,并分组讨论了相关问题,最后思考拓展了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让友谊像阳光一样普照你我通过本课《老王》的阅读和讨论,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友情的可贵和重要性。
阿强和老王之间的友谊是因互相关心和帮助而建立起来的。
尽管他们年龄差距大,但他们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彼此支持和鼓励。
最终阿强体现了对老王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动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友情也是不可或缺的。
与朋友之间的信任和关心让我们变得更加有安全感和责任心。
《老王》导学案

【探究主题问题】
⑴老王为什么会这样善待“我”?“我”的为人怎么样?
答:
⑵“我”的善良体现在哪些事上?哪些细节感动了你?
答:
【拓展阅读问题】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一路走来一路歌》中“爱与责任相伴”这一部分,为课堂讨论(小型辩论赛)作准备。
【反思】
备注
《老王》导学案
第周第2课时课型:讲读编写人:黄辉华审核人:执教者: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揣摩语言,体会作品朴素、平淡而富有表现力的风格。
【课前预习】
多媒体补充写作背景(资料来自杨绛《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种种罪行,并公布今后的待遇:一,不发工资,每月发生活费若干元;二,每天上班后,身上挂牌,牌上写明身份和自己招认并经群众审定的罪状;三,组成劳动队,行动听指挥,并由“监管小组”监管。我们俩的遭遇相仿佛。他的专职是扫院子,我的专职是扫女厕。在群众愤怒的呵骂声中,我方知我们这一大群“示众”的都是“黑帮”、“国民党特务”、“苏修特务”、“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等。我和同伙冒雨出席棚,只愁淋成落汤鸡,不料从此成了“落水狗”,人人都可以欺凌戏侮。
2、主题探讨: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可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她还感到“愧作”?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愧怍”?
【提升写法问题】
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拓展阅读问题】
阅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一路走来一路歌》中的《孝心无价》,为课堂讨论作准备。
谈谈你对文中:“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这段话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导学案设计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骷髅( )( ) 翳( ) 滞笨( ) 攥着() 惶恐( )
镶嵌( )( ) 荒僻( ) 取缔()侮辱( ) 愧怍(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伛:________ ②取缔:_________
③塌败:_______ ④愧怍:
⑤滞笨:_______
二、课堂探究。
1、老王的苦体现在那些方面?
2、老王的善良怎样表现出来的?
3、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并谈谈理由。
4、老王为什么会如此善待我们?
5、我们的善良体现在那些方面?
三、拓展延伸
其实像老王这样的需要我们关注和爱护的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一起回想一下,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如果有,请讲述一下他们的故事,如果没有,请你就如何善待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把它们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