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清单化学分析学基础知识清单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与分子-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 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 分子的构成与命名规则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离子键和共价键- 单质的晶体结构与性质- 分子的空间结构与化学性质3. 化学反应- 反应类型与方程式的表示- 平衡常数和平衡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与速率常数二、溶液的性质和平衡1.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 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的计算 - 饱和溶液和溶度的关系2. 溶液的性质- 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配位化合物和络合反应3. 溶液的平衡- 平衡常数和离子积的计算- 酸碱中和与溶解度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势三、分析化学方法和技术1. 分析化学基础-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概念 - 分析样品的预处理和处理方法 - 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2. 常用的分析方法- 酸碱滴定和沉淀滴定- 电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 质谱和色谱的应用3. 分析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 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 - 质谱仪和电化学分析仪器四、质量守恒和能量转化1. 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 遗失烧杯和损失火焰的原因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 气体反应中的质量守恒2. 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焓变- 反应热和热功效应- 反应焓和焓变的计算3.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平衡态和平衡常数以上是高考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的清单,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1.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1) 取样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3) 分离及测定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反应要定量进行➢反应速度较快➢容易确定滴定终点4.滴定方式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用硫酸溶解,用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c.返滴定法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d.置换滴定法络合滴定多用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分析方法分为干法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常用方法:溶解法和熔融法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7.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 表示 E = x - x T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 r 表示 E r =E /x T = x - x T /x T ×100%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3)能斯特(Nernst)方程 电极电位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用能斯特方程表 示。这是电化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程。
[Ox ] 2.303RT log nF [ Re ]
0
式中:0 ——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R —— 气体常数,8.314J/mol K; T —— 绝对温 度;F —— 法拉弟常数,96500C/mol;n —— 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Ox],[Re]分别代表电极反应中的氧化态物质
CH3CH2OH十3O2 = 2CO2 +3H2O 如果用化合价来说乙醇中C的化合价是4,二氧 化碳中的C也是4,似乎没有变,为了更好地说明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得失,人为地规定了“氧 化数”的概念。 ②“氧化数”:表示元素被氧化的程度,它可以 用 一定的数值来表示,这数值就是“氧化数(值)”。 “氧化数”:是指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该 荷 电数是假定每一个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 更大的原子求得的。 确定“氧化数”的规则:
§3-2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一般是将试样中被测组分分离 后,用分析天平直接称量,根据称得的重量计算 出试样被测组分的含量。
重量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中最经典的方法,适 用于测定含量大于1%的常量组分。它通过直接称 量即可得到分析结果,不需要用基准物进行比 较,故准确度较高,相对误差不超过士0.1%, 缺点是操作费时麻烦,不适于生产中的控制分析。 在废水分析中,常常用重量分析法测定水中总 残渣、过滤性残渣;非过滤性残渣、油分、硫酸 盐等。
基准物质,故EDTA可以直接称量配制成标准溶 液。 (2)EDTA络合物的特点 ① 从EDTA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它同时具有氨 氮和羧氧两种络合能力很强的配位基,因此 EDTA可直接与五十多种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的 络合物。由于EDTA分子中有六个配位原子,两 个氨氮原子和四个羧氧原子与同一金属离子配位 形成四个螯合及一个螯合环,这些螯合环均是五 元环。因此在EDTA.络合物分子中能形成多个 五元环,故非常稳定。

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化学分析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的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它们是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用来确定其中一种物质的存在、浓度和组成,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研究领域和生产过程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定性分析是指确定物质组成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色谱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例如,用色谱法可以检测和分离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成分,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品的色谱图谱,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定量分析是指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和光度法等。

例如,在化学实验室中常用酸碱中和反应来确定物质的化学浓度,通过加入适量的指示剂或使用pH计来判断反应的终点,并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来计算物质的含量。

结构分析是指确定物质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结构分析方法有核磁共振谱(NMR)法、质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等。

例如,核磁共振谱法可以通过分析物质的核自旋和相互作用来确定分子的结构,在有机化学和药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化学分析方法还可以根据分析过程中所需的样品形态进行分类。

常用的样品形态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对于不同形态的样品,需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和样品处理技术。

例如,对于固体样品,通常需要进行样品的研磨和溶解处理,以便提取样品中的目标成分进行分析。

在化学分析中,还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仪器和设备来进行实验。

常用的仪器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

这些仪器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精确度,能够帮助实验人员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总之,化学分析是化学科学的基础和核心,是实现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分析的重要方法和技术。

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可以获得物质的相关信息,为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化学分析知识点

化学分析知识点

化学分析知识点化学分析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学检验等。

在化学分析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以确保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分析知识点。

一、样品制备技术样品制备是化学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的目的是将原始样品转化为适合进行分析的形式。

样品制备技术包括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前处理和样品的处理方法等。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样品的保存、标记和传递等环节,以避免造成样品的污染或变质。

二、常用的分析方法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物质定性分析和物质定量分析两类。

1.物质定性分析物质定性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颜色反应试剂法、酸碱中和滴定法和沉淀反应法等。

例如,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法,我们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通过沉淀反应法,我们可以检测溶液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离子。

2.物质定量分析物质定量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物质中某个组分的含量。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溶液浓度分析、比重测定法和质量分析法等。

例如,通过溶液浓度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浓度;通过质量分析法,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某个元素的含量。

三、仪器分析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学分析仪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仪器分析技术通过使用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可以快速、精确地进行分析。

常见的仪器分析技术有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

这些仪器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还可以分析样品中微量的组分。

四、质量控制在化学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包括标准品的制备和使用、实验方法的验证以及各种测定结果的精度和准确度的评估等。

通过合理应用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排除人为因素和仪器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结:化学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应用广泛。

在进行化学分析时,我们需要掌握样品制备技术、常用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知识点。

只有通过全面、准确的分析,我们才能获得有价值的分析结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应用提供支持。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d.分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依据分子对特征谱线、化学能或其他能 量的吸收而发光,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被称为分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例如:分子荧光分析、磷光、光导纤维传感 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方法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并不长(始于20世纪初),但它 的存在与应用的历史却是非常悠久的,且从化学起源时就存在,例 如:古代炼金术、氧气的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建 立等。
只要直接或间接涉及化学现象的研究都涉及分析化学内容,因此, 分析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并应用在不同的领域,
上一页 下一页
物质组成的分析,主要包括定性与定量两个部分。
下一页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方法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物质由哪些组分(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 物)组成;定量分析的任务是:确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结构分析 的任务是:确定物质各组分的结合方式及其对物质化学性质的影响。 通俗地讲就是:有没有,有多少,相互间以什么形式存在。
第三章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方法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误差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第四节 滴定分析概述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方法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是千变万化、形形 色色的,而物质又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对这些物质及元素的发现、 检验都需要一种手段。使用这种手段对它们的化学组成、结构进行 研究,这就是分析化学的内容。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取物质的化学组 成与结构信息的科学,即表征和测量的科学。分析化学的任务是对 物质进行组成分析和结构分析,研究获取物质化学信息的理论和方 法。
②电化学分析法。 以物质的电学或电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被称为电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并不长(始于20世纪初),但它 的存在与应用的历史却是非常悠久的,且从化学起源时就存在,例 如:古代炼金术、氧气的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建 立等。
只要直接或间接涉及化学现象的研究都涉及分析化学内容,因此, 分析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并应用在不同的领域,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房地产权属登记概述
三、房地产权属登记的功能 1.权利确认功能 2.公信功能 3.公示功能 4.管理功能 四、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效力 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效力是指法律赋予房地
产权属登记的强制力。在我国,房屋登记 簿及其权属证书具有法律推定公信力,即 权利正确性推定效力。这种公信上一力页主要在 返回
②电化学分析法。 以物质的电学或电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被称为电化学分析
法。电化学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a.电导分析法。以测量溶液电导为基础,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被称为电导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包括直接电导法和电导滴定法。 b.电位分析法。通过测定无电流通过时溶液的电位差,而确定物质
含量的分析方法,被称为电位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包括直接电位法和 电位滴定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方法
(2)仪器分析法。 依据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使用特殊的仪器进行分
析测定的方法被称为仪器分析法。根据其分析原理和使用仪器的不同, 可将其分为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
①光学分析法。 以物质的光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被称为光学分析法。光学 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a.吸光光度分析法。根据物质对光选择性的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定 性、定量或结构分析的方法,被称为吸光光度分析法。例如可见吸光 光度分析法、紫外吸光光度分析法、红外吸光光度分析法。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1.共振吸收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产生的谱线。

2.分配系数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c)之比。

K=C s/C m3.分离度R:是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4.化学位移δ: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进动频率,吸收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5.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或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流动相体积的数值。

6.直接电位法:是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组分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Nernst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组分活(浓)度的方法。

7.电极电位: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相界电位就是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8.离子选择电极(ISE),饱和甘汞电极(SC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红外吸收光谱发(IR),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质谱法(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9.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指示系统,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温度,溶剂,PH,时间。

10.化学位移标准物一般为四甲基硅烷(TMS),影响因素屏蔽效应和磁各向导性、氢键。

11.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

12.有机质谱中的离子: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

13.色谱法:气相(GC),液相(LC),超临界(SFC),气固(GSC),气液(GLC),液固(LSC),液液(LLC),柱(填充柱、毛细管柱、微填充柱),平面(纸、薄层TLC、薄膜)14.色谱法基本理论: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15.评价柱效: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16.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控制系统17.气相色谱检测器:火焰光度(FPD)、热离子化(TID),浓度:热导(TCD)、电子捕获(ECD)a,热导检测器(TCD)浓度型,原理:根据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原理制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CONTENTS
PART 01 绪论 PART 02 定量分析概述
PART 03 滴定及标准溶液 PART 04 习题
1
PART 01
绪论
分析化学的任务
➢ 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 ➢ 地位: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四大基础化学之一。 ➢ 内容: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
学科 ➢ 任务:物质的化学组成,a:是什么?(定性分析)、b:是多少?(定
量分析) ➢ 范围:分析化学包括的范围很广泛。 ➢从分析对象来说,包括各种气态、固态或液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 从分析要求说,包括各种元素、化合物,原子团和有机官能团等的定
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它们存在形式和化学结构等方面的分析。 ➢ 从分析方法来说:化学法、物理法、物理化学(仪器分析) ➢ 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
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
置换滴定法 当待测组分所参与的反应不按一定反应式进行或有副反应,不能
直接滴定。可先用适当试剂与待测组分反应,使其定量地置换为另 一种物质,再用标准溶液滴定这种物质。
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
如Al3+的滴定,先加入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后,剩余的EDTA可用标 准Zn2+溶液返滴定。 如K2Cr2O7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的浓度。
干燥条件℃
270─300 105─110 140─150
130 105-110 775-825 500─600
标定对象举 例
盐酸、硫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硫代硫酸钠
还原剂
KMnO4 EDTA
AgNO3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为了提高标定的准确度,标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标定单人应平行测定,至少重复4次,并要求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 不大于0.2% ,双人8平行测定。 ⑵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 ,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太少,最少应称取0.15 g以上;同样滴定到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也不能太小,最好在 30-40mL之间。 ⑶ 配制和标定溶液时使用的量器,如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管等,在 必要时应校正其体积,并考虑温度的影响。
配制0.1mol/LHCl标准溶液,先用一定量的浓HCl加水稀释,配制 成浓度约为0.1mol/L的稀溶液,然后用该溶液滴定经准确称量的无 水Na2CO3 基准物质,直至两者定量反应完全,再根据滴定中消耗 HCl溶液的体积和无水Na2CO3 的质量,计算出HCl溶液的准确浓度。 大多数无法通过直接配制的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是通过标定的方法 确定的。
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
按反应原理分类 酸碱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
按滴定顺序分类 直接滴定法 置换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
返滴定法 间接滴定法
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
直接滴定法 满足了滴定的条件,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待测物质。
返滴定法 先准确加入过量的标准溶液,使与试液中的待测物质或固体试样
进行反应,待反应完成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
(2)物质的实际组成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相符,若含有结晶水(如硼砂 Na2B4O7.10H2O),其结晶水的数目也应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3)试剂应该稳定。例如,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不易被 空气氧化,加热干燥时不易分解等。
(4)试剂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这样可以减少称量误差。常用的基准 物质有纯金属和某些纯化合物,如Cu, Zn, Al, Fe和K2Cr2O7 ,Na2CO3 , MgO , KBrO3 等,它们的含量一般在99.9%以上,甚至可达99.99% 。
一.标准溶液及基准物质定义
标准溶液是指已知准确浓度的溶 液,它是滴定分析中进行定量计算的 依据之一。
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 称为基准物质或基准试剂,它是用来 确定某一溶液准确浓度的标准物质。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作为基准物质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试剂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纯度,一般要求其纯度在99.9%以上,所含 的杂质应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准确度。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序言
PREFACE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 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它所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物质中含有哪些组分, 这些组分在物质中是如何存在的,以及各个 组分的含量是多少,是人们认识物质、了解 自然不可缺少的一种科学技术
学习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应用,定量分析、滴定 及标准溶液的配置 课程难点:定量分析、滴定及标准溶液
对于多次测量的数值:
x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精密度与偏差 指在相同条件下n次重复测定结果彼此相符合的程度。用偏差来表示。
绝对偏差: 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差值,用 d表示
d=x - 平均偏差: 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n
xi x
d i1 n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在平行次数不多时,常用平均偏差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 (一)、农业:
土壤 农药 化肥
(二)、工业: 质检(产品、
原材料)
(三)、生命科学:
分析化学的应用
(四)、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 ➢ 测定空气中污染物
(五)、军事
➢ 生化武器
(六)、天体科学
(七)、医药卫生
➢ 血的化验 ➢ 兴奋剂检测
分析方法的分类
➢ 一、按分析任务分类: 定性分析(qualitative)的任务是鉴定物质是由哪些元素、 原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而组成的。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是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 结构分析(constructional)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法,主要是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 ➢ 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
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2
PART 02
定量分析概述
取样
➢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某种或某些组分的含量,一般包括以下
几个步骤:
一、取样
➢分析试样应具有代表性, ➢固、液、气体的取样方法是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注意: 有些高纯试剂和光谱纯试剂虽然纯度很高,但只能说 明其中杂质含量很低。由于可能含有组成不定的水分和气 体杂质,使其组成与化学式不一定准确相符,致使主要成 分的含量可能达不到99.9%,这时就不能用作基准物质。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的一般规定: 1.配制及分析中所用的水及稀释液,在没有注明其它要求时,系指其 纯度能满足分析要求的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 2.工作中使用的分析天平、滴定管、容量瓶及移液管等均需较正。 3.标准溶液规定为20℃时,标定的浓度为准(否则应进行换算)。 4.在标准溶液的配制中规定用“标定”和“比较”两种方法测定时, 不要略去其中任何一种,而且两种方法测得的浓度值之相对误差不得大 于0.2%,以标定所得数字为准。
溶液,重晶石(BaSO4)用Na2CO3, ➢ 不能分解的试样(如文物),可用仪器方法测定 ➢ 测定酸碱用酸碱滴定法,测定H2O2用KMnO4法,测定Cl- 用沉
淀滴定法等。
测定
三、测定 ➢ 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和对分析结果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分析
方法,分析方法很多,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 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同一对象,每种测定法都有一定
在K2Cr2O7中加入过量的KI,使还原并产生一定量的I2,即可用 Na2S2O3进行滴定。
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
间接滴定法 不能与滴定剂 直接起反应的物质,先变成新的物质,再进行滴定。 如: Ca2+沉淀为CaC2O4,用酸溶解,再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C2O42-,间 接滴定Ca2+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的适用范围,选择性、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应该熟悉每种 方法。 ➢ 测定时应注意干扰的排除,几乎没有无干扰的测定方法,可以说研 究分析测定方法,就是研究排除干扰法。
• 方法有二:一是分离,二是掩蔽。 • 分离法有:沉淀分离,萃取分离,色谱分离等 , • 掩蔽法有:沉淀掩蔽,络合掩蔽,氧化还原掩蔽等。
移液管
吸量管
实验室常用器皿
图1.4(m) 图1.4(n)
图1.4(o)
图1.4(p) 图1.4(q)
玻璃砂芯坩埚 瓷坩埚 玛瑙研体 离子交换柱
图1.4(r)容量瓶 长颈漏斗
3
PART 03
滴定及标准溶液
滴定方法相关概念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剂,加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 质定量反应完全时,叫化学计量点。依据指示剂的变色来确定化学 计量点,在滴定中指示剂改变颜色的那一点称为滴定终点。滴定终 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定完全吻合,之间的误差叫终点误差。
图1.4(a) 塑料洗瓶
图1.4(b) 锥形瓶
图1.4(c) 碘量瓶
图1.4(d) 高形称量瓶
实验室常用器皿
图1.4(e) 扁形称量瓶
图1.4(f) 普通干燥器
图1.6(g) 真空干燥器
实验室常用器皿
图1.4(h) 坩埚钳
图1.4(i) 图 1.4( j)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图1.4(k) 图1.4(l)
因此,这类试剂不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即先配制成接近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或另一种物 质的标准溶液)来测定其准确浓度。这种确定其准确浓度的操作称 为标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在常量组分的测定中,标准溶液的浓度大致范围为0.01 mol/L至 1 mol/L,通常根据待测组分含量的高低来选择标准溶液浓度的大小。 例如: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二、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 1.直接配制法
用分析天平准确地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溶于适量水后定量转入容量 瓶中,稀释至标线,定容并摇匀。根据溶质的质量和容量瓶的体积计 算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例如:氯化钠、葡萄糖、K2Cr2O7(重铬酸钾)、KBrO3(溴酸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