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

合集下载

贵州省情

贵州省情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欠发达、欠开发仍然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但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3)贵州省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4)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5)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玉屏侗族自治县,平均海拔541米。

(6)从点上看,贵州最高点在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点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只有148米。

(7)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北部有大娄山(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分水岭),西部有乌蒙山,中部有苗岭。

(8)贵州的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征气候温暖湿润,类型多样。

(9)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东部的铜仁(42.5℃),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西部的威宁(-15.3℃)。

(10)贵州凉都——六盘水。

(11)贵州年降水多在1100~1300毫米之间,属于湿润区,分为3个多雨区和2个少雨带。

第一个多雨区在苗岭西段南坡,雨量最多是晴隆。

第二个多雨区在苗岭东段南坡,雨量最多是丹寨,第三个多雨区在东北部武陵山的东南坡。

贵州雨量最少的是威宁、赫章、毕节一带,其中赫章最少。

(12)贵州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秋风、凌冻、冰雹,以及倒春寒、秋绵雨、暴雨和大风等。

省内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干旱,夏旱突出,春旱次之。

(13)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乌江水系、赤水河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贵州省情总结

贵州省情总结

贵州省情总结第一章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第二章一、地理环境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岩溶地教多。

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

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

800-1500米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

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

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大娄山+乌蒙山——苗岭——武陵山三、地理差异: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区。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
高考改革
贵州省积极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取消了文理分科,实行了“3+3” 模式。
教师培训
贵州省加强了教师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教育资源与设施
教学设施
01
贵州省各级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
设备和实验室。
图书资源
02
贵州省加强了图书馆建设,增加了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
04
贵州省教育发展
教育现状
基础教育
贵州省的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小学和初中入学率 逐年提高,但城乡之间仍存在差距。
高等教育
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滞后,高等教育资源相 对匮乏,但近年来也有所改善。
职业教育
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较为薄弱,缺乏专业化的师 资力量和实训基地。
教育政策与改革
义务教育
贵州省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了基础教育的普及率。
平原等。
土地利用现状
目前贵州省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为 主,占比较大,同时还有一定比例 的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土地利用特点
贵州省土地利用特点是以农业用地 为主,土地利用方式多样,但土地 利用程度较低,开发潜力较大。
水资源
01
02
03
水资源总量
贵州省水资源总量较大, 但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 中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度假等,这些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特色美食
酸汤鱼
酸辣是贵州饮食最大的特点,苗族酸汤鱼是一大代表。番茄酸烹出自然酸汤,外加糟辣椒 和一些中草药,各种鱼搭配各式涮菜,风味独特。
丝娃娃
形似襁褓中的婴儿,通体雪白,口感香嫩,味道醇厚,由绿豆皮、豆腐皮、青菜、豆子等 包成。

贵州省情简介

贵州省情简介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贵州省情第一章

贵州省情第一章
气温。冬温较高、夏温较低,年平均气温在
10-20°C; 降水量。年降水量多在1100-1300毫米之间 ,湿润; 日照。地处冷暖空气交锋地带,阴雨多、日 照少。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看一看:
贵州的水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议一议:
一、贵州省内最大的河流是哪个?黄果树 瀑布属于哪个水系? 二、贵州有几大水系?分别是什么?
最高点赫章县 的韭菜坪(海 拔2901米)
耕作条件 最高地区威宁 (海拔2166米) 最低地区 玉屏(海 拔541米)
最低点在 黎平县水 口河出省 处(海拔 148米)
山地丘陵地貌
中山峡谷地貌
山原丘陵盆地地貌
山地河谷地貌
山原丘陵地貌
山原山地地貌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金刚石、锰矿 B 锰矿、重晶石、光学水晶 C 汞矿、锑矿 D 化肥用砂岩、砖瓦用砂岩
A
4.贵州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中药材产区之 一,贵州五大名药是( )
珠子杉、冬虫夏草、鸡枞、天麻、半夏 B 天麻、石斛、桔梗、五倍子、半夏 C 天麻、杜仲、黄连、吴茱萸、石斛 D 天麻、杜仲、黄连、何首乌、厚朴
四、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
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其次是石灰土, 讲一讲: 最少的是水稻土。


石漠化:地表基岩 大面积裸露或砾石 堆积的土地退化现 象。 贵州是全国石漠化 面积最大、程度最 深、危害最重的省 份。
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 不足。
地面: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
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瀑 布、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等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以及石钟 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 莲花盆、卷曲石等

贵州省情简介

贵州省情简介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贵州省情课程设计

贵州省情课程设计

贵州省情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传统。

2. 使学生掌握贵州省的发展历程、主要经济产业及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3. 帮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民族构成、民间艺术和风土人情。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贵州省资料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能针对贵州省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贵州省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和责任感,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使学生在掌握贵州省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民族认同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贵州省地理概况:介绍贵州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及自然资源分布。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一章第一节2. 贵州省历史发展:讲解贵州省的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事件及名人典故。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二章3. 贵州省经济产业:分析贵州省的主要经济产业,如农业、旅游业、工业等,以及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成果。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三章4. 贵州省民族文化:探讨贵州省的民族构成、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及风土人情。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四章5. 贵州省社会进步:展示贵州省在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当前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五章6. 贵州省发展展望:分析贵州省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六章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贵州省情复习资料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这个省份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贵州的省情,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经济发展。

一、历史与地理贵州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的商代。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州曾是楚、秦、汉、唐等多个朝代的疆域。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贵州一直是中国内地与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这也使得贵州成为了多元文化的交汇点。

贵州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东临湖南、广东,南接广西、云南,西连四川,北靠重庆。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原、盆地等多种地形。

贵州的地理环境为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自然风光贵州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自然保护区,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韶关大观、花溪等。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水势汹涌,声势浩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荔波小七孔则是一处奇特的地下溶洞景观,洞内有七个相互连接的天然溶洞,形成了壮观的景观。

贵州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瑞金矿、金沙溪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同时,贵州还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这种地貌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

三、民族文化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这里有多达49个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例如,苗族是贵州最大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服饰和歌舞而闻名。

布依族则是贵州的第二大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品和丰富的民间传说而受到瞩目。

贵州的民族文化也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节日和民俗活动中。

例如,苗族的“花山节”和侗族的“苗族大歌”都是贵州重要的传统节日,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观摩。

四、经济发展贵州的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贵州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情
学生姓名:陈俊宇
学号:201409080320 年级:2014
专业班级:经济2班
我的家乡是安顺
我的家乡是漂亮迷人而又富有文化底蕴的安顺市,它既有景色迷人的特色景点又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到处充满了人文气息。

又有好吃的特色小吃,在贵州有“穿在贵阳,吃在安顺。

”一说。

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

安顺可以旅游的地方相当多,安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和贵州西部旅游中心。

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以上,远高于全国1%和贵州省4.2%的比例。

由于地处中国华南喀斯特地貌中心,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成熟、最典型、最集中的地带,江河峡谷纵横交错,峰丛石林、森林湖泊、暗河泉水星罗棋布,100多个瀑布、1200多个地表溶洞密布,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立体画卷。

安顺境内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达115处,了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龙宫、夜郎洞、格凸河、红枫湖),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九龙山森林公园),1个国家
级地质公园(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关岭花江大峡谷、普定梭筛、平坝天台山——斯拉河)和3个市级风景名胜区(安顺屯堡、安顺宁谷天落湾、镇宁普里山)以及众多的尚未纳入规划的景观多处。

有国家级重点民族村寨3个,省级重点民族村寨300个;省级艺术之乡5个。

安顺拥有两个国
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和龙宫风景区、两个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镇宁夜郎洞风景区和红枫湖风景区、一个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黄果树大瀑布,它是世界第二大瀑布,也是中国第一大瀑布,每年到这来游玩的人都特别多,安顺也因此迎来飞速的发展。

安顺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贵州省最早设立县治的古城之一。

有着自己独有的方言体系以及自古流传的传统工艺,和人文风俗。

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已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分为苗族蜡染和布依族蜡染,以其蕴含的民族意识、图腾崇拜、历史文化意韵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名族民间工艺。

制作流程为选料——浆布——熔蜡、点蜡作画——染色——脱蜡——漂洗晾干。

图案分为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两大类,手法既有写实又有写意,“冰纹”是传统蜡染的特征。

安顺蜡染从古至今,代代传承,分布广泛,并不断发扬光大。

在全世界都享有美誉。

屯堡花灯: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贵州西路花灯的代表。

分为花灯歌舞和灯夹戏两大类,具有情意缠绵和幽默机智两大特点。

上千首花灯曲调多在逢年过节时,在亮灯、盘灯、开财门、贺灯等表演程式中,以张灯结彩舞扇挥帕
的载歌载舞形式,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欢乐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屯堡地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盛行于屯堡区域的古老民间戏曲。

主要表演形式是唱和跳。

唱,有戈阳古腔遗风,唱腔朴实、古朴、高亢,领唱伴唱相间;跳,是搬演古代征战的打斗,激扬、奔放、粗犷。

地戏的主要特点是演员头戴木刻面具,伴奏仅有一锣一鼓,剧本保持宋元讲唱文体格式,没有生、旦、净、丑行当之分。

成为安顺屯堡文化的有形载体之一,有历史学、文化学、戏剧学、民俗学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屯堡山歌: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是屯堡人喜爱的民间艺术之一。

屯堡山歌多以七言为句,四句成调。

用词遣句宽泛自由,见物抒情,见事生意,善用比兴夸张手法,类型有四句歌、盘歌、疙瘩歌、飘带歌等。

形式有多人轮流对唱、男女分组对唱等,你唱我和,充满了智慧、诙谐,具有开放、坦诚之美,历年的山歌大赛,成为屯堡人的万人盛典活动之一。

此外安顺还有其他的风俗人情,只要你来到这座城市,一定会迷上它!
此外,安顺的小吃也闻名于贵州有着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花江狗肉
选用当地良种狗,以黄狗为上品,黑狗次之。

加工时,将肥壮带皮狗肉刮洗烧制干净,以文火清炖,将肉炖至熟而不烂,香而不
膻、油而不腻、嫩软可嚼又抿牙耐品即可,配料选用黔中十多种特产药料香料煎制,色香味俱佳,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在全国各地有数千家花江狗肉火锅馆。

荞凉粉
选用贵州高原特产甜芥和天然深井水加工而成,食用时可切成片,也可刮成条状。

佐料很特殊,除一般的酱、醋、葱、蒜、姜、香油外,撒上油炸黄豆、花生米,加上辣椒油和安顺有名的豆腐乳,食之爽滑可口,其味甚佳,有荞子的清香味,围摊吃食者络绎不绝。

肠旺面
是以新鲜猪大(肥)肠和猪血旺为主要配料,大肠又以多种佐料以文火炖至适当,血旺稍烫即可,面条选用本地特制湿面,加上脆哨、红豆、豌豆尖等配料,面条红脆,汤色鲜红,辣而不猛,味道浓香。

是贵州极负盛名的小吃。

油炸鸡蛋糕
选用优质米和大豆,浸泡后磨成浆,再盛入六角型的铁皮盒子,加入鲜肉馅,放入滚油锅中炸成,其外脆里嫩、酥软相宜、肉馅鲜美。

油炸粑稀饭
先将米面搅熟成糊状盛入碗中,再从滚油中将炸得黄脆的糯料豆沙粑捞起放进去,然后舀上一勺黔中特产“引子”,浇上一瓢滚油便可,油而不腻,内酥外软,十分可口。

水晶凉粉
又称冰粉,用木瓜籽加工而成,用料齐全、讲究,除撒放核桃仁、花生粒外,玫瑰糖、冬瓜片、红枣等配料是少不了的,酷热天气,喝上一碗清凉爽口,驱暑解渴。

冲冲糕(松糕荸粉)
先以糯米面用水和成颗粒,放进特制的大锡壶上用蒸汽蒸熟,再置于荸荠粉里冲开水搅拌而成,然后加上玫瑰糖、芝麻、核桃、花生粒、冬瓜条等佐料、食之味美、香甜,松软可口。

波波糖
内有冰糖,芝麻,花生等。

类似酥糖,呈椭圆球形,甜酥爽口。

左记豆腐丸子
呈圆球状,内空心。

外酥,内香软多汁,入口回味无穷。

店家有专门配的作料(折耳根,辣椒等配制的酱汤),通常的食用方法是用勺或筷子把豆腐丸子压成碗状,然后放入作料。

一口一个,鲜香无比。

丝娃娃
手掌大的一张面皮上,加上海带、豆芽、酸萝卜、腌菜、鱼腥草、芹菜等配菜,将面皮的3/2用五指抓紧,露出一个口子,就像包裹一个小娃娃一样,把调配好的汤汁灌入其中,整个送人嘴中,回味无穷。

怪噜饭
在原蛋炒饭的基础上加入辣椒、腊肉、肉丝、蔬菜等配菜,再佩佐特质小菜,符合贵州人喜欢辣的口味,生意火爆。

园子
经过加工的豆腐丸子油炸之后,加上每家秘制的辣椒,豆腐的清爽加上辣椒的香辣,让人胃口大开,据说这是困难时期的人们用豆腐充当肉来解馋想出的办法。

付油包子
使用猪夹心肉500克、料酒、盐、酱油、白糖、味精、胡椒粉、姜沫、葱花、骨头汤等适量。

将夹心肉剁成肉沫,加调料拌匀,将骨头汤慢慢加入。

用劲搅至起粘性成为鲜肉馅;然后将发酵面团擀开成面皮,刷上猪油,撒少许熟粉,卷成长条状,逐个用手心压成中间厚、周边薄的圆皮,包入适量的馅心,边包边捏褶皱、收口成包子生坏,入笼用旺火蒸约10分钟即成。

包子鲜软,馅心细嫩,味咸鲜香,因内有层次,故称为破酥,为安顺地区名小吃。

安顺不但吃的丰富而且玩的精彩,欢迎你来到安顺做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