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

合集下载

韩信

韩信
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 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 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 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 为汉初三杰。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 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 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 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 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 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 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 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 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 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韩信简介

韩信简介

韩信
(汉初三杰之一)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

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

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

[5]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

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

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韩信简介——精选推荐

韩信简介——精选推荐

韩信简介 韩信,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名将。

下⾯和⼩编⼀起来看韩信简介,希望有所帮助! 韩信(约前231年-前196年),淮阴(今中国东南部江苏清江西南)⼈,秦末汉初(公元前206年前后)的名将。

韩信出⾝平民,性格豪放,早年时由于家贫,常靠别⼈寄⾷度⽇,所以⼤家很讨厌他。

有⼀次,⼀个年轻的屠户当众对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剑刺我。

如果怕死,那就从我裆下钻过去。

”韩信和他对视了好久,最后还是忍住了⼼中的怒⽕,从他的跨下钻了过去。

公元前⼆零⼋年,韩信投奔项梁,项梁阵亡之后归属项⽻,在项⽻⼿下做郎中,多次献策都未被采纳。

在刘邦受封汉王后,韩信便投奔了刘邦。

经过夏侯婴推荐,任治粟都尉,也未被重⽤。

韩信见得不到重⽤,就偷着跑了。

萧何顾不上向刘邦报告就去追韩信,结果有⼈报告刘邦,说萧何也逃跑了,刘邦很⽣⽓。

等萧何把韩信追回来见刘邦时,刘邦训斥萧何为什么逃跑。

萧何说明情况,然后极⼒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争夺天下⾮韩信不可。

刘邦答应让韩信做⼤将,但想把韩信叫来任命。

萧何说要选择吉⽇,斋戒,设坛场,⽤隆重的拜将仪式,真正留住韩信。

刘邦按照萧何的要求做了。

韩信拜将后,为刘邦分析了楚汉双⽅的形势,他说,项⽻虽然英勇善战,但他不会使⽤将领,只是匹夫之勇。

将⼠⽴功后他舍不得赏赐,放纵部下残害百姓,丧失了民⼼。

最后,建议刘邦东进,先占领秦国故地,然后可以和项⽻争夺天下了。

刘邦听了⾮常⾼兴,决定及时出兵。

公元前206年,刘邦采⽤韩信计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其不意占领了关中地区。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谋略。

公元前205年,刘邦兵败彭城(今中国东南部江苏徐州),韩信则⽕速派兵和刘邦在荥阳汇合,遏⽌项⽻的攻势。

刘邦与项⽻相持荥阳时,韩信在项⽻的侧翼发动了许多攻势。

在击魏时,先⽤疑兵佯渡临晋,主⼒则奔袭安⾢,最终俘获了魏王豹,平定河东郡。

随后韩信进攻代、赵。

韩信简介

韩信简介

韩信简介韩信(—前196年),汉朝初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

淮阴(今江苏淮安)人。

韩信是西汉开国名将,为西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却也因此引起刘邦猜忌,项羽自杀后,其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

韩信-职业生涯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平民出身的英雄,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位绝代的奇葩。

他是江苏淮阴人,由于家境贫寒,连一日三餐都很难维持,只得到处投靠亲友,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

有一次他在一位当亭长的好朋友家里做客,由于食量太大,亭长的太太对他冷言冷语,并且故意不供给三餐,韩信忍住饥饿,到河边钓鱼,又钓不到,便向河边的洗衣妇讨饭,其中有位老妇人,经常给他饭吃,并且鼓励他说:“大丈夫应当立志,不能成天依赖别人,好好努力吧!”韩信受到鼓励,决心努力上进,开创自己的前途。

韩信后来加入项梁军,项梁死后便成为项羽部下,曾经数次向项羽献策,但项羽没有采用。

汉王刘邦进入巴蜀时,韩信逃离楚营,投奔汉军。

韩信最初未被汉营重用,后来因为涉嫌犯军法被处斩,在行刑时,有十三人已被斩,临到韩信时,他见到夏侯婴,便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感到惊奇,释放了韩信,后来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任韩信为治粟都尉。

后来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终于拜韩信为大将。

楚汉战争开始后,前205年,刘邦在彭城惨败后,魏王魏豹附楚反汉,刘邦派韩信领兵攻魏,韩信突袭魏国都城安邑,擒魏豹。

随后韩信率军击败代国,汉营这时调走韩信旗下的精兵以拒楚军。

韩信继续进军,在井陉以少数兵力击败号称二十万人的赵军,擒赵王赵歇。

韩信派人出使燕国,成功游说燕王归附汉王。

后来韩信攻齐,齐向项羽请救兵,韩信在潍水击败齐王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龙且战死,韩信陆续平定齐地。

前203年,韩信自立为“假齐王”,刘邦最初不满,但从大局著想,仍封了韩信为齐王。

项羽派人游说韩信叛汉,蒯通也劝韩信脱离汉王自立,韩信以汉对他有恩而不接纳。

古代军事奇才韩信

古代军事奇才韩信

古代军事奇才韩信韩信,古代中国的军事奇才韩信,字子投,古代中国战国时期的将领和政治家,被誉为古代军事奇才。

他的智谋、勇猛和决断力使他成为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为中国历史增添了辉煌的篇章。

一、韩信的成长与早期经历韩信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面临生活的艰难。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追求,在少年时代就展现了非凡的军事天赋。

他投身于各种战斗中,通过多次的实践经验和总结,日臻成熟。

二、韩信的军事才能1. 智谋超群韩信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计谋的将领。

他熟练地运用兵法,善于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和战术。

他在许多战役中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迅速做出决策,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2. 勇猛无畏韩信勇猛无畏,勇于亲身冲杀敌阵。

他在战斗中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和坚定品质,让他的士兵们深受感染。

他带领部下冲锋陷阵,以自己的勇气和决心鼓舞并带动整个军队,最终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3. 决断果敢韩信是一个果敢的将领,他敢于决断,敢于迎接挑战。

他在面对危机和困难时,总能迅速做出决策,并坚决执行。

这种果断的领导风格,使他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调整战略,抓住机会并战胜敌人。

三、韩信的战争贡献1. 出使赵国韩信曾出使赵国,通过巧妙的策略,成功地争取了赵王的信任。

他以智取张泌为开端,迅速赢得了赵国内外的声望,为赵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擒贼擒王韩信在秦灭赵之后,积极投奔项羽,并成为项羽的得力干将。

他在汉中的战斗中,击败了秦军,成功擒获了秦始皇的皇后赵姬和太子婴,对战争的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后,他为项羽在长平之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3. 受封楚王韩信在项羽灭亡秦朝后,被封为楚王,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被授予王爵的将军。

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统治能力,改革军队制度,加强国家管理,使楚国在战后迅速恢复,并取得了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成就。

四、韩信的下场然而,韩信的成功并没有持续太久。

由于各种原因,他的晚年生活充满了风波和磨难。

与韩信有关的典故

与韩信有关的典故

与韩信有关的典故摘要:1.韩信简介2.韩信与刘邦3.韩信的战争策略4.韩信的典故:暗度陈仓、韩信点兵、漂母饭信、萧何月下追韩信5.韩信的影响和历史评价正文:韩信,字重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生活在秦朝末年和汉朝初期。

韩信是刘邦手下的重要将领,在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中,韩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韩信与刘邦的相遇,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韩信贫困潦倒之际,刘邦看重了他的才能,任命他为将军。

从此,韩信开始展现出他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的军队打了许多胜仗。

韩信的战争策略以灵活多变、善用兵法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地形、天气等因素,出奇制胜。

韩信曾经用过的策略如"暗度陈仓",即在敌人不备的情况下,悄悄地通过敌人的防线,从而达到战役的突然性。

他还会使用"韩信点兵"的策略,即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巧妙的安排,让敌人误判自己的兵力。

韩信的典故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几个是"暗度陈仓"、"韩信点兵"、"漂母饭信"和"萧何月下追韩信"。

"暗度陈仓"和"韩信点兵"是他的战争策略的体现,而"漂母饭信"和"萧何月下追韩信"则分别是韩信为人厚道和重情重义的体现。

韩信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军事上,他的政治才能也对西汉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韩信是刘邦手下最重要的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对刘邦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成功地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

韩信的历史评价很高,他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他的战争策略和政治才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信

韩信

韩信韩信画像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

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

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中文名:韩信国籍:西汉出生地:淮阴(今江苏淮安)逝世日期:前196年职业:淮阴侯主要成就:西汉开国功臣韩信(约前231-前196),汉族,古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据传为尉缭高徒。

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大将军、左丞相、相国,封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

汉高祖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经典之战暗渡陈仓(出陈仓定三秦之战),京索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官爵执戟郎中(官)——连敖——汉军大将军兼左丞相(官)——大将军兼相国(官)——齐王(爵)——楚王(爵)——淮阴侯(爵)。

代称【王孙】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明)杨美益《过韩信岭》:“蹙项方成皇帝尊,功劳一半属王孙。

”(清)汪枚《钓台怀古》:“王孙城下独垂钓,淮水依稀似渭滨。

”(清)张如兰《淮阴祠》:“咳唾山河归赤帝,解推衣食误王孙。

”【韩王孙】参见前注。

(清)何彤云《韩侯岭》:“漂母哀其生,吕后快真死。

咄咄韩王孙,命系两女子。

”(明)沙张白《胯下桥》:“韩王孙,昔何懦,恶少年,能死我。

勇拔山,新裂土,归来报功次漂母。

”【韩生】生:本指有生命力的东西,多指青年男子、小伙子。

历史名将韩信个人资料

历史名将韩信个人资料

历史名将韩信个人资料韩信是西汉军事家和开国功臣,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名将韩信个人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

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

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

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

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

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于是,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韩信个人生平韩信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省淮阴西南)人,西汉开国功臣。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

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

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韩信在下乡南昌亭长家吃闲饭,几个月后,引起亭长妻子的不满,前一大早就烧好饭,在床上就把饭吃了。

等到吃饭时间韩信去了,就不为他准备饭食。

韩信看出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长绝交而去。

韩信在城下钓鱼时,有许多老妇在冲洗丝絮,其中一人见韩信饿得可怜,就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对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报母。

”(《史记·淮阴侯列传》)。

老妇很生气,斥责韩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

”(《汉书·韩信传》)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

”(《汉书·韩信传》)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厂出去。

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

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

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史记·淮阴侯列传》)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

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

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

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

”(《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

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

刘邦又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萧何说:“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

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

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

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诸将听说后,都很高兴,人人觉得有机会被选拜大将了。

等到拜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皆感惊讶。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

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

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

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

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

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

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

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

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

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

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

现在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

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

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

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

现在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

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臸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汉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决计出南郑(汉都,今陕西汉中市东)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又名“阁道”、“复道”、“栈阁”。

古代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

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臷(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臷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

尔后,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汉二年(前205年),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印降汉。

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击楚。

四月至彭城,汉军大败而还。

韩信复收溃败之军与汉王在荥阳会师,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汉王兵败彭城之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

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

汉王派郦生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

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

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

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王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

汉王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余,活捉代相夏说,破代。

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

赵王与成安君陈余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

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

可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希望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

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

希望您考虑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余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表示反对说:“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

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土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

”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

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臶,插上汉军红旗。

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

”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

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担心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

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

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

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

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

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

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臶,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

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

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

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

不久,擒获广武君,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广武君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臵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汉书·韩信传》)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