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很好用)

合集下载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个人原创精品课件)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个人原创精品课件)

变式1:在食物链“草

鹰”中,
1、假如现有草100公斤,至少可使鹰增重 100 设使鹰增重X1公斤,则: 10%
1
10%
公斤。 =X1 公斤。 =X2 公斤。 =2
2、假如现有草100公斤,最多可使鹰增重 100 设使鹰增重X2公斤,则: 20%
4
20%
3、假如要使鹰增加2公斤体重,最少要耗草 Y1 设最少耗草Y1公斤,则: 设最多耗草Y2公斤,则:Y2 20%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
12.5
P95资料分析
分解者 14.6
2.1
微量
肉食性动物 12.6
太阳能
生产者 62.8 464.6
293 96.3
植食性动物 12.6 62.8
18.8 29.3
未 固 定
7.5
5.0
呼吸作用 122.6
未利用 327.3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根据“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计算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
鱼→肉食鱼→杂食鱼。设通过①②③三条食物链消耗 的植物分别为a,b,c,则 a ×20% =2×1/2; b ×(20%)2 =2 ×1/4;
2×1/2 2×1/4 2×1/4
c ×(20%)3 =2×1/4
植物→草食鱼→肉食鱼
求出a=5,b=12.5,c=62.5
则总共需消耗植物为5+12.5+62.5=80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新课导入
假设你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一些玉米和
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
1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然后吃鸡
C.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物: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ppt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物: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ppt

4、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 营养级(以a、b、c、d表示)。经测定一年中流 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 m-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是(
A
)
A、 a C、 c
B、b D、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兔子
老鹰
1、小草的能量来自哪里?
2、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如何被小 草吸收?这些能量都被小草吸收了吗?
3、小草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有 哪些去向?
⒈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太阳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生产者所固定去路 有哪些?
者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
利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
(3)能量流动的特点
第一、单向流动。 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而各个营 养级的能量总是以呼吸散失热能。即必须源源不断 地输入,又不断地散失。 第二、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逐级递减的原因: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 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跟踪反馈:
2.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构成塔基的 一般是( B ) A.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D.分解者
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总消耗 最少,人们应采用哪种食物结构( C )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
由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 由低到高绘制的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优秀课件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优秀课件
• 相反,对于很多淡水(尤其是浅水)生态系统来说,碎屑线路在能量传递中往 往起着主要的作用。
营养级
• 绿色植物所提供的食物能通过生物的摄食和 被摄食而相继传递的特定线路称之为食物链。
• 每一条食物链由一定数量的环节组成,最短 的包括两个环节,如藻类→鲢、水草→草鱼 等,而最长的通常也不超过4—5个环节。
二、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
• 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 物所同化的能量。
• 能量流动以食物链作为主线,将绿色植物与消 费者之间进行能量代谢的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 牧食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一定的新陈代 谢产物进入到腐屑食物链中,从而把两类主要 的食物链联系起来。
• 因此,对于包含能量转化的任何系统来说,能量的输入 与输出之间都是平衡的。即进入系统的能量等于系统内 储存的能减去所第二定律表明,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总有一部 分能量会转化成不能利用的热能,以致于任何能量传递 过程都没有100%的效率。
• 生物体、生态系统和生物圈都具有基本的热力学特征, 即它们能形成和维持高度的有序或“低熵”状态(熵)是 系统的无序或无用能的度量)。低墒状态系由高效能量 (如光或食物)不断地降解为低效能量(如热)而达到。
• 碎屑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除了一部分直接来自碎屑物质之外,大部分是通 过摄食附着于碎屑的微生物和微型动物而获得的。
• 因此,按照上述的营养类别,碎屑消费者不属于独立的营养级,而是一个混 合类群。由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碎屑资源不同,碎屑线路所起的作用也有很大 的差别。
•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利用自养生物产品的时滞很小,因此通过牧 食线路的能量流明显地大于通过碎屑线路的能量流。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

十二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十二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收获量测定法
(2)氧气测定法
(3)CO2测定法
(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5)叶绿素测定法
忧奈芬冶重九刺厂皮昌朔蛋辕懦噬枢峡哪隶铝洱碌捕浮苯纯柏艳好疲综挠十二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十二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二、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次级生产量的一般生产过程可以概括于下面的图解中:
浮游动物和鱼不愿以蓝绿藻为食。
很多蓝绿藻能固定大气中的氮,但氮缺乏时,它们便处于 有利的竞争地位。
CO2

温度
O2
匿卉橙堵惨符派怖陷丸辐荔菱藻砚桂转省匠拱扩澡胶埋虫展篆仓记放檬拿十二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十二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海洋生态系统
光:是限制海洋初级生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
1米深出,50%的光被吸收;20米深出,仅有5—10%的光。
淡水生态系统
遇芝襟狈忧棱魂搔何随阴入众挚桔遭肋说喻喇砌颈誊芽侵咙灰埂话冲糟怨十二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十二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富养化(entrophication)
N,P,C是造成湖泊富养化的主要营养物质,磷是植物生产 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结果:硅藻、绿藻
蓝绿藻
蓝绿藻能成为优势浮游植物的原因:
肺霸肘守触呆建兆返唯睛鹃愿光健党约艇汽矫枢钨雕骤柏蹈黔江炊摄蔓憨十二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十二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3,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1)陆地生态系统
光、CO2、水和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量的基本资源,温度是影响 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而食草动物的捕食减少光合作用生物量。
(2)水域生态系统
分解过程是由一系列阶段所组成的,从开始分解后,物理的和生物的复杂性 一般随时间进展而增加,分解者生物的多样性也相应增加。这些生物中有些 具特异性,只分解某一类物质,另一些无特异性,对整个分解过程起作用。 随分解过程的进展,分解速率逐渐降低,待分解的有机物质的多样性也降低, 直到最后只有矿物的元素存在。最不易分解的是腐殖质(humus),它主要 来源于木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完美版)_图文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完美版)_图文

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中的传递效率大
约是10%—20%
能量金字塔
想一想:
从能量流动金字塔可 以看出:营养级越多 ,在能量流动中消耗 的能量就 越__多___。
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 生物量(质量)和数量关 系,用绘制能量金字塔的 方式表达出来,是不是也 是金字塔形?
数量金字塔
想一想:
有没有例外的 情况?
能量在第一营养级中的变化 呼吸消耗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遗体、
用于生长、 残枝败叶 发育、繁殖
分解者利用
初级消费者摄食
呼吸
散 失
… .. .
分解者利用
呼吸
粪便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初级消费者 同化
第 二 营
遗体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残骸

散失
次级消费者 摄入

变 化
鹰(最高营养级)的能量 去向如何
特点
反馈练习:
1、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的生态系 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够长时间存活
,必须提供(D )
A.o2 B.H2o C.有机物 D.太阳能
2、在一条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能量最
多有多少流入到第五营养级( B )
A. 1/5 B.1/125 C.1/25 D.1/625
3、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第几
6.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
率计算,第三营养级和三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应为(
)C
A.4%和4%
B.0.8%和0.8%
C .4%和0.8%
D.10%和4%
练习题
1. 根据生态学原理,使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损耗最低 ,应采用的一组食物结构 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完美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完美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完美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像是一场盛大的宴会,各种生物都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

这场宴会的主角当然是太阳,它用它那炽热的光芒为这场盛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而在这场宴会中,植物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养分。

在这场宴会中,动物们也是不可或缺的。

它们通过捕食植物来获取能量,同时也被其他动物捕食。

这就是所谓的“食物链”。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不断地从一个环节传递到另一个环节,就像一场接力赛。

每当有动物被捕食时,它们的能量就会被释放出来,成为下一个环节的能量来源。

这样一来,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就得以保持平衡。

这个平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时候,一些特殊的因素会影响到能量的流动。

比如说,当气温骤降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少,导致能量的供应减少。

这时,那些依赖于植物能量的动物就会面临生存危机。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它们会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寻找其他的食物来源。

而这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生物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这个系统的稳定。

我们人类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应该珍惜这个美丽的家园,努力保护它,让它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生态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现存的数量以N表示,现在的生物量以B表示。
现存生物量通常用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干重 (g·m-2)或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热值来表示 (J ·m-2 )。
08.04.2021
4
生产量(production): 是在一定时间阶段中,
某个种群或生态系统所新生产出的有机体的数 量、重量或能量。它是时间上积累的概念,即 含有速率的概念。有的文献资料中,生产量、 生产力(production rate)和生产率 (productivity)视为同义语,有的则分别给予明 确的定义。
08.04.2021
26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用放射性14C測定其吸收量,即光合作用固定的 碳量
放射性14C以碳酸盐的形式提供,放入含有自然 水体浮游植物的样瓶中,沉入水中经过一定时 间,滤出浮游植物,干燥后在计数器测定放射 活性,然后计算:
14定的碳量
P=Pg+Pr Pr:生殖后代的生产量, Pg:个体增重
根据生物量净变化△B和死亡损失E,估计P
P= △B+ E 08.04.2021
34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资源分解的过程:分碎裂过程、异化过程和淋溶过程等 三个过程。 资源分解的意义: ➢理论意义:
❖通过死亡物质的分解,使营养物质再循环,给生 产者提供营养物质;
❖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稳定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碎屑食物链以后
各级生物生产食物;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改造地球表面惰性物质; ➢实践意义: ❖粪便处理 ❖污水处理
08.04.2021
35
分解作用的三个过程
碎化:把尸体分解为颗粒状的碎屑
异化: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的 分解
从聚合体变成单体(如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1.能量流动的起点、途径和散失:起点:生产者;途径:食物链(网);散失: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流入第营养级的总能量人工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人工输入有机物中的能量3.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非最高营养级:①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下营养级同化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转变成该营养级的生物量,不一定都有,最终会被利用)※②+③+④=净(同化)生产量(用于该营养级生长繁殖);最高营养级:①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③未被利用4.图示法理解末利用能量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图: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1)定量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2)定量定时: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末利用即末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末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

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未被利用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5.同化量与呼吸量与摄入量的关系: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净同化量(用于生长繁殖)+呼吸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该营养级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生产者)的能量,最终会被分解者分解。

※用于生长繁殖的能量在同化量中的比值,恒温动物要小于变温动物6.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1)能量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这个数值在10%-20%之间(浙科版认为是10%),因为当某一营养级的生物同化能量后,有大部分被细胞呼吸所消耗,热能不能再利用,另外,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富集作用
例: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C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 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太 射 阳 辐
排 、 (料 泄 杂肥 物 屑 )
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能量金字塔: 研究 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 意义 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课后练习答案
P97 技能训练:分析和处理数据 1.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687.5 kg, 计算公式是180/(12×6) ×2 675,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 量是1.07×108 kJ(计算公式是EG=MG×1.6×104); 2.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7 kJ(计算公式 为ΔE呼=ΔMG×1.6×104); 3.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 2×108 kJ(计算公式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 能量占所固定太阳能的比例是23.4%; 4.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计算公式为 η=1.397 2×108/8.5×109)。
猫头鹰
牧草


如果牧草固定了1000焦耳的能量, 则 猫头鹰最少能获得______焦耳能量, 最多 1 40 能获得______焦耳能量.
四、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1、对能量进行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例如:沼气工程(秸秆的多级利用)、桑基鱼塘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2、帮助人们合理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能 人类最有益 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_____________的部分。 例如:除草、治虫、合理确定载畜量、捞捕量
个体1 能量输入 个体2 种群 个体3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能量储存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能量散失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以“营养级”为单位
....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是如何流动的?从哪里开始研究?

兔子
老鹰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太阳
呼吸散失 遗体、 残枝败叶 分解者
巩固提升
1、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为a,全部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 B 则a 、 b 、c之间的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2、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 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 C )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 地循环流动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当狼捕食兔子并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 二 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三 B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狼不可能获得兔子的全部能量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 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备选策略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 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 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光合作用 输 化能合成作用 入
无机环境
散 失 呼吸作用
食物链 传递、转化 食物网
生产者
散 失
消费者
分解者
散 失
2、能量流动分析:流经一个种群的情况
能 初级消费者 摄入 量 1.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粪便 包括在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 流 量中吗? 经 不包括。同化的能量是 初级消费者 被吸收后储存在消费者 第 同化 自身组织中的能量。 二 呼 分 吸 解 遗体 营 用于生长 者 养 利 发育和繁殖 散 2.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 用 残骸 量有哪几个去向? 级 失 呼 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①呼吸作用散失; 次级消费者 ②被分解者利用; 意 吸 摄入 ③下一个营养级摄食。 呼吸散失+被分解者利用(遗体)+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散失 图



结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分析: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1、能量输入总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 指生产者通过___________,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并储存在 化学能 有机物中,这样意味着非生物环境中的______进入到生物群 能量 落。 食物网 食物链 2、能量流动的渠道: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太阳能(光能) 3、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变化:_____________ →生物体有机 热能 物中的化学能→_______(最终散失)。 另:能量转化方面,如动物通过消耗身体内储存的化学能变成爬、 跳、飞、游的机械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_________(包括各营养级生物本身 呼吸作用 的呼吸及分解者的呼吸); 热能 能量散失的主要形式:_________。

浮游动物
浮 游 植 物

生物数量金字塔:按生物的个体数量表示。
生产者(野草) 5842424株; 初级消费者(草原动物、昆虫) 708 624只; 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吃昆虫的小鸟) 354 904 只; 三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吃小鸟的鹰) 3只。
小鸟 昆虫

能量金字塔永远是正金字塔形, 而数量和生物量金字塔有时倒置。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能量流动的起点: 生产者的能量来源:
分解者的能量来源:
主要来自太阳能 生产者和消费者 上一营养级
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来源:
流入某营养级的能量是: 该营养级所同化的量 能量流动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至少 如图,B鱼体重增加1kg,最多需要浮游植物多少千克
1000kg 25kg 浮游植物
A鱼 10%
10%
B鱼 1kg
10% 20% 浮游动物20% 食物网中,求某一营养级增加量所需下级营养级量时: 最多量: 按最长食物链、10%算 至少量: 按最短食物链、20%算
能量流动特点应用:
最短 选______的食物链 最少消耗 20%最大 选传递效率__ ___ 生 产 者 获得最多 消

籽 实 作 物
秸 秆
(料 饲 杂 屑
蚯 蚓
产 出 品 品 输 产 出 产 出 输 品 输
例: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 表各种不同的的生物,请据图回答 有多少条食物链?
5条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 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 。 ,作为
(2)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 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 (3)该生态系统只表示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分为
引申:人增加一千克,要消耗多少千克的植物? 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了“十分之一定律”: 从理论上讲,一个人靠吃鱼增长身体1kg,就得 吃掉10kg鱼,10kg的鱼则要吃掉100kg的浮游 动物,100kg的浮游动物要吃掉1000kg的浮游 植物。也就是说,1000kg的浮游植物才能养活 10kg的鱼,进而才能使人增长1kg体重。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 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 活的最长的办法是: √ 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 的蛋,最后再吃鸡
生物量金字塔:按生物的质量表示。
生产者(大叶藻) 4800万吨; 初级消费者(吃大叶藻的小鱼虾) 1200万吨; 次级消费者(吃小鱼虾的大鱼) 17万吨; 三级消费者(吃大鱼的鱼) 3万吨。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能 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的时 间内没有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 崩溃。
为什么谚语说“一山不容二虎”?
参考要点: 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 级递减的特点和规律,营养 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 少,老虎在生态系统中几乎 是最高营养级,通过食物链 (网)流经老虎的能量已减到 很小的程度。因此,老虎的 数量将是很少的。故“一山 不容二虎”有一定的生态学 道理。
1 单向流动:不可逆转,不能循环
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 逐级递减: 沿食物链 传递效率为10%~20%。 2 逐级递减的原因: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 解、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能量金字塔可以更直观地体 现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量金字塔
由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 绘制的图形。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 越多,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 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能量流 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
请观察: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
A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B (植物)
B
B

请表述:
C
A 图中的箭头A、B、C各表示什么含义?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太阳能 输入: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 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例: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双选)(CD ) A.“桑基鱼塘”是自然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人工建立 B.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 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短 C.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用“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 获得的能量越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