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专题三——有机实验

合集下载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大全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专题一烃一、甲烷的氯代(性质)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体,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可能有晶体析出【会生成HCl,增加了饱和..食盐水】解释:生成卤代烃二、石油的分馏(重点)(分离提纯)(1)两种或多种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馏的分离方法。

(2)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蒸馏烧瓶、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4)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支管口(以测量蒸汽温度)(5)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下口进,上口出(6)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三、乙烯的性质实验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2)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 H2O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H2OC2H5OH + 6H2SO4(浓)6SO2↑+ 2CO2↑+ 9H2O(3) 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 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 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

(不能用水浴)(6) 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

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甲酸和苯醛在碱性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合成苯甲醇;掌握醛的缩合反应制备醇的实验方法;加深对有机化合物合成反应的理解。

实验原理:甲酸和苯醛在碱性条件下可以通过缩合反应生成苯甲醇。

实验器材与试剂:
1. 烧杯
2. 搅拌棒
3. 试管
4. 反应管
5. 分液漏斗
6. 手套、护目镜
7. 甲酸、苯醛、氢氧化钠溶液
注意事项:
1. 实验涉及有机化合物,应注意防护措施,穿戴手套和护目镜。

2. 操作过程中应小心,避免溶液溅到皮肤上。

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加入甲酸和苯醛,按1:1的比例混合。

2. 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混合溶液中,同时用搅拌棒搅拌。

3. 反应产生苯甲醇,并沉淀在溶液中。

4. 将溶液通过分液漏斗分离,得到苯甲醇。

实验结果:实验产物为苯甲醇,其外观为白色固体。

实验评价: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方法,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化学实验分析能力。

同时,深化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醛和酮的检验方法,熟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实验原理,醛和酮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具有一系列特征性的化学反应。

其中,醛和酮的检验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

本实验主要通过银镜反应和尿素反应来检验醛和酮的存在。

实验步骤:
1. 银镜反应,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等量的银镜试剂,观察是否生成银镜沉淀。

2. 尿素反应,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等量的尿素试剂,观察是否生成结晶沉淀。

实验结果:
1. 银镜反应,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银镜试剂后,出现银镜沉淀,表明该化合物为醛。

2. 尿素反应,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尿素试剂后,未观察到结晶沉淀,说明该化合物不是酮。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待检验的化合物为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醛和酮的检验方法,并且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分析能力。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化学试剂的使用量,避免浪费。

2. 实验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延伸:
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方法来检验醛和酮的存在,比如费林试剂法。

2. 可以进一步研究醛和酮的性质和反应,拓展实验内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完成了实验报告的撰写,还深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检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化学知识水平。

2019高中化学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 苏教版必修2

2019高中化学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 苏教版必修2

2019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知识网络构建]一、烃的结构和性质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转化关系2019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化学方程式: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三】(三)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专题三】(三)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浓硫酸
(2)C与乙醇酯化后的D的分子式为C4H8O2,由酯化反应特点可知:C的分子式 是C4H8O2 + H2O - C2H6O=C2H4O2,是乙酸。所以B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3,结合 题中B与NaHCO3溶液完全反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可知B为二元酸,只能 是HOOC—CH2—COOH,在浓硫酸的催化下,B与足量的C2H5OH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浓硫酸 HOOC—CH2—COOH+2C2H5OH △ C2H5OOC—CH2—COOC2H5+2H2O; 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 (3)A的分子式为C5H10O,与相应的饱和一元醇仅相差2个氢原子,结合题中A 既可以与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可知A为含有双键 的一元醇,结合B、C的结构式推知A为HO—CH2—CH2—CH=CH—CH3。 (4)D的分子式为C4H8O2,符合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其中能与NaHCO3溶液反 应放出CO2的属于羧酸,有如下两种: CH3CH2CH2COOH、CH3CH(CH3)COOH。
学点大清仓
学点1 学点1 简单有机物的合成
交流研讨 问题1 有机物的合成原则是什么? 问题1:有机物的合成原则是什么?
1.合成路线选取的原则 要合成一种物质,通常采用“逆合成法”来寻找原料,设计可能的合成路线。 (1)反应过程合理、科学。 1 (2)步骤简单,反应物的转化率高。 2.合成的原则 (1)合成原则:原料价廉,原理正确,途径简便,便于操作,条件适宜,易于 分离。 (2)思路:将原料与产物的结构进行对比,一比碳干的变化,二比基团的差异。 综合分析,寻找并设计最佳方案。 (3)方法指导:找解题的“突破口”的一般方法是: ①找已知条件最多的地方; ②寻找最特殊的——特殊物质、特殊的反应条件、特殊颜色等等;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生命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生命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专题三、生命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一、知识框架二、糖类1、糖类的分类根据所含碳原子数目分类单糖醛糖或酮糖糖低聚糖——不到二十个单糖缩合而成的糖类,常见的为二糖多糖——含有几百个甚至更多葡萄糖单元的天然高分子物质2、各类糖中常见糖的结构及性质(1)、单糖① 葡萄糖分子式:C 6H 12O 6结构简式:CH 2OHCH OH4CHO所属类型:己糖、醛糖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有甜味,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A 能发生银镜反应B 能与菲林试剂反应 ②果糖分子式:C 6H 12O 6 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CH 2OHCH OH3C OCH 2OH所属类型:己糖、酮糖 果糖也能发生银镜反应(2)低聚糖——不到二十个单糖缩合而成的糖类,常见的为二糖 常见的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 分子式:都是C 12H 22O 11,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化学性质:二糖在稀硫酸催化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3)多糖多糖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 ① 淀粉物理性质:淀粉是一种白色常温下难溶于水的粉末,没有甜味。

分子式:(C 6H 10O 5)n化学性质:本身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能在无机酸或酶的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C 6H 10O 5)n + nH 2O n C 6H 12O 6 淀粉 葡萄糖② 纤维素自然界中的存在: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础物质 分子式:(C 6H 10O 5)n 化学性质及用途:稀H 2SO 4 △A 本身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能在无机酸或酶的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C 6H 10O 5)n + nH 2O n C 6H 12O 6纤维素 葡萄糖B 制备硝化纤维硝化纤维的制备:硝化纤维是纤维素与浓硝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3nHNO 3 + 3nH 2O硝化纤维俗称火棉,是一种烈性炸药。

C 制备醋酸纤维纤维素还能与乙酸酐作用生成纤维素乙酸酯(俗称醋酸纤维),醋酸纤维常用于生产电影胶片片基。

化学教学教案:有机化学基础与有机化合物的实验

化学教学教案:有机化学基础与有机化合物的实验

农业领域:新型农药和肥料的 研发,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医药领域:新药的研发和疾 病的诊断与治疗
工业领域:新型材料的制备和 加工,推动工业技术的进步
环保领域:降低污染和治理 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环境误差等 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等 误差表示方法: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精密度和准确度等 误差分析步骤: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实验目的和原 理实验ຫໍສະໝຸດ 骤和操 作实验数据记录 和分析
实验结论和讨 论
有机化学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有机化学是药物研发和生产的基础,涉及药物的合成、 分离、纯化等方面。
有机化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机化学为农药和肥料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有机化学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有机化学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方面 的应用,有助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提高食品的口感。
有机化学在化妆品工业领域的应用:有机化学为化妆品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涉及 化妆品的成分、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
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决定了其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是研究有机化学的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其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包括沸点、熔点、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 等。
普通命名法:采用烃基的名称加上 衍生物的名称
实验步骤:详细 介绍实验的操作 流程和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展示实 验产物的结构和性 质,以及与理论结 果的对比分析
实验目的:了 解有机化合物
的性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标题:合成和表征对硝基苯乙烯的研究引言:对硝基苯乙烯进行合成和表征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的基础实验之一、硝基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硝基苯乙烯,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进行表征。

实验部分:1.合成硝基苯乙烯:首先,在反应瓶中将苯乙烯溶液(体积为50mL)加热至沸腾状态,然后缓慢向其中滴加硝酸(体积为10mL)。

反应进行时,反应瓶的温度保持在60摄氏度左右,并同时用冰水浴冷却反应瓶的外壁。

反应2小时后,停止滴加硝酸,继续保持反应温度30分钟。

之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冷却后的反应液与水(50mL)进行萃取。

将萃取液进行干燥,然后通过蒸馏提纯硝基苯乙烯。

2.红外光谱表征:使用一台红外光谱仪,将合成的硝基苯乙烯放入位于试样传送带上的光谱泡士,并开始进行光谱扫描。

记录红外光谱图,并分析其中的特征吸收峰。

3.质谱表征:将合成的硝基苯乙烯溶解在一种适合的溶剂中,然后将溶液注入质谱仪中进行扫描。

记录质谱图,并对其中出现的峰进行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红外光谱图的分析,我们观察到了硝基苯乙烯的特征吸收峰。

在2200-2250 cm-1处出现了一个强烈的吸收峰,这表明有C≡N的键的存在。

另外,在1600-1700 cm-1的位置,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个较强的吸收峰,这说明峰上可能存在C=C的键。

质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硝基苯乙烯的分子峰(M+)出现在m/z=105处,这表明硝基苯乙烯的分子量为105综上所述,通过合成和表征硝基苯乙烯的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硝基苯乙烯,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化合物具有所期待的结构。

这项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硝基苯乙烯合成的理解,还为今后的有机合成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硝基苯乙烯,并通过对其的红外光谱和质谱进行表征,验证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

这项实验为有机化学领域中硝基苯乙烯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有机复习(三)有机化学实验一、教材实验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原料操作、实验现象仪器、备注5-2甲烷取代5-3乙烯的实验室制法5-7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甲烷、乙烯、乙炔通入溴水、酸性高锰酸钾苯、甲苯、二甲苯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6-2乙醇与钠的反应学生实验七乙醇氧化生成乙醛水浴加热的实验:使用温度计的实验:应使用碎瓷片的实验:二、常见有机物的鉴别把握官能团的性质,利用常见物质的特征反应进行鉴别有机物或官能团常用试剂反应现象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的同系物醇中—OH苯酚醛基—CHO羧基—COOH淀粉2.把握常用鉴别试剂,进行物质鉴别例1.试用一种试剂区别苯、苯酚溶液、己烯和CCl4,说明依据。

例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乙醇、乙醛、甲酸和乙酸四种物质的水溶液例3.在一定条件下,萘可以被浓硝酸、浓硫酸的混酸硝化生成二硝基物,它是1,5-二硝基萘和1,8-二硝基萘的混和物,后者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硫酸,而前者不能。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这两种异构体分离。

将上述硝化产物加入适量的98%硫酸,充分搅拌,用耐酸漏斗过滤,欲从滤液中得到固体1,8-二硝基萘,应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浓缩结晶 B.向滤液中加水后过滤C.用Na2CO3溶液处理滤液 D.将滤液缓缓加入水中三.有机物的分离、提纯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类型主要有:1.固—固混合分离型:2.固—液混合分离型:3.液—液混合分离型:4.气—气混合分离型:肥皂溶液(甘油)溴苯(溴)硝基苯(混酸)乙醛(乙酸)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乙酸)石油例4.下列每组中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C.甘油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 D.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水四有机物制备(一)乙烯的制备(二)乙炔的制备(三)乙酸乙酯的制备物质反应方程式试剂装置注意事项乙烯乙炔乙酸乙酯参考练习1.下列各组试剂中,能鉴别乙醇、己烷、己烯、乙酸溶液、苯酚溶液等五种无色液体的是A.金属钠、FeCl3溶液,NaOH溶液 B、新制Cu(OH)2悬浊液,紫色石蕊试液C.紫色石蕊液、溴水 D、溴水、新制Cu(OH)2悬浊液2.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为0.88g·cm-3)各50mL。

将一小块金属钠(密度为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做上下跳动3.下列制备实验能成功的是A.将冰醋酸、乙醇和浓硫酸混和共热制取乙酸乙酯B.将乙醇和3mol/L硫酸按体积比1:3混和共热至170℃制乙烯C.苯和浓硝酸混合,在55—60℃水浴中加热制备硝基苯D.用苯、溴水和还原铁粉制溴苯4.某物质可能由甲酸、乙酸、甲醇和甲酸乙酯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在进行鉴定实验时记录如下:①有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不溶解③滴入几滴稀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呈红色,加热后变无色。

该物质是A.一定有甲酸乙酯,可能有甲醇 B.四种物质都有C.有甲酸乙酯和甲醇 D.有甲酸乙酯和甲酸5.下列有关除去杂质(括号内物质)的操作中,错误的是A.FeCl2(FeCl3):加入过量铁粉振荡,然后过滤B.苯(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然后分液C.乙醛(乙酸):加入新制的生石灰,然后蒸馏D.乙酸乙酯(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然后加热6.(06年江苏—4)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7.(05年江苏—15)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A..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5% NaCl溶液:将45 mL水加入到盛有5 g NaCl 的烧杯中,搅拌溶解B.制备乙酸乙酯: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C.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D.鉴别环已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环已烯和苯中8.已知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苯甲醇沸点为205.3℃;苯甲酸熔点121.7℃,沸点为249℃,溶解度为0.34g;乙醚)HOCHC(5252沸点为34.8℃,难溶于水。

实验室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化学原理是:OCH2KOHCH2OH++COOKCOOHHClKClCOOK++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主要过程如下所示:水溶液苯甲醛白色糊状放置24小时KOH、H2O水、乙醚操作ⅠHCl操作Ⅲ乙醚溶液乙醚产品甲操作Ⅱ水溶液产品乙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1)操作I的名称是,乙醚溶液中所溶解的主要成份是。

(2)操作II的名称是。

(3)操作Ⅲ的名称是,产品乙是。

(4)操作II中温度计水银球上沿x放置的位置应为 (图a、b、c 或d),该操作中,除需带支管烧瓶、温度计外,还需的玻璃仪器是,收集产品甲的适宜温度为。

9.(06年上海—26)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⑴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⑵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⑶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⑷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

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现象是10.(05年上海—28)某些废旧塑料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实验装置如下图。

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得到的产物如右表:⑴试管A中残余物有多种用途,如下列转化就可制取高聚物聚乙炔。

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⑵试管B收集到的产品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其一氯代物有________种。

⑶锥形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

经溴水充分吸收,剩余气体经干燥后,1L剩余气体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为。

11.(05年全国Ⅱ—28)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

请填空:⑴图中,A管的作用是。

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⑵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乙炔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反应。

⑶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乙炔发生了_______________反应。

⑷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

12.(06北京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酒精清洗沾到皮肤上的苯酚B.用氨水清洗试管壁附着的银镜C.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D.用冷凝的方法从氨气、氮气和氢气混合气中分离出氨13.(06年上海— 26 B)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1)制备粗品将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

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 (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②再将环己烯按右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_口进入。

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_左右。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用金属钠 c.测定沸点14.(06年全国Ⅱ— 26)可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请填空:(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用操作是。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①;②。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

例题和参考练习答案例1.例2 略例3.D 例4.BD参考练习答案1.C、D 2.D 3.A 4.A 5.D 6.D 7.D8.(1)分液,苯甲醇;(2)蒸馏;(3)过滤;苯甲酸;(4)b;酒精灯、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205.3℃。

高考题汇编答案1.⑴C6H6 + Br2C6H5Br + HBr↑⑵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Br2 + 2NaOH → NaBr + NaBrO + H2O或3Br2 + 6NaOH → 5NaBr + NaBrO3 + 3H2O⑶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⑷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其他合理答案都给分)2.⑴CaC2 + 2H2O → Ca(OH)2 + C2H2↑ nHC≡CH → [C=CH ]n⑵4 提示:苯环上有邻、间、对且甲基上也可取代。

⑶棕黄色溶液变无色或褪色 4/5L3.⑴控制电石与水的反应或停止。

CaC2+2H2O=Ca(OH)2+C2H2↑。

⑵高锰酸钾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或褪色,氧化。

⑶溴的CCl4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加成。

⑷验纯,火焰明亮,带有浓烟。

4.12.B13.(1)①防暴沸冷凝②防止环己烯挥发(2)①上层 C ②g 冷却水与气体形成逆流③83℃ (3)C 14.(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2)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3)①加快反应速率②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4)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酸性物质和乙醇(5)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