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故事韩信之死
史记韩信的文言文翻译

淮阴侯韩信者,楚之壮士也。
少孤贫,不得志于时。
虽家贫,好读书,喜骑射。
及壮,乃聚徒数百,自称壮士,以豪杰自居。
初,韩信从项羽,项羽以韩信材器过人,任为郎中。
韩信虽为郎中,常心疑项羽,谓其人不足以共成大事。
及项羽败,韩信遂亡去,北走燕、赵之地。
燕、赵二国闻韩信之名,皆欲迎而用之。
时赵王赵胜,勇猛有智略,闻韩信至,大喜,立以为将。
韩信至赵,尽散家财,以结交士卒,士卒皆愿为韩信死。
韩信乃设奇计,诱敌深入,一战而破赵军,遂取赵地。
其后,韩信又破齐,齐王田广降之。
齐人闻韩信将至,皆惧,相与谋曰:“吾闻韩信善用兵,今来必破吾国。
吾等当束手就擒,不如杀之,以绝后患。
”于是,齐人遂共杀田广,而立田横为齐王。
韩信闻齐王田横杀田广,乃引兵东下,欲取齐地。
齐人闻之,大惊,乃共立田横为齐王,以拒韩信。
韩信至齐,与田横战于城下,韩信兵少,不能取胜。
田横乘胜,追至韩信军中,韩信惧,欲逃去。
田横谓韩信曰:“吾闻将军有勇有智,今何惧我?将军若能从我,吾当以国相让。
”韩信犹豫未决。
时,汉王刘邦闻韩信之败,大怒,欲发兵击齐。
张良、陈平谏曰:“齐地广大,韩信久居其地,齐人已服。
今若击之,必生内乱。
不如暂且罢兵,待其自解。
”刘邦从之。
韩信闻汉王罢兵,乃与田横讲和,约共守齐地。
田横许之,遂罢兵。
未几,汉王刘邦起兵击楚,韩信亦率齐兵从之。
刘邦既定三秦,遂东击楚。
韩信为前锋,所向披靡,楚兵望风而逃。
刘邦大喜,封韩信为齐王,以镇齐地。
韩信既封,益骄,多所犯。
汉王刘邦闻之,欲废韩信,以吕后为齐王。
吕后谏曰:“韩信虽有罪,然其功亦大,不宜轻废。
”刘邦不听,遂废韩信为淮阴侯。
淮阴侯既废,居长安,日夜思报汉王之仇。
一日,汉王刘邦召韩信议事,韩信入见,刘邦曰:“卿何故废我为淮阴侯?”韩信顿首谢罪。
刘邦曰:“卿既知罪,宜速去,勿留长安。
”韩信谢恩而出。
韩信归家,密谋反汉。
一日,韩信召壮士十人,共谋大事。
壮士皆应,曰:“愿随将军。
”韩信遂起兵反汉。
汉王刘邦闻韩信反,大惊,遂发兵讨之。
史记中的故事韩信之死

史记中的故事韩信之死《史记》这部书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
那你知道史记中的故事韩信之死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中的故事韩信之死,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中的故事韩信之死汉十年,韩信命令部将王黄等人游说、陷害汉朝的代国国相陈豨,迫使陈豨反叛。
次年的春天,韩信又伙同匈奴骑兵屯驻参合,抗拒汉军,为了对抗汉朝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
于是,汉朝派遣柴去攻打他们。
柴到达预定地区,先是写信给韩信,信中说:“当今陛下宽厚仁慈,诸侯之中即使有反叛、逃亡的,只要他们改邪归正,再度归附,陛下还是会恢复他们原来的职位与称号的,不会加以诛杀,这您是知道的。
如今,您因为战败才逃亡到匈奴,这不是大罪,希望您赶快自觉地前来归附!”韩信则回书说:“陛下把我从一介平民提拔成一国之主,这是我的荣幸。
当初,荥阳战役,我不能英勇就义,被项羽俘虏,这是我的第一条罪过。
后来,匈奴围攻马邑,我不能固守,弃城投敌,这是我的第二条罪过。
现在,我反而为敌寇带兵,准备与您决死一战,这是我的第三条罪过。
从前,文种与范蠡没有任何罪过,竟然免不了一死一逃;如今,我对天子犯有三条罪过,却想要苟活于人世,我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我逃避在荒山野谷之间,日夜向蛮夷乞讨过活。
我想回家的心情,就好比瘫痪的人想要站起身,失明的人想要复明一样迫切。
但是,形势是不容许我这样做的。
”于是,双方交战。
结果,柴将参合的匈奴军队击败,并且杀死了韩信。
韩王的后裔韩信进入匈奴地区的时候,他的太子与他一同前往。
一行人到达了颓当城以后,韩信的王后又为他生下了一个王子,韩信便给他取名为韩颓当。
不久,太子的妻子也生下了一个男婴,韩信为他取名叫韩婴。
到了汉文帝十四年,韩颓当与韩婴率领他们的部属投降了汉朝。
汉文帝封韩颓当为弓高侯、韩婴为襄城侯。
吴、楚等七国之乱的时候,弓高侯参加了朝廷的平乱之战,由于奋勇杀敌,战功高过其他将领而受到了奖赏。
后来他的侯位传给了儿子直到孙子。
但是,由于他的孙子没有后代,爵位从此就失去了。
韩信在史记中的故事

韩信在史记中的故事韩信是汉初名将,为西汉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你知道韩信在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韩信在史记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韩信在史记中的故事:项羽三杀韩信韩信跟楚霸王打赌赢了之后,楚霸王的军师范增对楚霸王说:“韩信这个人,要么就重用,要么就杀掉,可不能让他跑到刘邦那块去。
”楚霸王眼里没得韩信,还是不肯重用他呀,韩信不得志,就偷偷跑了,想去投奔刘邦。
范增听说韩信跑了,就劝楚霸王赶紧去追。
楚霸王还不想去。
范增说:“这人是你的死对头,在这块不把他杀掉,将来要杀就难了。
”楚霸王被范增说动了心,就带了兵马追杀韩信。
韩信跑着跑着,看看楚霸上已追到跟前,就停下,顶着上风撒尿。
风一吹,撒的尿,全洒在白己的脸上、身上。
楚霸王看到了,又好笑又好气:“这人好呆,顶着风撒尿,撒在自己身上还不知道,杀他何用?白白污了自己的宝剑不说,还坏了自己的英名,还是不杀好!”韩信在史记中的故事:项羽和韩信打赌当年,霸王领兵到了江苏六合县东南一带,见天快晚了,就下令安营扎寨。
那时,韩信还在霸王手下当将官。
夜里,霸王和众饮酒作乐,吃得高兴了,便对韩信讲:“别人说你有能耐,我要和你打个赌,怎样?”韩信打了一躬说:“不知大王以何赌输赢啊?”霸王说:“我们两人,一个在东边山洼里筑一座城,用来挡山外的敌兵;一个在孙赵和金塘营之间掘四十九口井,让军民都有水吃,两样都要在今晚完成,晓星一出为准,你敢吗?”韩信心想:“造城是地面上的事,一点不马虎不得;挖井是地下的事,深浅可以讨巧。
”心里想挖井。
霸王又问:“你是造城还是打井?”韩信说:“我们做两个阉子,抓阉作数。
”霸王拣一个,上面是造城。
韩信说:“大王抓的是造城,那个当然是打井了,大王就造城吧。
”其实,两个阉都写着“造城”,霸王大老粗,不知道中计哎。
这样嘛,就各领一千兵动工了。
韩信带兵到了金塘营,他把兵先分成一班班地去挖井,自己坐在祠堂里饮酒。
霸王怕输,亲自到场地催工。
史记主要人物及故1

史记主要人物及故事《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主要人物及故事如下:1.韩信受胯下之辱韩信是汉初著名军事家,曾被封为淮阴侯。
年轻时,他喜欢佩刀,一日,他在街上行走时,被一屠夫挡住去路,屠夫对韩信说:“你若不怕死,就刺我一剑;你若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听后,竟真的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
2.赵括纸上谈兵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年少轻狂,曾“指目而语”,“言必称希腊用兵之道”。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赵括率领四十万赵军与秦军对峙,战争初期赵军稍占上风,秦军因兵力处于劣势而暂时撤退。
赵括以为秦军退却,便令赵军全线出击,秦军立即实施包抄,将赵军截为两段,赵军粮道被断,赵括只好率少数亲兵突围。
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秦军射死,赵军全线崩溃,四十万赵军被俘后被秦军坑杀。
赵括的轻敌和自以为是,使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3.伍子胥过昭关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画家。
因受楚平王陷害,父兄被楚王所杀,伍子胥逃到吴国,受到吴王阖庐重用。
后与孙武辅佐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
因伍子胥的劝谏吴王阖庐拒绝称霸而称王。
吴国攻越国时,越国派使臣向吴国求和。
吴王准备答应,遭到伍子胥的反对。
吴王很生气,赐给伍子胥属镂之剑令其自杀。
伍子胥自杀前说:“请用此剑将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以便观看越国军队攻入都城的道路。
”不久后,吴国被越国所灭。
4.荆轲刺秦王荆轲是战国时期著名刺客,“图穷匕见”的故事就与他有关。
燕国太子丹曾在秦国做人质,逃归燕国后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荆轲献上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时行刺失败被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是荆轲在告别太子丹时所吟唱的。
荆轲的壮志、勇敢和不畏强暴的精神成为历代人民的楷模。
这些故事只是《史记》中众多人物和故事的一部分,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记录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发展历程,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淮阴候列传

— 韩信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 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 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 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 以乡利倍义乎?”
— 韩信
•
怒绝亭长 漂母饭信 胯下受辱
早年落魄
点拨深化
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的“太 史公曰”中,表面上批评韩信“谋畔 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其实在 叙事中费尽心思,用尽曲笔,惋叹之 意深蕴其中。仔细阅读后谓淮阴 之愚,必不至此也。”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 夷其宗族 ,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读此数语,韩信 心迹,刘季吕雉手段昭然若揭矣。”
(自尊) (知恩图报 自信 有抱负)
(忍辱负重)
史官论赞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 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 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 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 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 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 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史记·淮阴侯列传》赏析
•
设问研习
思考:本文节选了哪些内容? 1.早年落魄 2.井陉之战 3.韩信之死 4.史官论赞
合作究疑
1.作者在井陉之战中详写了哪些内容? 略写了哪些内容?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2.井陉之战写得非常生动,波澜起伏。 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最传神,为什么?
“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 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 并天下,皆信力也。”
—李笠《史记订补》
评价巩固
历史上韩信怎么死的

历史上韩信怎么死的韩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汉朝刘邦的重要将领。
他以其独特的才智、勇气和战略智慧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军事奇才,对于刘邦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韩信的一生并不如意,他最终遭受了曲折的命运,以悲剧收场。
那么,历史上韩信究竟是以何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呢?韩信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是在汉朝的初期,当时中国分裂成了诸多割据的小国,其中刘邦和项羽是最为杰出的代表。
韩信早年仕进项羽的麾下,几经波折,最终进入了刘邦的军队,成为了他的重要将领。
在刘邦的带领下,韩信参与了几场重要的战役,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的一系列胜利战绩为刘邦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韩信与刘邦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一方面,韩信功高盖主,得到了大量的赏赐和封爵,引起了其他将领的不满。
另一方面,刘邦开始怀疑韩信对自己忠诚的程度,担心他可能会夺取自己的皇位。
这些因素导致了两人关系的逐渐疏远。
最终,韩信在刘邦即位后的一次宴会上遭到了陷害。
当时,刘邦秘谋与韩信见面,但韩信却怀疑刘邦会对自己不利,因此提出了一些无理要求,试图逃避这次见面。
然而,刘邦并没有中止这次见面的计划,而是派人把韩信送去了一个宴会的地址。
韩信被迫前往宴会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陷阱。
他做出了让步,表示愿意去受盘问,但要求见到刘邦。
然而,刘邦拒绝了他的这个要求,这进一步加重了韩信的心理压力。
最终,韩信在无法见到刘邦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
根据历史记载,韩信在接到了刘邦的邀请之后,坐在宴会的主位上,开始喝酒。
此时,他已经心存忧虑,对未来充满了悲观的态度。
他一边喝酒一边回忆过去的荣誉和战功,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就在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韩信突然拔剑自刎,以死来表达自己的决绝和怨愤。
韩信的自杀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一种时代的悲剧。
他作为一个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遭受了背叛和迫害,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
历史上的韩信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韩信是怎么死的?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
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
汉高祖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韩信还是平民时,既当不了官,也无法经商过活,经常寄食于他人,为众人所厌。
后来加入了项梁的起义军。
前208年项梁死后便成为项羽部下,曾经数次向项羽献策,但项羽没有采用。
韩信在项军内仅任炊事兵与守门官,认为没有前途,于是在前206年,汉王刘邦进入巴蜀时,韩信逃离楚营,投奔汉王刘邦。
韩信最初未被汉营重用,后来因为涉嫌犯军法被处斩,在行刑时已有十三人被斩,临到韩信时,他见到夏侯婴,便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感到惊奇,释放了韩信,后来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任韩信为治粟都尉,但韩信并不满足于这个职位。
韩信与萧何数次谈话,萧何对他有深刻的印象。
到达南郑一段时间,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向刘邦推荐自己,却没有音讯,感到不受重用,于是离开汉营,准备另投明主。
萧何闻讯,认为韩信这样的将才不能轻易流失,于是萧何不及通知刘邦便策马于月下追韩信,终于劝得韩信留下。
起初,刘邦听说萧何逃出,十分惊恐,后来听说他是为了追韩信,于是问他:“这么多人逃回东方,你都不追,为何为了韩信?”萧何于是推荐韩信给他,认为韩信是一个无人能及的人才(“国士无双”)。
刘邦接纳萧何的建议,模仿古代筑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即汉军的总司令。
拜将后,韩信立刻向刘邦剖析天下大势,并向刘邦提出其分析和战略。
刘邦同意,并依照韩信的计划作出部署项羽分封诸侯后不足一年,齐国已经发生内乱,项羽于是亲率楚军北上平乱。
此时,刘邦出兵进攻关中,由韩信领军暗渡陈仓,突袭雍王章邯,汉军大胜,很快便攻占咸阳,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投降,关中大部份平定。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篇一:浅谈对《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形象的看法浅谈对《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形象的看法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
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遭到汉高祖刘邦的疑忌,最后以谋反罪处死。
去年新拍的电视剧《楚汉传奇》一度成为银屏大热,我也经人推荐看了这部电视剧,并且很快喜欢上了由段奕宏饰演的韩信形象。
本文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为本,尝试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辉煌与灭亡的原因。
读《淮阴侯列传》,韩信此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孤高自傲:“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就是说韩信少年时经常到一个亭长家蹭饭吃,亭长老婆讨厌他,变着法子不给他饭吃,他一气之下竟跟亭长断绝了关系。
可见韩信自尊且自负,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冷言冷语。
那么为什么韩信在少年会有这样的性格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1、韩信没落贵族的身份。
文中说韩信好带刀剑,后面又说:“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那时候只有有贵族身份的人才有资格佩戴剑,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韩信很可能是个没落贵族,而空有身份而无家底,空有才能却无人赏识令他性格较为极端,他不愿蝇营狗苟地活在这个世界上;2、韩信从小家贫为大多数人歧视,加上常常寄人篱下造就了他强烈的自尊心。
而后来他“亡楚归汉”和“萧何夜下追韩信”亦由此性格导致。
虽然韩信性格孤傲,但他却能在关键时刻隐忍。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中的故事韩信之死
《史记》这部书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
那你知道史记中的故事韩信之死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史记中的故事韩信之死,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中的故事韩信之死汉十年,韩信命令部将王黄等人游说、陷害汉朝的代国国相陈豨,迫使陈豨反叛。
次年的春天,韩信又伙同匈奴骑兵屯驻参合,抗拒汉军,为了对抗汉朝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
于是,汉朝派遣柴去攻打他们。
柴到达预定地区,先是写信给韩信,信中说:“当今陛下宽厚仁慈,诸侯之中即使有反叛、逃亡的,只要他们改邪归正,再度归附,陛下还是会恢复他们原来的职位与称号的,不会加以诛杀,这您是知道的。
如今,您因为战败才逃亡到匈奴,这不是大罪,希望您赶快自觉地前来归附!”
韩信则回书说:“陛下把我从一介平民提拔成一国之主,这是我的荣幸。
当初,荥阳战役,我不能英勇就义,被项羽俘虏,这是我的第一条罪过。
后来,匈奴围攻马邑,我不能固守,弃城投敌,这是我的第二条罪过。
现在,我反而为敌寇带兵,准备与您决死一战,这是我的第三条罪过。
从前,文种与范蠡没有任何罪过,竟然免不了一死一逃;如今,我对天子犯有三条罪过,却想要苟活于人世,我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我逃避在荒山野谷之间,日夜向蛮夷乞讨过活。
我想
回家的心情,就好比瘫痪的人想要站起身,失明的人想要复明一样迫切。
但是,形势是不容许我这样做的。
”于是,双方交战。
结果,柴将参合的匈奴军队击败,并且杀死了韩信。
韩王的后裔韩信进入匈奴地区的时候,他的太子与他一同前往。
一行人到达了颓当城以后,韩信的王后又为他生下了一个王子,韩信便给他取名为韩颓当。
不久,太子的妻子也生下了一个男婴,韩信为他取名叫韩婴。
到了汉文帝十四年,韩颓当与韩婴率领他们的部属投降了汉朝。
汉文帝封韩颓当为弓高侯、韩婴为襄城侯。
吴、楚等七国之乱的时候,弓高侯参加了朝廷的平乱之战,由于奋勇杀敌,战功高过其他将领而受到了奖赏。
后来他的侯位传给了儿子直到孙子。
但是,由于他的孙子没有后代,爵位从此就失去了。
韩婴的侯位也传到了他的孙子,但是,由于他的孙子犯了不敬的罪,爵位被免去。
韩嫣,是韩颓当的庶孙,他得到汉武帝的崇信,声名和财富扬显天下。
他的弟弟韩说,曾经两次被封为侯,多次获得的称号,死的时候是案道侯的爵位。
他的儿子继位,一年多以后,因为犯法而被处死。
又过了一年多,韩说的孙子韩曾被封为龙雒侯,接续了韩说的爵位,主持列祖列宗的祭祀,算是叛臣里,后裔最为幸运的一家了!
韩信人物简介韩信(?~前196) ,秦汉之际名将。
淮阴人,出身在贫苦人家,没有被人称颂的德行,不能靠推选得到一官半职,经商做买卖也不会。
早年,他身无长计,又不会谋生,常常吃别人家的闲饭,大多数人都厌恶他。
当时,淮阴县有些以杀猪为生的屠户,其中
有个青年很鄙视他,侮辱韩信道:“你只是看上去身材魁梧,平常又喜欢佩刀带剑,其实却是个像老鼠一样胆小的人。
”接着还得寸进尺,当众羞辱他说:“如果你韩信真的有胆量,就拿刀来刺我;如果承认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打量了那青年一会儿,决定忍一时之辱,便俯下身子,匍匐在地,真的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市井之人都嘲笑他,认为他太过懦弱。
后来,项梁起义,渡过淮河北上。
韩信去投奔他,留在项梁部下,却一直没能有所作为。
项梁失败后,韩信便归属项羽,担任郎中一职。
韩信为了能得到重用,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项羽都弃之不用。
汉王刘邦进入蜀中,韩信见在楚军中不能施展抱负,便逃离楚军归顺了刘邦,做了个小官,主要负责接待宾客,依旧默默无闻。
丞相萧何曾多次与韩信谈话,他觉得此人非同凡响,答应向刘邦推荐他,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韩信依然没被重用。
韩信想萧何等人肯定已经多次向刘邦举荐过他,看来刘邦无意重用自己,留在这里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就逃跑了。
萧何得知韩信也逃走了,等不及和刘邦说一声,就亲自去追赶他了。
别人不明就里,便向刘邦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刘邦震怒,茫然若失。
没想到一两天后,刘邦又看见萧何前来拜见。
他又生气又好笑,骂萧何道:“你怎么逃跑了呢?”萧何说:“我哪里敢逃跑哇,只是去追赶韩信了。
”刘邦又问道:“你为什么单单去追韩信呢?”萧何说:“千军易得,良将难求。
韩信就是那种天下无双的杰出人才。
如果大王您只想在汉中称王,自然没有韩信的用武之地;但是如果您想一统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人能与您
共图大业了。
”刘邦道:“那让他担任大怎么样呢?”萧何说:“太好了,为了表示要诚心重用,授给他官职,应选在良辰吉日,举行完备的授职仪式,这样才行啊。
”刘邦答应按萧何说的做。
大的授职仪式结束后,刘邦就座,对韩信道:“丞相多次向我称赞您的才能,对于现在的形势,不知您有何指教啊?”一番谦让之后,韩信将自己心中的韬略娓娓道来。
刘邦大喜过望,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马上就行动起来,按照韩信的计策,给众将领分派任务。
他让萧何留下收取巴、蜀两郡的租税,以便为军队提供粮草。
之后,韩信取得一系列胜利,为刘邦夺得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为了巩固新兴的西汉政权,便开始了逐一剪灭异姓王的斗争。
韩信逐渐被排挤,最后被降为只有虚名的淮阴侯。
公元前197年,阳夏侯举兵谋反,自立为王。
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
当时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
谁知,韩信手下的人上书告发,说韩信是同谋。
汉高祖皇后吕雉一听事关重大,便急忙秘密召见丞相萧何,商量对策,后将韩信诱杀于宫内,并灭其三族。
韩信、萧何、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汉朝的建立离不开他们的功勋。
刘邦曾说: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