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陆的读书节目

合集下载

朗读者节目介绍

朗读者节目介绍

朗读者节目介绍
《朗读者》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文化艺术情感类节目,由董卿出任主持和制片人。

《朗读者》包含:《朗读者第一季》《朗读者第二季》《朗读者第三季》。

《朗读者》自2017年与观众们碰面,即推动全员诵读激情,变成观众们心里的动能能量源,真正完成破圈传播,获得海内外长远影响力,向全世界展现了真正、立体、全面的中国。

2020年,经历2年的蕴籍沉积,《朗读者第三季》回归。

《朗读者》以个人提升、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奇世界优秀作品紧密结合的方法,采用精致的文本,用最质朴的感情读取文本后面的使用价值:节目致力于完成文化艺术影响人,鼓励人,文化教育人的传递功效,呈现有血有肉的现实角色感情。

《朗读者》邀约各行各业具备知名度的嘉宾来到现场,共享自身的人生经历并诠释来源于朗读者文学类专家团的作家、出版发行人、权威专家、专家学者用心选择的经典美文,综艺节目展现出性命之美、文学类之美貌和感情之美。

有关经典诵读的节目

有关经典诵读的节目

有关经典诵读的节目经典诵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传达文学的情感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有关经典诵读的节目。

1.《经典诗词朗诵》:这个节目以经典的古代诗词为主题,由专业演员朗诵。

他们通过优美的声音和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将古代文学的韵味和美感传递给听众。

2.《名著阅读之夜》:这个节目将经典的文学作品改编成音频剧的形式,通过演员的表演和音效,展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这样的节目让听众像欣赏电影一样,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

3.《经典散文朗读》:这个节目选取了一些优美的散文作品,由朗诵者用流畅的语调和准确的语音表达,将散文的情感和意义传达给听众。

这样的节目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散文的思想深度和美感。

4.《经典小说之夜》:这个节目将经典的小说作品改编成有声书的形式,通过演员的朗读和音效,还原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这样的节目让听众可以在不阅读的情况下,欣赏到小说的精彩故事。

5.《古文经典诵读》:这个节目选取了一些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由专业朗诵者用准确的语音和流畅的语调,将古文的韵味和意义传递给听众。

这样的节目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6.《经典童话故事朗读》:这个节目选取了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由演员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将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给听众。

这样的节目可以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7.《经典剧本朗读》:这个节目选取了一些经典的话剧剧本,由演员用戏剧化的语言和表演,将剧本中的对白和情节呈现给听众。

这样的节目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戏剧的魅力和情感。

8.《经典故事分享》:这个节目邀请一些文学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分享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听众可以通过他们的分享,了解到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9.《古代传世经典诵读》:这个节目选取了一些古代传世经典的诗词和散文,由专业朗诵者用优美的声音和准确的语音表达,将这些经典作品的意义和美感传递给听众。

这样的节目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关于读书的纪录片

关于读书的纪录片

关于读书的纪录片
关于读书的纪录片多种多样,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纪录片:
1.《但是还有书籍》:这部中国纪录片共5集,由哔哩哔哩出品,以
书和爱书人为线索,展示了书籍背后的故事,以及阅读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

2.《读书的力量》:这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通过
跨越半个中国的现场采访与历史回顾,深度挖掘了读书对于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3.《书店里的影像诗》:这部纪录片聚焦于独立书店及其所承载的文
化价值,讲述了书店主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坚守着纸质书的世界。

4.《一本好书》:这是一档融合了舞台剧表演形式的读书节目,每期
围绕一本书,用戏剧化的方式解读名著,让观众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经典的魅力。

5.《书迷》: 讲述了爱书人的故事,包括他们的阅读经历、购书习
惯以及对书的热爱,展现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书迷形象。

以上各纪录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书籍的重要性、阅读的力量以及书与人之间的深厚联系。

央视我们读书吧节目单

央视我们读书吧节目单

央视我们读书吧节目单【最新版】目录1.央视《我们读书吧》节目简介2.节目单内容概述3.节目单亮点分析4.对节目单的期待与建议正文央视《我们读书吧》节目简介《我们读书吧》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以阅读为主题的文化类节目,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节目通过邀请知名作家、学者、文化名人等嘉宾,分享他们的阅读经历、心得与故事,推荐优秀的图书,引导观众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节目单内容概述根据所提供的央视《我们读书吧》节目单,我们可以看到节目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力求满足各种阅读爱好者的需求。

节目单包括以下内容:1.开场:节目主持人介绍本期节目主题及嘉宾,引导观众进入阅读的世界。

2.阅读分享:嘉宾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心得与故事,以及对所推荐图书的感悟。

3.图书推荐:嘉宾向观众推荐一本好书,并简要介绍图书内容、作者背景及推荐理由。

4.阅读访谈:主持人与嘉宾就阅读相关的话题展开深入访谈,探讨阅读的价值、方法、习惯等。

5.读者互动:节目邀请现场观众或通过网络平台参与节目互动,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向嘉宾提问等。

6.结束语:主持人总结本期节目内容,鼓励观众积极参与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节目单亮点分析1.嘉宾阵容强大:节目邀请了知名作家、学者、文化名人等嘉宾,他们具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和独特的见解,能够为观众带来精彩的阅读分享。

2.阅读内容丰富:节目单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科普等多个领域,旨在满足不同观众的阅读需求。

3.互动性强:节目鼓励观众参与互动,使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观点,共同探讨阅读的魅力。

对节目单的期待与建议1.增加图书推荐环节的深度,可以邀请嘉宾就推荐的图书进行深入剖析,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图书的内涵与价值。

2.加强观众与嘉宾的互动,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环节,如阅读挑战、阅读心得分享等,让观众在参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3.适当拓宽节目内容领域,可以涉及国际优秀图书,让观众了解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拓宽视野。

央视读书栏目推荐书目

央视读书栏目推荐书目

央视读书栏目推荐书目
1、《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本书在阐述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相关探索从供给侧发力,攻坚克难,守正出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走出一条从追赶到超越的“跨越”之路。

2、《中国古代建筑概说》作者傅熹年。

3、《海昏侯刘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人的传奇经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4、《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
5、《文字小讲》作者通过大量的分析论证,为读者解读文字演变的过程,通过文字的演变,透过文字看文化。

6、《庄子哲学讲记》作者是郑开。

7、《资治通鉴与国家兴衰》生动地讲述了从春秋三家分晋至大唐盛世终结这段历史。

8、《造房子》本书是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

9、《北鸢》起笔于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书写中国最为丰盛起伏的断代。

人生一线,恰似风筝。

10、《古乐之美》是由苏泓月编写,是一部以通俗文字系统梳理古代乐器知识的中国音乐史专著。

11、《望春风》是作家格非创作的长篇小说。

12、《中国艺术史九讲》是方闻在两岸三地不遗余力宣讲其学术理念的文稿。

13、《水墨戏剧》
14、《如果大雪封门》是由徐则臣创作的小说集。

15、《林散之年谱》这是一本具有编年体传记性质的年谱。

央视我们读书吧节目单

央视我们读书吧节目单

央视我们读书吧节目单
央视《我们读书吧》节目是一档致力于推广阅读、传播文化知识的电视节目。

在这档节目中,观众可以了解到各类好书推荐、作者访谈、文化话题探讨等内容,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阅读平台。

节目单中的亮点颇多,首先,节目邀请了知名作家、学者、文化人士等嘉宾,与主持人展开深入的交流,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和创作感悟。

这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文化名人的窗口,也让观众能够更加亲近好书。

其次,节目以书为核心,涵盖了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使得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兴趣爱好。

此外,节目还设置了互动环节,鼓励观众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参与讨论,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

《我们读书吧》节目对推广读书具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节目以央视这个权威平台为依托,扩大了好书的影响力,使得更多观众愿意去阅读。

其次,节目通过生动有趣的访谈和话题讨论,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读书变得更加有趣。

最后,节目注重线上线下互动,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接触文化、参与阅读的机会。

针对这档节目,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期待:首先,节目可以进一步挖掘优秀作品的内涵,为观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文化精神食粮。

其次,节目可以加大互动力度,让更多观众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

最后,期待节目能够不断创新,以更丰富、更多元的形式推广阅读,让好书走进千家万户。

总之,央视《我们读书吧》节目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容,为广大观
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文化、接触好书的平台。

喜欢典籍里的中国的理由

喜欢典籍里的中国的理由

喜欢典籍里的中国的理由
喜欢《典籍里的中国》的理由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理由:
1.文化价值:该节目以典籍为载体,通过戏剧演绎和嘉宾解读的方式,让观众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深入挖掘典籍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艺术表现:该节目采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典籍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生动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享受艺术美感的同时,深入思考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传播方式:该节目采用现代传播方式,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对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4.互动参与:该节目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典籍的文化内涵。

5.教育意义:该节目对于青少年和儿童来说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总之,《典籍里的中国》不仅是一档文化节目,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心灵的洗礼。

通过该节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读书的节目

读书的节目

读书的节目
1.《朗读者》:由中央电视台推出,董卿主持的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

每期围绕一个主题,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分享他们的故事,并现场朗诵文学作品。

2.《一本好书》:腾讯视频推出的读书节目,通过舞台剧的形式重新演绎经典书籍内容,让观众在观看中领略书籍的魅力,同时邀请文化名人深度解读推荐好书。

3.《见字如面》:同样是一档以书信朗读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类节目,通过明星和嘉宾对古今中外各时代背景下的书信进行诵读,带领观众感受书信中的文字力量与历史温度。

4.《阅读阅美》:江苏卫视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特色节目,以“美文推荐+美文朗读+人物访谈”三位一体模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现代美文的独特魅力。

5.《圆桌派》:窦文涛主持的谈话类节目,在轻松的闲聊氛围中常会涉及到书籍话题,嘉宾们会就某本书或某个文化现象展开深入讨论,虽非纯粹的读书节目,但能极大激发观众的阅读兴趣。

6.《樊登读书》:樊登创立的线上读书平台,通过音频、视频形式解读各类图书,帮助听众快速了解并吸收书本精华,深受广大爱书人士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陆电视荧屏上的六档读书类电视节目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读书》(原《子午书简》)
播出时间:每周一至周五13:25
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书香北京》
播出时间:每周一、周二20:28
河北卫视《读书》
播出时间:每周二23:00
上海星尚频道《今晚我们读书》
播出时间:每周六24:00 周日10:30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速读时代》
播出时间:每周日20:30
凤凰卫视《开卷8分钟》
播出时间:每天18:45
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盖因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逝世日而设,虽是地道的“舶来”节日,近年来在中国却呈现出日渐高涨的热度。

在“世界读书日”前后,国内多家媒体相继推出以阅读为主题的专刊、专辑,呼吁公众重新认识阅读的价值。

在媒体为读书展开造势之际,也有人对中国的读书媒体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开设读书版面的报纸有150家,而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只有6家电视台开设了读书类电视栏目(节目)。

实际上,在当下由收视率主导的中国电视行业中,娱乐成为电视机构获得收益保障的不二标签,读书类电视节目因其相对较高的文化品位,始终处于尴尬的境地,一些节目在激烈竞争的电视荧屏上逐渐萎缩消逝,一些节目则力图转变制作思路使自己摆脱边缘化的命运。

读书类电视节目所受的冷遇,也往往被看做当代中国人阅读现状的一个缩影。

“末位淘汰”扼杀《读书时间》
4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栏目在中国人民大学录制了“青春中国·书香讲堂”特别节目,邀请包括前驻法大使吴建民、主持人白岩松、诗人吉狄马加在内的演讲嘉宾探讨青春的价值以及阅读的意义,吸引了上千名青年学子现场聆听。

作为一个运营尚良好的读书类电视节目,《书香北京》制片人吴玮对记者表示,读书类电视节目不能满足于在演播室里捧着书聊天,必须走入观众和读者中间,让节目接得上地气,避免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

吴玮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书香北京》作为一个创立两年多的电视栏目,由台领导亲自命名并重点扶持,至今尚处于它的上升期。

但并非所有的读书类电视节目都如此幸运,随着近年来中国电视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视台之间对于受众与广告客户的争夺渐趋激烈,一批曾经颇受观众瞩目的读书类节目无法适应新的游戏规则,纷纷遭到淘汰的命运。

1996年5月,主持人李潘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里采访在此养病的著名诗人、报告文学家徐迟,这期节目成为中央电视台一套新开播的《读书时间》栏目第一期。

《读书时间》以其颇具人文气息与高雅品位的特征,一度为观众所称道,成为中国读书类电视节目的先声。

2001年,配合央视频道专业化的推进,改版后的《读书时间》迁入央视10套科教频道,并被安排在周六晚黄金时间播出。

这就意味着《读书时间》与同时段铺天盖地的娱乐节目、电视剧短兵相接,共同争抢收视这块蛋糕。

《读书时间》立即显示出自己的劣势:其形式呆板、内容单调、改版频繁等问题也加速了观众的流失。

2003年开始,央视依据收视率推出的“末位淘汰制”掌握起旗下节目的生杀大权,《读书时间》因为排名靠后被亮出红灯。

尽管栏目组在巨大的压力下尝试对其进行调整,但仍未能挽救《读书时间》的式微。

2004年2月,《读书时间》被并入央视10套新组建的《五日谈》栏目,实际已失去独立性。

《五日谈》实验半年并不成功,播出方式被推翻重新整改,《读书时间》在人们的叹息中消亡。

舆论对《读书时间》的批评集中在其表现形式的陈旧和文化内涵的缺失,“两把椅子,两个嘉宾,云山雾海地神侃,从一本书开始,以作者的…私生活‟细节为结束”,这样呆板和封闭的表现很难让选择日益丰富的电视观众驻足。

而在此之前,上海电视台的《阅读长廊》、北京电视台的《华夏书苑》、湖南电视台的《爱晚书亭》、青岛电视台的《一味书屋》等纷纷遭遇停播。

这些节目固然受到大环境的挤压,也与其本身与社会需求脱节不无关系。

必须比观众多走半步
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中国新闻出版报》在“世界读书日”推出了特刊,首次对全国的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开辟读书版、读书周刊、读书栏目(节目)的情况进行调查。

纳入调查范围的有150家报纸、9家广播电台、35家新媒体,而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只有6家电视台开设了读书类电视栏目(节目)。

“电视媒介与阅读本身就存在着内在冲突,阅读是一种沉静的、思考的行为,需要在字里行间营造出想象的空间,而电视往往侧重于讯息的快捷和画面表现力的丰富。

”业界专家表示。

因而,读书类电视节目往往难以在“慢读”的传统阅读与“速读”的电视传播之间实现自我平衡。

在实际情况中,读书类电视节目为了迎合观众,还极易盲从于社会潮流,失去自己的价值判断。

比如,在不久前养生类书籍畅销时,有的读书类节目就沦为了所谓“养生大师”的私家讲堂。

“读书节目必须比观众多走半步。

不能过于曲高和寡,但需要对受众有一些引领,…半步‟就是一个度。

”吴玮说。

吴玮的团队所运营的《书香北京》曾是内地唯一的日播读书节目,强大的工作量使得节目组的编导常常为了准备一期节目读书
到凌晨五点。

由于经历过纪录片与日播时评节目的历练,吴玮对《书香北京》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即时刻保持自己的关注点,与当下的热点相联系。

节目不仅讨论书,还随着书籍将话题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

去年10月,北京光合作用书店突然关张,吴玮迅速组织业界专家对实体书店的生存话题展开讨论,收到了良好的反馈。

她表示:把图书转化成电视化表达是有难度的,但从普世文化传播的角度上,它应该成为主流并大有可为。

坚持至今的读书类栏目还有河北卫视的《读书》,该栏目创办于2000年6月,是目前国内卫视频道中硕果仅存的一档读书类栏目。

去年,随着主持人王宁的离开,《读书》曾一度遭遇停播危机。

随着文化学者曹景行的加盟,《读书》改版重生,然而却从原来的周日晚间移到了周二晚间的23点。

《读书》的大量节目在北京录制,这也与其他几档读书类电视节目相一致——对文化资源的依赖性强,只能生存在北京、上海这类作家、学者、出版社汇集的大城市中。

对于读书类电视节目而言,收视率常常扮演着其生死主宰者的角色。

长期以来,收视率成为各大电视台对电视节目考评的唯一标准。

每一期节目的收视率会被做成折线图贴在栏目组的办公室里,有时收视率的统计甚至细化到一期节目的每一分钟,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一旦失去趣味性,收视率折线就开始向下掉。

而收视率的背后实际是广告资本。

对于中国电视,特别是读书文化类电视节目,业界的共识是,不能不讲“收视率”,也不能唯“收视率”是从,应该建立一个包括“收视率”在内的综合评判体系。

从去年开始,央视已开始试行新的综合评价体系,其中新设置了“引导力”、“影响力”指标考核栏目的社会效果,对“传播力”的考评也不再以收视率绝对高低为依据,而是进一步深化为收视目标完成率、观众规模、忠诚度、成长趋势等多维指标。

而对于读书类电视节目而言,新的评价体系不意味着竞争的消失,他们仍需要寻求新的生存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