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预防医学练习题

社区预防医学练习题
社区预防医学练习题

《社区预防医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以下哪个不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性( D )

A 综合性

B 连续性

C 可及性

D 差别性

2、社区预防坚持以人为本,以( D )为中心

A. 疾病

B. 医生

C.病人

D. 健康

E.预防

3、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是指( B )

A.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免疫、医疗

B.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C. 健康教育、预防、营养、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D. 法制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E. 法制教育、预防、营养、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4、疾病的三级预防以哪级最关键( A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一级或二级

5、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B )

A调查、归纳、整理资料B收集、整理、分析资料C收集、核对、整理资料

D. 调查、核对、整理资料

E. 调查、分析、整理资料

6、在某市调查1000 名10岁儿童,其中有250 名龋齿患者,这份资料属于(B)

A、计量资料

B、计数资料

C、等级资料

D、连续变量

E、半定量资料

7、描述计数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B )A平均数(计量)

B相对数(率和构成比)C标准差(计量)D变异系数(计量的离散趋势)8、疾病死因谱通常用的统计指标是(D )

A年龄别死亡率B死因别死亡率C死因别病死率D死因构成比E.总死亡率9、某病发病率的分母确切含义是(B )网上答案为C。书中:发病率的分母是暴露人口数,患病率的分母是平均人口数。

A同期受检查人口数B同期受该病危险的人口数C同期平均人口数D同期某病的新发病例数E同期某年龄组人口数

10、欲制定人群血铅含量(正偏态分布)的正常值,统计计算可选用的方法是(B )

A P2.5∽P97.5

B

C >P5(肺活量)

D P50

11、调查人群中蛔虫感染情况,可用( B )

A个案调查B现况调查C临床研究D队列研究E病例对照研究

12、现况调查一般不宜超过的时间长度为( C )

A 2 天

B 2 周

C 1 月

D 3 月

13、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及社会的健康期望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相对明显、相对不确定的行为是( E )

A健康相关行为B不良生活方式C不卫生行为D保健行为E健康危险行为

14、社区干预试验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是( C )

A社区中个体B社区中患者 C 社区人群D社区老年人E社区慢性病患者

15、社区诊断收集得到的牙科医生数属哪方面的资料( C )

A 卫生服务利用

B 卫生机构资源

C 卫生人力资源

D 社会发展状况

16、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以CaCO3(mg/L)表示,是指水的( A ) A硬度B总固体C矿物质含量D硫酸盐含量 E 溶解性物质的含量

17、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功能及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必不可缺的元素称( B )

A. 常量元素

B. 必要元素

C. 有机物质

D. 微量元素

E. 矿物质

18、通过在人群中食盐加碘的方法来研究对地甲病的防治效果,该方法是( A )

A 社区干预试验

B 社区个体试验

C 社区临床试验

D 临床试验

19、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分类不包括( D )

A大气污染B水体污染C土壤污染D能源污染E室内空气污染

20、引起我国儿童白血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的是( C )

A 免疫功能低下

B 缺乏体育锻炼

C 室内TVOC

D 学习压力过大

21、产能营养素包括以下几种(C) 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C.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D. 脂肪、碳水化合物

E. 蛋白质、脂肪

22、重金属和某些难以降解的毒物,随着食物链的延长,使处于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增加形成( B )

A、效应 B. 生物富集C、浓缩D. 生物蓄积 E. 生物放大

23、我国水体污染的首要来源是( D )

A 工业三废

B 生活三废

C 交通排放D、A+B

24、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是( E )

A. 薯类

B. 坚果类

C.豆类

D. 菌类

E. 谷类

[解析]我国人民来自谷类的蛋白质要占50%以上,所以谷类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25、人体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 D )

A 蛋白质

B 碳水化合物

C 脂类

D 水

26、亚硝酸盐中毒患者应及时注射药物是( D )

A. 解磷定

B. 阿托品

C. 二巯丙醇

D. 美兰

E. 肾上腺皮质激素

27、当前食品污染主要是( A )

A农药污染B放射性污染C添加剂污染D农药的残留污染E放射性污染

28、人体功能性铁主要存在于( B )

A 含铁酶

B 血红蛋白(60-70%)

C 肌红蛋白

D 肝、脾、骨髓(储存铁)

29、大豆的脂肪含量为15%~20%,不饱和脂肪酸高达( D )

A. 70%

B. 75%

C. 80%

D. 85%

E. 90%

30、对于健康教育的正确理解是(A )A.以调查研究为前提,进行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B.进行疾病信息的传递C.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31、生物对某种物质的摄入量大于其排出量,随着生命过程的延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的作用为( D )

A. 生物放大

B. 生物富集

C. 生物浓缩

D. 生物蓄积

E. 富营养化

32、我国大米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是( C ) A 铅 B 汞 C 镉 D 砷

33、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 A )

A.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B.预防行为和治疗行为

C疾病行为与依从行为D病人角色行为和遵医行为E康复行为与治疗行为

34、健康传播5W 模式是( C )

A 讯息-媒介-传播者-受传者-反馈

B 讯息-传播者-媒介-受传者-反馈

C 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反馈

D 传播者-媒介-讯息-受传者-反馈

35、关于大众传播的特点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E)

A.发送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B.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

C.信息量大、扩散距离远、传播速度快、覆广泛,受众多

D.传播渠道是大众传播媒介和专业技术手段E.基本上是双向传播36、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C)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

B.年龄、性别、职业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E.以上均是

37、有关传染病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B人与动物之间不存在相互传染C地方性D疾病发展具有潜伏期E季节性

38、知信行模式(KAP)理解错误的是( D ) A 知识是基础

B 信念是动力

C 行为改变是目标

D KAP 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分析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

39、《传染病防治法》(2004 年8 月28 日修订)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D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C.艾滋病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E.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1、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D )

A甲型肝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C戊型肝炎D丙型肝炎E流行性感冒33、有关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下面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 )

A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B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聚集现象C丙型肝炎慢性化高D丁型肝炎多经粪—口途径传播E戊型肝炎急性多见

40、周期性健康检查项目中各年龄组均应开展的有(D )

A 身高、血压

B 身高、体重

C 血压、Hb

D 血压、体重

41、间接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B )A.爆发为主B.常呈散发C.与个人卫生习惯无关D.季节性明显E.以上都不是

42、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全球儿童基础免疫接种包括(A )

A.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

B.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流感疫苗

C.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乙肝疫苗

D.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流脑疫苗

E.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腮腺炎疫苗

43、针对高血压膳食限盐的目标是将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降至多少以下( A )

A 6 克

B 8 克

C 10 克

D 12 克

44、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E )

A.粪—口途径传播、母婴传播和空气传播B.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空气传播C.医源性传播、粪—口途径传播和空气传播D.体液传播、空气传播和母婴传播E.粪—口途径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和体液传播

45、血尿可能提示的癌症有( D )

A 前列腺癌

B 肾癌

C 膀胱癌D、A+B+C

46、判断肺结核有传染性最主要依据是(D )A.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B血沉增快C反复痰中带血D痰结核杆菌检查阳性E胸部X 线有空洞

47. 高血压的“三率”指:(D )

A发病率、患病率、控制率B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C发病率、知晓率、治疗率D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E以上均是

48.男性,54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现有加重趋势。患者体胖,BMI 27.8kg/m2,抽烟每天一包。对该患者来说,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是(B )

A选择便宜的药物B戒烟C减重D家庭氧疗E加强锻炼

49、老年人常见最严重的伤害是(A )

A 意外跌落

B 烧伤、烫伤

C 运动与休闲伤害

D 碰撞、电击伤害

50、我国目前的高血压控制率约为(A )目前约为10%(2011.10.3报道)

A 5%

B 15%

C 30%

D 50%

E 70%

50、以下哪些均是乙类传染病( C )

A 霍乱、艾滋病

B 甲肝、流感

C 乙肝、肺结核

D 淋病、甲型流感

51、目前预防丙型肝炎最重要的措施是(B )

A.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B. 严格筛选献血员C.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D.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E.注意饮水及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52、下列哪项属于慢性病(C )

A多数后遗症少B人群预防效果佳C需综合性预防干预

D较复杂,容易阻断E多无传染性、需要单一的躯体功能康复

53、食品污染中生物性污染,其中占大多数的是(A )

A. 细菌

B. 微生物

C. 霉菌

D. 病毒

E. 真菌

54、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DOTS 策略的强化期时间长度为( D )

A 5-6 月

B 4-5 月

C 3-4 月

D 2-3 月

55、对人群进行心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目前公认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A) A.年龄B免疫力下降C营养不良D不良生活方式E遗传因素

56、某农村自然村共有人口600 人,今年7 月共有30 人出现感染性腹泻,其中5 人是上月未治愈者,7 月有1 人因此病死亡。则7 月份的该病死亡率为( C )。(病死率1/30)

A 1/30

B 1/25

C 1/600

D 1/5

57、下列属于二级预防的内容为(D )A禁止酒后驾车教育

B儿童交通安全教育C防电专项教育D汽车安全带 E 防溺水专项教育

58、社区居民生活中的CO 中毒常见原因是(B ) A 故意(自杀)

B 家庭煤、煤气等使用和保管不当

C 煤、木材等储藏不当

D 环境管道泄漏

59、伤害和意外事故准确的叙述是(C )

A意外事故包括伤害B伤害包括意外事故

C意外事故可以引起伤害D意外事故是无意识的伤害E以上都对60.在某中学调查发现该中学学生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因素有()

A 吸烟

B 高脂饮食?

C 体育锻炼时间不足?

D 学习压力大等

61、您认为这些因素中可变性小且不重要的因素是( D )

A 吸烟

B 高脂饮食

C 体育锻炼时间不足

D 学习压力大

41关于伤害流行特征描述正确的为(A )A男性各类伤害死亡率均高于女性B伤害死亡中男性比例低于女性C发达国家的伤害死亡高于发展中国家

D. 伤害死亡中男性比例与女性相同

E. 以上均不对

二、多选题,选出所有正确答案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期包括(A B C E )

A. 间期

B. 打击期

C. 处理期

D. 发作期

E. 恢复期

2、以下哪些是社区预防的基本原则( ABCD )

A 以社区为基础

B 以健康为中心C以家庭为单位 D 以人群为对象

3、以下哪些是描述性研究方法( A B D ) (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目的用途包括疾病监测、效果评价、确定高危人群(筛查)、确定生理指标参考值)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项目

A 疾病监测

B 筛检

C 病例对照研究

D 现况调查

4、水体自净是通过(ABCD)

A稀释 B. 扩散 C. 分解 D. 沉淀 E. 生物蓄积

5、土壤的形态组成有(ABC)A.固相B.液相C.气相D.有机质E矿物质

6、影响筛检可靠性的因素包括(ACD)

A测量仪器变异(可靠性)B灵敏度变异(真实性)C观察变异(可靠性)D受试者个体差异(可靠性)E特异度变异(真实性)

7、健康信念模式对于行为影响的过程包括(A、B、C、D、E)

A认识到的疾病的易感B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C认识到行为改变的利益D认识到行为改变的障碍E采取行动

8、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中确定健康问题相对重要性的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是(ABCDE)A死亡率B发病率C不适D不满意E伤残率9、传播的分类包括(ABCD )

A人际传播B组织传播C自我传播D大众传播E.知识讲座10、促进健康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A、C、D、E )

A有利性B规律性C同一性与适宜性D整体性与和谐性E内在延续性

11、属于社区干预对象的选择原则( BCD )

A 费用可承受性

B 预期发病率较高

C 依从性好D干预后不致有害反应

12、职业病的构成条件有(ABCD )

A 病人是企事业等单位的劳动者

B 疾病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

C 有职业接触史

D 病种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内

13、职业病构成条件包括(ABCD)A病人是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B疾病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C有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的作业环境

D.病种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内的E不包括个体经济组织劳动者

14、公害病与环境污染所致疾病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具有(ABC)

A. 严格的法律意义

B. 必须经过科学的鉴定

C. 国家法律的认可

D. 受害人多

E. 特殊的临床表现

15、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A B C D E )A职业史

B职业健康监护档案C工作场所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D家族病史E. 既往史

16、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BCD )

A. 甲型肝炎

B. 淋病

C. 艾滋病

D. 梅毒

E. 疟疾

17、以下哪些疾病属于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ABCD)A高血压

B代谢性疾病C阻塞性肺气肿D恶性肿瘤E慢性病毒性肝炎

18、关于慢性病筛查的原则,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E)

A选择本地区普遍的病B选择高危人群筛查C选择在无症状期诊治可大大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D选择在无症状期治疗可有更好的效果的疾病E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19、高血压的管理“三率”是指(BDE)

A. 发病率B. 治疗率C. 死亡率D. 知晓率 E. 控制率

20、影响行为改变的倾向因素主要有( ABCD )

A 知识

B 态度

C 信念

D 价值观

21、伤害的干预措施有(ABCD )

A 工程干预

B 经济干预

C 强制干预

D 教育干预

22、下列那些疾病属于伤害(ABCE)

A自杀或自伤B交通伤害C战争D吸烟引起肺癌E医疗事故

23、下列属于故意伤害的为(B )A交通伤害(意外)B遗弃

C中毒(意外)D医疗事故(意外)E运动与休闲伤害(意外)

三、案例题(单选)

案例1:陈某,男,50 岁,矿区农民工。2011 年1 月10 日,因轻度咳嗽、咯痰、胸闷来到某县医院就诊。接诊医师按上呼吸道感染以予处理,一周后,陈某自感恢复。三周后,陈某又出现类似表现,并感轻度胸痛。如此反复至今。

1、如果从职业卫生角度考虑,您认为应重点询问病人的何种职业史?(B)

A疫水接触史B 接触粉尘的作业史C工厂废气接触史D车间室内TVOC接触史

2、要确认该病,应补做哪项实验室或辅助检查?(A )

A胸部X 线摄片检查B痰细菌学培养C骨髓象检查D肺组织活检

案例2:某女,50 岁,近三月来常常觉得口干想喝水,同时排尿增多甚至因多尿而夜间多次醒来。一日三餐饭量较以前大增但仍常觉饥饿,而且体重较以前有所下降。近期视线常感模糊。

1、社区医生应重点的考虑的疾病是( B )

A 泌尿系癌症

B 糖尿病

C 更年期综合症

D 消化道癌症

2、作为社区医生要确诊该病应予重点的检查是( B )

A 泌尿系镜检

B 血糖或尿糖

C 雌激素检测

D 消化道镜检

3、对其建议膳食错误的是( A )

A 高能量膳食

B 限脂膳食

C 蛋白质适量充足膳食

D 粗纤维充足膳食

案例3:患者,女,43 岁,家庭妇女。个性急躁,夫妻关系不良、经常吵架。今日双方又因家务事吵得不可开交,妻子一气之下当着丈夫的面吞服敌敌畏自杀,丈夫立即将其送来院。

1.医生对此情况需首先采取下列哪项措施( A )

A.洗胃催吐B.心电监护C.血气分析D.查心肌酶谱

2.应用下列哪种药物抢救治疗最有效()

A. 大量补液

B. 阿托品

C. 抗抑郁药D.安定针

3、下列哪项因素与本次自杀的关系最为密切( D )

A家中备有农药B妻子未接受治疗C丈夫不够大方D夫妻关系不良案例4:男40岁近3 月来出现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伴顽固性腹泻,每日稀便10 余次,体重下降达10kg,6 年前曾劳务输出去南部非洲工作3 年。问题1:最可能的诊断是( D )

A肠结核合并淋巴结结核B恶性组织细胞病C淋巴瘤D艾滋病E克罗恩病问题2:确诊的首要检查是( E ) A.淋巴结穿刺或活检 B.骨髓穿刺C.血浓缩找恶组细胞 D.PD 试验 E.抗-HIV 及CD+4 淋巴细胞计数提示信息:若病程中出现咳嗽气促、发绀,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问题3:应首先考虑( D ) A粟粒性肺结核B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C心功能不全D卡氏肺孢菌肺炎E军团菌肺炎

案例5. 女性,55 岁,高血压患者,用ACE-I 药物降压治疗中,血压控制可,近半年来体重增加4kg,BMI 28.3kg/m2,现血压控制不佳,波动在142-160/85-100mmHg,偶有头晕头痛等不适,来院门诊,

1、作为全科医生的最佳做法是:(A )

A建议减重,观察血压情况B增加原降压药的剂量C更换降压药物

D. 加用其他降压药

E. 建议保持乐观心态

2、有利于血压控制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E )

A合理膳食B减重C保持乐观心态D适量运动E以上都是

案例6。某社区准备在10 月份对2000 例40-60 岁男性人群进行慢性病的筛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考虑以下问题(C )

1、在该人群中筛查的原则是:

A外表健康者暂不列入筛查范围B选择低、中、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筛查C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应该首先列入筛查D不一定采用价廉可得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E. 筛查实验是诊断性的, 阳性者应当进一步就医

2.如对这一人群进行周期性健康检查,正确是:(A )

A. 对该人群进行年度例行身体检查

B. 应用于该人群的部分检查对象

C. 有针对性的为个体设计健康检查计划

D. 上门就诊者不列入检查范围

E. 体力活动情况不属于检查内容

3.针对该人群,咨询时应注意的内容,不包括()

A. 饮食和锻炼

B. 预防肥胖,平衡饮食

C. 限用饮酒、吸烟

D. 药物滥用?

E. 预防跌落烫伤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____《论语·子罕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____《论语·季氏篇》

君子不器。____《论语·为政篇》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____《论语·八佾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论语·里仁篇》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____《论语·微子篇》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____《论语·八佾篇》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____《论语·里仁篇》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____《论语·子路篇》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____《论语·述而篇》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____《论语·卫灵公篇》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____《论语·里仁篇》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____《论语·雍也篇》

德不孤,必有邻。____《论语·里仁篇》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____《论语·里仁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____《论语·雍也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论语·为政篇》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____《论语·子路篇》

未知生,焉知死?____《论语·先进篇》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____《论语·里仁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____《论语·为政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论语·颜渊篇》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____《论语·述而篇》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____《论语·季氏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____《论语·公冶长篇》

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论语·为政篇》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____《孙子兵法·九地篇》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____《论语·为政篇》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____《论语·颜渊篇》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____《论语·为政篇》

欲速则不达。____《论语·子路篇》

朝闻道,夕死可矣。____《论语·里仁篇》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论语·子罕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____《论语·学而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论语·为政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____《论语·泰伯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____《论语·子路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论语·为政篇》

社区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社区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92分) 1. A B C D 3.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A 1. 以下属于社区预防的基本内容是: A.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B. 营养与食品卫生 C. 环境与职业卫生 D. 以上都是 2. 随机抽样的方法有: A. 单纯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系统抽样 D. 以上都是 3. 适用于均数与标准差描述的资料是: A. 偏态分布 B. 正态分布 C. 正偏态分布 D. 不对称分布 4. 以下不是构成职业病的条件的是: A. 病人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B. 疾病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 C. 病种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内的 D. 同类疾病的患病人数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 5. 人体功能性铁主要存在于: A. 肌红蛋白 B. 含铁酶 C. 血红蛋白 D. 肝、脾、骨髓 6. 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是: A. 薯类 B. 豆类 C. 谷类 D. 坚果类 7. 关于人工自动免疫的表述,正确的是:

12. 13. 8. 9. 10. 11. ABC ABC A. 接种后免疫力在 B. 接种后免疫力在 C. 接种后免疫力在 D. 接种后免疫力在 1-2周内岀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1周内岀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1-3周内岀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1-4周内岀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8.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全球儿童基础免疫用疫苗不包括 A. 卡介苗 B. 脊髓灰质炎疫苗 C. 乙脑疫苗 D. 百白破三联疫苗 9.国际ICD-10与国内CCD 艮据损伤与中毒的外因分别将其分为 类,14类 类,15类 类,16类 类,13类 10.不属于老年人跌落预防措施的是 A. 家庭环境设施的改进 B. 减少出门 C. 防治骨质疏松症 D. 分析跌落原因 11. 抽样误差是指: A. 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B. 个体值和样本统计量之差 C. 总体测量值和总体参数之差 D. 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差 12. 能量的单位,常用为 Kcal 与KJ ,其换算是: 13.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正确的是 A. 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概念 B. 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C. 两者均是对某一种疾病知识的单向传递 D. 卫生宣传目前不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预防医学练习题

绪论 A1型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急性病B.慢性病 C.传染病D.常见病 E.地方病 8.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传染病B.急性病 C.常见病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9.个体的免疫接种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10.公共卫生体系的支柱是 A.各级的医院 B.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 C.全科医疗服务机构

D.教育、体育促进机构和组织 E.妇幼保健机构 11.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2.以下哪一项重点在第一级预防,还应兼顾第二和第三级预防A.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B.心脑血管疾病 C. 肺癌 D.食物中毒 E.流感 B1型题 A.儿童卡介苗的接种 B.食品卫生法制定、食物中毒、病人抢救 C.通过国际检疫防止埃伯拉病毒的传入 D.乳腺癌的筛检 E.残疾患者的康复护理指导 问题(13-16) 13.属根本性预防的是:() 14.属第一级预防的是:() 15.属第二级预防的是:() 16.属第三级预防的是:() A.预防为主 B.监测、评价和分析卫生状况

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为主体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整体。广义的环境除自然因素外还应包括社会因素 2.职业病: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3.均数抽样误差:因各样本包含的个体不同,所得的各个样本均数也不一定相等,这种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差异为均数抽样误差。 4.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数值变量: 6.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患有或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7.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普查:在特定时间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二、填空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2.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又称(听阈)位移。 3.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x +-1.96S )估计95%的正常值范围。 4.写出率的计算公式:率= (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数/可能发生某种想象得数*100% ) 5.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n 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同3题)范围内。 6.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7.报告传染病有三类,共 35 种。 8.钙丰富的食品有:乳制品,豆类,芝麻,核桃,海带。 9.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品和海渍产品:鱼虾蟹贝咸肉咸菜凉拌菜等。 三、问答题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③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引起中毒②诱发癌症③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①工业噪声②交通噪声③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5.预防工作可分为、、、、五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 3.secondary prevention 4.整体健康 5.健康促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远程教育预防医学复习题

预防医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 1.缺乏维生素A易患: A.坏血病B.脚气病C.赖皮病D.干眼病2.下列哪一种是由“嗜盐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A.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B.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C.葡萄球菌食物中毒D.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3.在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 A.败血症型B.类感冒型C.胃肠炎型D.类伤寒型4.健康成人应该保持哪种氮平衡: A.零氮平衡B.正氮平衡C.负氮平衡D.零氮平衡并富裕5% 5.脚气病是由于缺乏下列哪一种维生素引起的: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B2 D.维生素C 6.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组全部是成人必需氨基酸: A.赖氨酸丙氨酸亮氨酸B.苏氨酸色氨酸谷氨酸 C.缬氨酸蛋氨酸赖氨酸D.异亮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7. 秩和检验又叫: A. 参数检验 B. t检验 C. 非参数检验 D. 方差分析 8.比较相同人群的身高和体重的变异程度,宜用的统计指标是: A. 全距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 变异系数 9. 反映一组偏态分布资料平均水平的指标宜用: A.变异系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均数 10.下述____种资料为计数资料。 A. 血红蛋白( g/L ) B. 红细胞计数( ×1012/L ) C. 抗体滴度 D. 血型 11.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A. () S X X n = - ∑2 B. () S X X n = - ∑ - 2 1 C. () S X N = - ∑μ2 D. () S X N = - ∑ - μ2 1 12.表示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所占比重的相对数是: A. 相对比 B. 率 C. 构成比 D. 率的标准误 13.一个呈正态分布的数据资料最好用________表示其平均水平。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之二(含答案)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 1.聋人的交往手段主要有手势语、看话和________。 2.护士应具备良好的________沟通技巧和________沟通技巧。 3.思维具有概括性和________两个重要特征。 4.惊奇感、怀疑感、自信感是与学习密切联系的________感。 5.一般而言,人们常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________和抑郁质。 6.人类心理行为具有双重属性,其一是________属性,其二是________属性。 7.原发性高血压与________型行为有关。 8.内科急性期病人的心理状态以情绪________为主。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关于异相睡眠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眼球呈静止状态 B.常出现梦境 C.肌张力下降,躯体完全松弛 D.脑电图为去同步低幅波 2.关于病人的需要,哪一项最为首要( ) A.被社会认识和尊重 B.需要得到各种信息 C.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D.生活有规律、有内容 3.情绪和情感一个共有的基本特征是( ) A.情境性 B.强烈性 C.持久性 D.两极性 4.对护士注意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稳定性 B.广阔性 C.集中性 D.灵活性 5.患病后依赖性增加的心理因素是( ) A.角色身份的改变 B.体力消耗 C.病痛体验 D.食欲减退 6.关于认知疗法,以下哪项是错的( ) A.重视适应不良性行为 B.重视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 C.重视无意识事件对心身的影响 D.重视意识事件对心身的影响 7.关于催眠,以下哪一项是错的( ) A.暗示是催眠的基础 B.催眠是将被催眠者诱导到一种特殊意识状态 C.催眠后催眠者可对被催眠者进行各种疾病治疗 D.催眠后被催眠者意识域缩小,暗示性升高 8.保持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最能提高一个人的学习效率( ) A.稳定的情绪 B.宁静的心境 C.情绪压力 D.适当的焦虑 9.在吮指癖小儿的手指上涂苦味酊属哪种治疗( ) A.厌恶想象疗法 B.厌恶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 D.满灌治疗 10.关于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以下哪一项最正确( )

社区预防医学练习题

《社区预防医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以下哪个不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性( D ) A 综合性 B 连续性 C 可及性 D 差别性 2、社区预防坚持以人为本,以( D )为中心 A. 疾病 B. 医生 C.病人 D. 健康 E.预防 3、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是指( B ) A.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免疫、医疗 B.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C. 健康教育、预防、营养、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D. 法制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E. 法制教育、预防、营养、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4、疾病的三级预防以哪级最关键( A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一级或二级 5、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B ) A调查、归纳、整理资料B收集、整理、分析资料C收集、核对、整理资料 D. 调查、核对、整理资料 E. 调查、分析、整理资料 6、在某市调查1000 名10岁儿童,其中有250 名龋齿患者,这份资料属于(B) A、计量资料 B、计数资料 C、等级资料 D、连续变量 E、半定量资料 7、描述计数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B )A平均数(计量) B相对数(率和构成比)C标准差(计量)D变异系数(计量的离散趋势)8、疾病死因谱通常用的统计指标是(D ) A年龄别死亡率B死因别死亡率C死因别病死率D死因构成比E.总死亡率9、某病发病率的分母确切含义是(B )网上答案为C。书中:发病率的分母是暴露人口数,患病率的分母是平均人口数。 A同期受检查人口数B同期受该病危险的人口数C同期平均人口数D同期某病的新发病例数E同期某年龄组人口数 10、欲制定人群血铅含量(正偏态分布)的正常值,统计计算可选用的方法是(B ) A P2.5∽P97.5 B P5(肺活量) D P50 11、调查人群中蛔虫感染情况,可用( B ) A个案调查B现况调查C临床研究D队列研究E病例对照研究

预防医学习题审批稿

预防医学习题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实习二 均数与标准差 一、判断题 1、对数正态分布资料最好计算几何均数以表示其平均水平。( ) 2、不论数据呈什么分布,用算术均数和中位数表示平均水平都一样合理。( ) 3、理论上只有服从正态分布条件的变量的算术均数等于中位数。( ) 4、少数几个数据比大部分数据大几百倍,一般不宜用算术均数表示平均水平。( ) 5、数据按等比级数分组时,不管分布如何,都应该计算几何均数表示平均水平。( ) 6、样本中位数不受样本中的极大值,极小值的影响。( ) 7、正态分布资料也可以用中位数描述其集中趋势(中心位置)。( ) 8、理论上,对于正态分布资料,总体百分位数的P 5~P 95和σμ96.1±范围内都包含95%的变量值。( ) 9、随机抽样就是指在抽样研究中不要主观挑选研究个体。( ) 10、同一总体中随机抽样,样本含量越大,则样本标准差越小。( ) 11、从同一总体随机抽取的两组数据中,平均数大的组标准差也大。( ) 二、选择题 1、中位数是表示变量值 ( )的指标. A 、平均水平 B 、变化范围 C 、频数分布 D 、相互间差别大小 2、血清学滴度资料最长计算( )以表示平均水平。 A 、算术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 、全距 3、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宜用( )表示其平均水平。 A 、算术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 、以上三个都不对 ) 2(L m f n f i L M ∑-+=

4、利用频数分布资料及公式计算中位数时,() A、要求组距相等 B、不要求组距相等 C、要求数据对称分布 D、要求组距呈对数正态分布 5、原始数据(0 x)同除以一个及不等于0又不等于1的常数后,() ≠M ,0≠ A、x不变,M变 B、x变,M不变 C、x和M都不变 D、x和M都变 6、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A、脉搏 B、血型 C、肺活量 D、红细胞计数 E、血压 7、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性别 B、体重 C、血型 D、职业 E、民族 8、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的13人,介于50kg和70kg间的20人,大于70kg的17人,这种资料属于()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有序资料 D、二分类资料 E、名义变量资料 9、上述资料可进一步转换为()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有序资料 D、二分类资料 E、名义变量资料 10、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 A、总体中典型的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11、统计量() 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 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 C、是用参数估计出来的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一) 单选题 1.二级预防是指(D) A.临床期预防 B.病因预防 C.病残预防 D.临床前期预防 2.属于劳动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是(D) A.高温 B.矽尘 C.通风照明不良 D.精神过度紧张 3.我国诊断标准规定,诊断慢性轻度苯中毒白细胞数应低于(B) A.4.5×109/L B.4×109/L C.3.5×109/L D.3×109/L 4.铅中毒时实验室检查可出现(C) A.尿ALA降低 B.尿CP降低 C.血FEP升高 D.Hb升高 5.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迟发性神经病的毒物是(B) A.一氧化碳 B.有机磷农药 C.氰化氢 D.硫化氢 6.氯乙烯引起的职业性肿瘤是(A) A.肝血管肉瘤 B.膀胱癌 C.肺癌 D.皮肤癌 7.一般要求医院原有的绿化面积应达到总面积的(A) A.30%以上 B.40%以上 C.50%以上 D.60%以上 8.膳食纤维具有的生理功能是(C)P185 A.保肝解毒 B.提供热能 C.防止结肠癌 D.节省蛋白质消耗 9.人体热能最经济、迅速、主要的来源是(B)P185 A.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 C.脂肪 D.膳食纤维 10.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D)P189 A.粮谷类 B.肉类 C.干果 D.新鲜蔬菜及水果 11.黄曲霉毒素中产毒量最高、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的是(C)P236 A.G1 B.M1 C.B1 D.B2 12.为防止粮食霉变,一般粮食含水量应在(B) A.13%以下 B.15%以下 C.18%以下 D.20%以下 13.毒蕈食物中毒属于(C)P242 A.细菌性食物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 C.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D.真菌性食物中毒

华医网公共考试社区预防医学答案

华医网公共考试社区预防医学答案

“社区”这一专业名词最早由谁提出(c) HIV不能通过下列途径传播的是(c) 按血压水平分类,正确的是(b) 标准差常用于(d) 不属于疾病流行强度指标的是(c) 不属于口服降糖药物的是(c) 不属于老年人跌落预防措施的是(b) 不属于筛查试验应具备特点的是(c) 长期服用心安得的病人,如见效后突然停药会引起(a) 抽样误差是指(d) 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d) 大豆蛋白质富含谷类蛋白质较为缺乏哪种氨基酸(c) 大豆的脂肪含量为15%~20%,不饱和脂肪酸高达(d)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a) 蛋白质的功能不包括(c) 当前食品污染主要是(c) 对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实施政府管制,属于(b) 二级预防是针对疾病自然史的哪个阶段(c) 防止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是(a) 防止儿童溺水最有效的手段是(b)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d) 根据PRECEDE模式,在社区诊断后应为(a) 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不正确的是(d) 关于恶性肿瘤,下列哪项不正确(b) 关于疾病监测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关于健康传播效果的4个层次的表述,正确的是(a) 关于健康信念模式基本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b) 关于糖尿病饮食治疗表述,正确的是(b) 关于知信行模式基本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关于自杀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d) 国际ICD-10与国内CCD根据损伤与中毒的外因分别将其分为(b) 含氰甙类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不包括(c) 宏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大于(c) 环境污染按造成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分不包括(d) 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b) 计划免疫的内涵是(d) 既是临床预防的重要策略又是社区卫生服务重要内容的是(b)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c) 健康教育通常在疾病哪一期进行(a)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首要任务是(c)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正确的是(a) 健康生活方式不包括(b) 健康状况生理指标、疾病发病率指标、死亡率指标是何种评价类型的指标(d)可能为COPD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菌的是(c)

交大预防医学习题册及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预防医学课程练习册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科)、护理学(专升本) 绪论 一.选择题 1."人类-环境"系统是以____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A. 环境 B. 生物 C. 人类 D. 物质 E. 食物 2.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及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一定条件内处于: A.相对的不平衡状态 B.相对的暂时的平衡状态 C.绝对的不平衡状态 D.绝对的平衡状态 E.无关状态 3.人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辩证关系是: A.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B.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 D.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E.进行信息传递 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目标是 A.防治急性传染病 B.防治慢性传染病 C.防治恶性肿瘤 D.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E.防治营养不良性疾病 5.影响健康的因素来自 A.生活方式 B.环境条件 C.生物遗传因素 D.医疗卫生服务 E.以上都是

6. 我国现代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 全社会的人群 B.对环境变化敏感的人群 C.接触环境致病因素的人 D.机体对疾病抵抗力较低的人群 E.高危人群 7. 现代医学模式是 A.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D.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8. 关于临床前期预防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康复训练 B.疾病临床前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C. 传染病确诊后的疫情报告 D. 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E.对接触有害因素的人群进行定期体格检查 9.一级预防的内容不包括: A.消除或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 B.预防接种、合理营养 C. 健康咨询、健康教育 D.开展婚前检查 E. 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 二.填空题 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_环境因素_、行为生活方式_、医疗卫生服务_、_生物遗传因素_。 2. 预防医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3. WHO宪章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整个身体、精神和 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4.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三.名词解释 1.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等原理和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探讨其作用规律,制定预防措施和对策,消除或最大限度的减小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 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C )C.转移 7.SO2的主要作用部位(B)B.上呼吸道

社区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全)

社区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 .以下属于社区预防的基本内容是: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营养与食品卫生 .环境与职业卫生 .以上都是 . .随机抽样的方法有: .单纯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抽样 .以上都是 . .适用于均数与标准差描述的资料是: .偏态分布 .正态分布 .正偏态分布 .不对称分布 . .以下不是构成职业病的条件的是: .病人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疾病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 .病种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内的 .同类疾病的患病人数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 . .人体功能性铁主要存在于: .肌红蛋白 .含铁酶 .血红蛋白 .肝、脾、骨髓 . .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是: .薯类 .豆类 .谷类 .坚果类 . .关于人工自动免疫的表述,正确的是: .接种后免疫力在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接种后免疫力在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接种后免疫力在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接种后免疫力在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全球儿童基础免疫用疫苗不包括: .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乙脑疫苗 .百白破三联疫苗 . .国际与国内根据损伤与中毒的外因分别将其分为: 类,类 类,类 类,类 类,类 . .不属于老年人跌落预防措施的是: .家庭环境设施的改进 .减少出门 .防治骨质疏松症 .分析跌落原因 . .抽样误差是指: .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个体值和样本统计量之差 .总体测量值和总体参数之差 .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差 . .能量的单位,常用为与,其换算是: .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正确的是: .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概念 .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两者均是对某一种疾病知识的单向传递 .卫生宣传目前不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最新预防医学练习

1. 目前我国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 A 接触致病因素的高危人群 B 对疾病抵抗力弱的人群 C 全社会的人群 D 接触职业致病因素的人群 E 低收入、无医疗支付能力的人群 2. 学习预防医学应当树立的正确观点是 A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B 治疗为主,预防为辅 C 治疗为主 D 预防为主 E 治疗与预防相结合 3. 三级预防措施中的第一级预防是指 A 病因学预防 B “三早”预防 C 潜伏期预防 D 临床期预防 E 病残康复 4. 目前影响人们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 生物遗传 B 环境 C 经济发展状况 D 医疗卫生服务 E 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 5.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 6. 流行病学属于什么范畴 A.预防医学B.基础医学C.临床医学 D.生物医学E.医学统计学 7. 流行病学的定义可概括为 A.研究各种疾病的学科 B.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如何防制的科学 C.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D.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学 E.研究各类公共卫生问题的学科 8.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B.研究诊断依据 C.研究药物治疗 D.研究疾病预后 E.研究病人康复 9. 通过现场调查把疾病在时间、地区及人群中分布的特征加以描述经比较后,提出致病因素的假设的过程是 A.分析性研究B.描述性研究C.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E.临床研究 10. 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的基本区别 A 需要计算样本量 B 需要以盲法观察 C 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因素 D 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 E 病例需要以公认的诊断标准确定 11. 如某一新的疗法可防止某疾病死亡,但不能促使其康复时,那么将会发生该病的

【精品】2020年《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全册)

2020年《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全册)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 有、、、、。 5.预防工作可分为、、、、五 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 3.secondary prevention 4.整体健康 5.健康促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社区预防医学 试题 按章节 不含答案

试题的题型及分值 1、A1型(单句型最佳选择题)1分1题 题干在前,四至五个备选答案在后。答题时,要求选出其中一个备选答案作为正确答案。 2、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1分1题 每道题由一个叙述性主体(简要病历)作为题干,一个引导性问题和四至五个备选答案组成。 3、A3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1分1题 每道题开始叙述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情景,然后提出2~3个的相关问题,每个问题均与开始的临床情景有关,但测试要点不同,且问题之间相互独立,每个问题都是一个单句型的最佳选择题。 4、A4型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1分1题 与A3 型题雷同。区别:当事件逐渐展开时,逐步增加新的信息。可陈述一些次要的或有前提的假设信息,信息与事件并不一定有联系,信息的顺序对回答问题非常重要。 5、X型题(多重是非选择题)2分1题 每道题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形式类似于A1型题,但正确答案不只1个,可以是2个、3个、4个,也可以5个备选答案都正确。 6、案例题型 2分1题 为A4型的多项选择题,即每个问题都是一个多项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1、A1 3题 1、以下哪个不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性() A 综合性 B 连续性 C 可及性 D 差别性 5、X 2题 1、以下哪些是一级预防施( ) A 清洁社区环境卫生 B 计划免疫 C 学校营养知识宣传 D 婚前体检 2、以下哪些是社区预防的基本原则( ) A 以社区为基础 B 以健康为中心 C 以家庭为单位 D 以人群为对象 第二章:统计与流行 A1 5 1、偏态分布型资料离散度描述的适用统计指标是( ) A 中位数 B 标准差 C 变异系数 D 四分位间距 2、欲制定人群血铅含量(正偏态分布)的正常值,统计计算可选用的方法是() A P2.5∽P97.5 B P5 D P50 3、医学统计表不应出现的结构是( ) A 标题 B 标目C坚线条 D 备注 4、现况调查一般不宜超过的时间长度为( ) A 2天 B 2周 C 1月 D 3月 5、不是疾病筛查需要的原则是( ) A 该病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 B 该病自然史明确 C 筛检方法简便、经济、快速 D 该病对居民影响大 A2 3 1、某病5人的潜伏期分别为(天):5、3、9、3、10,他们的潜伏期中位数为( ) A 9 B 5 C 4 D 5.4 2、某农村自然村共有人口600人,今年7月共有30人出现感染性腹泻,其中5人是上月未治愈者,7月有 1人因此病死亡。则7月份的该病死亡率为() A1/30B1/25C1/600D1/5 3、大规模调查时,按行政区域先进行整群抽样,然后在抽中的群中再进行次级随机抽样,这样的抽样方法 是() A 系统随机抽样 B 单纯随机抽样 C 分层随机抽样 D 多级抽样 X 2 1、以下哪些是计量资料( ) A RBC含量 B 学历 C 血压D体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