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知识点: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与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代数式。

2. 单项式:只含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3.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 整式:只含有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整式。

6.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7. 项: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8. 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9. 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从左向右,指数由小到大是升幂排列;从左向右,指数由大到小是降幂排列。

10.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同侧,并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异侧,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12. 对顶角: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垂直,则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13.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4. 垂线与垂足: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5.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6.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得到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7. 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三角形是由三条边、三个顶点、三条高组成的。

三条边分别叫做三角形的三边;三个顶点分别叫做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个内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其中最大的内角叫做最大角,它也是三角形的外角。

18.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全部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全部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全部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包括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方程、函数、几何等。

以下为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全部总结。

一、数的基本概念和四则运算1.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和元素的含义及在数轴上的位置。

2.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及应用。

3.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4.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约分、通分、分子分母与整体的关系等。

5.百分数、百分数的应用及百分数的四则运算。

二、代数式及其运算1.代数式和项的概念及代数式的运算(加、减、乘)。

2.利用代数式进行问题求解,如表示长度、宽度、高度、速度、力等。

3.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以及消去律的应用。

三、方程及其解法1.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2.运用方程式解决问题,如表示纯水、浓度、混合等。

3.方程的实际应用,如计算销售额、利润等。

四、函数知识1.函数的定义及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

2.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函数表、图表和方程式等。

3.利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如表示面积、周长等。

五、几何基本概念1.基本几何概念,如点、直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2.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及其三边关系。

3.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及分类,如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

4.角的度数及角度的概念,以及角度大小的常用单位。

5.平面图形的投影、位似等基本概念。

六、圆的基本性质及计算1.圆的基本概念,如圆心、半径、直径、弧、弦、切线等。

2.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

七、图形的坐标表示1.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及坐标点的含义。

2.坐标轴与坐标平面的表示。

3.几何图形的坐标表示,如线段、角度、多边形等。

以上为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全部,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更深入的数学知识需要在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掌握。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5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5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5篇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1一、代数式的定义: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1)单个数字与字母也是代数式;(2)代数式与公式、等式的区别是代数式中不含等号,而公式和等式中都含有等号;(3)代数式可按运算关系和运算结果两种情况理解。

三、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单项式:数与字母的积所表示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特别地,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在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四、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降)幂排列。

五、代数式书写要求:1.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用“·”表示或者省略不写;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应写在字母前面;数与数相乘时,仍用“×”号;2.数字与字母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一般按照先写数字,再写单项式,最后写多项式的书写顺序.如式子(a+b)·2·a应写成2a(a+b);3.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与字母相乘;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按分数的写法来写;5.在一些实际问题中,有时表示数量的代数式有单位名称,如果代数式是积或商的形式,则单位直接写在式子后面;如果代数式是和或差的形式,则必须先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2a米,(2a-b)kg。

六、系数与次数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注意:(1)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2)若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但“-”号不能省略。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必备7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必备7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必备7篇)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1篇(一)、概念梳理⑴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注意单位统一,注意设未知数;①解: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②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③解这个方程,④答(包括单位名称,检验)。

⑵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①数字问题:表示一个三位数,则有=101a+10b+c(数位上的数字×位数)②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时间×速度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距离③工程问题(整体1):基本公式: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各部分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④储蓄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⑤商品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售价-进价(成本价)商品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⑥等积变形问题:面积或体积不变⑦和、差、倍、分问题:多、少、几倍、几分之几⑧按比例分配问题:一般设每份为x如:2:3:4为2x、3x、4x⑨资源调配问题:资源、人员的调配(有时要间接设未知数)(二)、思想方法(本单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⑴模型思想: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成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⑵方程思想: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如:按比例分配、线段的长、角的大小等)就是方程思想.⑶转化(归纳)思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各种同解变形,不断地用新的更简单的方程来代替原来的方程,最后逐步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⑷数形结合思想:如:数轴问题、在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时,借助于线段示意图和图表等来分析数量关系,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直观地展示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⑸分类(整体)思想:如:绝对值、偶次方、点在线段上(延长线上、线段外)、角在角内(外)在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过程中往往需要分类讨论,在解有关方案设计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注意分类思想在过程中的运用.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2篇一几何图形几何学:数学中以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叫做几何学。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数学主要包括了以下知识点:整数运算、小数的加减法、小数运算、单位换算、带分数与分数的计算、比例与比例关系及图形的认识与运算等。

一、整数运算1. 整数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零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3. 加减混合运算:将整数计算问题转化为加法问题4.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二、小数的加减法1. 小数的概念: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2. 加法:竖式计算、列竖式计算3. 减法:竖式计算、列竖式计算三、小数运算1. 小数乘法:数位对齐计算,小数点移动2. 小数除法:小数点移动,补零,竖式计算四、单位换算1. 长度单位换算:米、分米、厘米、毫米等2. 容积单位换算:立方米、立方分米、升、毫升等3. 质量单位换算:千克、克、毫克等4. 面积单位换算: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5. 时间单位换算:秒、分钟、小时、天等五、带分数与分数的计算1. 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2.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通分、找规律3. 分数与整数的加减法:转化为带分数计算4.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相乘、分数相除的运算法则六、比例与比例关系1. 比例的概念:比例、比例常数2. 比例的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可逆性3. 比例的应用:求比例中的一个未知数、综合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七、图形的认识与运算1. 点、线、面的概念及特征2.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特征3. 角的概念及分类:直角、钝角、锐角等4. 三角形的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等5. 矩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及性质6. 圆的认识:半径、直径、圆心等7. 长度、面积、周长的计算:直线的长度、图形的面积、图形的周长以上是七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一、有理数:1.定义: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Û0和正整数a>0 Ûa是正数;a<0 Ûa是负数;a≥0 Ûa是正数或0 Ûa是非负数;a≤0 Ûa是负数或0 Ûa是非正数.二、数轴1.定义: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三、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3.相反数的和为0 Ûa+b=0 Ûa、b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四、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可表示为: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五、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5.-1,-2,+1,+4,-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六、倒数1.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注意:(1)0没有倒数(2)若ab=1Ûa、b互为倒数(3)若ab=-1Ûa、b互为负倒数2.等于本身的数汇总:(1)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2)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3)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4)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5)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七、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4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4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4篇)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篇一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a与b差的平方是:(a-b)2;(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非正数是:-a2。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篇二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新课标理念,改进教法,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总结过去,挑战明天,更好地干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本人的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本学期本人始终拥护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拥护国家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始终坚持教育的全面性和终身性发展。

最全面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最全面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提分数学七年级上知识清单第一章有理数一.正数和负数1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是正数;当a表示0 时,-a仍是0。

(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 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 +”,有时省略不写。

所以省略“ +”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c表示为:・8 °C支出与收入;增加与减少;盈利与亏损;北与南;东与西;涨与跌;增长与降低等等是相对相反量,它们计数:比原先多了的数,增加增长了的数一般记为正数;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数,减少降低了的数一般记为负数。

3 .0表示的意义⑴0表示“没有。

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1 .有理数的概念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

①H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

②有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 也是偶数,也是奇数。

2.(1)凡能写成9 (P, q为整数且H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P 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正是有理数;「匚右刑物f正整数正有理数I正分数⑵有理数的分类:①按正、负分类:有理数{零负有理数[ [■正整数整数彳零②按有理数的意义来分:有理数出整数分数年分数分数一分数■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⑶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 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4)自然数U 0和正整数;a>0 U a是正数;a< 0 a是负数;a20 = a是正数或0 u a是非负数;aW 0 = a是负数或0 u a是非正数.三.数轴1 .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与负数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 数轴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有:正数和0,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有:负数和0)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倒数: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等于其本身的有1和-11.3 有理数的大小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法①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1、用加、减、乘(乘方)、除等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注: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2、代数式的写法:数学与字母相乘时,“×”号省略,数字写在字母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数字与数字相乘时,“×”号不能省略;式中出现除法时,一般写成分数形式。

3、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

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

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5、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3整式的加减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简称“二同”)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所含字母部分不变,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变(称为“两不变”)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反)。

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要抓住三点: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2)化简后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经整理后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等式不变(结果仍相等).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变;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骤,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五个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使用. 因此,解方程时,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 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去分母与分母化整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②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③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符号)移项要变号;④不要丢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是同解变形,每一步都是一个方程,不能像计算或化简题那样写能连等的形式.⑤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成1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不要分子、分母搞颠倒④储蓄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⑤商品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售价-进价=进价×(1+利润率)-进价;商品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⑥火车过桥问题:火车完全通过桥所走路程=桥长+火车长火车完全在桥上所走路程=桥长-火车长⑦人在火车上人行走方向与火车行走方向相同,则人的实际速度=人速+车速人行走方向与火车行走方向相反,则人的实际速度=车速-人速⑧水流问题逆流速度=船速-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⑨熔断前后物体的体积、质量不变,⑩含有杂质的两个物体熔断前后两个不变:、总质量不变;(2)、所含有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例如:含铜百分率不同的两个铁块的融合,融合后的质量等于融合前两块铜块的质量之和,融合有含有铜的质量等于融合前两块铜块含铜质量之和)(二)、思想方法(本单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⑴建模思想: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成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⑵方程思想: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就是方程思想.⑶化归思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各种同解变形,不断地用新的更简单的方程来代替原来的方程,最后逐步把方程转化为x=a 的形式. 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⑷数形结合思想: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借助于线段示意图和图表等来分析数量关系,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直观地展示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⑸分类思想:在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过程中往往需要分类讨论,在解有关方案设计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注意分类思想在过程中的运用.4.4 角的度量1、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

角的端点为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

2、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钟表上分针每分钟走6°,时针每分钟走0.5°4.5 角的比较与运算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即两个相等的角的补角相等,同一个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即两个相等的角的余角相等,同一个角的余角相等。

注:互余、互补关系只强调角度的和为特定的度数,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

4.6 作线段与角1、尺规作图:几何中,通常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这种画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2、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作一条直线L(2)在L上任取一点A,以A为圆心,以线段a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B 则线段AB为所求作的线段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在∠AOB上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P、Q(2)作射线EG,并以点E为圆心,OP长为半径画弧交EG于点D;(3)以点D为圆心,PQ长为半径画弧交第(2)步中所画弧于点F;(4)作射线EF,∠DEF即为所求作的角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1数据的收集1、全面调查(普查):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耗费人力、物力较大)2、抽样调查: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当对调查对象具有破坏作用时,不易采用此方法)3、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4、个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5、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只是一个数字,不带任何单位)5.2数据的整理1、常用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2、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比例关系,即用圆表示总体,用扇形表示构成总体的各个部分,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大小,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3、扇形的中心角计算公式: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5.3统计图的选择:(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事物的绝对数量。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

5.4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图表带来有利于决策的各种信息的同时,使用不当的图表来表达数据,会给人以误导。

在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时,要关注数据的来源、收集的方法和描述的形式,以便获取更多合理的信息。

补充知识点: 11=a a、的倒数, 2、在计算时,先将减法转换为加法(多重符号先化简),除法转化为乘法, 2222223--22-2-2--2、与的区别:(2)(1)、从读法上看:读作负的平方,读作负的的平方(2)(2)、从运算上看:中的负号参与运算,中的负号不参与运算(2)4、中点应满足的条件:(1)、点必须在线段的内部(防止是等腰三角形),(2)点必须将线段分成了两条相等的线段。

5、已知线段AB ,作线段BC 有无数种方法;6、已知线段AB ,作线段BC ,使得线段AB 、BC 共线..,则只有两种方法:7、同一直线上.....线段的加减计算方法可以采用“消去”共同端点的方法来判断。

8、具有公共边.....的角之间的加减可以采用“消去”共同的边的方法来判断。

9、角度的加减乘除运算:(1)、两个角相加,度、分、秒分别相加再化简;(2)、两个角相减,先看度、分、秒是否够减,不够的话小单位向大单位“借”,直到够减为止,在分别进行度、分、秒的减法。

(3)、角度扩大(乘以数),先将度、分、秒分别乘以数,最后再化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