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活检与骨髓穿刺比较的临床应用
骨髓检查是什么样?为什么骨穿会有失败的?

骨髓检查是什么样?为什么骨穿会有失败的?骨髓,这个存在于我们体内骨骼中的神秘组织,是我们生命的基石。
它不仅孕育着造血细胞,还承载着无数的免疫细胞。
然而,当我们的骨髓出现问题时,我们如何能够了解它内部的真实情况呢?骨髓检查,这一看似神秘的检查方法,正是帮助我们揭开骨髓面纱的关键工具。
在医学领域,骨髓检查是一种通过抽取骨髓样本,对骨髓细胞进行化验和观察的检查方法。
那么骨髓检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骨穿会有失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骨髓检查的奥秘。
֢֢骨髓检查是什么样的呢?骨髓检查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主要用于评估骨髓造血功能、发现恶性肿瘤、感染或遗传性疾病。
这种检查通常分为两种类型: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
①准备工作:在进行骨髓检查前,医生会与患者讨论检查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
患者需要提供详细的病史和过敏史,以确保检查过程顺利进行。
此外,患者还需要完成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检查。
②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检查方法,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医生会在患者的髂骨、胸骨或腰椎刺突选择一个合适的部位,然后用穿刺针抽取一小部分骨髓。
这个过程通常持续几分钟,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酸痛感,但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对穿刺标本进行涂片,送至检验科检查。
③骨髓活检:骨髓活检也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使用特殊活检穿刺针进入骨髓腔,取出1-2公分左右的骨髓组织,这个过程通常也只有几分钟,患者可能轻微不适,再把骨髓组织置于福尔马林固定液中送到病理科检查。
④检查结果:骨髓检查的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通常需要几天到一周。
实验室会对骨髓样本进行详细的分析,以评估骨髓的造血功能、细胞形态、细胞数量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这些结果对于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至关重要。
骨髓活检优于骨髓穿刺,可全面了解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密度及其布局,避免骨髓稀释,对骨髓纤维化、毛细胞白血病有确诊作用。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血液疾病。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主要是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组织形态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的方法和意义。
一、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方法1.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获取骨髓细胞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
医生在骨骼中穿刺抽取骨髓液和组织,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2. 骨髓涂片染色:骨髓涂片染色是将骨髓细胞涂在载玻片上,然后用不同染色剂染色,如Wright染色、Giemsa染色等。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胞形态,可以分析出异常细胞的数量和性质。
3. 流式细胞术(FCM):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激光散射和荧光标记技术,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以准确地检测骨髓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质及其表达水平。
4.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融合基因检测等技术,对骨髓细胞的基因突变、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帮助医生对骨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1. 辅助疾病诊断:通过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可以辅助医生对各种血液疾病进行诊断,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 判断疾病严重程度:通过对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和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3. 指导治疗策略:根据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化疗、干细胞移植等,提高治疗效果。
4. 监测疾病疗效: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不断监测骨髓细胞的病理学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5. 预测疾病预后:一些骨髓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预后不良的特点,通过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导致血液恶性肿瘤的疾病。
骨髓活检在不同小儿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

部分病例通过骨髓细胞学和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查均
提 示非 血液 系统 疾病 。
术 , 骨髓 中有 增 生 极 度 活 跃 的 原 幼 粒 细 胞 分 布 。 见 慢性髓 细 胞 白血病 ( ML 3例 , 组 病 例 骨 髓 活 检 C ) 本 病理 学检查 示 极度增 生 活跃 的粒 细胞各 阶段 比例 大 致正 常 , 嗜酸性 粒 细胞增 多 , 前体 细胞 可见 。急性 淋 巴细胞 白血病 ( LJl ,0例 骨髓 细胞 学 检查 和 A I 2例 l ) 骨髓 活检 病 理 学 检 查 均 见极 度 增 生 的 原 幼 淋 巴细
骨髓 活检 在 不 同s J 血 液病 诊 断 中的应 用 ]L ,
刘 洪玉 石 世 同 刘红林 郑 淑芳
总 结 分析 我 院 1 O年 来 9 2例 骨 髓 活 检 病 例
如下 : 材 料及 方 法
以上 的病态 造血 , 骨髓 增 生明 显活跃 , 红 系的形 态 有
异常和异常定位细胞 , 巨核细胞。急性髓细胞 白 小 血病( M ) A L 5例 , 经 骨 体 细 胞 学 检 查 后 已 经 可 3例 诊 断 , 2例 早 期 外 周 血 呈 三 系减 少 , 见 幼 稚 细 另 未 胞, 骨穿时出现单个部 位干抽 , 因同时行 骨髓 活检
增生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 血 ( R A 4例 , PC ) 2例 骨髓 细胞 学检 查红 系增 生 明显 增 生减 低 即可 诊 断 , 骨髓 细胞 学检 查相 符 ; 2例 骨 穿 红 系 的低 增 生 状 另
血液病骨髓涂片与骨髓病理活检诊断对比分析

血液病骨髓涂片与骨髓病理活检诊断对比分析张京;杨柯;白海;王存邦;欧剑锋;赵强;张姝婷【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病理活检在各类血液病诊断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最终确诊的各种血液病患者442例,骨髓标本采用骨髓液抽吸涂片、活检同步法取材,骨髓涂片与活检染色后,进行增生程度、细胞计数及形态学观察,并进行对比.结果在骨髓纤维化(PMF)、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巨幼细胞性贫血(MA)、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转移瘤(MCBM)、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霍奇金淋巴瘤(NHL)等11类血液系统疾病中,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高于骨髓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1,P=0.020);其中PMF、AA、MDS、MM、MCBM、NHL等骨髓涂片诊断符合率均比骨髓活检低,但只有PMF、MDS样本量大于40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MA、AML、ITP、CML等骨髓涂片诊断符合率比骨髓活检高,其中ALL、AML、CML样本量大于40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活检较骨髓涂片在PMF诊断、NHL和MDS具体分型及判断骨髓增生程度具有优势,而骨髓涂片在ALL、AML和CML诊断及分型,以及巨幼细胞、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疾病方面可能占有优势.【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7(014)003【总页数】3页(P408-410)【关键词】血液病;骨髓涂片;骨髓病理活检【作者】张京;杨柯;白海;王存邦;欧剑锋;赵强;张姝婷【作者单位】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兰州73007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兰州73007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兰州73007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兰州73007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兰州73007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兰州73007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骨髓涂片对以细胞数目、细胞形态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各种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巨幼细胞贫血(MA)、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转移瘤(MCBM)等[1],尤其对原始细胞数量较低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型诊断尤为重要。
临床诊断肿瘤常用的检查方法

临床诊断肿瘤常用的检查方法临床上诊断肿瘤通常需要进行多种检查方法的综合运用,以确诊或排除肿瘤的存在。
以下是一些临床常用的肿瘤检查方法:1.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超声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有无转移等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2.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方法,对病理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肿瘤的种类、分级、浸润深度、分布范围等。
此外,常用的还包括切片染色(如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和分子病理学检查(如蛋白质检测、基因突变分析等)。
3.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或肿瘤相关的生化指标,如癌胚抗原(CEA)、胃肠肿瘤特异性抗原(CA19-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骨髓穿刺检查:主要用于鉴别与血液系统相关的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通过骨髓穿刺获取骨髓涂片或骨髓活检标本,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检查,以确定肿瘤的存在及类型。
5.内镜检查:包括胃镜、结肠镜、支气管镜等。
它们可以直接观察和采集肿瘤的活检标本,并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通过内镜下的治疗手段,如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和黏膜下注射术(EMR)等进行治疗。
6.核医学检查:主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和放射性核素测定。
如放射性碘扫描可以用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放射性骨扫描可以用于骨转移的检测。
7.微生物学检查:如HP(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可用于胃癌或胃幽门螺杆菌相关病变的诊断。
8.遗传学检查:通过检测人体组织或体液中的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进行肿瘤的遗传诊断,如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
以上是一些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检查方法,不同类型和部位的肿瘤可能需要不同的检查方法来确定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多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最终确定肿瘤的确切诊断。
临床医学中的血液病诊断和治疗方法

临床医学中的血液病诊断和治疗方法血液病是一类涉及血液及造血系统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白血病、淋巴瘤、贫血等。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临床医学中对于血液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也不断进步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在临床医学中常用的血液病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血液病诊断方法血液病的准确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的评估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在临床中常用的血液病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和体征: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如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等,来初步判断可能的血液病类型。
2. 血液学检查:包括完整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关于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的信息,以及其他许多能帮助确定诊断和评估疾病进展的指标。
3. 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骨髓穿刺是从骨髓中抽取细胞和组织样本的过程,通过镜检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有关血液病类型的更详细的信息。
4. 遗传学和分子学检测:某些遗传病变与特定的血液病类型相关联。
通过分子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等,可检测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
5.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MRI)等可以在诊断和评估血液病时提供有关器官受累情况的信息。
二、血液病治疗方法血液病的治疗方法根据疾病类型、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
以下是在临床中常见的血液病治疗方法:1. 化疗:化学药物被用于杀死或抑制恶性细胞的增殖。
化疗是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病治疗的基本手段。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经典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
2. 放疗: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增殖,可以治疗某些具有局部化表现或转移病灶的血液病。
3. 骨髓移植和干细胞移植:对于特定类型和阶段的血液病,如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骨髓移植和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通过在患者体内重新建立造血系统,来替代恶性细胞。
4. 靶向治疗:针对某些血液病特定的异常信号通路或分子靶点,使用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以抑制血液恶性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骨髓造血功能检查项目

骨髓造血功能检查项目
骨髓造血功能检查项目包括以下几项常见的检查:
1. 骨髓涂片检查:通过骨髓穿刺获取骨髓组织,制作涂片进行划片染色及显微镜观察,以评估骨髓细胞及细胞比例,鉴别异常细胞的存在。
2. 骨髓活检:通过手术切取骨髓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以评估骨髓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学结构。
3. 骨髓细胞分类计数:通过涂片或骨髓液离心制片后染色,对不同类型的骨髓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评估造血功能。
4. 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通过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骨髓细胞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异常等。
5. 骨髓免疫组化检查:使用抗体染色技术,检测骨髓细胞表面的免疫标记物,确定细胞类型和免疫表型。
6. 骨髓DNA检测:通过提取骨髓细胞中的DNA,进行特定
基因的突变检测,以帮助诊断和疾病预后判断。
以上检查项目可以辅助医生评估骨髓的造血功能情况,并帮助诊断与治疗相关的疾病。
具体的检查项目还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医生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骨髓活组织检查术

骨髓活组织检查术通过骨髓活检穿刺获取骨髓组织,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的操作称为骨髓活组织检查术(bone marrow biopsy),其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一、适应症(一) 了解某些血液病的骨髓组织结构改变如骨髓纤维化,必须经骨髓活组织检查方能确诊。
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可了解造血组织减少及脂肪组织增多的程度。
(二) 骨髓异常细胞浸润如骨髓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异常细胞检出率高于骨髓液涂片。
(三) 骨髓穿刺出现干抽或骨髓涂片不能明确诊断者二、禁忌症同骨髓穿刺术三、术前准备(一) 器械准备无菌骨髓活检包(内有骨髓活检针、洞巾、2ml及20ml注射器、7号注射针头、纱布等),无菌手套,盛有4%甲醛固定液的小瓶,清洁玻片,推片消毒盘等。
骨髓活检针由带螺旋式刀口的针管、针座、接柱,带有内芯的手柄组成。
针管内径2mm,接柱1.5cm或2cm长。
(图6-3)图6-3 骨髓活检穿刺针(二) 其它准备工作同骨髓穿刺术。
四、操作方法(一) 穿刺部位一般选用髂后上棘,其次为髂前上棘。
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均见骨髓穿刺术。
(二) 穿刺步骤1.先将针管、针座、带有内芯的手柄连接好。
2.在髂后上棘穿刺时,患者取侧卧位,在第五腰椎与第一骶骨旁开3~5cm 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为穿刺点,术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点皮肤。
右手持活检针手柄,垂直于髂后上棘的骨面。
左右旋转将活检针钻入骨髓腔,如达骨髓腔,术者感到失去抵抗或空松感,穿刺不要过深。
3.拔出手柄(亦可在此时抽取骨髓液少许作涂片),连接好接柱,再接上手柄。
此时针管的前端已留有1.5cm左右的空间,以便容纳钻切下的骨髓组织。
4.按顺时针方向转动骨髓活检针的手柄,使活检针深入骨髓腔约1cm左右,再按顺时针方向继续转动360度,使骨髓组织扭断。
5.按顺时针方向退针至体外。
6.穿刺点用2%碘酊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并按压数分钟,见无渗血后停止按压。
7.取出穿刺针后先取下手柄,然后取下接柱,再将手柄插入活检针的针管,用手柄前端的针芯,将骨髓标本推出针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活检与骨髓穿刺比较的临床应用
1.骨髓活检与骨髓穿刺的区别骨髓活检和骨髓穿刺在临床的应用 (见图2-4-1 )各有优势,骨髓穿刺比较常用,两种检查的优缺点见表2-2-1 。
2.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检查是相辅相成的,骨髓活检可有效提高骨髓异常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骨髓活检的临床意义在于:
(1)可较全面而准确地了解骨髓增生程度,造血组织,脂肪细胞或纤维组织所占的容积比例;了解粒/ 红比值及骨髓内铁储存情况,对于某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2)可以发现骨髓穿刺涂片检查不易发现的病理变化。
当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极度低下,纤维组织增多及骨质增生而发生干抽或骨髓稀释时活检显得格外重要,如低增生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骨髓坏死、恶性肿瘤累及骨髓等。
对相关疾病的诊断、骨髓造血微环境及骨髓移植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3)活检比涂片能较早地预测疾病的预后因活检比涂片能更早、更全面地发现早期的病理改变,对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确诊和判定预后的意义,对骨髓转移癌、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和尼曼-匹克病等诊断的阳性率比骨髓涂片高。
(4)可协助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
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
骨髓活检在血液肿瘤诊断中起辅助作用,一般不居主导地位,结合骨髓涂片检查结果才具有诊断价值,同时结合免疫标记显得更为重要。
尤其是骨髓“干抽”患者。
干抽的材料处理特别重要,最好不经过脱钙,塑料包埋亦需低温。
骨髓小粒不脱钙的石蜡包埋,不但可以做多种免疫标记,还可以进行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
经抽提后还可进行比较基因组杂交(CG)基因重排和芯片技术等分子水平的诊断。
骨髓活检中的细胞形态和涂片不完全一样,原红细胞、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原淋巴细胞,甚至原巨核细胞不容易被识别。
必要时需做免疫标记,下列是免疫标记常用的抗体(表2-4-2)。
表2-4-1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比较
表2-4-2骨髓活检中标记性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