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全)

大地的呻吟——动物与植物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想观念。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
2.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3.关于动植物的录像带。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放映关于动物和植物幻灯或录像。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或录像带),有什么想法和问题?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4.讲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
(板书课题: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二)学习新课1.人类的朋友——植物(出示一些熟悉的植物的幻灯片)。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们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色植物养育了人类,给我们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2.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出示一些熟悉的动物的幻灯片)。
教师过渡: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
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这些朋友(出示我们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幻灯片)。
教师沉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
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这样的破坏:沙暴,洪水,污染……所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引起的。
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举例具体是哪些方法),因为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巩固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们的一些好朋友,也懂得了要好好保护它们。
2.提问:(1)你知道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作用?(2)我国为野生动植物采取了哪些措施?(3)讨论:假如你遇到了看到有人在乱砍树木或捕杀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办?(四)布置作业出一份"保护环境报"。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一单元大地的呻吟1 农药带给我们什么教学目标:明确农药的使用价值及农药的危害。
解决农药对我们的伤害。
教学重难点:去除果蔬残留农药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小故事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用农药呢?二、讲授新课农药的价值农药的危害怎样解决农药对我们的伤害呢?三、讨论交流怎样去除果蔬残留农药的方法?四、作业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
五、教后反思2 化肥带给我们什么教学目标:掌握化肥使用的价值和过量施用的危害。
学会合理施用化肥,节约资源。
教学重难点:合理施用化肥,节约资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淮河的污染》提出疑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导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施用化肥的价值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三、讨论交流怎样何苦施用化肥,节约资源?制作有机肥的优势。
四、作业调查当地的化肥施用情况。
五、教后反思3 湿地的“呼唤”教学目标:明确湿地的概念。
如何保护湿地。
教学重难点:如何保护湿地。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生活在线《黄河湿地被毁》提出疑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导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追根求源:什么是湿地?湿地的种类湿地的功能三、讨论交流交流我们周围湿地的情况。
如何保护湿地。
四、作业调查当地湿地所面临的主要威胁调查及分析。
五、教后反思4 大地的“呻吟”教学目标:明确湿地的概念。
如何保护湿地。
教学重难点:如何保护湿地。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生活在线阅读《长江流域洪灾》讨论:你赞同专家的这种观点吗?活动二追根求源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
活动三环保在行动查阅书籍或登录网站,收集有关我国水土流失方面的资料。
解决措施: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活动四绿色延长线调查家乡水土流失的情况。
教后反思第二单元空中杀手5 不和谐的声音教学目标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查、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
过程与方法1.调查收集桂林市环境问题的资料,拍摄一些实景照片,绘制一些图片。
2.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网络查询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结合调查撰写报告。
六年级环保教育教案

六年级环保教育教案【篇一: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迷失的资源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并学会用辩证的方法认识和分析这种特征。
2、通过分析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图表的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数量特征。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多,人均量少这一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解]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
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况[板书][提问] 请举例说明自然资源在经济中有什么作用?回答课本“想一想”中的问题。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二、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板书][教师归纳] 在经济建设中,自然资源可以为工农业提供原料和动力,还可以解决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品种齐全,总量丰富[板书][教师讲解] 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一些有用的物质,用于生产和生活,这些物质被我们称为自然资源。
我国有哪些自然资源,它们在世界中的地位如何呢?[演示] 我国主要资源总量在世界的位置:[提问] 分析演示后,回答:我国自然资源在数量和种类上有何特征? [教师归纳] 品种齐全,总量丰富。
[教师归纳]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至使人均占有量极少,使得我国在资源的利用上出现了危机。
(二)、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极少[板书][展示演示] “中国与世界资源人占有量”比较表,指导学生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这一特点的认识。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态系统组成
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非生物部分包括水、土壤、阳光、空气等。
生态系统功能
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循环转化的过程,能量流动是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和转化的过程,信息传递则是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强调人类活动与 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CHAPTER 03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培 养良好的环保习惯,为未来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教学内容与安排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围绕环境保 护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保措施、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
展开教学。
教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8个课 时,每个课时40分钟。具体安
排如下
教学内容与安排
3. 第三课时:环保措施
总结词:掌握环保方法
详细描述:介绍国家层面的环保政策、企业的环保责任以及个人的环保措施,让学生掌握基 本的环保方法。
教学内容与安排
4. 第四课时:绿色生活方式
总结词:践行绿色生活
详细描述:介绍绿色出行、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活方式,引导 学生践行绿色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与安排
1
7. 第七课时:垃圾分类与处理
总结词:推广垃圾分类
六年级生态环境教育教案

六年级生态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掌握一些保护生态环境的简单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关爱大自然,关注环境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态环境?2. 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 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4. 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重点: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有关生态环境破坏和保护的影像资料。
3. 黑板及粉笔。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2. 讲授新课:讲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及保护方法。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口头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程度及对保护方法的掌握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八、作业布置1. 收集一些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资料或案例。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的小短文。
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

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一、教案内容:教案名称:认识环境问题课时:1课时教材:《六年级环境教育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现状。
2.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2. 引导学生实际行动起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六年级环境教育手册》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
3. 教师总结,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环保成功的案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人们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个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行动计划。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行动计划。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案内容:教案名称:水资源保护课时:1课时教材:《六年级环境教育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现状,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实际行动起来。
教学重点:1. 水资源的现状。
2.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实际行动起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
小学六年级上册环境教育的教案(1)

小学六年级上册环境教育的教案(1)临东小学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一课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分类和特点,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二、谈话导入新课。
二、新授。
1.老师解释什么是生态系统。
2、根据组成的成分和特点的不同,进行分类。
想一想:你周围有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3、说说:你能不能说出一条食物链?4、食物网又是怎样形成的?5.如果缺少动物或植物意味着什么?6.老师谈到了生态平衡的丧失。
7.生态金字塔是如何形成的?8、思考:我们该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制止生态平衡?9、想一想:哪种生态环境最容易被破坏?为什么?三、教师小结。
四、家庭作业。
收集保持生态平衡的方法。
第二课生物多样性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生物的多样性体现在物种、基因、遗传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生物的多样性体现在物种、基因、遗传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程临东小学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老师展示课件,让学生们知道地球上生活着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活泼的生物。
二、新授1.老师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包括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在学校、在郊外,都有哪些小动物?都有哪些植物?进一步理解物种的多样性。
3.展示不同种族的图片,观察其头发、肤色和眼睛的差异,以了解遗传和遗传多样性。
学生相互观察,你能发现你的相貌和同学的有什么不同?4.老师展示了麦田、草原、河流和沼泽等各种自然景观。
学生们想象:如果没有生态系统多样性,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5、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学生们自己阅读课本,交流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提供物质财富;保持生态平衡。
六年级上册环境教案

六年级上册环境教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等。
2.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教学活动:1. 观看地球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地球的外观。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结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3. 让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分享自己的知识。
作业:1. 绘制一幅地球的结构图。
2. 写一篇关于地球上生物种类的短文。
第二章: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定义: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 环境污染的危害:对人类、动植物、自然生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了解的环境污染现象。
2. 观看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动植物、自然生态的影响。
作业:1. 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写一份调查报告。
2. 设计一幅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画。
第三章: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遵守环境保护政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等。
2.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措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2.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落实环境保护政策。
作业:1. 写一篇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小短文。
2. 制定一个个人环保行动计划,践行环境保护。
第四章:环保行动,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2. 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内容:1. 环保行动的形式: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植树造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教育六年级1.农药带给我们什么活动目标:1.反思过度使用农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保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了解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农药对环境与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并掌握避免农药危害的方法。
3.能够自觉笔迷昂农药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宣传,提出解决农药污染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活动准备:搜集使用农药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农药伤害的方法。
活动过程:导入:学生阅读课本P1页的材料——除草剂杀死稻苗师:既然农药给我们造成了危害,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农药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农药的使用价值。
一.农药使用价值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用农药?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P1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片,进行讨论。
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与调查的情况,列举农药可以提高粮食果品的产量,可以大量减轻农民捕捉害虫的劳动强度等相关的实例,认识使用农药的益处。
二.农药的危害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P1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片,并通过课本P2页的有关农药特性性以及造成的危害进行讨论。
教师可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利用农药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哪些危害知道人们起初利用农药只考虑到它对人们有利的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环境问题及对人类造成的伤害。
三.解决办法前面我们已经对农药的作用和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怎样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呢?组织学生讨论,调查。
寻求解决办法。
要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就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
那么,如果正确使用农药呢?(结合P2页图片)具体办法是第一,使用农药是为了杀灭损害农作物的害虫,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是,害虫在生态系统中起到连接食物链的作用,少量害虫存在不影响作物的生长,作为自然界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具有赫积极的作用。
着就不需要把害虫赶尽杀绝,没必要对作物使用农药。
第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不是不使用农药,为了防止病虫害,降低人工作业的强度,要适量使用农药,用最少的农药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并且不引起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尽量保证喷洒出去的弄个要能沉积在作物叶片上,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
对于已经使用了农药的蔬菜瓜果,我们在进食时英怎样正确操作,以减少农药对我们的伤害?活动延伸:1.继续收集向光知识,并以实际行动来做好环保小卫士。
2.调差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2 课化肥带给我们什么活动目标:1.反思过度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辩证地理解施用化肥的利弊,并能自觉进行宣传,从而影响他人。
2.了解化肥在农业身缠中的作用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正确认识施用化肥的价值,知道合理施用化肥的意义与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3.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有关施用化肥影响环境的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正确理解施用化肥的两面性,提出避免过量施用化肥污染环境的解决途径。
活动准备:搜集有关化肥的资料:包括化肥施用价值和意义,过量施用化肥带来环境破坏、当地化肥施用种类、制作有机肥料的方法等资料。
活动过程:【生活在线】1.视频展示“淮河的污染”和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和河南省农业厅土肥站调查数据。
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导入新课:化肥带给我们什么?【追根求源】1.交流施用化肥的价值。
(1)提出问题:施用化肥对农作物生长与土壤结构有什么价值?(2)阅读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3)组织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交流。
教师参与。
(4)小组带白哦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提高土壤肥力,发挥良种潜力,补偿更低不足,增加有机肥量,发展绿色资源等。
(5)教师适时补充相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交流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1)教师:施用化肥给人们带来了好处,但是你知道过量施用化肥带来了那些危害吗?(2)小组内整理,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观点,其他同学补充并展示本组搜集的典型图片资料。
例如:危害之一:削弱庄家生产能力。
一是使庄家容易倒伏,二是使庄稼容易发生病虫害。
危害之二:加剧环境污染。
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元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
过量是肥料还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硝酸盐含量增加。
危害之三:蓝非大量紧缺资源。
(4)师生共同学习教材中过量施用化肥危害的图片资料。
(5)小结过量施用化肥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环保在行动】1.调查当地的化肥施用情况。
2.合理施用化肥,节约资源。
【绿色延长线】1.引导学生阅读“制作有机肥”的资料。
2.教师补充一些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意义3.学生谈自己的认识4.小组代表交流有机肥的种类与制作方法。
5.教师给个小组发放制作有机肥方法的资料。
6.动员小组同学制作有机肥。
教后札记:湿地的“呼唤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湿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湿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湿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湿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二、重点:我国湿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湿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教学过程:[导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湿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板书] 《湿地的“呼唤”》[解释]湿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引导读图]结合“我国湿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耕地减少,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湿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2.我国以哪种湿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湿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难以利用的湿地资源占了多少?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转折]湿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活动]读书上所给的资料,请你来概括一下,我国的湿地资源都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学生读资料][教师小结]1.当前湿地利用中的问题(1)湿地资源相对减少。
(2)湿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2.我国湿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采取的措施(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2)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各项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3)加强湿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小结:湿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湿地对我们这个人口将近13亿的国家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大家都要爱护我们的土地。
教后札记:吸烟的危害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吸烟对人体有那些危害。
2、引导学生不吸烟,并能主动劝说身边吸烟者自觉戒烟。
教学重难点:怎样做到自觉不吸烟,宣传吸烟对人体危害性。
教学准备:教师:出示一组吸烟带来的危害图片。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吸烟所带来的危害事例。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1、吸烟危害健康已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身体的各部分,都比较娇嫩,尤其不能吸烟。
2、板书课题:吸烟的危害二、讲解新课1、出示挂图:我们先来看看身边豆油有哪些吸烟的危害。
2、读课文2、3、4自然段并指名回答,吸烟的危害主要有哪些?(1)引起尼古丁慢性中毒:(2)引起肺癌:(3)浪费金钱,牙黄口臭:学生讨论回答3、再读课文第四段,重点了解世界为宣传戒烟工作所做的努力。
(学生总结)4、学生自主讨论内化。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商店不出售香烟不做香烟广告三、总结课文四、作业练习:1、吸烟对人体造成那些危害?2、你准备怎样劝他人戒烟?板书设计:吸烟的危害患肺癌浪费金钱牙黄口臭引起火灾教后札记:不和谐的声音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录像和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2、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
在各种各样的的声音中,有些声音悦耳动听,称之为乐音;有些声音嘈杂刺耳,称之为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都是声源振动产生的。
不同的是:乐音是由周期性振动的声源产生的;而噪声是由作无规则的和非周期性振动的声源发出来的。
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所谓噪声,就不只看声音的物理性质,还必须考虑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因此,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声音,人们把它称为噪声。
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
一、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突飞猛进,人类活动急剧增加,人类生存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
当前,主要污染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和噪声污染。
它们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威胁正常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四大公害。
放一段录像:画面1:(水的污染实况)工厂排放的废油、废水,下水道流出的浊水污染…….把江河污染得又脏又黑,面目全非,江河两边的树叶草枝,已枯黄,死去的鱼飘浮在水面上;画面2:(大气污染实况)工厂烟囱喷出滚滚浓烟,交通车辆排放的团团黑气,已把天空弄得乌烟瘴气,开始下酸雨了。
画面3:(固体废物污染实况)街道上的垃圾桶内外,都堆满了垃圾,垃圾场里的垃圾堆积如出,金属屑、废塑料、料石棉、废电池等等,正在污染土质、水源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画面4:(噪声的污染实况)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震天撼地,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刺耳揪心……严重地妨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通过观看录像,同学们已体会到污染的严重危害。
至于噪声,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下面就着讨论这个问题。
二、噪声的计量和危害声音有强有弱,用声级计的仪器来测量声音的强弱,测量单位为分贝。
声级计中有A、B、C、D四档。
在噪声中常用A档,称A声级。
噪声的强弱就用A声级的分贝来计量的。
分贝数越大,噪声就越强。
(出示表1)表1声音或环境噪声级的要求分贝感觉人耳刚能听到的最弱声0 听阈微风吹落树叶的沙沙声10极静轻轻耳语声20深夜静悄悄30医院、图书馆的环境要求40 安静普通房间的环境要求50较静一般说话声60大声喧哗声70交响乐队演奏声80 较吵闹市马路嘈杂声90很吵织布机、铆钉机工作声100电锯工作声110球磨机的工作声120 痛阈螺旋桨飞机起飞130无法忍受喷气飞机式起飞140火箭、导弹发射150根据上表,介绍噪声的危害:30-40分贝,是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分贝,会影响休息和睡眠;70-90分贝,会使人厌烦,分散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