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范文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贵州省情》第一章学习心得学习了《贵州省情》第一章绪论,知道我们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在明代建省以来,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记载,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都是我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的特殊影响。

还得感谢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大人的慧眼,是他对我们的鼓舞及信心。

他说“贵州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他用“山川秀丽”来评价“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人”。

也就是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勤奋、努力,那么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果不然,我省遵循扬长避短、发辉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的地理资源,在农业、纺织、陶制、矿冶、酿造、民族文化等方面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直至“十一五”期末,我省在全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

到了“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后,我省重点实施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就这样我省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幸福。

还真是后来居上呀!愿我省的未来变得更加美丽富绕,变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篇二: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完整版2地域文化(贵州省情)一、填空题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错)
4.“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对)
5.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错)
③以查促廉,着力构建党纪法防线: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纪没有特权、执行法纪没有例外、维护法纪没有照顾。
8、试述“十二五”时期,贵州全局发展需要切实把握好的五个重大问题。答:全会强调,要着眼全局、科学谋划,切实把握好五个重大问题。①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②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4、试述贵州的城镇发展规划。
答:①城市建设成就显著,贵州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②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一方面是老城镇焕发生机和活力,工矿集镇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心作用日趋明显,建制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是加强17万个自然村、1.8万多个行政村和700多个乡的村寨整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重点小市镇、小集镇的建设。
②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在交通运输方面,在1959年初黔桂铁路全线通车的基础上,川黔、贵昆、湘黔3条铁路干线和一些省内支线、厂矿专用线相继建成通车,4条铁路干线在贵阳成十字形交汇;在邮电通信方面,建成了一级干线微波通信系统,开通了贵阳至铜仁、兴义的12路载波长途电话。
③改变了贵州生产力布局:“三线建设”以贵阳为中心沿铁路干线展开,逐步形成了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和若干工矿集镇,从而加速了贵州城镇化进程。④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由于一部分科研单位、教学单位和一大批工业企业迁入贵州,给贵州带来了大批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较为先进的科研、生产设备,使贵州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贵州是一个迷人的省份,我有幸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多年。

这个地方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传统,以及友善热情的人民。

在我与贵州相处的时间里,我深深地被这儿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贵州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省份有着山岳起伏的地形,大部分地区都分布着山脉、河流和瀑布。

而且,这里还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如黔东南的黄果树瀑布、贵阳市的青岩古镇,以及兴义市的赤水河等等。

我曾有幸亲自参观和欣赏这些壮美景色,每一次都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威力和美丽所震撼。

这些景点的存在让贵州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其次,贵州的文化传统是丰富多彩的。

这个省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贵州有着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特点,包括苗族、侗族、布依族等等。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服饰、民俗和节庆活动。

我曾有幸参加过一些节庆活动,如苗族的龙船节和布依族的芦笙节。

这些活动充满了欢乐、热闹和浓厚的民族色彩,展现出了贵州人民的热情和豪爽。

此外,贵州还拥有丰富的手工艺和传统技艺,如苗绣、侗鼓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贵州的文化内涵,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就业来源。

最后,贵州的人民是友善热情的。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我都感受到了贵州人民的友好和热情。

当我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总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与此同时,他们也很善于待人接物,尊重别人的信仰和习俗。

这种友善和包容的态度,让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宽容。

在这种和谐共处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贵州人民的勤劳、勇敢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贵州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这里有着雄伟壮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以及友善热情的人民。

在我与贵州相处的时间里,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也被这儿的魅力所感染。

贵州的独特之处,让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贵州会继续发展和繁荣,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探索和领略其独特之美。

最新地域文化贵州省情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地域文化贵州省情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地域文化贵州省情社会实践报告篇一:201x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复习资料201x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期末复习指南简介:201x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期末复习指南“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201x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期末复习指南“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在贵州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计划贵州省情课程名称为“地域文化”,成人教学计划仍然是“贵州省情”课程名称。

该期末考试由全省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按照本期末复习指南要求执行。

期末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由于学生分布广泛,课程责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面对面地交流相对较少,因而网上辅导和期末复习指导对于帮助同学们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巩固所学的专业技能,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对于“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的期末复习,首先应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网上教学资料,要求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重点的把握,并注意结合国家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掌握。

同时还必须注意复习时的学习方法,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1.以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为依据。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文字教材采用的是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材《贵州省情教程》(第4版)。

网上教学资源主要是由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精心制作的视频课件、电子教案、各章重点难点解析、平时作业练习以及期末复习指南等教学资源。

平时面授辅导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通面授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通过看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有助于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把握本课程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容,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学习贵州省情心得体会篇一: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之一正视历史。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简称“黔”和“贵。

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相邻。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之二知晓资源。

土地资源:由于构成土地的要素——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等组织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贵州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土地类型的数量多,分布具有多样性。

森林资源:素有“宜林山园”的美称,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发育了类型复杂的森林植被。

常绿落叶阔叶林、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的湿润性的常绿林和半湿润的常绿林。

黔东南、遵义两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而安顺、毕节、黔西南、六盘水、贵阳市5个地区的森林面积合计仅占24%。

水资源:全省水资源年径流总量为103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90毫米,但人均占有量约30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应该说贵州是一个贫水省份。

贵州省河密度大,河流坡降陡,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水能蕴藏万千瓦,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1633万千瓦,居全国前列,水能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优势。

矿产资源:贵州已发现矿产110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4种,探明有储量的矿床1252处,其中,有28种矿产位居全国前5位。

煤炭、铝土、汞矿、锑、锰矿、磷矿、重晶石、金、水泥原料等既是贵州优势矿产,又是中国的重要矿产。

野生动植物资源:由于贵州省的自然地理具有一系列独特之处,贵州的野生植物中食用植物共有500种。

药用植物资源是贵州省的优势资源,是中国四大产药区之一,有3700种。

国家重点保护珍贵稀有植物70种,珙桐、银杉、秃杉和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篇一:《贵州省情》第一章学习心得学习了《贵州省情》第一章绪论,知道我们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在明代建省以来,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记载,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都是我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的特殊影响。

还得感谢我们的 __总理大人的慧眼,是他对我们的鼓舞及信心。

他说“贵州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他用“山川秀丽”来评价“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人”。

也就是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勤奋、努力,那么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果不然,我省遵循扬长避短、发辉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的地理资源,在农业、纺织、陶制、矿冶、酿造、民族文化等方面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直至“十一五”期末,我省在全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

到了“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后,我省重点实施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就这样我省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幸福。

还真是后来居上呀!愿我省的未来变得更加美丽富绕,变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篇二: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完整版2地域文化(贵州省情)一、填空题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xx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贵州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贵州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贵州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实践背景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云贵高原,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贵州省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人文景观也是很有特色的。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也有着许许多对口支援地区需要帮助的群众。

为了减缓贫困地区的发展压力,促进对口支援地区的扶贫工作,我所在的社会实践团队决定前往贵州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将深入到当地群众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对口支援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实践内容1. 走访调查在贵州省的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对当地群众的走访调查。

我们希望通过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工作情况以及对口支援地区的需求。

我们深入到贫困地区的村庄和家庭,与当地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心声。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也使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了对口支援地区的困难和问题。

2. 扶贫助学除了走访调查,我们还开展了扶贫助学活动。

在对口支援地区的学校,我们为孩子们送去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我们给孩子们讲故事、绘画、唱歌、跳舞,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我们还组织了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更加全面地成长。

通过扶贫助学活动,我们想为对口支援地区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3. 环保宣传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还进行了环保宣传活动。

我们在当地群众中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他们如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让他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环境整治工作,清理村庄周围的垃圾,美化村庄的环境。

通过环保宣传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当地群众的环保意识,确保贵州省的自然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三、实践成果在贵州省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对口支援地区的情况,为今后的对口支援工作提供了一些数据支持。

通过扶贫助学活动,我们让更多的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快乐,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2019年贵州省情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9年贵州省情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贵州省情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

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

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自然生态的奇特性贵州山川秀丽,广泛分布的岩溶地貌是构成贵州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岩溶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叠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

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高品味景观,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贵州成为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

在世界目前已开发的15种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占了10种,其数量、类型之多,为全国罕见。

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二、多种民族文化的原生性贵州是古代氐羌、苗瑶、百越、百濮四大族系的族群交汇处,也是汉族移民较多的地方。

目前贵州省的总人口约为3900万,其中少数民族占37.8%,世居的少数民族达17个,其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就有9个。

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艺术等等,无不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

在1992年,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就把黔东南的苗族,列入了该组织在全球的18各保护圈之列;1995年,由挪威政府援助,在六枝梭嘎苗族社区设立了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其后挪威政府又帮助贵州陆续建立了隆里、镇山、堂安三个“生态博物馆”。

近年来,世界旅游组织又把贵州黔东南巴拉河流域的苗族村落和安顺屯堡文化,列入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示范点。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民俗文物之多位居全国第一,是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宝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情实践报告
(1)从整个贵州省来看旅游与扶贫关系,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创办新型旅游城市:
(2)贵州省经济状况,和自然资源优势
贵州省旅游局杨胜明局长率先在中国提出了“旅游扶贫”的理念,她强调旅游不应是一种谋求短期经济效益的产业,它应长期而持久地赐富于民。

恰恰因其经济的欠发达,贵州迄今仍保持着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它是一个“活着”的民族遗产宝库,堪称“文化千岛”,其中32%的人口都属于少数民族,仍相对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及各个民族的精神信仰是习俗、节日与典礼、传统工艺、音乐、语言与建筑。

贵州以扶贫为目标,利用贵州省自身资源优势,脱贫致富,旅游活动给当地居民带来直接创收,使当地人意识到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从意识主动去传承与保护自己的风俗习惯,民族特色。

贵州一定会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来。

(1)雷山县旅游资源状况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与凯里、台江、榕江、丹寨四县市相邻。

县城距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42公里,距省城贵阳184公里,距雷公山主峰30公里。

有很高的森林覆盖,有山有水。

(2)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雷山县全县总人口万,其中苗族万人,占总人口的83%,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光彩夺目,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这里,有中国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于一体。

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其中最集中的地方就是西江,370多个苗族村寨分别分布在雷公山周围,雷山县苗族保存有八大支系,因此使得苗族的习俗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而且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运动,三次都发生在雷山。

(3) 自然资源
雷公山,苗岭之巅,主峰海拔米,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其中雷山县辖区为7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占雷山县总面积的%。

雷公山无山不绿,有水皆清,森林覆盖率高达%以上,在已知的1780多种植物中,被列为国家濒危、珍惜植物的有20种,500多种属于药用植物,是我国中亚热带一个极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4)雷山县发展乡村旅游取得的成就
雷山县在围绕旅游,调整农业、发展工业、繁荣文化、完善交通、保护生态、建设城镇、提高素质,以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巴拉河沿岸民族村寨,县城旅游服务中心为重点,抓住州委,州政府打造“雷公山苗族文化原生态旅游经济圈”的机遇,创新旅游体制机制,狠抓工作措施落实,使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XX年至XX年,接待
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创新高,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交通运输、通信、餐饮服务、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

(1)雷山县游客结构多变量分析
以下雷山县旅游者统计资料分析的数据,大概。

以下分析从性别、年龄、职业、经济收入、客源地五个变量进行分析。

(2)分析结论
根据对雷山县旅游客源市场基本情况的调查,其具有以下特征:
①文化程度越高出游率越高。

②男女结构不平衡。

③公务员与企业事业单位员工占有较大比例。

④中青年人在整个市场中占有较大比重而老年人市场偏低。

⑤中收入旅游者出游率高,较高收入人群出游率低。

⑥距离衰减因素也是影响客源市场的一个方面。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雷山县以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富有极深远的文化内涵,是苗族的民族文化中心,随着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有一种内心深处回归自然,留恋乡村泥土的本能,更愿意到乡土气息浓厚的乡野中放松,而文化程度高的旅游消费群体,对以民族村寨为特色的文化现象、以村寨为依托的农耕文化兴趣浓
厚。

雷山县旅游资源恰好适合了现代社会生活的旅游发展需求,给做好雷山县旅游业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条件,而且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学生群体的增加不仅仅说明了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向往更说明了雷山县的旅游资源以另一种功能在吸引年轻学者,而高收入人群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以下以雷山县最具代表性的郎德上寨、西江和雷公山等相对成熟的旅游景区对雷山县旅游产品进行分析。

(1)西江千户苗寨概述
西江距雷山县城37公里,距凯里39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千户苗寨。

农耕文化色彩典型,民族风情特色浓郁,自然环境优越,现有1258户,5600多人,99%是苗族。

素有“千户苗寨”,“歌舞之乡”、“民族建筑之魂宝”、“节日之乡”、“银饰服饰之乡”的美誉。

1998年被列为全省重点历史文化村镇,XX年被列为古镇名寨,XX年,建立了“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到目前为止,西江共计接待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20多万人次。

就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产品而言,虽已得到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质量,但应提炼出它们的最大特色作为卖点。

结合我们的调查问卷的Q7问题“雷山县哪个景点给您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其中,在八个景点中,西江千户苗寨位居首位。

不难看出,西江千户苗寨在雷山县诸多景点中是一个值得着力打造的旅游产品。

然而,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很
多游客到了这里,只能用眼睛远远的观望一下千户苗寨那些由庞大的吊脚楼建筑群和作为背景的雷公山组成的风景,而不
能进入到当地生活的体验之中。

然而,当游客的那些审美欣赏消失以后,剩下的就只是平淡了,只有进入到日常生活的层面,这才是真实的西江,才能把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2)加强西江千户苗寨民族生活体验类节目
(3)着力打造特色旅游购物品
(4)注重品牌效应政府加以管制和控制
经以上分析得出,把博物馆最为西江的旅游品牌效应来推广,应该会收到很好的成效。

除了做好以上主推特色旅游产品之外,西江千户苗寨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细节问题。

1.标识系统不完善
2.非民族建筑的外观与整个民族建筑氛围不协调
3.空中污染和电力系统冲击视觉效果
4.餐饮经营个体的饮食卫生意识不够
5.接待能力和娱乐环节欠缺
如果处理好以上问题,西江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指日可待。

发展雷山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雷山县乡村及村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农村与城市的和谐。

对其所在的景点进行调整,改造和加强各方面的需要。

在不远的将来贵州黔东南将会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大自然旅游城市。

会给黔东南带来无限的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