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野荷塘》教学设计和反思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野荷塘教案E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姓名:张子建《野荷塘》是第五版块的最后一课,课文主要写的是祖国北方的边陲小镇野荷塘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塞北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本文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
本课的阅读重点之一就是抓住野荷塘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层次分明,对野荷塘有独特的观察和描述,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联想丰富,值得借鉴。
也讽刺了县令的愚蠢和专横。
本课我重点讲解第二部分——作者白天欣赏到的野荷塘。
引导学生体会荷花的茂盛,领悟到荷花无拘无束的生长,以此体现荷塘的“野”的特点。
次重点学习文章第三部分9、10自然段。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问题研究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
它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
因为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初步尝试批注式阅读教学,所以将这一环节安排在课程的末尾。
由于这是第一次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和学生都显得不适应,虽然平时的教学当中也适当运用此种方法,但这节课整体呈现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1、学生不知道具体怎样批注2、学生不清楚该批注哪些内容3、教师没有做到观察学生,并从中给予指导。
4、学生汇报时的语言不准确精炼5、未完全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究讨论。
语文学习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读中悟,但是课堂上总是没能够让学生多读多想,而是以自己的思想为中心,牵着学生走。
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活中,我会不断改进,以最快速度,和学生一同成长。
《野荷塘》教材教案鼓励学生勇于接触未知的世界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材优选也成为了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如今,教材优选已经不止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工作,更是学生接触未知世界的一扇窗口。
因此,《野荷塘》作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够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还能够鼓励学生勇于接触未知的世界,开启自己的心灵之门。
一、《野荷塘》及其优选背景《野荷塘》是清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林徽因在野荷塘边看到男子裸泳的情节,整篇小说气氛悠然,富有诗意,描写了大自然的神奇和浪漫情调。
这篇小说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旨在通过文学作品给学生们提供真实丰富、富于启迪性的阅读,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升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
二、《野荷塘》鼓励学生接触未知世界1.探索生命的多样性在这篇文学作品中,作者巧妙地描绘了大自然中生命的多样性。
在野荷塘边,林徽因目睹了裸泳男子发生激烈的争斗和飞奔,虽然她并不理解裸泳的男子,但是她也从这个男子的行为中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和多样性,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通过这个描写,可以激发学生对神奇生命的探索与了解,开拓学生的浩瀚世界。
2.拓宽视野和增强自信心对于学习文学的学生而言,《野荷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文学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在欣赏这篇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从文中汲取自信的力量,勇敢面对未知的挑战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3.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野荷塘》作为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
通过阅读这篇小说,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可以让学生通过鉴赏学习到不同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三、《野荷塘》在教学中的运用1.通过阅读指导,深入探讨文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野荷塘》贯穿到整个授课过程中,并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和文化背景,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学生共同探讨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问题、情境教学、翻译比较、生活联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欣赏和感受这篇文学作品。
教学设计1:野荷塘

《野荷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野荷塘的美,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散文的景和情。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齐读课题
二、分角色朗读,再现参观前的对话
1.指名读,回忆课文内容。
2.默读1—6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
三、抓住重点句子,了解野荷塘的美
1.作者几次去荷塘?两次看到的景物一样吗?为什么?
2.默读找一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白天荷塘的美丽景色。
3.自渎第七自然段,把你认为写的最美好的句子画出来,结合重点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再现荷塘的美
1.边谈理解,边指导朗读。
2.根据提示试背。
3.读最后一段,体会,说说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1.写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水珠荷叶野荷花
晶莹剔透大大小小粉红色。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3野荷塘》word教案 (6个)

5-3野荷塘教学目标:1.学习11个生字。
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野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叹,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从作者的描写中体会荷花的品质。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荷花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并敬重这种品质。
基础知识:1.正音字:脾(pí)隙(xì)剔(tī)缀(zhuì)2.形近字:篇-偏豪-毫茂-戍炼-练3.释词: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沁人心脾:吸入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令人感到舒适。
也形容优美的诗文、音乐等给人清新、爽朗的感受。
气喘吁吁: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4.生字:偏:释义:①不正;倾斜;离开中心的;跟“正”相对:偏离|偏僻|偏远|太阳偏西了。
②不公正;只注重一方:偏护|偏心|偏爱。
③辅助的;不占主要地位的:偏方|偏师|偏房。
④离开正常标准:偏差|偏见|气温偏低。
⑤跟愿望或一般情况相反: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豪:释义①才能出众的人:豪杰|英豪|文豪。
②气魄大;直爽痛快:豪情|豪迈|豪爽。
③值得骄傲;感到光荣:自豪。
④指有钱有势:豪门|土豪。
⑤强横:豪强|巧夺豪取。
茂:释义:①植物长得盛:茂盛|茂密|枝繁叶茂。
②丰富精美:图文并茂|声情并茂。
祖:释义①父母亲的上一辈:祖父|祖母|外祖父。
②家族中较早的先辈:祖先|高祖|祖传秘方。
③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鼻祖|祖师|佛祖。
④姓。
批:释义①在文章、文件、作业等上面写评语或意见:朱批|眉批。
②对下级文件表示意见或对文章予以批评:批改|批阅|批注|批语。
③大量买卖货物:批发|批购|批量。
④量词,用于大量的货物或人:一批纸张|一批游客|第三批学员刚刚毕业。
⑤对错误、缺点等作出否定的评论或评判:批判|批评|挨批。
拢:释义:①合在一起;使不松散:合拢|两脚并拢|他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②靠近;到达:靠拢|拢岸。
③聚起;总合:归拢|拢共。
长春小学语文四下《5.3野荷塘》word教案 (4)

教学过程: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五版块的第三篇课文《野荷塘》(板书课题)。
首先,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①磨.盘恶劣.一抹.锤炼.(课件不带拼音)指名读(课件加上拼音)注意加点的字,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大家要读准确。
(齐读)②祖.国空隙.茂.盛看看这些词语,加点的字特别容易写错。
写哪个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③补充下面的词语沁人()()亭亭()()晶莹()()光彩()()挺拔()()竞相()()心驰()()心血()()同学们对本节课的词语掌握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
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作者几次去野荷塘,分别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了怎样的景色?(两次去野荷塘,第一次是白天去的,看到了阳光下野荷塘的景色,第二次是晚上去的,看到了月光下野荷塘的景色)以前我们在学习写景文章的过程中,学习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板书:一边读一边想象)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感受野荷塘的美。
二、(一)第七自然段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4页,我们先去欣赏阳光下的野荷塘。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动笔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然后想一想,你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什么?2、学生汇报:老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学生说哪一句就指导哪一句)。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词语深入体会后,想象画面,然后进行感情朗读。
(1)“两个男孩子领着我们走过一片草甸子,这时,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荷花芳香隐隐飘来。
”生读句子,说自己的感受。
师:荷花香吗?(香)你怎么知道的?(从“沁人心脾”这个词语中感受到的)来咱们闭上眼睛一起来闻一闻这隐隐飘来的清香(生做动作)生边做动作,师边描述:想象一下,这样淡淡的芳香隐隐飘来,你闻着它,它渗入你的鼻子,你的身体里,你的心里。
这就是“沁入心脾”。
现在,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想感觉)(生:很愉快,很舒畅)谁来带着你的感觉读这句话。
指着板书小结:我们读写景的文章,一边读一边要想想心里的感觉,这很重要。
长春小学语文四下《5.3野荷塘》word教案 (5)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姓名:张子建《野荷塘》是第五版块的最后一课,课文主要写的是祖国北方的边陲小镇野荷塘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塞北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本文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
本课的阅读重点之一就是抓住野荷塘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层次分明,对野荷塘有独特的观察和描述,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联想丰富,值得借鉴。
也讽刺了县令的愚蠢和专横。
本课我重点讲解第二部分——作者白天欣赏到的野荷塘。
引导学生体会荷花的茂盛,领悟到荷花无拘无束的生长,以此体现荷塘的“野”的特点。
次重点学习文章第三部分9、10自然段。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问题研究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
它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
因为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初步尝试批注式阅读教学,所以将这一环节安排在课程的末尾。
由于这是第一次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和学生都显得不适应,虽然平时的教学当中也适当运用此种方法,但这节课整体呈现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1、学生不知道具体怎样批注2、学生不清楚该批注哪些内容3、教师没有做到观察学生,并从中给予指导。
4、学生汇报时的语言不准确精炼5、未完全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究讨论。
语文学习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读中悟,但是课堂上总是没能够让学生多读多想,而是以自己的思想为中心,牵着学生走。
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活中,我会不断改进,以最快速度,和学生一同成长。
《野荷塘》教学反思

2014-05观察思考《野荷塘》是长春版教材第五版块的最后一课,课文主要写的是祖国北方的边陲小镇野荷塘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塞北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本文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述的。
本课的阅读重点之一就是抓住野荷塘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层次分明,对野荷塘有独特的观察和描述,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联想丰富,值得借鉴。
教学本课时,我重点抓住第二部分———作者白天欣赏到的野荷塘,引导学生读文。
感悟体会荷花的茂盛,领悟到荷花无拘无束的生长,以此体现荷塘的“野”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文章第三部分9、10自然段。
在品读赏析,指导朗读7、8、10自然段的重点部分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荷塘中荷花、荷叶、荷香、水珠的独特美及作者的惊奇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
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
”“荷叶空隙处,一朵朵粉红色的野荷花挺拔而出,竞相媲美。
”和晚上荷塘的景色“荷叶荷花相映成了淡淡绿影,平静的水面上倒映出金色明月,对岸的水面上反射出一抹橘红色的霞光。
”结合图片和自己的理解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观察细致、描写逼真,7自然段呈现局部的细致美;10自然段感受整体的意境美。
两次描写荷塘却给人不同的感觉,让人充分感受那野荷塘的美。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导读第八自然段猜想的两句话:“也许,是候鸟从江南衔来的一粒莲子,不小心遗落在野池塘里;也许,是我们的祖先曾将南方带来的莲子,小心地播种在这里。
《野荷塘》说课设计

《野荷塘》说课设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宁江区第七小学的郭海英,伴随着打造高效课堂活动的不断开展,我们对语文学科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究,发现学生在理解分析句子方面,有时会无所适从,表达起来也显得支离破碎,很难把握重点,为文本内涵的领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更为语文知识的学习平添了困扰。
因此,针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确立的研究主题是“抓住关键词语,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今天,我以《野荷塘》为例,结合研究的主题尝试进行说课,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汇报交流。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野荷塘》是长春版语文四年下册第五板块“名园·水乡”中的第三篇课文。
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作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笔触细腻的将祖国北方边陲小镇的那一塘奇美的野荷花,描绘的既逼真,又传神,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整篇文章层次清晰,语言优美生动的再现了荷塘的“野”性美,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深深的吸引着读者。
二、以学定教说目标根据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积累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感情野荷塘白天与傍晚两种截然不同的美。
3、学习作者白领景物特点展开联想的方法,领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并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俯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
(目标服务于教学。
明确了教学任务,实施的过程会畅通无阻。
)三、整合资源说策略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让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考虑到学生业余活动空间较窄,积累生活的经验也不够丰富,要想达到与文本融会贯通,则存在一定的困难。
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其优化组合,力求达到玩中学,乐中学,趣中学的最终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姓名:张子建
《野荷塘》是第五版块的最后一课,课文主要写的是祖国北方的边陲小镇野荷塘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塞北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本文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
本课的阅读重点之一就是抓住野荷塘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层次分明,对野荷塘有独特的观察和描述,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联想丰富,值得借鉴。
也讽刺了县令的愚蠢和专横。
本课我重点讲解第二部分——作者白天欣赏到的野荷塘。
引导学生体会荷花的茂盛,领悟到荷花无拘无束的生长,以此体现荷塘的“野”的特点。
次重点学习文章第三部分9、10自然段。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问题研究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
它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
因为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初步尝试批注式阅读教学,所以将这一环节安排在课程的末尾。
由于这是第一次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和学生都显得不适应,虽然平时的教学当中也适当运用此种方法,但这节课整体呈现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1、学生不知道具体怎样批注2、学生不清楚该批注哪些内容3、教师没有做到观察学生,并从中给予指导。
4、学生汇报时的语言不准确精炼5、未完全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究讨论。
语文学习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读中悟,但是课堂上总是没能够让学生多读多想,而是以自己的思想为中心,牵着学生走。
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活中,我会不断改进,以最快速度,和学生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