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老王》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品味鉴赏本文平实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前置性补偿】1.杨绛原名杨季康。
原籍江苏省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
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
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园劳动。
1972年回北京。
“文革”后继续研究翻译外国文学,并从事散文创作。
著有论文集《春泥集》,翻译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可德》等。
关于干校生活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很受推崇,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并被翻译成各种语言。
其他还有一些散文如《将饮茶》、《回忆两篇》、《记钱钟书与〈围城〉》等都是平常的生活琐记和关于亲人的回忆文献性质的文章。
长篇小说《洗澡》(三联书店1988年初版)以客观超脱的白描手法记录了一群知识分子在1953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其间的生活遭遇,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不同心态和表现,出版后很受评论界的重视。
2.字词积累注音塌.败()取缔.()伛.()翳.()骷髅()..绷.()滞.笨()愧怍.()【新知探究】一.新知探究1、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简洁地概括他的生活。
2、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试作概括3、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4、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二、局部探究:1、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件事为什么要详写?2、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此时的老王?3、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惭愧呢?4、作者一家对老王非常关心、爱护,你觉得除了性格善良之外,还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尊重和关心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三、拓展提升1、杨绛先生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试比较下列三组语句在语意、感情色彩、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老王》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老王》导学案导学案:《老王》【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北方的农村生活和农村人们的辛勤劳动。
2. 学习理解老老实实、庄重、勤劳、能吃苦的农民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导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和环境。
展示图片《老王》通过图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对农村的生活进行描绘和想象。
Step 1 预习导读1.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标题和图片推测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2. 根据课文标题和自己的经验,你认为“老王”这个名字是什么含义?Step 2 阅读指导1. 请同学们扫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 课文主要描述了谁的一天?(2) “老王”为什么很老实?(3) 课文通过什么细节描写了农村人的勤劳劳动?(4) 通过描写“老王”的家乡,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5) 在“周记”中,为什么把“老王”比作一头老牛?2.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1) 《老王》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农民勤劳的精神?(2) 通过描写“老王”的家乡,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3) 你认为“庄重”、“老老实实”和“勤劳”是什么样的品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Step 3 文本诠释1. 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一下文章中描写“老王”的细节,以及这些细节给你的印象。
2.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描写“老王”的词语,分别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3. 请同学们观察和解读“周记”中的比喻句:“老王就像那只在田地间拖犁赶牛的老牛……”你认为作者为什么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老王”?Step 4 思考发散1.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周围有没有像“老王”一样勤劳而又老实的人?你如何评价他们?2. 阅读课文后,你对农村人们的生活和辛勤劳动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吗?请写一段话。
【导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农村生活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学会了理解老老实实、庄重、勤劳、能吃苦的农民精神,并通过描写“老王”的细节激发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第11课《老王》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1

第11课《老王》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老王》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1、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的夫人,本名,著名的家、家、家、。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等,译有《》,著名作品有《》,《》。
2、背景介绍《老王》作于年。
这是一篇的散文。
3、注音伛()荒僻()攥()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惶恐()二、整体感悟1、文中介绍了老王哪些艰难的生活境况?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叙述与描写,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3、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三、重点研习指名朗读“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2、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你是怎样理解的?3、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四、拓展延伸为什么作者一家能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五、小结课堂检测一、基础题(一)《老王》的作者是________,她的丈夫是________,字________,学者、作家,著有小说________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二)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1.老王常有失群落武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2.每天清辰,老王抱着冰上三楼,带我们放入冰箱。
()3.我女儿说他是夜盲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杆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三)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不同类的一项是()A.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第11课第二课时(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系列(部编版)

第11课《老王》导学案
第二课时
1.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活动一: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文中写到了哪些事情?体现了作者一家的什么品质?
2.在送来香油和鸡蛋的第二天,老王就离开了人世。
得知了这一消息后,杨绛有怎样的感受呢?为什么杨绛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呢?
3.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后思考,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活动二:品析语言,体会特色
作为叙事写人散文,本文不仅内容上感情真挚,从文字本身,也具备诸多艺术特色,请同学们说说你所发现的文本艺术特色。
◆活动三:拓展延伸,弘扬善良
1.老王和杨绛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在不幸的情况下,还用生命温暖生命,用善良体察善良。
请同学们为老王和杨绛写一段颁奖词。
2.在作者看来,她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因此感到“愧怍”。
那么,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呼声?
3.你知道你的周围有哪些不幸者吗,你是平时怎样对待的? 今后你又会怎样去对待他们?
1.完成分层作业。
2.小练笔:试站在老王的角度,用老王的语气,改写老王最后一次到杨绛家送香油和鸡蛋的片段。
(300字左右)。
第11课《老王》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老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关爱他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关爱与尊重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老王》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作者情感态度以及关爱与尊重的价值观。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关爱和尊重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价值观的传递:课文《老王》传递了关爱与尊重的价值观,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这一价值观融入到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这一价值观,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其付诸实践,仍需不断引导和培养。
5.教学评价的改进:在本节课结束后,我通过作业和课堂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某些难点内容掌握不够牢固。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评价方法。
第11课《老王》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老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3、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文中追求的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文中追求的平等观念。
【教学准备】ppt课件;互动课堂软件。
【教学过程】一、单元目标,导入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
单元目标上这样介绍:“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小人物,我们不知道他具体的名字,只知道他和老师同姓,我们称呼他为“老王”。
(板书课题)二、圈画课文,了解老王老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概括老王特点的词。
(预设:“老实”“不幸”)1、读“老实”“老实”这个词内涵很丰富,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可以说是不灵活,也可以说是不能干。
鲁迅曾说“老实”是无用的别名。
大家想一想,老王的“老实”是指的什么?作者用哪些事表现他的老实?(预设:“老实”说老王很善良。
)(预设:给我们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你读出了什么言外之意?尤其是“愿意”——为什么车费减半)(“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句子重读在哪里?——“钱先生”——体现一种同情,一个不幸人对另一个不幸人的同情,一个拉车的对两个文化人的同情)(概括:老王的“老实”不是无能,不是不灵活,不是不能干,而是一种善良的品性。
)2、说“不幸”大家觉得老王有几大不幸?(身体残疾、失去组织、没有亲人、经济贫困)(配乐朗读句子)你觉得老王自己认为他最大的不幸是什么?(老王心中最大的渴望是什么?)(预设:关注第四段“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第11课《老王》第一课时(导学案)-【上好课】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

第11课《老王》导学案第一课时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的写法。
2.把握人物形象,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语句,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1.熟读《老王》全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障碍。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信息和创作背景。
◆活动一:导入新课,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_______(1911-2016),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
留学_______,回国后曾在_______大学等任教。
1949年后,从事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将饮茶》等,长篇小说《_______》。
译著有《_______》。
2.背景介绍这是一篇_______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_______”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3.检查预习情况蹬绷捎惶恐肿胀荒僻取缔降格镶嵌门框滞笨侮辱愧怍◆活动二:初读课文,梳理概括1.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说说关于老王的基本情况,完成老王的基本情况调查表。
(2)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本文记录了作者和老王交往的哪些事情。
2.学生朗读后,全班交流汇报。
(1)老王的基本情况调查表:老王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姓名职业家庭成员外貌特征家庭住址(3)作者和老王交往的事情:(4)通过作者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你觉得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根据作者和老王的交往片段,请同学们结合全文,梳理本文的结构。
◆活动三:再读课文,认识老王1.揣摩老王的不幸(苦)(1)再次细读课文,看看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面,最不幸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
(2)生读课文,小组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明确。
2.品析老王的善良(善)。
(1)看看文中作者回忆的哪些事情可以体现老王的善。
(2)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给钱的目的是什么?鸡蛋与香油真有那么高的价值吗?(3)小结老王的品质: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第11课《老王》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老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形像,。
3、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教学难点: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课型:讲读课课时:2教学导入: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也许平凡甚至卑微,但他们有一颗大爱之心,成为人世间最美的亮色。
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人,走进他的内心,感受他给别人带来的温暖与震撼!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画出重要语句,师生交流明确有:重要语句有生活艰难,他们不被人重视。
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你体悟出这些人善良吗?二、观察插图写文字1、师:请同学们首先认真观察课文中插图,发挥想像写一段想像性文字。
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这段文字写老王在临死前,将当时很不珍贵的鸡蛋香油送给我,体现出老王的“善”。
第二:老王送鸡蛋、香油时身体极度虚弱。
在这种情况下还送鸡蛋给我更突出他的“善”。
第三:注意细节描写,可借助想像。
2、学生观察插图写老王送鸡蛋、香油活动片断。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一)学生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问题:1、哪些事体现出老王生活艰难,也就是体现老王的苦。
2、哪些事体现出老王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也就是体现出老王的善。
(二)师生交流明确苦:①谋生困难:②无亲人,孤苦伶仃。
③居住条件困难。
④有生理缺陷善:①老王为我送冰,车费减半。
②送先生去医院,不要车费。
③为乘客装边缘。
④去世前送鸡蛋、香油给我。
师问:作者突出老王的善良,为什么写老王生活艰难?生答(参考答案:如果一个生活条件不错的人对别人有爱心,值得肯定。
但自身生活艰难,生活在苦难之中,还能为别人付出全部爱心,实尾不易,是大爱,更值得赞赏。
)三、初读课文后,修改学生习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二、品读第八至十六段,把握人物形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1)
【学习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自主学习】
1、基础回顾
①杨绛,著名的_______、_______,代表作《》、译作《》等。
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骷髅
..( )( )滞.笨( )攥.着( ) 惶.恐( )
侮辱
..( )( ) 荒僻.( ) 取缔.( ) 愧怍.( )
③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者以____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来组织材料。
课文写老王,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二曰“_______”。
2、问题引领
①整体感知,初识老王
速读课文1-4段,从文中了解了他的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情况,
你觉得老王是________(幸运的/不幸的)社会底层的的人。
②合作探究速读课文5根据课文完成下表。
事件品质
老王(2)
【学习目标】鉴赏描写方法,捕捉老王身上的闪光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
【自主学习】
1、基础回顾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做了哪些事?
【合作探究】活动一:鉴赏描写方法
2、请写出句子中运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①她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②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③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活动二:探究主题 3、作者的“愧怍”体现了怎样的情怀?
【拓展提升】4、学校准备开展关爱不幸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假如你是策划者,你打算设计一些什么活动?请写出两个活动。
(2)你将要和同学一起完成一份以“献爱心”为主题的手抄报,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主要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