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表格式)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表格式)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二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师:学期:2022年上期2022年上期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共4课时)基本环节课题:第一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二次备课1及重难点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教学过程2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
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数学二年级审批:周次 1 份数1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第1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1)第2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2)第3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1)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2)第5课时练习课学科 数学 二 年级审批: 周次 3 份数 1第7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2)第8课时练习课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第10课时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科数学二年级审批:周次5 份数1第12课时练习课(2)第14课时单元测验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 姓名:一、填空。
(29分,每空0.5分)1.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 列出算式:( )÷( )=( ).2.24÷4=( )读作(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 每份是( ),也就是( )里面有( )个( ).3. 算式:( )÷( )=( )表示:把( )全班交流汇报,评价作 业课后相关练习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一、复习 三、拓展应用 二、练习 四、归纳总结教学反思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4.加法算式:乘法算式:除法算式:5.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8÷()=()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8÷()=()6.15÷5=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7.8.4×5=20 20÷5=4想:(四)五二十,商是4.20÷4=()想:四()二十,商是().9.12÷2=()想:二()十二,商是().12÷6=()想:()六十二,商是().24÷4=()想:四()二十四,商是().24÷6=()想:()六二十四,商是().10.在()里填上“>”、“<”或“=”。
5 ()20÷5 30÷6()6 40()6×512÷3 () 5 6()36÷6 20 ()4×5二、口算:(48分)4×2= 4×3=5×2=8÷2=12÷3= 10÷5=8÷4=12÷4=10÷2=3÷3= 4÷2=8÷4=12÷6= 12÷2=12÷4=9÷9= 6÷3= 10÷2=12÷3=9÷3= 6÷6=24÷6=30÷5= 16÷4=3×4=5×5=6×6=12÷4=25÷5= 36÷6=3×2=2×5=3×4=6÷2=10÷2=12÷3=6÷3=10÷5=12÷4=5×3=5×6=6×4=15÷3=30÷6=24÷4=15÷5=30÷5=24÷6=三、列式计算(16分)①24里面有几个4?②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多少?③18除以6等于多少?④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四、解决问题:(7分)1、24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个苹果?2、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6人一组,需要4条船。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学科数学课题主备实施教师教学目标——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审批:周次份数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辅备授课时间知识与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技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与方法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度与价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教学重点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和对数据的分析过程,提出有关问题并回预习要求答问题。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法指导过程。
教学方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课时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活动一、情境引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个性设计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

单元简析: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检测与评估(二)完成第39页做一做:2、第44页第7题3、第44页第8题4、第44页第6题6、思考题:2、6;3、9;4、7;5、8四、总结作业练习册2、16 □ 5 □第五单元检测与评估第六单元检测与评估第45—46节。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想一想:1.全班共有( )人。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四、合作探究:
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练习
巩固
总结
延伸
过渡:现在小组讨论开始,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认真,效率高。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二、目标导学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主学习
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内容。
思考:1、同学们是采用什么方法选出参加故事大赛的名单?
2、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3、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么样?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格教案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12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345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678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910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11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1314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15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1617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181920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单元教学反思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精选]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
![[精选]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84974df9bb4cf7ec4afed0e7.png)
单元简析: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检测与评估(二)完成第39页做一做:1、分析题意2、第44页第7题3、第44页第8题4、第44页第6题2、16 □ 5 □第五单元检测与评估第六单元检测与评估第45—46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
——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二年级审批:周次份数
第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
第课时练习一
第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课时练习课
学科 数学 二 年级 审批:
周次 份数
第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
第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
第课时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科数学二年级审批:周次份数
第课时练习课()
第课时单元测验
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分,每空分)
.把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个. 列出算式:( )÷( )=( ).
.÷=( )读作(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 每份是( ),也就是( )里面有( )个( ).
. 算式:( )÷( )=( )表示:把( )
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作 业
课后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一、复习 三、拓展应用 二、练习 四、归纳总结
教学反思
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除法算式:
.把个▲平均分成份,每份几个?÷()=()把个▲平均分成份,每份几个?÷()=().÷=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想:(四)五二十,商是.÷=()想:四()二十,商是()..÷=()想:二()十二,商是().÷=()想:()六十二,商是().
÷=()想:四()二十四,商是().÷=()想:()六二十四,商是()..在()里填上“>”、“<”或“”。
()÷÷()()×
÷()()÷()×
二、口算:(分)
×= ×=×=÷=÷= ÷=
÷=÷=÷=÷= ÷=÷=
÷= ÷=÷=÷= ÷= ÷=
÷=÷= ÷=÷=÷= ÷=
×=×=×=÷=÷= ÷=
×=×=×=÷=÷=÷=
÷=÷=÷=×=×=×=
÷=÷=÷=÷=÷=÷=
三、列式计算(分)
①里面有几个?
②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多少?
③除以等于多少?
④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分)
、个苹果,平均分给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个苹果?
、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人一组,需要条船。
如果每人一组,需要几条船?
第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
周次份数
学科数学二年级审批:
第课时旋转
第课时配套单元测试
第课时用、、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科数学二年级审批:周次份数
第课时用、、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课时解决问题()
第课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