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循环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组成的,其中能量的流动与循环是生态系统运行的基本要素之一。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从一个组织结构传递到另一个组织结构的过程,而能量的循环则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再利用与回收。

本文将重点探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循环的机制和重要性。

一、能量的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

食物链描述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能量取食关系。

通常包括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几个层次。

食物链中每个层次的生物通过摄取前一层次生物的能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能量。

以海洋生态系统为例,浮游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质。

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再被小型鱼类摄食,而大型鱼类则以小型鱼类为食,形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能量从一个层次转移到另一个层次,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能量的转移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失。

除了食物链,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复杂的食物网。

食物网是由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这种复杂的关系能够更加精确地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食物网提供了更多的路径,使能量能够更加高效地传递。

例如,当一种生物数量减少时,食物网中的其他生物可以通过取食其他食物继续获取能量。

二、能量的循环能量的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再利用和回收。

无论能量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还是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最终都会以有机物质的形式进入到生物体内。

在生物体内,有机物质被分解为无机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些无机物质又通过分解作用,回到环境中,成为其他生物的养分。

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主要是通过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再生实现的。

分解由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完成,它们降解有机物质并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再被其他生物所利用。

同时,分解者释放出的无机物质也成为植物的养分,植物通过吸收无机物质和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形成有机物质。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是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机制之一。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消费者:通过捕食和寄生获取能量
分解者: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获取能量
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 效率约为20%
能量金字塔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能量 金字塔需要保持稳定,以维持生态平衡
能量流动的特点与意义
逐级递减:能量在传递过程中 会逐渐减少,这是因为每个营 养级的生物都会消耗一部分能 量。
动。
1 添加章节标题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能量来源与传递
能量传递:食物链、食物网、 能量金字塔等
能量来源:太阳能、化学能、 热能等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呼吸 作用、发酵等
能量消耗:生长、繁殖、运 动、维持生命活动等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流动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
存在体内
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等重要循环
氮循环:氮元素的吸收和释 放,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 要影响
磷循环:磷元素的吸收和释 放,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
要影响
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吸收和 释放,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 响
其他循环:如硫循环、铁循 环等,也对生态系统的平衡
有重要影响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 统的基础,能量流 动是物质循环的动 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物质循环:垃圾分类、回收、再利 用,减少废弃物排放
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 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案例分析
生态修复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修复的概念:通过人工干预,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促进生 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基物质以及生物所处的环境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整体。

其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运作的两个重要基础。

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有机物。

而这些有机物被不同消费者不断地转化与传递,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食物链包括多个级别的生物,从最基层的植物,到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

食物链的能量传递是单向的,由低级别的生物向高级别的生物传递,同时能量也会逐渐损失。

具体来说,每一个级别的生物在获得食物时,只能将其中一部分消化为能量,其余的会转化为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这就是所谓的“能量转换效率”,通常情况下,这个转化效率很低,仅有5%-20%的能量可以被转化为该级别生物的组成成分,其余面临着无法利用的损失。

在环系统中,每一个级别的生物所消耗的卡路里数可以用“生态级”来衡量,它表示了该生物所处于食物链的位置,数值越大,其位置也就越高,其获取的能量也就越多。

例如,植物所处的生态级别为1,而以植物为食的食草动物则属于第2级,以此类推。

同时,生态级别不仅代表着生物的能量位置,也反映出了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一个生物消失了,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二、物质循环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有开展新陈代谢的过程。

而这些代谢产生的废物需要通过物质循环重新进入生态系统,然后被利用。

在生态系统中,这个过程被称为养分循环。

养分循环的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步骤:死物分解、营养盐释放和重建生物组分。

具体来说,死物分解由微生物和其他生物完成,通过其代谢产生的酶类,微生物可以将死亡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

这些物质包括了社会化学元素如氮、磷、钾等物质。

在营养盐释放的步骤中,一部分无机物吸收到介质中的可被植物吸收的组成成分中。

随着其他生物对这些有机物的利用,有机物的存在量减少,从而迫使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循环规律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循环规律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循环规律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环境组成的生物复合体。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能量的流动和循环规律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从一个组成部分向另一个组成部分的转移和再利用过程。

本文将重点探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循环的规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通过食物链的形式进行的。

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通过摄取食物而建立起来的能量转移关系。

一般来说,食物链包括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等不同层次的生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被草食动物摄取。

草食动物再被肉食动物摄取,从而实现能量的转移。

通过这种能量流动,生物体能够获取生存所必需的能量,并将剩余能量传递给下一级的生物。

除了食物链,能量还可以通过食物网进行循环和流动。

食物网是指生物之间通过多种不同的食物关系相互联系起来的生态系统。

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通过食物网,能量可以在不同层次的生物之间进行循环和转移,使得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当某一层次的生物数量发生变化时,整个食物网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能量的流动和循环。

另外,能量的循环也包括生物体内外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

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将身体内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排放到环境中。

同时,光能、化学能等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生物体的代谢活动被吸收和利用。

这种内外能量之间的转换和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循环规律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

首先,它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循环可以使得能量得到合理利用,减少能量的浪费,从而维持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其次,能量的流动和循环还能够维持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形成了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最后,能量的流动和循环也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气体循环和沉积型循环虽然各有特点,但都能受能量的 驱动,并能依赖于水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自 然状态下,一般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对于某 一种物质,在各主要库中的输入和输出量基本相等。大多 数气体型循环物质如碳、氧和氮的循环,由于有很大的大 气蓄库,它们对于短暂的变化能够进行迅速的自我调节。 例如,由于燃烧化石燃料,使当地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则通过空气的运动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吸收量 的增加,使其浓度迅速降低到原来水平,重新达到平衡。 硫、磷等元素的沉积物循环则易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这是 因为与大气相比,地壳中的硫、磷蓄库比较稳定和迟钝, 因此不易被调节。所以,如果在循环中这些物质流入蓄库 中,则它们将成为生物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利用的物质。
能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是指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 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的图形成金字塔形,称 为能量金字塔。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生态系统中,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也就越少。在食物链中营养级 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由能量流动规律决定的。 能量的研究意义 研究能量流动规律有利于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 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动向对人类 最有益的部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根据能量流动规律 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就是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水华:水华也叫水花、藻花,是湖泊、 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 污染现象。水华的发生,主要由于氮、磷 等植物营养元素过多所致。(5)赤潮:赤 潮也叫红潮,是因海水的富营养化,致使 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和高度 密集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6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 指一种生物进入到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域 并且能够繁衍后代的现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其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机制。

本文将着重介绍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

一、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它驱动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活动的进行。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和流动可以通过食物链来解释。

食物链是将生物按照它们在食物关系中的地位和相互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组织起来的。

比如,一个典型的食物链可以由植物、草食动物、食肉动物构成。

在这个食物链中,能量从植物开始流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在其体内的有机物中。

当草食动物吃下植物时,植物体内的能量也被转移到了它们的体内。

随后,当食肉动物捕食草食动物时,能量又被传递给了食肉动物。

这样,能量就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

然而,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并不会完全转化。

根据生态学的能量流动规律,每个能量级之间只能保留约10%的能量,其余的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

因此,由于能量转化效率的限制,食物链中的每个能量级数量都比前一个能量级少,从而形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传递。

二、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它包括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生物转化、迁移和再利用。

通常,物质循环可以通过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来说明。

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然后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使之再次进入大气。

这样,碳在大气和生物体之间持续循环。

此外,当植物和其他生物死亡后,它们的有机碳会通过分解或矿化的过程,再次回归到土壤中的无机碳汇中。

氮循环是生物体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形成和分解的过程。

在氮循环中,氮通过植物吸收后被转化为蛋白质,并且传递到其他生物体内。

当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其体内的氮会被分解为氨气并释放到大气中,或被细菌转化为无机氮化合物并再次进入土壤。

这个过程使氮在大气、土壤和生物体之间循环。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高二生物学问点总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在学习新学问的同时,既要刚好跟上老师步伐,也要刚好复习巩固,学问点要刚好总结,这是做其他练习必备的前提,下面为大家总结了高二生物学问点总结,细致阅读哦。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与物质循环1、能量金字塔: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养分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

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起先(输入能量)。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渠道:沿食物链的养分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养分级同化,分解者分解。

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

并且可以认为,一个养分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非常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养分级同化的能量。

但对于最高养分级的状况有所不同。

3、特点:传递方向:单向流淌(能量只能从前一养分级流向后一养分级,而不能反向流淌);传递效率: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在相邻两个养分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

4、人们探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计算规则:消耗最少要选择食物链最短和传递效率最大20%,消耗最多要选择食物链最长和传递效率最小10%。

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碳循环: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

②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

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

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课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课件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 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64%n
【解析】 羊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 能量=64%n。储存在羊体内的能量=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量=16%n。根据能量流动传 递效率10%~20%,故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 能量为(10%~20%)×64%n。
【答案】 A
1.食物网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指某营养级流 向各食物链下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占该营养级的 比例。如
【答案】 C
1.物质循环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
素。
(2)循环过程:无机环境
元素 元素
生物群落。
(3)循环特点:全球性、循环性。
(4)碳循环过程:
图解如下:
项 目
2.物质循能环量与流能动量流动的关系物质循环
形 式
以有机物为载体
无机物
特 点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往复循环
(1)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消费 者是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体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 的多级利用,使系统中________和________的 转化率达到最高程度。
(3)请你设计绘出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 动简图。
【解析】 (1)由题干信息可知,天麻、葡 萄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为生产者;鸡、 猪等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为消 费者;蚯蚓、蘑菇和密环菌等为分解者。(2)该 生态系统为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体系,体现了 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 转化率与利用率。(3)绘制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 量流动简图时,易错处在于能量流动图,考生 常常受食物链的定式影响,使能量流动描绘不 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输入__、传递、转化和__散失__的过程。

2.过程(1)能量的输入⎩⎪⎨⎪⎧源头:太阳能起点与总值:!!!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能量的传递⎩⎪⎨⎪⎧传递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传递形式:!!! 有机物 ###中的化学能传递过程答案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分解者 (3)能量的转化和散失太阳能――→光合作用有机物中的__化学能__3.能量流动的特点(1)__单向流动__: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可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10%~20%__。

4.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__最有效__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对人类最有益__的部分。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 × ) (2)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体内的能量。

( × ) (3)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 √ )(4)稻田生态系统中,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 )(5)除最高营养级外,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由四个部分组成: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 √ )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其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 .图中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B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较小C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占摄入量的10%~20%D .从图示可知,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不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解析 呼吸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较大;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占同化量的10%~20%,不是摄入量;从图示可知,能量在营养级之间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

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 为生产者,Q 1为初级消费者,Q 2为次级消费者。

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C )(注: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A.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表示次级消费者中被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b或d中D.c和e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解析结合图形分析知,b+c+d+e为本年度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能(固定的能量),即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项错误;c1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即被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项错误;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应包含在b或d中,C项正确;b和d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D项错误。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分析1.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1)消费者摄入能量(a)=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能量(c),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

(2)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e)。

(3)生长、发育和繁殖(e)=分解者利用(g)+下一营养级同化(i)+未被利用(j)。

(4)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原因(1)单向流动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

3.三类生态金字塔不同的生态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各营养级与能量、生物量、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形正金字塔形,即能量一般为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例1] 如图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B.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的部分能量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解析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c/a×100%,A项正确;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营养级,因此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中的部分能量,B项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人工投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项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d 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项正确。

二能量流动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1)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0%~20%。

计算方法如下: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2.能量流动的最值计算规律(1)设食物链A →B →C →D ,分情况讨论(如下表): ①能量传递效率未知时:为a %、b %、c %,若A 的能量为M ,则D 获得的能量为M ×a %×b %×c %。

(2)在食物网中分析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需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 获能量最多⎩⎪⎨⎪⎧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获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需最多能量⎩⎪⎨⎪⎧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需最少能量⎩⎪⎨⎪⎧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例2]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值的单位为kJ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或食物链、食物网)__。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__输入__、__传递__、转化、散失过程;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是__1_100__kJ 。

(3)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呼吸作用消耗__;②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__;③还有少量能量被__分解者__利用。

(4)该生态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从能量输入与输出的角度考虑,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__大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

(5)如图所示是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若E种群的总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总能量为1.6×108 kJ,从理论上分析,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__2×108__kJ。

三利用“拼图法”解决能量的流动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

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中的能量(B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1)。

如下图所示:关于该图的两点说明:(1)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W1。

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D2“拼回”第二营养级,则A2+B2+C2+D2,刚好等于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再将D1“拼回”第一营养级,则A1+B1+C1+D1刚好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

可见,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W1,所有生物总能量之和都小于W1(呼吸作用消耗的缘故)。

(2)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100%。

由图可以看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D1/W1×100%,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例3]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C1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项正确;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B项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项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表示能量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而不能反过来流动,逐级递减表示前一营养级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营养级生物,D项正确。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的几点误区(1)误区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能是光能。

由于生产者固定能量的方式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利用的能量是光能,但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化学能,所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

(2)误区2:生物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完全一致。

能量金字塔体现的是每个营养级所含总能量的关系,而生物数量金字塔体现的是营养级与个体数量的关系,所以生物数量金字塔有时会出现倒置的现象。

(3)误区3: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能量传递效率体现的是能量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不能随意改变;但能量利用率可以人为改变,例如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例1] (2015·福建卷)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解析]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鲈鱼为第五营养级,A项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3 780+4 200=7 980 J·m-2·a -1,第一营养级同化量为31 920 J·m-2·a-1,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 980÷31 920×100%=25%,B项正确;太阳鱼的同化量一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其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而后者中又有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消耗,一部分未被利用,C项错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之外,还包括分解者,而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