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简介

合集下载

【汉朝历史】韩信拜将典故,韩信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

【汉朝历史】韩信拜将典故,韩信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

【汉朝历史】韩信拜将典故,韩信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

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遭到汉高祖刘邦的疑忌,最后以谋反罪处死。

《史记·淮阴侯列传》专门记录韩信的生平。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韩白新的典故韩信(约前231-前196),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着名战例和策略,据传为尉缭高徒。

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大将军、左丞相、相国,封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

其间,项羽的谋士武涉及韩信的谋士蒯通劝韩信自立为王,与刘邦、项羽三足鼎立,韩信没有答应。

汉高祖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

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诱骗入长乐宫钟室处死。

韩信向将军致敬是因为小何的大力推荐,所以他有了《月下追书》的故事和成功与失败的典故。

韩信与萧何谈过几次话,萧何感到韩信很有军事才能,颇为惊奇。

刘邦的大军走到南郑的时候,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但仍受不到汉王刘邦的重用,无奈之下也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刘邦,就自己去追赶。

有人对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刘邦非常生气,没有萧何就像失掉了左右手。

一两天后,小何回来见刘邦。

刘邦又生气又高兴。

他责骂道:“你为什么逃跑?”小何回答说:“我怎么敢逃跑?我要去追那些逃跑的人。

”“你在追谁?”小何说:“韩欣。

”汉王又咒骂道:“有几十个官兵逃跑了,你没有追他们,你追韩信的时候显然撒了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韩信人物经典素材

韩信人物经典素材

韩信人物经典素材一、韩信简介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见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二、人物事略胯下之辱淮阴有个屠户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

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

”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档下爬了出去。

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命运多舛秦末,项梁起兵反秦,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

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

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离楚归汉韩信离开楚军,投奔刘邦,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己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日仰视,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

汉王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得到萧何的赏识,却始终不被刘邦所重用,于是乘月而走。

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骑上马去追韩信。

追上韩信后,萧何问韩信为什么要走,韩信说:“汉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思,想去投奔别人。

”萧何说:“你先别走,和我一块回去。

如果这次汉王再不封你为大将,你再走也不迟呀。

”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韩信勉强跟萧何回去了。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

到后来,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指挥十万人。

"刘邦又间:"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反映出韩信的自信。

历史上的韩信的简介

历史上的韩信的简介

历史上的韩信的简介韩信作为汉朝的开国大将,最终却被刘邦灭族除宗。

由于韩信本身的军事能力出色和他灭七国中从无败绩的生平,让很多人对韩信十分欣赏和惋惜。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韩信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韩信的简介韩信(?~前196) ,秦汉之际名将。

淮阴人,出身在贫苦人家,没有被人称颂的德行,不能靠推选得到一官半职,经商做买卖也不会。

早年,他身无长计,又不会谋生,常常吃别人家的闲饭,大多数人都厌恶他。

当时,淮阴县有些以杀猪为生的屠户,其中有个青年很鄙视他,侮辱韩信道:“你只是看上去身材魁梧,平常又喜欢佩刀带剑,其实却是个像老鼠一样胆小的人。

”接着还得寸进尺,当众羞辱他说:“如果你韩信真的有胆量,就拿刀来刺我;如果承认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打量了那青年一会儿,决定忍一时之辱,便俯下身子,匍匐在地,真的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市井之人都嘲笑他,认为他太过懦弱。

后来,项梁起义,渡过淮河北上。

韩信去投奔他,留在项梁部下,却一直没能有所作为。

项梁失败后,韩信便归属项羽,担任郎中一职。

韩信为了能得到重用,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项羽都弃之不用。

汉王刘邦进入蜀中,韩信见在楚军中不能施展抱负,便逃离楚军归顺了刘邦,做了个小官,主要负责接待宾客,依旧默默无闻。

丞相萧何曾多次与韩信谈话,他觉得此人非同凡响,答应向刘邦推荐他,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韩信依然没被重用。

韩信想萧何等人肯定已经多次向刘邦举荐过他,看来刘邦无意重用自己,留在这里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就逃跑了。

萧何得知韩信也逃走了,等不及和刘邦说一声,就亲自去追赶他了。

别人不明就里,便向刘邦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刘邦震怒,茫然若失。

没想到一两天后,刘邦又看见萧何前来拜见。

他又生气又好笑,骂萧何道:“你怎么逃跑了呢?”萧何说:“我哪里敢逃跑哇,只是去追赶韩信了。

”刘邦又问道:“你为什么单单去追韩信呢?”萧何说:“千军易得,良将难求。

韩信就是那种天下无双的杰出人才。

成语故事背水一战的主人公

成语故事背水一战的主人公

成语故事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韩信人物简介韩信前226年-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军事家,文学家。

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

韩信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

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最后被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背水一战的成语典故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

赵王歇和赵国统帅陈余,率领20万兵马,集结在井径口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韩信这次领兵前来,一路上打了许多胜仗。

他乘胜而来,其势不可挡。

但是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必定粮草不足,士兵不饱,战马也缺乏草料。

我们井陉地方的山路很窄,车马很难通过。

因此,我倒有个主意,可派三万兵从小路截断他的粮车。

你再把沟挖得深些,墙垒得高高的,固守营寨,不与他们交战。

这样一来,他们前不得战,后不得退,用不了十天,我们就可捉住韩信。

”李左虽然说得条条在理,可陈余是个书呆子,不听从他的意见,反而说:“我读过不少兵法。

兵法上说,兵力比敌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围敌人;兵力比敌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敌人对阵。

现在汉军号称几万人,其实不过几千人,况且远道而来,疲惫不堪。

我们的兵力超过汉军许多倍,难道还不能把他们消灭掉吗?如果今天避而不战,别人会讥笑我胆小。

”就这样,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正确意见。

韩信探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十分高兴。

于是他就把兵马驻扎在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

待到后半夜,韩信又派出2000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准备袭击赵营。

然后,韩信再派10000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韩信简介——精选推荐

韩信简介——精选推荐

韩信简介韩信简介 韩信,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名将。

下⾯和⼩编⼀起来看韩信简介,希望有所帮助! 韩信(约前231年-前196年),淮阴(今中国东南部江苏清江西南)⼈,秦末汉初(公元前206年前后)的名将。

韩信出⾝平民,性格豪放,早年时由于家贫,常靠别⼈寄⾷度⽇,所以⼤家很讨厌他。

有⼀次,⼀个年轻的屠户当众对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剑刺我。

如果怕死,那就从我裆下钻过去。

”韩信和他对视了好久,最后还是忍住了⼼中的怒⽕,从他的跨下钻了过去。

公元前208年,韩信投奔项梁,项梁阵亡之后归属项⽻,在项⽻⼿下做郎中,多次献策都未被采纳。

在刘邦受封汉王后,韩信便投奔了刘邦。

经过夏侯婴推荐,任治粟都尉,也未被重⽤。

韩信见得不到重⽤,就偷着跑了。

萧何顾不上向刘邦报告就去追韩信,结果有⼈报告刘邦,说萧何也逃跑了,刘邦很⽣⽓。

等萧何把韩信追回来见刘邦时,刘邦训斥萧何为什么逃跑。

萧何说明情况,然后极⼒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争夺天下⾮韩信不可。

刘邦答应让韩信做⼤将,但想把韩信叫来任命。

萧何说要选择吉⽇,斋戒,设坛场,⽤隆重的拜将仪式,真正留住韩信。

刘邦按照萧何的要求做了。

韩信拜将后,为刘邦分析了楚汉双⽅的形势,他说,项⽻虽然英勇善战,但他不会使⽤将领,只是匹夫之勇。

将⼠⽴功后他舍不得赏赐,放纵部下残害百姓,丧失了民⼼。

最后,建议刘邦东进,先占领秦国故地,然后可以和项⽻争夺天下了。

刘邦听了⾮常⾼兴,决定及时出兵。

公元前206年,刘邦采⽤韩信计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其不意占领了关中地区。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谋略。

公元前205年,刘邦兵败彭城(今中国东南部江苏徐州),韩信则⽕速派兵和刘邦在荥阳汇合,遏⽌项⽻的攻势。

刘邦与项⽻相持荥阳时,韩信在项⽻的侧翼发动了许多攻势。

在击魏时,先⽤疑兵佯渡临晋,主⼒则奔袭安⾢,最终俘获了魏王豹,平定河东郡。

随后韩信进攻代、赵。

韩信简介

韩信简介

韩信简介韩信(—前196年),汉朝初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

淮阴(今江苏淮安)人。

韩信是西汉开国名将,为西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却也因此引起刘邦猜忌,项羽自杀后,其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

韩信-职业生涯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平民出身的英雄,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位绝代的奇葩。

他是江苏淮阴人,由于家境贫寒,连一日三餐都很难维持,只得到处投靠亲友,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

有一次他在一位当亭长的好朋友家里做客,由于食量太大,亭长的太太对他冷言冷语,并且故意不供给三餐,韩信忍住饥饿,到河边钓鱼,又钓不到,便向河边的洗衣妇讨饭,其中有位老妇人,经常给他饭吃,并且鼓励他说:“大丈夫应当立志,不能成天依赖别人,好好努力吧!”韩信受到鼓励,决心努力上进,开创自己的前途。

韩信后来加入项梁军,项梁死后便成为项羽部下,曾经数次向项羽献策,但项羽没有采用。

汉王刘邦进入巴蜀时,韩信逃离楚营,投奔汉军。

韩信最初未被汉营重用,后来因为涉嫌犯军法被处斩,在行刑时,有十三人已被斩,临到韩信时,他见到夏侯婴,便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感到惊奇,释放了韩信,后来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任韩信为治粟都尉。

后来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终于拜韩信为大将。

楚汉战争开始后,前205年,刘邦在彭城惨败后,魏王魏豹附楚反汉,刘邦派韩信领兵攻魏,韩信突袭魏国都城安邑,擒魏豹。

随后韩信率军击败代国,汉营这时调走韩信旗下的精兵以拒楚军。

韩信继续进军,在井陉以少数兵力击败号称二十万人的赵军,擒赵王赵歇。

韩信派人出使燕国,成功游说燕王归附汉王。

后来韩信攻齐,齐向项羽请救兵,韩信在潍水击败齐王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龙且战死,韩信陆续平定齐地。

前203年,韩信自立为“假齐王”,刘邦最初不满,但从大局著想,仍封了韩信为齐王。

项羽派人游说韩信叛汉,蒯通也劝韩信脱离汉王自立,韩信以汉对他有恩而不接纳。

韩信个人简历

韩信个人简历

韩信个人简历国士无双的韩信,你对他的了解有多少?一起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韩信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韩信个人简历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却得不到任用。

不得已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后经萧何保举拜为大将军,而韩信也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

刘邦彭城之战失败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又平定了魏国。

随后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了赵国。

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

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汉五年,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

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萧何誉他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生平事迹一饭之恩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靠去别人家蹭饭度日,许多人都看不起他。

韩信天天到亭长家蹭饭,有一天亭长夫人没招待韩信,韩信一怒之下不再去。

后续:韩信被封为楚王后,召见亭长,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韩信葬母韩信母亲去世,他无钱葬母,却仍要努力寻求一块地势高且宽敞的坟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漂母进饭为了不被饿死,韩信去河边钓鱼,有一个老妇人看他很可怜就一连几十天给他饭。

有一天韩信对那位老妇人说:“吾必有以重报母”(《淮阴侯列传》),结果那个老妇人怒斥他,“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一番话说得韩信很惭愧。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在逆境中反败为胜往往是最能体现一个实力的时刻,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关于背水一战的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希望大家喜欢!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韩信背水一战_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韩信的简介:韩信(前226年-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军事家,文学家。

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

韩信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

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最后被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背水一战的典故: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

赵王歇和赵国统帅陈余,率领20万兵马,集结在井径口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韩信这次领兵前来,一路上打了许多胜仗。

他乘胜而来,其势不可挡。

但是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必定粮草不足,士兵不饱,战马也缺乏草料。

我们井陉地方的山路很窄,车马很难通过。

因此,我倒有个主意,可派三万兵从小路截断他的粮车。

你再把沟挖得深些,墙垒得高高的,固守营寨,不与他们交战。

这样一来,他们前不得战,后不得退,用不了十天,我们就可捉住韩信。

”李左虽然说得条条在理,可陈余是个书呆子,不听从他的意见,反而说:“我读过不少兵法。

兵法上说,兵力比敌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围敌人;兵力比敌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敌人对阵。

现在汉军号称几万人,其实不过几千人,况且远道而来,疲惫不堪。

我们的兵力超过汉军许多倍,难道还不能把他们消灭掉吗?如果今天避而不战,别人会讥笑我胆小。

”就这样,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正确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信 - 简介韩信(想象图)韩信,生年不详,年少时落魄于淮城内,垂钓于城外,至今淮城内还保存有胯下桥、钓鱼台遗迹以及乾隆南巡时为他留下御诗石碑。

始附项梁,继属项羽,屡次进言,不被采纳。

汉王元年(前206),弃楚投汉。

平定齐地后,自请为齐王,致刘邦疑忌。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韩信被封楚王。

汉高祖六年,被诬谋反,械缚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因无实据,被贬为侯。

十一年一月,被人告发与谋反的陈豨相勾结,为吕后、萧何诱杀于长乐宫。

[1]关于韩信其人有“胯下之辱”、“漂母进饭”、“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诸多典故。

韩信 - 平民时期一饭之恩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靠去别人家蹭饭度日,许多人都看不起他。

韩信天天到亭长家蹭饭,有一天亭长夫人没招待韩信,韩信一怒之下不再去。

[2]后续:韩信被封为楚王后,召见亭长,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3]韩信葬母韩信母亲去世,他无钱葬母,却仍要努力寻求一块地势高且宽敞的坟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4]漂母进饭为了不被饿死,韩信去河边钓鱼,有一个老妇人看他很可怜就一连几十天给他饭。

有一天韩信对那位老妇人说:“吾必有以重报母”(《淮阴侯列传》),结果那个老妇人怒斥他,“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一番话说得韩信很惭愧。

[2]后续:韩信被封为楚王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

[3]胯下之辱韩信虽形同乞丐,却随身总带着一把剑,在当时,男子佩剑是贵族身份的象征,韩信虽穷困潦倒却不肯丢下这把剑。

一次,以个屠夫一个杀猪少年拦住韩信挑衅道:“你虽长得高大,又喜欢佩刀带剑,其实骨子里不过是个胆小鬼。

你要是不怕死,就拔出你的剑把我杀了;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看着他,许久,最终从其胯下钻过。

[2]后续:韩信被封为楚王后,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3]韩信 - 投军项梁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二月,项梁、项羽统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江北上,进入东海郡。

项梁军渡江北上合并整编后,沿大泽北走高邮(今江苏高邮),进入淮阴(今江苏淮安),韩信成为项梁军的一名战士。

[5]从军以后,韩信几乎参加了项梁军的每一次战斗,攻占彭城击败秦嘉,援救东阿大败章邯,再战濮阳截断秦军。

韩信在实战中逐步成长。

濮阳战胜后,项梁滋生骄傲情绪,以为秦军大势已去,松懈怠惰中,被秘密集结的诸路秦军会师偷袭,定陶城下惨败,身死兵散。

韩信侥幸逃脱一死。

[5]韩信 - 转随项羽定陶之战后,楚怀王在彭城亲政,重新整编楚军。

韩信与众多溃散的将士一样,辗转回到了楚军当中,成为项羽的部下。

韩信多次尝试用自己的策划影响项羽,却得不到项羽赏识,“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秦二世三年八月,项羽任命秦降将司马欣为上将,驱使二十万新降秦军同行进攻关中,韩信以为不妥,项羽听不进去;汉元年十一月,联军行进到新安,新降的秦军出现不稳的动向,项羽与英布和蒲将军密谋坑杀秦军,韩信劝谏,项羽不听;汉元年一月,项羽进入咸阳以后,一心衣锦还乡东归,不愿意以关中为本支配天下,韩信进言,也不为所用。

[5]韩信 - 追随刘邦早期未受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刘邦。

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6]萧何月下追韩信《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十分赏识他。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

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

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

”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

后萧何归来解释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萧何说:“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

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史记·淮阴侯列传》)[6]登台拜将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

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

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6]韩信 - 楚汉战争重要战役汉元年(前206年)八月,楚汉战争爆发。

楚汉战争中韩信打过无数著名战役,比如:暗渡陈仓(出陈仓定三秦之战),京索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等。

[7]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又名“阁道”、“复道”、“栈阁”。

古代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

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

尔后,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6]井陉之战井陉之战[8] 公元前204年,韩信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一带指挥了对赵军的一次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

在这次战役中,韩信以不到3万的劣势兵力,背水列阵,奇袭赵营,一举歼灭号称20万的赵军,阵斩赵军主将陈余,活捉赵王歇,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

[8]参见词条:井陉之战垓下之战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

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

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

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

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

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

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致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

项羽见大势已去,乘夜率800骑突围南逃。

刘邦遣灌婴率5000骑兵追击。

项羽迷路,被汉军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苏皖界上的乌江镇)兵败自刎。

[9]参见词条:垓下之战韩信 - 自立齐王前204年,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齐国结盟,齐王田广答应,留下郦食其加以款待。

此前韩信已奉刘邦命攻齐,在得知郦食其成功说服齐国以后,原本打算退军,但蒯通以刘邦并未发诏退军为由,说服韩信不要把功劳让给郦食其,韩信听从,攻击未作防备的齐国。

田广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烹杀郦食其。

韩信击败齐军,田广引兵向东撤退,并向项羽求援。

韩信在潍水以水计击败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龙且战死,韩信陆续平定齐地。

前203年,韩信以齐地未稳为由,自请为假齐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

当时刘邦正受困于楚军的包围下,不得不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谏,封韩信为齐王。

[10]韩信 - 降为淮阴侯项羽死后,刘邦迅速夺取韩信的兵权,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封韩信为楚王,移都下邳。

韩信的逃亡部将钟离昧素与韩信交好,韩信便将其收留藏匿。

刘邦得知钟离眛逃到楚国后,要求韩信追捕,韩信则派兵保护钟离眛的出入。

前201年,有人告发楚王谋反,汉高祖刘邦采用陈平计策,以出游为由偷袭韩信。

韩信有意发兵抵抗,自陈无罪,但又怕事情闹大,钟离眛则自刎。

韩信带着人头于陈(今河南淮阳)向刘邦说明原委,刘邦令人将其擒拿,韩信大喊“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后来刘邦赦免韩信,韩信被降为淮阴侯。

[10]韩信 - 韩信之死韩信知刘邦害怕自己的才能,常称病不出,长期怨恨不满。

当陈豨升官至钜鹿,临走前,韩信与陈豨约定,陈豨若起兵造反,韩信将助一臂之力。

汉高祖十年,陈豨果真反叛,韩信便与家臣密谋从内部袭击吕后、太子等人,但遭亲人告密而走漏风声。

吕后与萧何密谋,伪报陈豨已死,引韩信前来祝贺;韩信被束缚后,被具五刑后打死于长乐宫钟室,并诛连三族。

[10]韩信自立齐王时,蒯通认为刘邦日后必对韩信不利,多次耸恿韩信把握时机,脱离汉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势。

而韩信自认为劳苦功高,“汉终不夺我齐”;蒯通则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相劝。

但韩信始终抱着“汉终不负我”的幻想,而不忍叛汉。

[10]韩信 - 兵书兵法韩信在降为淮阴侯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

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3]韩信 - 人物评价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6]司马迁对此评价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

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唐)刘禹锡: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

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韩信庙》)(宋)司马光:“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四(宋)苏轼:“(韩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元)杨维桢:“韩信登坛之日,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此三秦还定之谋所以卒定韩信之手也。

”(明)唐顺之:“孔明之初见昭烈论三国,亦不能过。

予故曰:淮阴者非特将略也。

(明)王世贞:“淮阴之初说高帝也,高密(邓禹)之初说光武也,武乡(诸葛亮)之初说昭烈也,若悬券而责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谓才也已矣!”(明)董份:“观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谋而已也,所以谓之“人杰”(明)李贽:“信与沛公初见,凡说项羽处,字字拿着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