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参考课件2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谈读书》PPT优质课件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 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 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 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 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 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 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 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 能无知而显有知。
及作用。整篇文章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文章语言简练, 有格言的意味,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如“读书使 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等。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
➢如运用比喻论证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 接”,这样写,生动形象,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通俗易懂;如运用对比论证 说理,“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分析了不同人 对读书的不同态度,使说理透彻、有力。
➢(3)对比说理。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开头从正 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负面影响。
文章主旨
➢《谈读书》一文,作者就读书 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阐述 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 法,同时归纳了读书的重要作用, 以此鼓励人们多读书。
文本特色
➢1、思路清晰,语言简练。 ➢全文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以
方法点拨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 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 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鄙”“羡”“用”三个字准确而深刻地分析了 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让我们更 清楚地意识到:读书贵在虚怀若谷、付诸行动,更应 学以致用。
朱光潜《谈读书》教学课件

结构图示
读书的重要意义 精读 谈读书如何读书约读正反论证 积累 比喻论证
• 主旨归纳 • 本文是一篇阐述读书道理的文章。所谈的 道理和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作者开 门见山地指出读书的重要,再谈读书的方 法及书多之累,书多之弊。在论述如何读 书时,先说精读的重要,再谈如何精读, 如何先博而后约,如何围绕中心读,如何 系统地积累、储存知识等。
3.近义辨析 (1)毕竟· 究竟 都含有“到底”的意思。“毕竟”用在肯 定句中,强调原因或结果;“究竟”可用在疑问句中,追究事 情的本相。在表示肯定语气时,二者可以通用。 例句1:有人认为散文比诗歌好,但这________ 毕竟 是个人的 看法。
究竟 应该表扬,还是应该批评? 例句2:这事________
课文详解
请概括出本文的论证层次及逻辑关系, 着重梳理出文章结构。
• 本文是一篇阐述读书道理的文章。所谈的道理和方法具有 普遍的指导意义。作者开门见山地指出读书的重要,再谈 读书的方法及书多之累,书多之弊。在论述如何读书时, 先说精读的重要,再谈如何精读,如何先博而后约,如何 围绕中心读,如何系统地积累、储存知识等。一路写来, 层层深入,既从正面说清道理,也极有针对性地批评了一 些错误的读书态度和方法,这样正反论证,分析说理更为 透彻。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而且作者善用比喻和对比, 几乎每说明一个道理,每批评一种错误态度和方法,都有 恰当的比喻,把深刻的道理、抽象的议论说得浅显、生动。 这既有助于说清道理,又使文章更为形象、亲切、生动。
水果 bāo 剥 . ⑯剥 削 bō 剥 .
2.辨析组词
慰jiè ① 籍 jí o hà ③ o hà
藉 贯
弊 流bì ② 蔽 遮bì
《谈读书》PPT优秀课件

字词过关人人清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豁( )然贯通
个性阅读理文思
请大家选择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把课文 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做了哪些论述?理清 论述思路。
阅读小指南:边读边圈点勾画,不动笔墨不 读书。如有所悟,作出批注。
➢ 读书名言精评: ➢ 我喜欢的名言: ➢ 我的精彩点评:
➢ 读书名言精评: ➢ 我喜欢的名言: ➢ 我的精彩点评:
拓展交流味无穷
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 它作为论点说一段话。
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 站出来与培根“对话”。
读书名言我积累
➢ 尽信书不如不读书。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个性阅读理文思
1、正面阐述:目的有 怡情 、 傅彩 、 长才 。
读书的目的 2、反面阐述:读书的 三种偏向 。
3、论述 读书 与 经验 的关系。
谈
读 读书的方法 读书不可__尽__信_书__上__所__言__,要_推__敲__细__思__;
书
对不同的书,作者主张_采__用__不_同__的__读__书_方__法__。
1、正面阐述:读书能 塑造人的性格 。 读书的作用
2、反面阐述:读书能 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
名言美句我来品
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散文家, 他的随笔富有诗意。雪莱曾赞叹说:“培根勋 爵是一位诗人。”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可以作读书 名言的句子标记出来,并品读。
编写《读书名言精评》
要求:每人从课文中选取2~3句读书名言作为精彩 点评。点评角度自主确定,可以挖掘句子思想内涵,可 以分析句式,赏析修辞,也可以涉及遣词造句。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美点品析
①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点评:作者运用比喻巧妙而形象地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 这种论证方法叫比喻论证。 ②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点评:句式整齐,论证有力。论述了读书需讲究方法。这 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③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点评:用排比句式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美点品析
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点评:前六个分句分别举例论证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 对前边的论述加以概括。 这里用了两种论证方法: A、先列举个别现象,再由此归纳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叫做 归纳论证。 B、列举充分、确凿、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 举例论证。
美点品析
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哪些与书有关的名言名句呢?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陶渊明 ——徐特立 ——杜甫 ——颜真卿
——《论语》
走近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近代 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代表作品为 《随笔》,多为短小的议论文,论述 了人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真理、 读书、财富、友谊等,往往见解独到 而精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1.小组内交流分享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
喜欢的理由。准备课后制作书签。(温馨提示:
可以从表达方式、论说角度、语言、修辞、句式
等角度品析这一部表分达表之达美之:美。
观点清晰之美 角度丰富之美 修辞多样之美 说理严密之美 句式整齐之美 用语简洁之美 哲理隽永之美
《谈读书》语文教学PPT课件(2篇)

合作探究
2.试找出文中的一些观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先举例论证,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比喻论证。
(3)观点:读书的作用,用正反对比论证
合作探究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具体语句加以品味。
排比句说理。 如“读史使人明智······皆成性格” 等句子运用排比句,使文章很有气势,能打动读者,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精读课文
2.多法并用,说理充分
比喻说理。例如,作者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 何修剪移接”来论证读书对人的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排比说理。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使 所论道理十分显豁,句子读起来也富有气势,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合作探究
研读文本
1.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哪些内容? 2.试找出文中的一些观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具体语句予以品味。
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哪些内容?
①读书的正确目的:正面(读书足以怡情、傅彩和长才);反面(读书偏向:惰、矫和学究) 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采取不同方法和多种方法结合) ③读书的作用: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精读课文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对比论证
用“鄙”“羡”“用”三个字,极为准确而又深刻地 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的 读书目的——用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谈读书》课文课件

2023-11-05CATALOGUE目录•课文背景介绍•课文内容解析•课文主题探讨•课文语言分析•课文延伸拓展•课文总结与反思01课文背景介绍作家朱光潜简介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教育家。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谈美》、《谈文艺》、《谈修养》等,对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地位朱光潜的文学地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深度,同时也具有艺术价值。
作家作品简介时代背景20世纪初期,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的涌动对当时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光潜的《谈读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社会环境当时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冲突和碰撞,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现代化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时代背景介绍朱光潜的《谈读书》写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他正在北京大学任教,同时也在进行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
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多年读书经验的总结和分享。
创作背景朱光潜认为,读书是一种艺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他的写作动机是为了分享自己的读书经验,并希望能够启发和帮助更多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创作动机创作背景介绍02课文内容解析引言正文结尾列举并分析读书的三种目的和相应的方法。
总结全文,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03文章结构解析02 01提出论题,引用名言,激发读者兴趣。
重点语句解析“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这句话概括了读书的三种好处,是全文的核心论点。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这句话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读书对发挥天赋的重要性。
如“读书像沙里淘金,看人如看剑。
”,将读书比作淘金,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艰辛和收获。
修辞手法解析明喻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使用排比句,强调了不同类型书籍对人的益处。
排比如“不求甚解也是坏处吗?”以反问手法引起读者思考,强调读书应求甚解。
(新)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3《谈读书》(24页)ppt精品课件

比喻论证,浅显易懂;加入限制条件,论述严谨。
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3《 谈读书 》(24 页)ppt 精品课 件
精读第三层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第13句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举例论证
读书弥补精神缺陷,犹如运动驱除身体百病。
比喻论证
14-17句
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读篇 整体感知
点击全添加文相共关标1题7文句字,从A D D其R E L中A T E找D T I出T L E 观W O R点D S 句,并以此划分文章层次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第一层:读书目的(1-6句)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 不可只为寻章摘句……应推敲细思。读时须全神贯 注,孜孜不倦。 第二层:读书态度和方法(7-10句)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第三层:读书价值(11-17句)
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始 在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因 此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有特色的体裁之一。
点击字添加词相关积标累题文字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怡情( yí ) 傅彩( fù ) 藻饰(zǎo) 狡黠( xiá ) 诘难(jié ) 涉猎(shè) 蒸馏( liú ) 伦理(lún ) 滞碍(zhì ) 阐证(chǎn) 味同嚼蜡(jiáo) 吹毛求疵( cī )
论据充分,极具说服力。
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3《 谈读书 》(24 页)ppt 精品课 件
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3《 谈读书 》(24 页)ppt 精品课 件
25.古人谈读书第二则课件

理解词句
要紧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 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了
难道
吗
译文: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 口难道会不到吗?
再读课文,想一想,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
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
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 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 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 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己” 扁框 稍小,竖弯钩 的竖要短、弯 是“已”哦!
初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注意 把握停顿。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了解词语的古 今异义现象,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读书 方法对你有何启发。最后,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背诵课 文,并学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明道理的方法。
鲁迅的读书五到: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 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 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 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 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 边读边做笔记。
读书三到
心到——最重要 眼到 口到
相辅相成
第二则古文讲了读书时心到、眼到、口 到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读书时心到是最 重要的。
读书有法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只有努力读, 用心读,才能读有所得。但读书要讲方法,一味地死 读书,读死书不仅于学无益,而且不利于我们成长。 我们要从古人的读书实践中吸取经验,将适合自己的 读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当中,好好读书,掌握有 用的知识,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 书 方 法
比 喻 论 证
读史—读诗—数学—科学
读 书 作 用
—伦理种不善及其应对
弥补缺陷
比喻论证
本文的结构思路
读书目的
正面阐述其好处
正反对比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反面指出其偏向
主张
读书方法
提倡
皆成性格 读书作用 弥补缺陷
比喻论证
句段品读
•
讨 论
•
作者的文题为《谈读书》,那 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的呢? 读书目的 读书方法 读书作用
足以怡情
读 书 目 的
正面阐述 足以傅彩 其好处: 足以长才
费时过多—易惰
反面指出 藻饰过多—则矫 其偏向: 凭条断事—学究
正 反 对 比
推敲细思 主张
或浅尝 或吞食 或细思 提倡 读书、讨论、 作文相结合
o) 好读书(hà
好 o 味同嚼蜡( jiá ) 读好书(hǎo)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不通畅。 滞碍: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要诀:重要的诀窍。
…
• 学习目标: • 1、说出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 惯。 •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 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精辟的句子 。 • 3、将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应用到学习中 去
给下列生字注音:
u) 藻( zǎo)饰 怡( yí )情 统筹(chó 狡黠( xiá ) 诘( jié )难 要诀( jué)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 滞( zhì )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然贯通 咀嚼( jué) 嚼
•
检测反馈
5课堂小结:《谈读书》是作者心智 的结晶,读它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 光下在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是他 ,引领我们在智慧的天地中穿行; 是他,滋润我们求知的心田。因此 让我们热情地高呼:热爱读书吧!
—培根
谈读书
——培根
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物主 义哲学家、现代实 验科学的始祖,作 家。著有《随笔》, 《新工具》等。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随笔》共58篇是 英国文学中首创。
随笔(议论性散文)
特点:
一种散文体裁 篇幅短小 表现形式灵活自由 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