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

小区景观环境规划理念创造出来的景观生态模式,能够完善城市居 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优美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 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景观生态模式,将 城市居民住区环境规划提高到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层 面。从这个生态意义上说,景观生态模式,为实现城市居住区环境 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也是未来城 市居民区环境发展演化过程的必然。主要功能以绿色经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范区, 物流业及配套居住集中发展城区为主。南地块规划以商业贸易、物 流集散、文化娱乐、教育、休闲公园及配套居住为核心的城市功能 区为主。项目地块虽位于昆明官渡区,但是交通体系非常发达。快 速路北京路途经本案西侧、昆曲高速路直接让本地块与曲靖相连, 真正打造大昆明1小时生活圈;正在拓宽的丰元路(原7204省道)横穿 地块内;汀东商业大街与地块南侧相连。现阶段城市配套及其设施。 如大型购物中心、重点中小学及幼儿园、以及医院医疗单位、城市 休闲广场、娱乐餐饮等精神性消费有待随着新城建设来完善。 拟完成图纸目录: ⑴、居住区区位图 ⑵、土地利用现状图 ⑶、景观系统规划图 ⑷、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⑸、总平面图 ⑹、竖向规划图
第四阶段:定稿阶段(2020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依据指导 老师的意见,对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修改,进行定稿。 第五阶段:答辩阶段(2019年4月下旬)。根据安排学院统一安排, 进行论文结题答辩。
五、完成研究(设计)所需条件及落实措施 (一)阅读大量文献,丰富自己的理论专业知识。 (二)多次实地考察。 (三)规划合理的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 (四)整理资料,收集有用信息,并进行归纳,使其合理化 (五)与论文指导老师交流探讨。 六、参考文献资料 [1]陈卫元.我国城市居住区建设浅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4) [2]官文娟.现代开放式居住区规划探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3]罗正敏.居住区改造规划[D].南京林业大学,2015 [4]赵茜.南京市居住区绿化树种的调查与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 2016(8) [5]王丝.基于生态视角下居住区规划中植物配置的探讨[J].华东科 技:学术版,2015(2) [6]徐艳芬.北方居住区建设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 2015(13) [7]孙斌,李亮.小居住区的定位及规划原则[J].城乡建设,2016(5) [8]李春萍,翟国勋.居住区景观规划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 院学报,2015(3)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

六.隐喻式布局
将某种事物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 的某种联想与领悟.实例见教材.
实际设计中往往不是单纯一种布局形式,而常常以一种形式为主兼容其 他多种形式而形成组合式或自由式布局.
12.06.2019
17
3.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分析
一.道路系统 道路网布置基本形式: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
12.06.2019
18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 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 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 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
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划,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不同的布局方式、环境特
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宜 保留和利用规划或改造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
12.06.2019
22
四.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1.住宅建筑的合理选择与布置
一.住宅建筑选型要点 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 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其他用地
居住区案例分析课件

——案例分析
.
1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
2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北京当代MoMa
.
3
项目名称: 北京当代MOMA 设 计 人: 斯蒂芬·霍尔 建造地点: 中国 北京 项目类别: 综合公寓 占地面积: 6.18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22万平方米 施工时间: 2005年12月- 2008年6月
.
25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总规划布局
整个小区由13个院落, 五个地带空间(形象地带、景观地带、绿色走廊、休闲地带、院落), 一个公共配 套区(商业街、会所、幼儿园)组成。
小区的东北角布置商业街、会所、幼儿园, 5#、6#楼东侧设置底商, 与东侧的商业街共同形成小区的步行 商业街。8班全日制幼儿园(3个托儿班、5个幼儿班)为大区配套, 其出入口从商业街引入, 并设计了单独的儿 童活动场地。其余小区内配套的设备用房根据其服务的半径, 放于小区的相应位置。
.
26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小区用地面积 9.8814公顷
配套建筑面 积
924平方米
小区建筑面积 住宅建筑面积
145852平方米(地上 112709平方米,地下: 33143平方米)
106419平方米
容积率 小区绿化率
1.14 30%
地下车库建筑面 31874平方米 积
结构体系
住宅部分为剪力墙
.
经济技术指标
4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区位分析
当代MOMA位于香河 园北街与左家庄西街交叉 口。(其中香河园北街是 通往首都机场的快速路。) 地处东直门商圈。坐拥东 直门、工体, 燕莎使馆区等 诸多核心区域, 附近有东直 门外医院、朝阳医院等多 家大中型医院;另外, 附近 还有北京五中、北京四中、 163中学、55中学、曙光 小学、十字坡幼儿园、北 海幼儿园等, 东城区集中了 许多著名的中小学。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规划范围各组团的中心绿地、道路两侧的带状绿地和防护绿地共同构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在各个功能组团的核心开辟公共绿地,形成具有休憩、展示、服务等功能的复合型的公共开放空间,通过道路绿地将这些开放空间有效的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开放、绿色的公共空间网络。力求形成系列话,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使之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
二、规划设计内容
1、概况
Hale Waihona Puke 规划区域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南部地带,现中陆物流广场周边地区,规划范围包含郑航北路以南、石柱路以西、京广南路以东、南三环路以北范围内地块,规划面积59.37公顷。为了规划用地能更好的满足居民的要求,合理有序的建设发展,本次规划遵循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制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用地的规划要求进行规划制订。
5、规划设计
5.1、规划结构:
规划布局结构为:“一核、两轴、六组团”的均衡轴线组团模式。
一核:指规划用地的核心区,,包括中陆物流购物广场、公共管理中心、商业金融服务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
两轴:以开发路、中秋路构建中陆物流园十字型空间发展轴线,把各个主要的功能组团贯穿起来。
六组团:由开发路、中秋路两条轴串连起两个商贸组团和四个综合生活组团。
[05]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河南台兴房地产有限公司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3
[0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07]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 97-2003)2003.12.01
[0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1991.3.1
5.2、道路交通:
城市路网形式沿用城市总体规划的道路网络结构,形成该区域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的一方格网为主的路网结构。
居住区规划设计

6.服务设施系统规划。完善基础服务设施规划。
项目地整体上满足人们日常需求,安全需求、舒适需求、文化需求、休闲娱乐需求。
完成的图纸包括
1.项目概况。区位图、周边用地情况分析图、周边交通情况分析图、周边基础设施分析图;
第一,本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本着能满足于现代和未来人类及城市发展对城市居住空间所需求的实质性和向往性及土地资源的有限去综合考虑,针对居住小区户外景观而言,只有自始至终贯彻生态的原则, 运用科学适宜的生态化的设计手法, 才能创造出适应未来的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真正实现生态住区。第二,本项目的实施不仅符合现代城市居住区的发展走向,还在相应的程度上打破了以往的千篇一律。第三,可以对已建或未建的居住小区有或多或少的正面指引。同时使得居住于此的人们能够在居住区就能享受和亲近于自然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碧水蓝天。
六、参考文献资料
[1] 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胡纹.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钱旭彤.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与建设.同济大学,2004.
[4]徐从意.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应用.天津美术学院,2009.
[5] 朱心意.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安徽建筑.2004.
主要内容
从整体出发,立意在先,“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接近。
1.规划理念概念设计
2.现状分析。对项目地的位置、交通、自然条件、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3.用地布局。对项目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充分利用项目地本身的特点。
4.景观绿化系统规划设计。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小区整体结构为基础,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绿化。
居住区规划 案例

住宅小区规划
案例及前期调研
让世界仰慕的滨水建筑 展示重庆的未来与自信
龙湖· 春森彼岸
龙湖的春森彼岸,位于江北区,嘉陵江北岸 区位
周边概况
川江航运的 重要集散地
解放初,江北城水 码头是嘉陵江岸名 副其实的经济、政 治、文化中心。
历史
双城记—
记忆与未来
春森则正处于“未来” 的延续。。。
政治规划
静态交通
绿地下停车
,不只 是富人可住的豪 宅,部分中级收 入者也可入住的 滨江小区
住宅前区环境设计
造湖
车库上部景观
关于场地
两侧临河,两侧临路
景观视线好, 公交等交通方 便
周围低 层住宅 区为主
场地中缓坡为 主,有很少部 分的高差较大, 坡度为25% 左右
滨江华宅
商务公寓
基本规划分析
区级道路 小区内人车行道 梯坎商业街
小区入口 城市道路
交通分析
滨江路车流很 大,噪音干扰
住宅退道路八米左右, 建立滨江观景平台,促 进住户的交流,种植植 物,减弱噪音
另一边的 道路干扰 建立路边绿化 休息区
滨江超高层建筑
滨江高层豪宅
滨江板式洋房
步行商业街
滨江商业街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总则1.0.1 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4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5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5.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0.5.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1.0.5.3 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1.0.5.4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1.0.5.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1.0.5.6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1.0.5.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1.0.5.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1.0.6 居住区规划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代号2.0.1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2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8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第一节居住区旳概念、组织构成居住区是都市旳有机构成部分,被都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旳具有一定规模旳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平常物质和精神生活旳需求。
一、居住区旳基本构成要素1、物质要素自然:区位、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
人工: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等。
2、精神要素人旳因素:人口构造、人口素质、居民行为、居民心理等。
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政策法规、经济技术、历史文化、邻里关系。
二、居住区旳规模分级构成1、居住区旳规模涉及人口和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重要根据进行分级。
2、影响居住区规模旳因素3、(1)公共设施旳经济性和合理旳服务半径所谓合理旳服务半径,是指居民达到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旳放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m。
(2)都市道路交通方面旳影响都市干道旳合理间距一般应在600~1000m之间,都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36~100h㎡左右。
(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旳影响街道办事处管辖旳人口一般约5万人,少则3万人左右。
(4)住宅旳层数住宅旳层数对居住区旳人口和用地规模均有很大旳影响。
三、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1、居住区用地:(1)住宅用地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旳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旳某些空地,其中涉及通向居住建筑入口旳小路、宅旁绿地和杂务院等。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旳用地及其周边旳专用地,涉及专用地中旳通路、场地和绿地等。
(3)道路用地指居住区范畴内旳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旳路面以及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等。
(4)公共绿地指满足规定旳日照规定、适应安排游憩活动场地旳居民共享旳绿地,涉及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规模旳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2、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畴内,除居住区用地外旳多种用地,涉及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旳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存用地及不可建设用地。
第二节居住区规划设计旳基本原则与任务规定一、基本原则、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旳原则,注重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旳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现状道路
规划范围内道路系统可以分 为三个层次: 光明大道是连接市中区和薛 城区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92米。 西昌路红线宽度60米,北至栆济 公路,南至峄城区,是枣庄市内 重要的省级道路,是各分城区对 外联系的主要通道。 兴华路和规划路皆为城市干 道,前者红线宽30米、后者红线 宽15 米。 第三层次即为村庄建设用地 内的小路,皆为自下而上的形成 途径 肌理感较强。
01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上位规划分析
中心城区是由薛城、市中区和 峄城区组成的带形组团城市,其中 市中区的主要职能是能源、新兴加 工制造业基地。规划2020年中心城 户籍人口将增至105万人左右。 枣庄市旅游形象定位:中华冠 世榴园、科圣墨子故里、台儿庄大 战旧地、运河古镇风光。 基地位于总规中西部居住片区, 邻近南部工业园区和沙河景观带 势必会吸引工业园区工作人员。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规划愿景
“未来湾”主题概念的提出: “未来湾”-- 城市快节奏生活中的休憩港湾;西沙河流域中的生态港湾;工业城市风貌中的浪漫港湾。
知性生活
绿色环境
简约审美
实用功能
从文化、自然、美学和功能四个方面提出我们的愿景目标, 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简单集约、实用理性是本次规划设计的四大原则, 目标将本案建设成为枣庄市居住区第一品牌。
01
景观系统分析
公园绿地景观 道路立交景观 水系景观 宅前路 景观节点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日照分析
依照《枣庄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 定》:高层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南侧时, 其日照间距以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作 为计算标准,在新区不小于3小时,旧 区不小于1小时,且最小间距25米。 基地位于枣庄市中区旧区,北 34.52东经117.33,取大寒日底层住宅 满窗有效日照一小时以上为标准,运用 相关软件进行日照分析调整布局最终确 定建筑布局方案。
01
总平面布局
12 11
12
10 01 08 14 09 03 04 07 16 02
06 05 05
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幼儿园 会所 商店、餐馆 超市 其它商业 体育场馆 中央广场 出水平台 中央景观轴 活动场馆 文化广场 带形广场 入口广场 体育场 曲尺水系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整体设计
整体鸟瞰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局部效果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局部效果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局部效果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局部效果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总平面布局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规划理念及构想
案例分析
万 科 金 域 蓝 湾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案例分析
钱 江 水 晶 城
钱江水晶城由9幢高层住宅、2幢超高层住宅组成,以及一条长达270米的商业街区组成。建筑容积率2.5,建筑密度 不到18%。景观设计围绕园区内南北两大景观内廷,以森林、河流、城堡、庄园和广场等自然人文意象,结合经典传承 的新欧洲艺术,营造欧洲盛行的新奢华主义特色园林,并在园区内的各个围合空间,结合建筑的公共部位,通过造坡树 阵、水系、圆雕和铺装的组合与艺术创意,形成各个组团的主题景观。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设计策略
融“水” 透“绿”
造“景”
添“意”
融水: 向西引沙河水入园区,结合水景进 行外部空间设计。 透绿: 基地周边为规划绿地,结合较宽的 退线带形成外围绿化圈, 规划绿楔、视线通廊与周边绿地形 成关系。 造景: 一处中央广场与四处组团中心景观 构筑园区不同层次的景 观意象。 添意: 不同组团不同主题风貌策划,为园 区内环境增添更多的内涵 与象征意义。
15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功能结构分析
生态联系 邻里中心 带形公园 社区核心 居住组团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车行系统分析
城市干道 城市支路 小区主路 宅前路 地下停车场 地面停车场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步行系统分析
主要步行路 主要步行带 步行节点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现状建筑景观
现状规划用地以西为大片学校 建筑,风貌景观良好,东侧为村庄 建设用地和少量新建的多层住宅; 南侧分布有工业厂房,空间较为破 碎,中部有村委会一处,整体建筑 风貌一般,亟需改造重建。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现状绿地景观
现状规划用地以北光明大道两 侧绿化情况较好,拥有大面积的灌 木花坛、松树、杨树等植物。 西侧有西沙河水流过,未来将 成为枣庄水系统中的重要径流,枣 庄开放空间系统中的重要生态联系 廊道,枣庄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选 择场所。 东侧是大面积的闲置地,以杂 草绿化为主局部有废弃水塘。 同时,在工业厂区内还零星布 局有单位附属绿地。 总之,规划范围内四周绿化条 件较好,中部绿化资源匮乏。
01
带形公园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曲尺水系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曲尺水系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曲尺水系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曲尺水系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案例分析
案例研究结论: 优秀住宅小区设计的五大要素: 1,以迂回的设计增强空间层次感。 2,采取封闭式保证居民的居住生活优越感。 3,注重不同社会阶层居民融合混居。 4,规划和设计模式注意承接传统文化。 5,小区园林景观要善于用水景提升居住品质和项目价值。
高层住宅小区须突出的自身优势: 1,质量更高、数量更多的开放空间。 2,更开阔的视景范围。 3,城市建设中标志物角色的体现。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景观设计
中央景观轴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中央景观轴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中央景观轴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中央水景广场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带形公园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01
带形公园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现状分析
区域关系
山亭区
滕州市
市中区
薛城区
峄城区 台儿庄区
济南
市 中 区
01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东湖公园
基地与周边关系
东 湖 公 园
西 沙 河
光 明 大 道
东 湖 公 园
中学
东 湖 公 园
村民 宅基 地 绿地
景 观 设 施
厂区
光 明 大 道
厂区
不 夜 城
周边居住区特点
从09年销售统计表明,枣庄市 的商品房销售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市 中区和滕州市两区,比其它城区高出 2-3倍以上,这两个城区,前者为枣 庄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后者为 枣庄市经济最发达的市区,都具有较 好的城市服务资源和生活环境, 本次前陈湖社区即位于市中区, 与周边既成小区从环境风貌上相协调, 为枣庄市的整体城市建设增添一处亮 点是我们本次规划设计的出发点。 从调研分析得出,市中区的住宅 建筑丰富多样,建筑布局以经典行列 式排布为主,实用性有余而空间可识 别性和趣味性不足;建筑色彩以暖色 系为主,以淡黄、浅红色辅以点缀; 绿化布局及设计均较为细心,但层次 略显不足。
01
枣庄市市中区前陈湖棚户区改造项目
上位规划分析
设计条件: 居住用地容积率<2.4;建 筑密度<18%;绿地率≥45%; 多层 住宅日照间距须≥1.45(用地 界外北侧有居住建筑的,必须 满足1.5倍 的日照间距),高层住宅日照 间距须进行日照分析,满足 《城市居住区 规划设计规范》。机动车停车 泊位:住宅 0.5车位/户,地 面停车位不 超过20%。 公建配套按照《城市居住 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配套, 并增设体育 健身场地。 03地块需配置六班托幼一 处。 光明路和西昌路沿路宜布 置点式高层,居住色彩清新、 淡雅,建筑造型简洁、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