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与法规第二讲 中西新闻道德规范的形成与发展
新闻道德法规重点

新闻道德与法规重点&第一章&1、什么是法?法的基本特点(特征)是什么?“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体系,它通过对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1982年中国法学界)法的特征:(1)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共同意志的体现,即国家意志的体现;(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4)法是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5)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2、新闻法制的概念、构成体系以及渊源新闻法制: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构成体系:渊源:法律渊源——从形式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指依据法律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法律类别,其制订机关、效力范围、修改程序都有不同。
补充: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核通过。
3、新闻违法行为分类及定义新闻违法行为的定义: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主观过错的支配下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要求和法定行为模式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新闻违法行为的分类:(1)新闻刑事违法行为;(2)新闻民事违法行为;(3)新闻行政违法行为。
4、新闻法制中法律关系及特点新闻法律关系的定义: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新闻法律关系的特点:(1)是根据新闻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2)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3)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4)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PS:*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即新闻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在新闻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eg:①新闻媒体: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
②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总编辑;主编;编辑;记者;通讯员。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0883课程名称: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英文名称:Media Ethics and Law课程类别:新闻学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新闻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学原理》二、课程简介自19世纪末大众化报刊勃兴以来,大众传播的迅猛发展已经诱发了大量的道德问题和伦理难题,相关的法律问题也层出不穷。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十分强大的今天,人们将许多事件称为“媒体驱动”的,受众对事件的体认常常被媒体的有关报道所框定、说扭曲。
因此,许多国家的媒体面临公信力持续下降的信任危机。
与此同时,由新闻媒体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不断,甚至越来越多的媒体走上了被告席,媒体行为的道德和法律边界均亟待进一步厘清。
本课程主要通过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了解媒体伦理和媒体法的基本知识以及传播领域经常出现的相关问题、冲突与选择,加深学生对媒体伦理和媒体法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与思考,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媒体伦理道德和媒体法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自信而有效地面对和因应现实挑战。
Since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 has caused a large number of moral and ethical problems, and related legal issues have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 people call many events "media-driven" , and audience's perception of events is often framed and distorted by media reports. As a result, the media in many countries are facing a crisis of confidence in which public confidence continues to decline. At the same time, the leg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news media are unceasing, even more and more media are on the dock, the moral and legal boundaries of media behavior need to be further clarified. This course help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edia ethics and Media Law, as well as related issues, conflicts and choices that often arise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the Case method, to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of Media Ethics and Media Law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media ethics and media law issues, in order to the future career in self-confidence and effective face and meet the challenges of realit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第一章:新闻传播伦理概述1.伦理与道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①伦理是指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是所应遵循的准则。
②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以及将这些外在的原则和规范内化而形成的品质、情感和精神境界。
③伦理与道德在内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处。
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
它们都涉及人们行为品质的善恶正邪,乃至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和终极关切等。
④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
新闻传播是社会活动主体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是社会结构体系中新闻传播机构利用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和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报道的传播活动。
人们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即是新闻伦理研究的内容。
2.区别不道德与非道德不道德行为:凡是不符合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的新闻传播行为,即报道者的行为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称为不道德行为。
比如在采访过程中利用工作之便接受赠礼乃至收受贿赂,为提高稿件的刊用率而不惜捏造“新闻”等,都是不道德行为。
非道德行为:是指不是由一定的道德意识引起,通常也不涉及是否有意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的后果,不可能也不应当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一些属于非技术层面的行为,诸如采编技巧、排版印刷、音像录制、经济核算等,由于这些行为通常不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的关系,因此均可以看做是非道德行为。
3新闻传播道德概念4.什么是自律和他律?新闻自律: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是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道德上所进行的自我约束。
新闻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
新闻行业自律:是新闻媒介及其从业者,通过自行制定的新闻行业自律章程、制度、工作守则、公约和守则等,对自身从事的新闻活动进行自我约束、限制、协调和管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要求。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它不仅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更是塑造社会舆论、影响公众观念的关键力量。
然而,伴随着新闻传播的迅速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就使得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新闻传播法规,是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准则,它为新闻工作设定了明确的边界和行为规范。
其存在的意义,首先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在新闻报道中,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等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例如,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开其个人隐私信息,这就是对法规的违背,会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伤害。
同时,新闻传播法规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中,准确、及时的新闻报道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应对危机至关重要。
但如果新闻报道出现误导、虚假等情况,可能会引发社会恐慌,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
另外,新闻传播法规还能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规范新闻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和不良行为的出现,保障新闻市场的公平与有序。
职业道德,则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自我约束和行为准则。
它是基于对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认识而产生的。
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任何虚假、夸大或歪曲的报道都是对职业道德的践踏。
在获取新闻素材时,必须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对信息进行反复核实和求证,确保所报道的内容真实可靠。
客观性也是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
新闻工作者应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道新闻事件。
不偏袒任何一方,不被利益所左右,为公众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此外,新闻工作者还应当保守秘密。
在采访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的信息,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随意泄露。
然而,在现实的新闻传播实践中,违反法规和职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新闻机构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故意制造噱头、炒作敏感话题,甚至编造虚假新闻。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1. 新闻法规新闻法规是指规范新闻行业从业者行为和维护新闻秩序的法律法规。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守新闻法规是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1 新闻从业者职责新闻从业者在报道过程中应该遵守以下职责:- 提供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 - 尊重真实、尊重事实、尊重公平 - 尊重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 - 防止不实言论、造谣和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1.2 依法采访原则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 依法采访,不得非法侵入他人的生活私密空间 - 尊重采访对象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 采访涉及未成年人的事情时要遵守法律规定1.3 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在报道过程中,新闻从业者需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一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将面临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
因此,新闻从业者应该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
2. 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
作为舆论引导者,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高度的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
2.1 客观、公正、中立新闻从业者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报道事实,并且保持公正和中立。
不应该因为个人立场或利益关系而歪曲事实的真相。
2.2 尊重个人隐私新闻从业者应该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2.3 避免错误和不实报道新闻从业者应该在报道过程中避免错误和不实报道的情况发生。
如果发现报道错误,应该及时进行修正和澄清。
2.4 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尊重并维护良好的新闻秩序。
不得进行虚假报道、诽谤、诬告、造谣等行为。
3. 结语新闻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只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新闻行业才能保持健康发展,更好地履行舆论监督和信息传播的角色。
希望每一位新闻从业者都能牢记这些原则,并以此为指导,做好自己的工作。
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复习

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复习新闻法律职业道德其伦理规范复习资料1、一个道德原则,若干条道德规范,有哪些原则?(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P290-3121条道德原则和几条道德规范构成1条道德原则就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是新闻传播行业及从业者在调整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时必须遵循的最重要的一把尺子。
(1)新闻自由原则(2)社会责任论(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几条道德规范1.新闻要真实、客观与公正。
①力求准确②尽可能交代消息来源①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②将事实与观点严格分开、避免主观倾向③保持平衡2.清正廉洁,以正当方式从事本职工作。
①坚持新闻传播职业的独立性,不屈服于邪恶势力,避免主观干扰②不受贿,不搞“有偿新闻”等行业不正之风③不得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大搞“广告新闻”3.自觉遵守法律,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利。
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团结②维护司法尊严与司法公正③不得伤风害俗,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④维护公民合法权利,不诽谤他人,不揭人隐私。
4.提倡公平竞争,加强协作与交流。
5.同情弱者,注意保护少年儿童等易受伤害者。
2、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新闻法律的主体和客体P14-17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定义:指新闻传播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权力与义务关系。
特点:1.国家意志的体现2.以法律上的权力和义务为内容3.由国家强制力做保障主体: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1.新闻传播媒体(最重要)。
具有法人主体资格2.记者、编辑等新闻传播从业者。
3.政府、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群众团体内容: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是指由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义务是指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行为行为的必要性。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2)

第二章 记者品德养成
一、传播主体的道德认识
•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从业者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两点,即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与实事求是。这两点是党、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 新闻传播从业者的新闻工作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衡 量和评价每一个新闻传播从业者的新闻工作思想和新闻工作行为 的道德尺度,也是新闻传播从业者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中必须遵 循的行为准则。
• 新闻品德的这三种成分,新闻传播伦理认识、新闻传播伦理感情、 新闻传播伦理意志的具体内容、相互作用及其相互关联。
第二章 记者品德养成
第一节传播主体品德结构
• 对行为应该如何进行伦理规范,是以社会创造道德的目的为基础, 从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规律中产生和推导出来的。这是一种道德 价值推理:
• 真实客观地报道新闻是事实(行为之事实如何)。 • 道德目的是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增进每个人的利益(社会创造道
第二章 记者品德养成
三、新闻传播伦理意志
• 一名记者的动机冲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 1.记者也是普通人,每个人都有多种欲望,因而便有多种目的:他既
想让家人生活富裕、自己轻松愉快,又想揭露社会中不平之事,将社 会中一些丑恶之人、丑恶之事加以暴露,为民请命。于是,在多种欲 望不能都满足、多种目的不能都达到时,便会发生目的的选择与冲突。 • 2.同一目的又可以通过不同手段实现,于是又会发生手段的选择、冲 突。一个人的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对动机冲突的解决、行为的选择上 • 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被社会公认、新闻媒 介大量宣传的正面典型,不时暴露出一些问题。是人云亦云,随大流 继续这样宣传下去,还是抓住蛛丝马迹,深入调查研究,以顽强的意 志克服各种困难、阻碍把问题弄清楚,这也是一个新闻工作者责任感 高低的反映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十一章 新闻道德

二、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制度保障 (一)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 (二)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三、新闻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
(一)新闻道德失范的表现 1.有偿新闻与有偿不闻 2. 虚假新闻 3. 滥用暗访偷拍 4. 煽情渲染
(二)新闻道德失范的原因 1. 个体因素 2. 组织因素 3. 社会因素 4. 技术因素
新闻学概论
第十一章 新闻道德
《新闻学概论》编写组 2020.09
前言
• 新闻道德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新闻道德? • 新闻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在人类从事新闻传播职业活动中形
成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 它来自新闻职业活动实践,反过来又影响和规范新闻职业活动。
目录
第一节 新闻道德的内涵与特征
(五)改进创新 《准则》倡导新闻工作者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创新
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等,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 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六)遵守法纪
《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党 的新闻工作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保守国家秘密。
《准则》提出,新闻工作者需增强版权意识。尊重和保护新闻媒体作品 版权,反对抄袭和剽窃,严禁歪曲原意、断章取义等不当摘转行为。
• 英语中,“道德”和“伦理” 分别对应“morality”和 “ethics”,源于拉丁文“mos”和“ethica”,都有品性品德、 风俗习惯之意,指人们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 新闻道德是新闻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职业活 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 新闻道德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 个体主体,即新闻工作者个体; 组织主体,即新闻媒体。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需要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对新闻媒体来说,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自我决断原则
Judeo-Christian ethic & Kant:
❖ “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 ❖ Human beings have unconditional value
4. 无知之幕(续)
John Rawls:
❖ Justice emerges when everyone is treated without social differentiations.
❖ All parties concerned in a problem situation should be placed behind a barrier where roles and social differentiations are gone and each participant is treated as an equal member of society as a whole.
❖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天赋人权论) The Libertarian Theory
❖ 共产主义报刊理论(阶级斗争论) The Developmental Theory
❖ 社会责任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 The Responsibility Theory
2. Broadcasting
美国全国广播工作者协 会 NAB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
正确业务准则(1929) Code of Good Practice
Two parts: ✓ Advertising ✓ General program
practices
2. Broadcasting (continued)
Utilitarianism: ❖ culate all the consequences, both good
and bad, that would result from each of our options ❖ Choose the alternative that maximizes value or minimizes loss
3. Motion Pictures
Film Industry in 1920s 美国电影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 MPPDA ❖ Will Hays
3. Motion Pictures (continued)
❖ 电影制作准则 (1930) The Motion Picture Production Code
4. 无知之幕
Justice is blind. For makings of mass media: ❖ Behind the veil, all newsmakers would be
the same. ❖ The reporter must treat all audience
members the same.
• To determine loyalties
(二)行为准则 Performance Codes
印刷媒介 The Print Media 广播电视 Broadcasting 电影 Motion Pictures 广告 Advertising Industry
1. The Print Media
2. 绝对命令原则(续)
Immanuel Kant: ❖ We act according to
rules that we would want to see universally applied. ❖ Categorical means unconditional—no extenuating circumstaces, no exceptions.
全国广播协会 NBA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
自愿节目安排原则( 1990)
Voluntary programming principles
Four key areas: ✓ Children’s TV ✓ Indecency ✓ Violence ✓ Drug and substance abuse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 ASNE
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
新闻业准则 ( 1923)
Canons of Journalism (1923)
Canons of Journalism (1923)
✓ Responsibility ✓ Freedom of the press ✓ Independence ✓ Accuracy ✓ Impartiality ✓ Fair play ✓ Decency
✓ Seek the truth and report it. ✓ Minimize harm. ✓ Act independently. ✓ Be accountalbe.
The Print Media (continued)
理论基础——与新闻道德的发展密切相 关的报业四种理论:
❖ 集权主义报刊理论(国家统治论) The Authoritarian Theory
✓ Described what should be avoided in order for filmmakers to get their movies past existing censorship boards
✓ Listed what topics should be handled carefully so as not to tile exsting pressure groups.
Standards of Practice (1924)
➢ Contracts ➢ Credit extension ➢ Unfair tactics ➢ The creative side
of advertising ➢ Provisions
✓ Prohibiting misleading price claims
2. 绝对命令原则
Principles: ❖ What is right for one is right for all.
❖ Categorical imperatives: all forms of perative might be wrong and must be avoided.
❖ A reporter should not represent himself or herself as anything other than a reporter when gathering information for a story.
apart from any and all circumstaces.Their basic right to self-dtermination should not be violated by using them as simply a means to accomplish a goal.
The Print Media (continued)
职业新闻记者协会 SPJ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SPJ Code (1973,1984,1987,1 996):
❖ Four Principles
SPJ Code
❖Four main priciples:
5. 自我决断原则(续)
No one should allow himself or herself to be treated as a means to someone else’s ends.
The rights, values, and decisions of others must always be respected.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content may be objectionalble for children under 13 (a new category added in 1984)
Resricted to persons over age 17 unless accompaned by parent or adult guardian
2. 绝对命令原则(续)
Immanuel Kant: ❖ Right is right and
should be done, no matter what the consequences. ❖ Concience informs us what is right.
3. 功利原则
Utility: ❖ The greatest benefit for the greatest number
✓ Offensive statements
✓ The circulation of harmful rumors about a competitor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continued)
美国广告协会与国际 商业促进机构
Amarican Advertising Federation &
1. 中庸之道
Aristotle: ❖ Too much food as well
as too little food spoils health. ❖ Moderation was the key.
1. 中庸之道(续)
In ethical dilemmas, the proper way of behaving lies between doing too much and doing too little.