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老王》学案(有答案)
10.《老王》学案及答案

10.老王第一课时一、基础达标1.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著名作家,评论家,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译作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骷髅..()()绛.()愧怍.()()伛.()取缔.()攥.()荒僻.()翳.()塌.败()3.解释下列词语滞笨:愧怍:取缔:塌败:二、整体感知4.结合全文,说说老王的“善”与“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说老王是个怎么样的人?5.老王是不幸的人,又是善良的人。
那么,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又是如何做的呢?说明了什么?三、研读赏析6.当善良的老王去世时,作者有什么感受?请用原文回答。
7.作者一家竭尽全力帮助老王,为什么还会如此愧疚呢?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8.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9.选词填空(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
A.偏僻 B.荒僻(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的小屋。
A.坍塌 B.塌败(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了。
A.取缔 B.取消(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A.愧怍 B.惭愧10.填空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来组织材料。
课文写老王,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_____”。
二、研读赏析重点阅读“老王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1.文段中写老王“直僵僵的”“面如死灰”,像僵尸、骷髅一样,这样写表明老王,暗示了他。
12.“我”见到老王为什么吃惊?13.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补充营养,但他不吃鸡蛋,还要送给作家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的什么性格?14.老王走后,“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的思想和品格。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学案练习(含答案)

10 老王01积累运用【课前预习】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绷.带(bēnɡ) 取缔.(dì) 滞.笨(zhì) 眼翳.(yì)骷髅..(kū lóu) 攥.着(zuàn) 伛.着(yǔ) 愧怍.(zuò)2.语言运用——文学常识填空。
《老王》是一篇散文(体裁),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文中提到的“默存”是其丈夫钱锺书的字。
3.语言运用——说说下列语句在刻画人物方面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语言描写)(2)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肖像描写)(3)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动作描写)【基础提升】4.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C )A.塌.败(tā) 皇恐熟.识(shú) 维持B.蹬.车(dēng) 光棍侮.辱(wū) 僵硬C.荒僻.(pì) 凑合琢.磨(zhuó) 包裹D.镶嵌.(qiàn) 边缘载.客(zǎi) 田螺(解析:A.“皇”应写作“惶”;B.“侮.”应读作“wǔ”;D.“载”应读作“zài”。
)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D )A.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B.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C.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等,让干部鼓足干劲。
D.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解析:A.逗号改为问号;B.书名号改为引号;C.“企业”“农村”“机关”“校园”之间的逗号改为顿号。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C )A.遵义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老王导学案及答案

高效课堂 八年级A 段上期 语文导学案 课题:《老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初步理解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展现人物形象特点。
学习重点: 1、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 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材简介: 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明确目标 二:检测预习 1、作家作品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的妻子,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
剧本有《称心如意》《弄假成真》等;小说有《倒影集》《洗澡》;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2003年出版了记述自己家庭的回忆录《 我们仨》。
2、背景介绍 文章著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夫妇在那个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先后失去了女婿女儿。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作者的脑海之中。
这篇文章使我们在这种大时代下看到了老王的一颗金子般的心,看到苦难年代里人性的光辉。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课型:新授 编写人:朱洪学 审核人:姚铭刚 班级 : 姓名: 日期:2013年10月 复核人: 学习 札记 编号:伛.()攥.()翳.()塌.败()取缔.()惶.恐()骷髅..()滞.笨()愧怍.()4、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1)老王常有失群落武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老王》学案(含答案)

《老王》学案(含答案)何婧娟教师寄语: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自主学习—走近老王(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1、你一定会认识它。
伛()身攥()着惶()恐塌()败愧怍()取缔()滞()笨眼翳()骷髅()()2、“画”说老王。
合作释疑—评说老王(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3、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谈谈你心目中的老王。
建议用“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个的人,从看出”的形式表达出来。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交换看法,互相补充。
4、面对老王的境况,作为作家的杨绛一家是怎么做的迁移延伸—关注“老王”(教师寄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5、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将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达标检测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假如我是一片云,;假如我是一棵树,;假如我是一泓清泉,1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乞丐屠格涅夫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②)的手:“请原谅,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③)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那儿得到了□□。
(1)、考考你的判断:“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号处。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同步学案(含答案)

《老王》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作者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的美德。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通过几个生活片断安排材料,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一、预习环节1.给加点字注音。
伛()攥()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眼翳()滞笨()愧怍()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在文中画出“我”和老王交往的时间,并简述“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二、互动研讨3.小组研讨:(1)以“老王是一个的人,具体表现在”句式交流对老王形象的认识。
(2)作者一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老王和他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思想差距,但他们为什么对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来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4.思考品味:(1)第8段中“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一句暗示了老王怎样的处境?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第8段中“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中的“倒”能否换成“爬”?为什么?(3)第16段中“我回屋才感到抱歉”一句作者感到抱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小组交流: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
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6.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三、拓展学习认识父亲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地熟悉,又是那样的地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
我常听人说,①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
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爱尽了世间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地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
老王导学案(含答案)原创

《老王》导学案成武一中:刘体祥课型:讲读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学习作者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展现人物形象特点。
2、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学习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伛.()攥.()翳.()塌.败()取缔.()惶.恐()骷髅..()滞.笨()愧怍.()2、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1)老王常有失群落武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2)每天清辰,老王抱着冰上三楼,带我们放入冰箱。
()(3)我女儿说他是夜盲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杆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症肝)3、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不同类的一项是()A.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B.老王只有一只眼。
另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D.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走。
10、《老王》 导学案及答案

10、《老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2、品味语言,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中心。
3、关注像老王这样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中心。
二、知识准备: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我们是不是也献出了自己的爱了呢?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生活艰难但心灵美好的人,他们平凡、普通,不引人注意也不被人注意,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杨绛女士的一篇散文《老王》。
看看其中讲了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怎样的情。
2、作家作品: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我称呼“杨绛先生”,杨绛是个女性作家,那么,女性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为“先生”?在很有学问的情况下。
杨绛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的作家。
她饱读诗书,有极高的文学成就。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等,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大家课外必读作品。
3、背景介绍: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4、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5、基础知识1、字词过关伛( ) 惶.恐( ) 荒僻.() 塌.败( )骷髅..(. ) 取缔.( ) ..( ) 滞.笨( ) 愧怍失群落伍:2、整体感知:(1)、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
10《老王》导学案附答案

10《老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关注明星是因为他们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伟人是因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家人是因为血浓于水……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或不起眼的普通人。
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做出非凡的成就;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但却有金子般的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老王》,探究一下老王的“苦”和“善”。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蹬.(dēng) 绷.(bēng) 捎.(shāo) 惶.恐(huáng)肿胀.(zhàng) 塌.败(tā) 取缔.(dì) 伛.(yǔ)骷髅.(lóu) 翳.(yì) 滞.笨(zhì) 愧怍.(zuò)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凑合:将就。
伛:弯(腰)曲(背)。
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3.作者链接杨绛,生于1911年,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夫人。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4.背景链接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时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老王》学案
教师寄语: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学习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揣摩语言,领会作者与主人公老王的思想感情。
3、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
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联系身边的人,学会关注、关爱他人。
资料连接:
走进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江苏无锡人。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洗澡》等,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走近老王(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快速阅读文本,学会利用圈点批划法捕捉主要信息,完成以下两题。
1、识记字词
伛()身攥()着惶()恐塌()败愧怍()
取缔()滞()笨眼翳()骷髅()()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合作释疑—评说老王(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3、分析人物: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老王形象的语段,谈谈你心目中的老王。
建议用“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个的人,从看出”的形式表达出来。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交换看法,互相补充。
4、面对老王的境况,作为作家的杨绛是怎么做的?从作者身上你有哪些做人的收获?
思想共鸣—怀念老王(教师寄语: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共鸣!)
5、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为他生前的作家朋友的“你”,难道不想从行动上为他做点什么吗?(提示:“你”可以为老王写墓志铭、悼词、纪念文章等,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触!注意言简意骇!!!)
迁移延伸—关注“老王”(教师寄语: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6、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能谈谈身边最感人的故事吗?你将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品味语言:
7、杨绛的文学语言看似平淡,无阴无晴。
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请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2)、“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学习小结:
8、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检测
9、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10、文中有一个词语“”能概括老王一生的命运,这个词语就是“文眼”,理解课文抓住文眼,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1、仿写句子: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
星, ;假如我是一片
云, ;假如我是一棵
树, ;假如我是一泓清
泉, 。
1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乞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
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②)的手:“请原谅,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③)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那儿得到了□□。
(1)、考考你的判断:“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号处。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2)、仔细揣摩,你能给文中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么?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那儿得到了□□。
(3)、今天看来一个稍微有点地位的人与乞丐握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文章的描写给人以真实之感,为什么?
(4)、“我”和乞丐握手的基础是什么?
(5)、“这也是恩惠啊”中“这”指的是什么?
(6)、结尾句有何深意?“我”从“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30个字)。
附:达标检测题的参考答案:
9、散文彼此交往逻辑时间善苦 10、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1、就为他人送去光亮就为他人送去清凉就为他人送去荫庇就为他人送去甘露 12、(1)、①红肿②战栗③冰冷(2)、兄弟恩惠(3)、我和老人有着相同的遭遇,都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情,一种理解,一种关爱。
他们之间的对话尤能反映这种真情。
(4)、彼此都是能理解对方的人。
(5)、“我”的言行所体现的同情心。
(6)、老人对“我”的充分理解。
得到了坚持生活信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