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厂是为了确保城市污水排放的环境安全而建立的设施。
它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使污水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1. 初次处理首先,污水进入初次处理系统。
在该系统中,污水流经格栅,去除其中的大颗粒杂物,如树枝和塑料袋等。
然后,污水进入沉砂池,通过重力沉淀去除其中的沙子和砂粒。
接下来,污水进入剩余污泥处理系统。
2. 次生沉淀在次生沉淀系统中,污水经过细微格栅进行进一步的固体物质去除。
然后,污水进入次生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去除其中的悬浮物质。
这些悬浮物质往往包括有机物、油脂和微生物等。
3. 水质调节在水质调节系统中,经过次生沉淀的污水进行中和处理。
这是为了调节污水中的pH值,使其适合后续工艺处理。
调节过后的污水进入接触氧化池。
4. 好氧生物处理接触氧化池是一种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其中会引入高浓度的氧气。
在该系统中,通过高浓度氧气的供给,促使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活动,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同样,有机物质也会在氧化反应中被分解,进一步减少有机负荷。
经过接触氧化池处理的污水,具有较低的氨氮和有机物质含量。
5. 好氧沉淀污水经过好氧生物处理后,进入好氧沉淀池。
在这个池子里,通过重力沉淀,去除其中的胶质物质和悬浮固体。
6. 溶解氧供应为了继续促进生物降解和降解有机物质,处理过的污水需要接受溶解氧供应系统的处理。
通过引入适量的溶解氧,进一步刺激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代谢。
7. 尾水处理经过以上的工艺处理,污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已经得到去除。
最后,污水进入尾水处理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采用进一步的过滤、消毒和氧化等工艺,进一步提高污水的排放质量,以满足相关的排放标准。
总结起来,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初次处理、次生沉淀、水质调节、好氧生物处理、好氧沉淀、溶解氧供应和尾水处理等环节。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艺流程,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得到符合排放标准的尾水。
污水处理厂工艺操作流程

污水处理厂工艺操作流程污水处理是保障环境卫生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
污水处理厂是对生活污水等进行处理的设施,其中的工艺操作流程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操作流程。
一、预处理污水处理厂的第一道工艺是预处理,主要是过滤和除砂。
通过网格栅和除砂池等设备,将污水中的较大杂物和沙土等固体物质去除,以减轻后续工艺的负荷。
二、初沉池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进入初沉池,在初沉池中,污水中的悬浮固体通过重力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清水则上升到水面。
这样可以将一部分污泥分离出去,净化水质。
三、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厂的核心工艺之一,通过生物反应器等设备,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成无机物质和气体。
在这一过程中,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污染物质。
四、二沉池经过生物处理的污水进入二沉池,通过再次沉降,将生物反应器中残存的污泥和悬浮物质分离出来,达到进一步去除杂质的目的。
五、消毒处理经过前面的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已经大部分去除,但仍可能残留有部分病原菌和细菌。
因此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气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以确保出水符合排放标准。
六、除磷除氮除磷和除氮是对污水中的磷和氮等营养物质进行去除的工艺。
这些物质虽然浓度较低,但如果排放到水体中会引发水质污染,因此必须加以处理。
七、滤池过滤最后,经过前面的工艺处理后,污水仍会含有一些微小颗粒和微生物。
通过滤池过滤等工艺,将残留的杂质进一步去除,得到清澈透明的水质,最终达到符合排放标准的目的。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操作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才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保障环境卫生和人类健康。
工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是指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保护水环境的工艺流程。
通常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后处理等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沉淀杂质。
通常包括格栅过滤和沉砂池,通过物理方法将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沉淀物去除,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影响。
接下来是初级处理阶段,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悬浮物和大颗粒污染物。
其中包括沉淀池、气浮池等设备,通过混凝、絮凝、沉淀等工艺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去除。
然后是中级处理阶段,主要是通过生物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方式,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活性污泥去除有机物,减少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最后是后处理阶段,主要是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和除臭处理,确保最终排放的污水符合环保标准。
包括氯气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方法,去除残留的病原体和异味物质。
工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污水特性、处理设备选择、运行成本等。
合理设计和运行工艺流程,能有
效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实现污水零排放的目标。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1.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是对污水进行物理处理,以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悬浮固体,如砂、石、油脂等。
该步骤的主要工艺包括格栅、砂沉床和油脂分离器。
首先,污水经过格栅,去除较大颗粒物质;然后,进入砂沉床进行沉淀,去除较大的悬浮固体;最后,通过油脂分离器去除水中的油脂。
2.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以达到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氮磷的目的。
生物处理通常分为好氧和厌氧处理两个阶段。
好氧处理是通过通入氧气来供给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在此过程中,微生物将有机物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好氧处理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或固定床法。
活性污泥法是将含有微生物的混合液与进入系统的氧气充分接触,微生物将有机物质降解,然后通过沉降装置将微生物与处理水分离。
固定床法是将含有微生物的载体(如滤料、填料等)沉积在固定床中,水通过载体和微生物层,微生物将有机物质降解,然后通过沉降装置将水和微生物分离。
厌氧处理是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微生物处理,厌氧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有机物质中的硫化物、氮和磷。
常用的厌氧处理方法有厌氧消化池和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消化池通过厌氧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并去除硫化物;厌氧生物滤池则通过微生物将有机物质降解,并去除硫化物、氮和磷。
3.终级处理:终级处理主要是对生物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和除臭,以使水达到排放标准。
常见的终级处理方法有紫外线消毒、氯化消毒和活性炭吸附除臭。
紫外线消毒是通过紫外线辐射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达到消毒的目的。
氯化消毒是在污水中加入氯化物或氯,杀灭污水中的微生物。
活性炭吸附除臭是利用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附,进而达到除臭的效果。
以上是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工艺流程,通过初级处理、生物处理和终级处理三个步骤的有序进行,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并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标。
工业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工业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工业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工业污水处理厂是用来处理工业废水的设施,其工艺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等步骤。
预处理阶段包括格栅过滤和沉淀,用来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沉淀物。
格栅过滤是通过格栅设备将工业废水中的固体杂质拦截下来,沉淀池则是利用重力沉降的原理去除悬浮物和浮沫。
初级处理阶段一般采用沉淀池和流速调控池,通过混凝、沉淀和气浮等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和有机物。
生化处理阶段是通过生物反应器来进行有机物和氮、磷的处理,主要有接触氧化池、生物滤池和活性污泥法等。
在生化反应器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
深度处理阶段一般采用二级沉淀池、深度过滤等设备,用于去除余氯、余氨等有害物质,提高出水的水质。
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系统工程,通过各个处理步骤的有机结合和协同作用,使得废水得以有效处理,达到排放标准,保护环境。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1.预处理:首先,将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原污水通过格栅机进行过滤,将大颗粒的固体废物、树叶和其他漂浮物从污水中去除,以防止后续处理设备的堵塞。
接下来,污水进入砂沉淀池,在此处沉淀悬浮物,如沙粒、泥沙等。
随后,污水进入油脂陷阱,分离出污水中的油脂。
2.一级处理:污水通过引流设备进入调流池或沉淀池。
在这里,污水经过静置,使悬浮物沉淀至池底。
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使用气浮等技术来帮助去除更细小的悬浮物。
污水然后进入粗格栅机,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废物。
接下来,污水经过进一步沉淀,在以不同速度运转的池中,使沉积物以不同速度沉淀,分离出不同密度的固体颗粒。
3.二级处理:一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处理单元,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常见的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膜法和驻留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来净化污水。
在反应池中,微生物附着在颗粒状载体上,并在污水中降解有机物。
此后,污水经过二次沉淀,以去除污泥颗粒。
在固定膜法中,使用膜过滤器将均匀分布的微生物保留在膜上,并用清洗水冲洗以去除附着在膜上的污泥颗粒。
驻留法则通过将微生物培养在填料上,并使污水在填料上停留一段时间以进行降解。
4.残余污泥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是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的。
通常,污泥会先经过机械脱水,以减少含水量。
然后,污泥会被送往沉淀池或污泥浓缩池进行进一步处理。
在这些设备中,污泥的水分被进一步去除,确保污泥成为一个固体物质。
最后,经过过滤、压榨和干化等步骤,将污泥转化为固体废物,可以通过焚烧、填埋或用作肥料等方式进行处理。
以上是污水处理厂的典型工艺流程,不同的污水处理厂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为保证处理质量,整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并监测各项参数,以确保污水最终可以达到环保标准后排放。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1. 污水进水:污水通过管道或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
2. 预处理:污水进入预处理单元,通过格栅去除大颗粒杂
质(如纸张、塑料袋等),然后通过沉淀池去除悬浮物和
沉淀物,并进行调节pH值和温度。
3. 一级处理:进入一级处理单元,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如活性污泥法或好氧/厌氧工艺。
这些方法利用微生物降解
有机物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微生物体和气体。
同时还可以进行生物滤池和生物氧化池等处理。
4. 二级处理:对一级处理产生的污泥进行进一步处理,如
通过沉淀池、压滤机等方法去除污泥中的水分,降低污泥
体积。
5. 三级处理:采用化学处理等方法,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
常见的方法包括硝化和脱氮、磷酸盐沉淀等。
6. 消毒处理: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照射、氯气消毒、臭氧消毒等,以杀死其中的病原体和有害微生物。
7. 出水处理:处理后的水经过深度过滤、氯化等进一步处理,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
8. 污泥处理:经过压滤等方法去除污泥中的水分,然后将污泥经过焚烧、填埋或厌氧发酵处理。
9. 除臭处理: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味进行除臭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空气净化等。
10. 监测和控制: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工艺运行正常,并根据情况进行调节和改进。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1.前处理:污水处理厂首先对进水进行初步的物理处理。
这包括去除大颗粒的物质,如石块、木杂物和沙粒,通常通过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设备来实现。
2.沉淀:接下来,污水被引入一个沉淀池或混凝池中,使悬浮的固体颗粒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
3.混凝:在混凝池中,混凝剂(如铁盐、聚合物等)被加入到污水中。
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发生反应,使其聚集成较大的团簇,从而便于沉降。
4.絮凝:聚集成团的悬浮物质经过混凝后,经过结合剂的加入,形成絮状物质。
这些絮凝物质通过搅拌和沉淀的过程,与污水中的悬浮物质结合,使其更容易沉淀。
5.沉淀池:污水继续进入一个大型的沉淀池,以促使固体颗粒和絮凝物沉降到池底。
沉降后的固体物质被称为污泥。
6.污泥处理:沉淀池底部的污泥通常由污泥刮板机收集,并通过泵或螺旋机械输送到污泥处理设备。
污泥处理的方法通常包括脱水、消化和焚烧等。
7.生物处理:将污水从沉淀池引入生物处理池,其中含有大量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质进行代谢,将有机物质转化成无机物质。
生物处理过程分为好氧和厌氧两种方式,好氧过程需要供氧条件,而厌氧过程则无需供氧。
8.二次沉淀:生物处理后,水中的生物胶体和细菌被大量产生的污泥吸附,污泥与水分离。
水通过二次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得污泥沉淀到池底,清水上层。
9.余氯消毒:为了确保处理后的水质得到彻底的消毒,经过二次沉淀的水将被引入消毒池进行残余氯消毒。
氯化物或者次氯酸钠等消毒剂被加入到水中,灭杀残留的微生物。
10.滤料过滤:消毒后的水通过滤料层过滤,去除细小的悬浮物质,以确保出水质量达到排放标准。
11.出水:经过以上处理步骤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被去除,得到的清洁水被排放到环境中或者回用。
总结: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是由多个步骤组成的,包括前处理、沉淀、混凝、絮凝、沉淀池、污泥处理、生物处理、二次沉淀、余氯消毒、滤料过滤和出水等。
这些步骤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O工艺——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
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 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
为H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主要工艺特点
1. 缺氧池在前,污水中的有机碳被反硝化菌所
利用,可减轻其后好氧池的有机负荷,反硝
化反应产生的减度可以补偿好氧池中进行
硝化反应对碱度的需求。
2. 好氧在缺氧池之后,可以使反硝化残留的有
机污染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质。
3. BOD5的去除率较高可达90~95%以上,但脱
氮除磷效果稍差,脱氮效率70~80%,除磷
只有20~30%。
尽管如此,由于A/O工艺比
较简单,也有其突出的特点,目前仍是比较
普遍采用的工艺。
该工艺还可以将缺氧池与
好氧池合建,中间隔以档板,降低工程造价,
所以这种形式有利于对现有推流式曝气池
的改造。
3. A/O工艺的影响因素
A/O工艺运行过程控制不要产生污泥膨胀和流失,其对有机物的降解率是较高的(90~95%),缺点是脱氮除磷效果较差。
如果原污水含磷浓度<3mg/L,则选用A/O工艺是合适的,为了提高脱氮效果,A/O工艺主要控制几个因素:
①MLSS一般应在3000mg/L以上,低于此值A/O系统脱氮效果明显降低。
②TKN/MLSS负荷率(TKN─凯式氮,指水中氨氮与有机氮之和):在硝化反应中该负荷率应在0.05gTKN/(gMLSS·d)之下。
③BOD5/MLSS负荷率:在硝化反应中,影响硝化的主要因素是硝化菌的存在和活性,因为自氧型硝化菌最小比增长速度为0.21/d;而异养型好氧菌的最小比增殖速度为1.2/d。
前者比后者的比增殖速度小得多。
要使硝化菌存活并占优势,要求污泥龄大于4.76d;但对于异养型好氧菌,则污泥龄只需0.8d。
在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由于污泥龄只有2~4d,所以硝化菌不能存活并占有优势,不能完成硝化任务。
要使硝化菌良好繁殖就要增大MLSS浓度或增大曝气池容积,以降低有机负荷,从而增大污泥龄。
其污泥负荷率(BOD5/MLSS)应小于0.18KgBOD5/KgMLSS·d
④污泥龄 ts:为了使硝化池内保持足够数量的硝化菌以保证硝化的顺利进行,确定的污泥龄应为硝化菌世代时间的3倍,硝化菌的平均世代时间约3.3d(20℃)
硝化菌世代时间与污水温度的关系
若冬季水温为10℃,硝化菌世代时间为10d,则设计污泥龄应为30d
⑤污水进水总氮浓度:TN应小于30mg/L,NH3-N浓度过高会抑制硝化菌的生长,使脱氮率下降至50%以下。
⑥混合液回流比:R的大小直接影响反硝化脱氮效果,R增大,脱氮率提高,但R增大增加电能消耗增加运行费。
A/O工艺脱氮率与混合液回流比关系
⑦缺氧池BOD5/NOx--N比值:H>4以保证足够的碳/氮比,否则反硝化速率迅速下降;但当进入硝化池BOD5值又应控制在80mg/L以下,当BOD5浓度过高,异养菌迅速繁殖,抑制自养菌生长使硝化反应停滞。
⑧硝化池溶解氧:DO>2mg/L,一般充足供氧DO应保持2~4mg/L,满足硝化需氧量要求,按计算氧化1gNH4+需4.57g氧。
⑨水力停留时间:硝化反应水力停留时间>6h;而反硝化水力停留时间2h,两者之比为3:1,否则脱氮效率迅速下降。
⑩pH:硝化反应过程生成HNO3使混合液pH下降,而硝化菌对p H很敏感,硝化最佳pH =8.0~8.4,为了保持适宜的PH就应采取相应措施,计算可知,使1g氨氮(NH3-N)完全硝化,约需碱度7.1g (以CaCO3计);反硝化过程产生的碱度(3.75g碱度/gNOx--N)可补偿硝化反应消耗碱度的一半左右。
反硝化反应的最适宜pH值为6. 5~7.5,大于8、小于7均不利。
⑾温度:硝化反应20~30℃,低于5℃硝化反应几乎停止;反硝化反应20~40℃,低于15℃反硝化速率迅速下降。
因此,在冬季应提高反硝化的污泥龄ts,降低负荷率,提高水力停留时间等措施保持反硝化速率。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