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平遥古城为例旅游开发对区域的文化影响

合集下载

关于古城旅游额文化对平遥影响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古城旅游额文化对平遥影响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古城旅游额文化对平遥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A14航海1乔志凯140205103前言当今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各种因素综合推动的,其中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也是深层次的。

旅游业具有文化、自然资源的无限利用性和对相关产业的推动性,以及几乎无公害性、投资的相对低成本性等优势特征,各国各地凡有资源者,无不将其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因此旅游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也已成为大众化的消费行为之一。

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更需要通过旅游来了解和感悟世界自然和文化的多样性,因此积极发展各国各地区的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合理利用,丰富人们生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个省市区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取得卓越的成就。

旅游业,被视为富民的产业,在平遥的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呢?旅游业是否真的让平遥富起来、让当地人民富起来?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展开了关于平遥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感受旅游产业的魅力。

(一)背景介绍平遥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

1998年,平遥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整座古城和古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在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内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

平遥古城的所有这些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发展中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XX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X例。

平遥古城案例分析

平遥古城案例分析
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城市的更新和发展,平衡保护与发展 之间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业的关系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旅游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平遥古城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和就业,提高了知名度,同
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
02
旅游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古城的环境、文化和社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跨国合作项目
与国外古城开展合作项目,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推动古城保护和 文化旅游的发展。
05 平遥古城案例的启示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保护历史建筑
平遥古城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应得到有效保护。
传承民俗文化
平遥古城不仅是建筑博物馆,还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当地的手工艺、 戏曲、节庆等民俗活动应得到传承和推广,以弘扬中华文化。
文化旅游
将平遥古城打造成文化旅游胜地,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游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传统工艺传承
鼓励传承和发展古城内的传统工艺,如剪纸、刺绣等, 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特色商品开发
开发具有古城特色的商品,如传统服饰、工艺品等, 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成功经验
政府主导
平遥县政府在古城保护和开发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确保了 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保护古城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03
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业相互促进
通过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措施,可以实现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的
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平遥古城的长期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多维价值研究

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多维价值研究

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多维价值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平遥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多维价值日益凸显出来。

研究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多维价值,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文化、改善社会文化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平遥古城文化旅游逐渐成为热门目的地。

本文旨在研究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多维价值,探讨其在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平遥古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其文化旅游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的传承和弘扬,更体现在对文化多样性的促进和保护。

通过深入研究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各种价值,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新的思路和动力。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对于推动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多维价值,深入分析其在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理解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深远影响,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推动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通过对多维价值的研究和分析,我们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珍惜平遥古城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提升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也将探讨平遥古城文化旅游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为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实现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 正文2.1 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历史价值平遥古城自建制以来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级建制古城之一。

借鉴平遥成功经验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借鉴平遥成功经验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借鉴平遥成功经验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借鉴平遥成功经验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中共武冈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刘贻银为借鉴外地古城保护、开发的成功经验,我到山西省平遥县进行过专题考察,并对武冈古城保护、开发做了一些思考。

一、平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经验平遥,是一座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整座古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县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党政重视。

平遥古城的保护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期间,县委、县政府对平遥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高度重视,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全力给予支持。

二是思路正确。

坚持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实现了古城管理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动作,加快了旅游产业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为先的管理理念,凸现了文化性、民俗性的旅游主题;坚持经营创新、管理创新,确保合理保护、开发;坚持打造品牌和树立形象并重,提高了知名度。

三是措施到位。

硬件方面,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发了“日升昌”票号、县衙、文庙等12个风格各异而又相互映衬的文化旅游景点,并大力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

软件方面,组织和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对晋商文化进行研究、包装,连续举办了两届晋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加大对晋商文化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借助国内外、省内外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促销,另一方面借助文学、书画、影视作品等载体,大力进行形象塑造。

此外,还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讲解员,使平遥知名度空前提高。

该县2009年的旅游门票收入是1996年的80多倍。

二、武冈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潜力优势从平遥来看,创建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具备五个条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灿烂的文化,宽阔的城区,巨大的商机。

武冈目前已具备了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

一是历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就已在此繁衍生息。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必须与保护相结合,以保证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并为公众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本文将以中国的平遥古城为例,探讨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相关问题。

首先,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平遥古城建于2500多年前,是中国古代商业升级及城市规划的典范。

古城内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如城墙、街道、庙宇等,是研究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艺的重要遗址。

同时,平遥古城还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代表,其发展模式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平遥古城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一方面,大量的游客涌入古城,给古建筑物、文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磨损。

古城内的商业活动也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的现象,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逐渐被低质量的仿制品所替代,破坏了古城特有的文化氛围。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保护观念和手段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古城内部的设施和服务相对滞后,未能提供良好的游客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平遥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古城的保护力度。

通过增加巡逻和安保力量,减少游客对古建筑的触碰和破坏,修复和维护古城的建筑和文物。

其次,规范了古城内的商业活动。

严格控制商户数量,并对商户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产品质量。

同时,增加了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扶持,鼓励传承人继续发扬传统技艺。

此外,平遥古城还加大了对游客的管理力度,限制游客的数量,并规范游客行为,保证他们的游览质量。

在平遥古城的探索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对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启示。

首先,开发和保护必须相互促进,不能偏废一方。

旅游开发可以为古城带来经济效益,但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长期以来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其次,由于每个古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开发和保护策略。

城市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平遥古城为例

城市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平遥古城为例

城市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平遥古城为例于 博(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摘要:城市遗产作为人类历史的承载者,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抒写了人文的情怀、承载了精神的依托,对于后人是不可缺少的历史印刻。

本文分析城市遗产的现状,并以世界遗产城市——平遥古城为例,从平遥古城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并提出对平遥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意见。

关键词:平遥古城;保护;旅游开发城市,既是地域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过程的产物。

历史上形成的城市,每个地域都由其历史文化、地理地貌、风土人情等综合因素下形成的。

古人常谈到的“因天材,就地利”,也如同今人所提出的因地制宜。

在古时候,帝王统治阶级的意愿体现的更为明显,堪舆即风水的重要性也是今人望尘莫及。

不论是在基址的选择还是整个古镇的排兵布阵上都有不可小觑的实力。

“重建时代”的席卷,城市遗产的未来何去何从也是今人应当沉思的问题。

1城市遗产保护面临问题1.1消极静态的保护。

随着近些年的建设热潮,传统民居、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阻碍城市发展的障碍。

一方面,在建设时对地形地貌、风土特征、地域个性熟视无睹。

“旧貌换新颜”的同时,人情味和历史感都消失殆尽。

另一方面,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家政策保护下都选择了以一种静态的、消极的方式进行保护。

例如限制保护区内建造建筑以及周围建筑体量高度等方面进行被动式保护政策。

以一种不作为的保护状态是大众以及部分官员普遍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态度。

没有将保护城市遗产以一种发展的、规划的、长远的方式进行重新规划。

1.2城市遗产记忆危机。

《建筑的七盏明灯》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人类的遗忘有两个强大的征服者——诗歌和建筑,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包含前者,在现实中更强大。

”人一生的记忆是短暂的而建筑的记忆却是永恒的,“物是人非”一词正是对建筑记忆的最好诠释。

遗产建筑经历了时间的磨炼,在岁月的冲刷中更显珍贵。

快速的生活节奏不仅体现在生活中,也逐渐体现在遗产保护的思想之中,领导者与新闻媒体更多的关注于形象工程、献礼工程,将城市遗产视为发展城镇化的阻力,这样下去,中国将面临着千城一面的城市危机,空间的文化性、独特性与地域性将逐渐缺失。

古代文明的瑰宝山西平遥古城

古代文明的瑰宝山西平遥古城

古代文明的瑰宝山西平遥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古代文明的瑰宝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之一,山西平遥古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座城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介绍平遥古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背景平遥古城建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古代城市之一。

在明清两代,平遥是山西最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也是中国著名的金融史学派“平遥学派”的发源地。

平遥的繁荣鼎盛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二、建筑特色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的建筑风格。

整个古城保留着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以明清古建筑、商业街区和传统民居为主要特色。

在平遥古城的建筑中,主街道和民居的布局非常规整,道路宽敞,石板铺设,尽显古朴典雅的韵味。

古城内的各种建筑,如古庙、古宅、古阁等,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每一座建筑都展现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以其卓越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于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城市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瑰宝。

平遥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范,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重要意义平遥古城的存在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瑰宝,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探索平遥古城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商业繁荣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平遥古城还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它的存在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过去,为我们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总结:山西平遥古城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以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多维价值研究

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多维价值研究

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多维价值研究平遥古城是中国山西省的一颗璀璨明珠,位于晋南盆地,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最具特色的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古城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遗产。

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景观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中国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从多维度对平遥古城文化旅游的价值进行研究,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平遥古城的文化旅游魅力。

一、历史文化价值平遥古城作为中国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古城始建于西周时期,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

其城墙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今全长6163米,高约10米,最宽处约6米,城内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包括古代宅第、庙宇、祠堂、龙头井、古桥等。

这些历史古迹不仅见证了平遥古城的兴衰起落,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变迁。

平遥古城被誉为中国古城的活化石,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布局、建筑风格、社会风貌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艺术价值平遥古城不仅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发源地。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木雕、石雕、铜器、铁器等艺术品,感受到中国传统工艺精湛的艺术魅力。

尤其以平遥古城的木雕工艺而言,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成就非凡,被誉为中国木雕艺术的“首善”。

平遥木雕以其细腻的雕刻工艺和精美的造型而驰名于世,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

平遥古城的艺术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三、旅游价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还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

古城内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群和历史文物,包括古代庙宇、祠堂、宅第等,其古建筑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和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在古城内还分布着许多著名景点,如古城墙、文庙、城隍庙、双林寺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平遥古城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表演,如平遥古城灯会、平遥古城炮会、平遥木版年画等,为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以平遥古城为例旅游开发对区域的文化影响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极其迅猛,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产业,更是一种文化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文化乃至全社会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旅游业的开发、异域文化的接触和交流对旅游者和目的地,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本文主要以平遥古城的开发为例,针对古城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系统分析了平遥古城的开发对当地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开发措施,阐述了可行的开发战略。

关键词:平遥古城、旅游开发、文化影响、战略思考目录绪论摘要关键词第一章、平遥古城概况第二章、平遥古城旅游开发的现状及评价2.1平遥古城旅游开发现状2.1.1开发现状2.1.2游客量分析2.1.3游客量满意度分析2.2平遥古城旅游开发的评价2.2.1平遥古城管理体制改革,制度保障2.2.2平遥古城政府引导,保护为先,容量保障第三章、平遥古城旅游开发对当地文化的影响3.1积极影响3.1.1有利于促进区域间文化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3.1.2有利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或许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复兴3.1.3有利于当地文化吸收外部文化的优点而获得发展3.1.4有利于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3.2消极影响3.2.1当地居民心理、行为、社会生活的消极变化3.2.2当地文化被过分商品化、庸俗化3.2.3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周3.2.4干扰当地居民的生活3.3正确认识旅游开发对区域文化的社会影响第四章、平遥古城旅游开发的几点战略思考4.1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相结合4.2树立文化品牌意识,系统开发4.3“以人为本”战略结语参考文献绪论现代旅游业的开发对目的地的文化乃至全世界的文化都有其重要影响。

只有全面、客观的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才能真正的认识到旅游开发对区域文化发展的作用。

平遥古城地理位置优越,人居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等。

然而随着平遥古城深入开发,当地的文化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些许问题逐渐显现。

异域文化的接触和交流对旅游者和古城当地文化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第一章、平遥古城概况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平遥县,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我国唯一成功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县城。

迄今为止,它还较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

平遥,又称‘‘古陶’’,始建于公元前827-公元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

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过平遥而筑成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

2009年,平遥古城荣膺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再获殊荣。

第二章、平遥古城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其评价2.1平遥古城旅游开发现状2.1.1开发现状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开发了平遥古城景点内的21家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初具规模。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古城景区内已拥有镇国寺、双林寺、平遥古城等11处国家级文物单位,4个景点顺利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行列。

双林寺是‘‘东方彩塑艺术宝库’’;‘‘日升昌’’票号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文庙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无论从建筑格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家缩影,是了解中国古代官场文化的最佳实地场景;县衙1997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古城地处华北地区,对华北地区居民有特殊的吸引力,而华北是与华东、中南齐名的三大旅游客源之一,尽管华北地区的居民出游人均花费低于全国水平,但其主要城市居民,仍有较大的出游可能。

而且其500公里内还聚集了北京、天津、西安、洛阳等热点城市,这些城市每年接待数千万国内外游客,平遥古城可通过一定方式,将这些地方的游客吸引过来,从而争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平遥古城风貌独具特色,古城墙造型美观,防御设施齐备,为中国历代筑城之仅有,并以筑城手法古拙,工料精良著称于世,是研究中国古代筑城之制的珍贵资料。

很多居民住农家四合院,传统民居内涵丰富。

古城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主产棉花、粮食,特产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声震惊中外,有‘‘平遥牛肉太谷饼’’的歌词,物质文化丰富等等。

还有平遥票号蜚声海外,日升昌,协同庆等。

2.1.2游客量分析据调查,平遥古城的客源呈现出季节性规律,每年4-10月为平遥旅游旺季,旅游人数占全年的70%左右。

以1999年的统计为例,4月的接待人数为7万人,5月突增至13万人,之后虽有波动,但仍维持在8万人左右,11月-次年2月,旅游人数直线下降为4万人。

由此可见,平遥古城并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其与整个国内旅游季节相对应,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开发中要充分发挥它不受季节制约的影响,将其推向更广阔的平台。

此外,平遥古城接待旅游中,观光旅游者人数最多,占到30%,可见其文化名城的旅游价值和文化内涵之高,吸引了许多学者。

但是,古城在海外旅游市场方面有很大缺陷。

从客源分布看,主要是国内旅游者居多,‘‘八五’’期间国内旅游者占全部97.6%,海外仅占2.4%,2002年,海外旅游者占总数的2.53%,远远低于全国水平。

因此,我们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游客。

2.1.3旅游者满意程度分析从旅游者游览平遥后,最感兴趣的景区评价看,旅游者对古城墙,古城风貌反映最好,其次为票号旧址和古民居,这与平遥古城旅游产品市场开发定位相一致。

多数旅游者对古城印象较满意。

然而古城虽历史价值很大,文化内涵很深,但让游客不满意的地方还是很多。

如:景区内的基础设施不完备,不仅影响了古城的风貌,还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整个古城内几乎没有绿化设施,缺乏生机。

服务设施也很落后,到目前为止,平遥只有两家星级宾馆。

因此,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服务设施,以更好地吸引游客。

2.2平遥古城旅游开发的评价平遥古城景区开发初具规模,文化内涵深厚,区位条件优越,物质文化丰富,使得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许多学者也来研究其文化价值。

另外,在古城管理制度的创新及措施的推动下,古城旅游开发更加成功。

2.2.1平遥古城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古城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平遥古城按照政府引导,行业监管,企业主营的发展模式,把平遥古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旅游开发的实施主体,进行旅游运行机制改革。

该公司秉承‘‘服务至上,以人为本’’之精神,在招商引资、宣传促销、文物保护和房地产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从而带动了平遥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古城的知名度。

古城针对以往分散性门票所造成的旅游市场混乱,在省市物价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02年9月15日正式退出一卡通门票。

即游客持此卡可游览古城内所有景点,某些景点半价或其它优惠,而且还包括游客的餐饮、住宿,这样既节省了游客买门票的时间、旅游花费等,同时也是旅游地的管理更加规范、系统。

2.2.2平遥古城政府引导,保护为先,提供了容量保障平遥县政府为了保护古城,减轻人口容量对平遥古城文物的保护,对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形成巨大的威胁和压力,政府决定对城内的居民进行外迁,实行‘‘新旧分离’’的保护模式。

《山西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规定:平遥古城保护应遵循“永久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实施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并按“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进行维修和修复,使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和建设纳入了法制轨道。

第三章、平遥古城旅游开发对当地文化的影响3.1平遥古城旅游开发对当地文化的积极影响一座小县城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的注目,全赖她浓厚的民族历史特色、保存之完整,同其它古城一样经历了现代的洗礼后,她默默地凭借着自己的深厚、沉重,完整的民族特色,呈现在世人面前。

平遥古城是一座宝贵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在山西旅游资源甚至全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便利的交通,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政策环境,使其走向更加广阔的旅游市场。

3.1.1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旅游在客观上起着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国度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作用,通过人群的直接交往,不同文化主体间沟通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

一方面,旅游者到平遥古城旅游,目的之一就是学习和了解当地文化,他们在古城旅游中,亲身经历了古城的一些文化洗礼,所以其宣传的可信度大,旅游者把他们在古城的体会通过亲友传递到更大范围,另一方面,旅游者到古城旅游,又把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带给了当地居民。

因此,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3.1.2有利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或区域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复兴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旅游资源,随着平遥古城开发和发展的需求,一些原先被人们遗忘的传统民俗和文化体育活动用得到了重新开发和恢复:国际摄影展的开发,平遥国际摄影节在国家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 2001 年首次创办,其完全是以国际规范进行操作,与国际接轨并同时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使平遥古城独特的风貌、古朴的民风以及形式各异的摄影活动交相辉映,在海内外均产生了预料之外的轰动效应。

任何的艺术作品都有其地域特征,每个不同区域的文化必然会产生出其所特有的艺术魅力,而这些都通过百花齐放的摄影作品所体现出来,并得到了升华;祭星、填仓日、祭灶君等民俗节日又得到重视和发掘;老特产、风味小吃的发展;古老的建筑群得到了维护和管理,又是那么的气势恢宏等。

所有这些几乎被遗忘的文化遗产都获得了重生。

他们不仅使旅游者体验和了解了不同的文化,而且使本地的旅游业更具特色和魅力,使当地居民更加自豪。

3.1.3有利于当地文化吸收外部文化的优点而获得发展平遥古城通过发展旅游,不仅可以了解别人,了解异国文化,又可以宣传自己,树立自己的真正形象。

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交流借鉴,吸收异国文化的优点,取长补短,可以使古城文化更加丰富,逐渐趋向现代化,国际化。

3.1.4有利于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旅游区的基础公共设施更加全面,生活服务设施更加方便,而这一切虽是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但在客观上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3.2平遥古城旅游开发对当地文化的消极影响虽然平遥古城景区的旅游开发与发展已受到重视,但是不面其开发还是会给当地文化带来消极影响。

3.2.1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行为、社会生活的消极变化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者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旅游者不同的价值标准、不同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带到当地,使得当地传统文化遭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地方文化的独特性也逐渐消失。

平遥古城随着旅游景点的深层次开发,当地居民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他们有时看外来旅游者那么地挥金如土,就容易出现宰客、拉客等现象,再加上外来打工族涌进平遥,一些商贩在古城经商,造成了部分环境与古城环境不协调,不利于古城旅游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