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导学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老王》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老王》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老王》导学案导学案:《老王》【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北方的农村生活和农村人们的辛勤劳动。

2. 学习理解老老实实、庄重、勤劳、能吃苦的农民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导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和环境。

展示图片《老王》通过图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对农村的生活进行描绘和想象。

Step 1 预习导读1.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标题和图片推测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2. 根据课文标题和自己的经验,你认为“老王”这个名字是什么含义?Step 2 阅读指导1. 请同学们扫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 课文主要描述了谁的一天?(2) “老王”为什么很老实?(3) 课文通过什么细节描写了农村人的勤劳劳动?(4) 通过描写“老王”的家乡,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5) 在“周记”中,为什么把“老王”比作一头老牛?2.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1) 《老王》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农民勤劳的精神?(2) 通过描写“老王”的家乡,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3) 你认为“庄重”、“老老实实”和“勤劳”是什么样的品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Step 3 文本诠释1. 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一下文章中描写“老王”的细节,以及这些细节给你的印象。

2.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描写“老王”的词语,分别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3. 请同学们观察和解读“周记”中的比喻句:“老王就像那只在田地间拖犁赶牛的老牛……”你认为作者为什么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老王”?Step 4 思考发散1.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周围有没有像“老王”一样勤劳而又老实的人?你如何评价他们?2. 阅读课文后,你对农村人们的生活和辛勤劳动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吗?请写一段话。

【导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农村生活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学会了理解老老实实、庄重、勤劳、能吃苦的农民精神,并通过描写“老王”的细节激发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老王导学案完美版

老王导学案完美版

《老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学习作者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展现人物形象特点。

2、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学习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伛.()攥.()翳.()塌.败()取缔.()惶.恐()骷髅..()滞.笨()愧怍.()2、解词滞笨愧怍补充3、作家作品4、背景介绍学习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为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并收集课文的相关信息(1)初识老王,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

(2)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看课文中一幅脸的特写,这是一张怎样的脸,你能描述一下吗(3)追忆老王,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4)走近老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4)了解文中另一个人物——作者。

提问: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三、小结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老王(第一课时)》教案

《老王(第一课时)》教案

《老王(第一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滞.笨(zhì) 绷着捎.带(shāo) 载客B.惶.恐(huáng) 眼翳塌.败(tà) 荒辟C.取缔.(tì) 蹬车骷髅.(lóu) 肿涨D.侮辱.(rǔ) 镶欠愧怍.(zhà) 凑合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王》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杨绛的作品。

B.通过学习《老王》,使我感受到了善良与真诚的魅力。

C.我们身边有许多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但心地善良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D.能否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3.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引号的作用: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④表示讽刺和嘲笑;⑤表示突出强调。

A.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B.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D.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老王...是单干户。

”该句中的加点词依次是名词、动词、连词、..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代词。

B.“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该句中的加点词依次是副词、代词、动词、动词。

C.《老王》的作者是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小说《围城》等。

D.《老王》一文,围绕老王的生活遭遇展开叙述,表现了社会下层劳动者艰辛的生活以及质朴、善良、老实的可贵品质。

能力提升全练5.(2023福建宁德蕉城期中改编,11—14)阅读杨绛的《老王》,完成(1)—(4)题。

(11分)(1)【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Y7203003)( )A.对老王的生活和品质,可以用“苦”和“善”两个字概括。

初中语文老王教案第一课时

初中语文老王教案第一课时

初中语文老王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老王》的文本。

2.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解释。

3. 相关的教学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课文《老王》的作者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对生活中的底层人物有何了解?他们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是否被我们关注和理解?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理解课文(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 老王是谁?他有什么特点?b. 课文中发生了哪些主要事件?c. 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分析课文(10分钟)1.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运用课文(5分钟)1.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教师对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分析、运用等环节,使学生对课文《老王》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老王》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老王》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导入学生们,在阅读本课文《老王》之前,我们先通过图片、短文等方式探讨“友谊”的重要性。

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幅图片,谈一谈图片中的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他们是不是好朋友,这两个小朋友的行为是不是体现了友谊的重要性。

二、阅读全文(一)第一遍阅读请在三分钟内默读全文,了解文中人物、情节。

(二)第二遍阅读请大声朗读全文,加深对文中人物、情节的印象并理解文本内涵。

(三)小组讨论请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文中阿强是个怎样的孩子?2. 文中老王是个怎样的老人?3. 阿强和老王之间的友情是怎样建立起来的?4. 阿强和老王在一起经历了什么?5. 阿强最终怎样体现了对老王的感激之情?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三、思考拓展请思考以下问题:1. 你认为“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重要?2. 除了本课文中,你还有哪些故事和亲身经历可以说明“友情”的重要性?3. 在你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老王”这样的人吗?你对他们有着怎样的看法?4. 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越来越脆弱,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好自己身边的友情?请个体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今天的课程里,我们一起阅读了本课文《老王》,通过图片、短文等方式探讨了“友情”的重要性,对文中人物、情节进行了理解,并分组讨论了相关问题,最后思考拓展了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让友谊像阳光一样普照你我通过本课《老王》的阅读和讨论,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友情的可贵和重要性。

阿强和老王之间的友谊是因互相关心和帮助而建立起来的。

尽管他们年龄差距大,但他们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彼此支持和鼓励。

最终阿强体现了对老王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动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友情也是不可或缺的。

与朋友之间的信任和关心让我们变得更加有安全感和责任心。

老王导学案人教版

老王导学案人教版

《老王》导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掌握全文构造,学习作者将零落的资料组织起来显现人物形象特色。

、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独到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朗诵课文,推测要点语句的含义,领会作者遣辞造句的匠心。

、设置问题,指引学生自主研究;联系现实,指引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对不幸者的怜悯与关爱,培育学生的怜悯心。

、感觉作者在文章中表露的同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要点:1、理解课文如何仔细刻画人物形象。

2、掌握老王的性格特色。

3、以人物为中心,经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认识一般人在特准时代所表现出的人品追求。

学习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秀质量,建立同等观点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材剖析:本文是我国有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绘不为人所关注的劳感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显现了一位贫穷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状况较能为学生所认识。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别期间,秉着良心,良心而行的和善民众的代表,他尊敬知识,尊敬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虑。

此外,作者的同等观点学生不难理解,可是用同等的观点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不是一挥而就的事。

教课过程:预习导学:、给加点的字注音伛()攥(..惊恐()骷髅(...、解词滞笨愧怍增补、作家作品、背景介绍)翳()塌败()取消()...)滞笨()愧怍()..学习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为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诵课文并采集课文的有关信息()初识老王,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状况?并用一个字来归纳他的生活。

()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看课文中一幅脸的特写,这是一张如何的脸,你能描绘一下吗?()追想老王,本文记述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走近老王,你以为老王是个如何的人?()认识文中另一个人物——作者。

发问:你以为作者是一个如何的人,详细表此刻哪些地方?三、小结这是一篇回想性的文章,作者记述了自己以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是一个荒诞混乱的年月,作者夫妻被以为是“反动学术威望”。

《老王》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老王》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学习内容1、理解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性格特征。

2、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和表达情感。

3、体会老王与作者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课前自学㈠初读课文1、本文作者,女作家、翻译家。

文章中提到的“默存”,即作者的丈夫,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2、注音。

杨绛()取缔()伛()翳()骷髅()()绷带()滞笨()愧怍()3、结合背景,你从课文出了什么感受?【创作背景】“文化大革命”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数以万计的人被迫害致死。

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是当时批判的对象,她与丈夫被下放至干校改造,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她天天扫厕所,被驱到大院游行。

4、概括:哪几件事表现了作者的善良?哪几件事表现了老王的善良?(注明段落)㈡深度探究1、阅读1—4段,初识老王。

①我从(词、句)中认识到老王是一个的人。

②我从(词、句)中认识到老王是一个的人。

2、从老王和我的交往中,看老王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深入了解老王的善良。

示例:“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的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品读:苦于生计的老王受了他人帮助,心中感受到了一点温暖,之后就尽量地把方便也带给别人。

他怀了一颗善良热忱的心,渴望能传递温暖,给他人以关怀。

①外貌:品读:②动作:品读:③语言:品读:3、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作者也是“好欺负的主顾”,但是她仍然用自己善良的心温暖另一颗同样善良的心。

你从文中的哪些细节(关键词语)体会到作者的真情?①细节:品读:②细节:品读:4、作者对老王同情、关心、帮助,但在文章结尾作者却写道“心上不安”、“愧怍”,结合文中的细节(关键词语)中说说作者认为自己还有什么做的不够。

5、我的阅读疑惑三、课文研讨与交流1、交流“课前自学”的几个问题,互相补充完善,分配交流任务。

《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

9
老王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
容。

方法指导:
作文中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1)以小人物见大。

这里的“小人物”是指在社会上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

以小人物见大,即以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为叙写对象,通过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闪光的品质,彰显其伟大的人格,折射出底层人民的光芒,喻人以大道理,动人以大感情,从而起到激励、感化读者的大作用。

(2)以小事见大。

可以通过叙写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事情阐述一个大的道理。

(3)以小细节见大。

通过小细节的描写,或者突出人物的某些品质,或者突出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素材积累:
钱钟书、杨绛夫妇的早期生活
他们在最困难的时期,上海沦陷,钱钟书先生去了上海,回不去联大。

当时,杨绛写的一系列戏剧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钱先生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

如果钱钟书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钱便挣得少了。

杨绛便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钟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多一些时间写小说。

于是钱钟书写出一段,就给杨绛讲一段,钱钟书笑,杨绛也笑,这便是钱钟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

《围城》五年内重印四次,成了妇孺皆知的名著,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一种情形,它
的诞生与杨绛对钱钟书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景博学校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写人马玲审核人赵慧敏时间____周编号:
《老王》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型: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具体事例理解老王的形象。

2.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

二、资料助读
1.《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围城》。

2.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3.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

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

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三人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1977年2月才搬入三里河新居。

“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

三、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骷髅
..( )( ) 翳.( ) 滞.笨( ) 攥.着( ) 惶.恐( )
镶嵌
..( )( ) 荒僻.( ) 取缔.( ) 侮.辱( ) 愧怍.(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伛:___ ___②取缔:_____ ____③塌败:___ ____
④愧怍: ⑤滞笨:__ _____
3.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来组织材料。

课文写老王,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4.圈点勾画出重要的信息,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不幸,至少概括出四点,给老王写一份简历。

个人简历
姓名:性别:民族:
职业:婚姻状况:
健康状况:居住状况:
5.列出老王为我们做的事。

6.列出我们一家对老王做的事。

四、合作探究
阅读8—16小节,完成下列任务。

1.画出这一部分中关于肖像描写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2.划出动作神态描写并简要分析。

3.划出语言描写并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