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1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上册环境教育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环境教育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环境教育的教案(1)临东小学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一课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分类和特点,明白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教学过程:二、谈话导入课。

二、授。

1、教师讲解什么是生态系统。

2、依据组成的成分和特点的不同,进展分类。

想一想:你四周有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3、说说:你能不能说出一条食物链?4、食物网又是怎样形成的?5、假设缺少一种动物或植物,那将意味着什么?6、教师表达失去生态平衡的事例。

7、生态金字塔是怎样构成的?8、思考:我们该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制止生态平衡? 9、想一想:哪种生态环境最简洁被破坏?为什么?三、教师小结。

四、家庭作业。

搜集维持生态平衡的方法。

其次课生物多样性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生物的多样性表达在物种、基因、遗传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生物的多样性表达在物种、基因、遗传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教学难点: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临东小学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活着千万种的千姿百态、生龙活虎的生物。

二、授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

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2、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在学校、在郊外,都有哪些小动物?都有哪些植物?进一步理解物种的多样性。

3、出示不同人种的图片,观看他们头发、肤色、眼睛的差异,进而知道基因和遗传多样性。

学生相互观看,你能觉察你的相貌和同学的有什么不同?4、教师出示麦田、草原、河流、沼泽等多种自然风光。

学生想象:失去了生态系统多样性,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5、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学生自读课本,沟通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供给物质财宝;维持生态平衡。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一单元大地的呻吟1 农药带给我们什么教学目标:明确农药的使用价值及农药的危害。

解决农药对我们的伤害。

教学重难点:去除果蔬残留农药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小故事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用农药呢?二、讲授新课农药的价值农药的危害怎样解决农药对我们的伤害呢?三、讨论交流怎样去除果蔬残留农药的方法?四、作业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

五、教后反思2 化肥带给我们什么教学目标:掌握化肥使用的价值和过量施用的危害。

学会合理施用化肥,节约资源。

教学重难点:合理施用化肥,节约资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淮河的污染》提出疑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导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施用化肥的价值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三、讨论交流怎样何苦施用化肥,节约资源?制作有机肥的优势。

四、作业调查当地的化肥施用情况。

五、教后反思3 湿地的“呼唤”教学目标:明确湿地的概念。

如何保护湿地。

教学重难点:如何保护湿地。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生活在线《黄河湿地被毁》提出疑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导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追根求源:什么是湿地?湿地的种类湿地的功能三、讨论交流交流我们周围湿地的情况。

如何保护湿地。

四、作业调查当地湿地所面临的主要威胁调查及分析。

五、教后反思4 大地的“呻吟”教学目标:明确湿地的概念。

如何保护湿地。

教学重难点:如何保护湿地。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生活在线阅读《长江流域洪灾》讨论:你赞同专家的这种观点吗?活动二追根求源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

活动三环保在行动查阅书籍或登录网站,收集有关我国水土流失方面的资料。

解决措施: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活动四绿色延长线调查家乡水土流失的情况。

教后反思第二单元空中杀手5 不和谐的声音教学目标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查、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

过程与方法1.调查收集桂林市环境问题的资料,拍摄一些实景照片,绘制一些图片。

2.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网络查询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结合调查撰写报告。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3. 引导学生掌握环保知识,学会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环保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4. 环保行动计划与生活方式的改变5. 环保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行为,以及学会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环保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环保行动计划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展开讨论。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培养环保行为。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

2. 资料: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环保行动计划等。

3. 实践活动所需物品:如垃圾分类桶、环保标语牌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让学生了解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4. 案例分析:分析环保行动计划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为环保做些什么。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境问题现状、环保法律法规及生活环保行动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查环保行为的养成。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环保主题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年级环保教育教案

六年级环保教育教案

六年级环保教育教案【篇一: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迷失的资源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并学会用辩证的方法认识和分析这种特征。

2、通过分析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图表的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数量特征。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多,人均量少这一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解]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

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况[板书][提问] 请举例说明自然资源在经济中有什么作用?回答课本“想一想”中的问题。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二、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板书][教师归纳] 在经济建设中,自然资源可以为工农业提供原料和动力,还可以解决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品种齐全,总量丰富[板书][教师讲解] 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一些有用的物质,用于生产和生活,这些物质被我们称为自然资源。

我国有哪些自然资源,它们在世界中的地位如何呢?[演示] 我国主要资源总量在世界的位置:[提问] 分析演示后,回答:我国自然资源在数量和种类上有何特征? [教师归纳] 品种齐全,总量丰富。

[教师归纳]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至使人均占有量极少,使得我国在资源的利用上出现了危机。

(二)、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极少[板书][展示演示] “中国与世界资源人占有量”比较表,指导学生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这一特点的认识。

六年级生态环境教育教案

六年级生态环境教育教案

六年级生态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掌握一些保护生态环境的简单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关爱大自然,关注环境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态环境?2. 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 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4. 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重点: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有关生态环境破坏和保护的影像资料。

3. 黑板及粉笔。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2. 讲授新课:讲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及保护方法。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口头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程度及对保护方法的掌握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八、作业布置1. 收集一些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资料或案例。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的小短文。

六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六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全班朗读第34页资料卡片,总结植物的作用。
3、宠物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带领学生学习课本第35页漫画图,填写下表)
宠物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好处
坏处
思考:饲养动物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应该什么做?
邀请同学向大家分享他的答案。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补充。
4、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节约使用物品也是绿色生活的体现,应该在哪些方面注意勤俭节约呢?
3、竞赛:家务劳动大赛
进行叠被子、洗衣服、拖地等项目,评比做得最好的同学,奖励一支铅笔。同时,也要对成绩略差者,进行鼓励。
4、在比赛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请学生回答。
5、课后作业
为你的家庭制作一份“我爱我家”的生活原则。
总结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我们尽享亲情和温暖。希望同学们在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5、“绿色装修”宣传活动
让学生回家后,向自己的家人宣传要绿色装修,使用环保材料。
总结
涂写课本第15页中,回顾与评价图表。总结本节课学习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2、装修进行时
教学反思
3、给我们一个洁净的家
年级
六年级
科目
环境教育
第周
课题名称
3、给我们一个洁净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家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理解绿色装修的重要性。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够理解装修施工中,造成的环境问题。
难点:举例说明,能够减轻装修人员身体伤害的措施。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案例分享4篇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案例分享4篇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案例分享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案例分享精选4篇〔一〕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进步,环境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中的重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许多学校都在不断探究和尝试,积极开展各类环保主题活动。

以下分享一下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案例。

3.通过学习环保知识和体验理论,进步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学习内容: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卫生习惯的养成及影响。

理论内容:组织学生自愿参与操场卫生保洁,加强学生的理论动手才能锻炼。

学习内容: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范围和危害,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防治措施。

理论内容:参观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公共设施,增强环保知识的理论性和体验性。

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分组分角色进展课堂上的角色扮演,讨论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在课堂外组织学生自愿参与操场卫生的保洁,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锻炼他们的理论动手才能。

在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不同污染类型的图像和影响,呈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防治措施,让学生逐步理解污染的种类、范围和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理论方面,组织学生参观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公共设施,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深化体验到环保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责任心。

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讲解及理论活动等方式,学生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同时也进步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才能和实际操作才能。

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评等方式,对学生进展评价,并总结案例,为今后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根据。

以上就是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案例的分享。

环境教育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究和尝试,才能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环境教育环境,让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开展。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案例分享精选4篇〔二〕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开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共识。

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

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

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一、教案内容:教案名称:认识环境问题课时:1课时教材:《六年级环境教育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现状。

2.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2. 引导学生实际行动起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六年级环境教育手册》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

3. 教师总结,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环保成功的案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人们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个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行动计划。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行动计划。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案内容:教案名称:水资源保护课时:1课时教材:《六年级环境教育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现状,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实际行动起来。

教学重点:1. 水资源的现状。

2.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实际行动起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课 化肥带给我们什么 总第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日期: 活动目标: 1.反思过度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 辩证地理解施用化肥的利弊,并能自觉进行宣传,从而影响 他人。 2.了解化肥在农业身缠中的作用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正 确认识施用化肥的价值,知道合理施用化肥的意义与过量施 用化肥的危害。 3.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有关施用化肥影响环境的信 息,并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正确理解施用化肥的
1
Hale Waihona Puke 前面我们已经对农药的作用和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么我 们怎样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呢? 组织学生讨论,调查。寻求解决办法。 要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就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 那么,如果正确使用农药呢?(结合 P2 页图片) 具体办法是 第一,使用农药是为了杀灭损害农作物的害虫,保证农作物 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害虫在生态系统中起 到连接食物链的作用,少量害虫存在不影响作物的生长,作 为自然界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具有赫积极的作用。着就不需 要把害虫赶尽杀绝,没必要对作物使用农药。 第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不是不使用农药,为了防止病虫 害,降低人工作业的强度,要适量使用农药,用最少的农药 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并且不引起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等负面 影响;尽量保证喷洒出去的弄个要能沉积在作物叶片上,提 高农药的利用效率。 对于已经使用了农药的蔬菜瓜果,我们在进食时英怎样正确 操作,以减少农药对我们的伤害?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向光知识,并以实际行动来做好环保小卫士。 2.调差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 教后札记:
3、湿地的“呼唤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湿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湿 地、的分布情况。 2. 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 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 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 通过学生了解我国湿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 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 发、利用与保护湿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 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二、重点:我国湿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湿地 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珍 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
两面性,提出避免过量施用化肥污染环境的解决途径。 活动准备: 搜集有关化肥的资料:包括化肥施用价值和意义,过量施用 化肥带来环境破坏、当地化肥施用种类、制作有机肥料的方 法等资料。 活动过程: 【生活在线】 1.视频展示“淮河的污染”和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和河南省 农业厅土肥站调查数据。 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导入新课:化肥带给我们 什么? 【追根求源】 1.交流施用化肥的价值。 ( 1)提出问题:施用化肥对农作物生长与土壤结构有什么 价值? ( 2)阅读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 3)组织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交流。教师参与。 ( 4)小组带白哦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 提高土壤肥力,发挥良种潜力,补偿更低不足,增加有机肥 量,发展绿色资源等。 ( 5)教师适时补充相关的图片与文字 资料。 2. 交流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 1)教师:施用化肥给人们带来了好处,但是你知道过量 施用化肥带来了那些危害吗? ( 2)小组内整理,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 3)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观点,其他同学补充并展示本组 搜集的典型图片资料。例如: 危害之一:削弱庄家生产能力。一是使庄家容易倒伏,二是 使庄稼容易发生病虫害。 危害之二:加剧环境污染。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 造成 1000 多万吨的氮元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 约 300 亿。过量是肥料还会渗入 20 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 使得地下硝酸盐含量增加。
1.农药带给我们什么 总第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日期: 活动目标: 1.反思过度使用农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保意 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了解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农 药对环境与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并掌握避免农药危害的方 法。 3.能够自觉笔迷昂农药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并能利用所学 知识进行宣传,提出解决农药污染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活动准备: 搜集使用农药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的视频,图 片、文字资料;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与人们在日常生活 中避免农药伤害的方法。 活动过程: 导入: 学生阅读课本 P1 页的材料 ——除草剂杀死稻苗 师:既然农药给我们造成了危害,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农 药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农药的使用价值。 一.农药使用价值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用农药? 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 P1 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 片,进行讨论。 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与调查的情况,列举农 药可以提高粮食果品的产量,可以大量减轻农民捕捉害虫的 劳动强度等相关的实例,认识使用农药的益处。 二.农药的危害 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 P1 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 片,并通过课本 P2 页的有关农药特性性以及造成的危害进 行讨论。 教师可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利用农药会给环境与人类 带来哪些危害知道人们起初利用农药只考虑到它对人们有 利的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环境问题及对人类造成的伤害。 三.解决办法
3
危害之三:蓝非大量紧缺资源。 ( 4)师生共同学习教材中过量施用化肥危害的图片资料。 ( 5)小结过量施用化肥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不良 影响。 【环保在行动】 1.调查当地的化肥施用情况。 2.合理施用化肥,节约资源。 【绿色延长线】 1.引导学生阅读“制作有机肥”的资料。 2.教师补充一些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意义 3.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4.小组代表交流有机肥的种类与制作方法。 5.教师给个小组发放制作有机肥方法的资料。 6.动员小组同学制作有机肥。 教后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